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体育科学研究所 郝卫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党作为执政党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竞技体育发展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重要方面,也是在体育事业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竞技体育的主要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竞技体育的主要内涵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人们在参与竞技体育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达到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发展;竞技体育在严格的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所规定的条件下,运动员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体力和智力,以夺取运动竞赛锦标为目标的单项或集体项目的体育运动。

(二)竞技体育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是经济社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竞技体育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够培养爱国主义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精神,促进人们发扬竞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发展成为中心,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竞技体育已成为一种产业,它的产品是竞技活动的参加者以活动形式提供的服务,竞技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体育工作者所提供的劳动产品的价值。

竞技体育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竞技体育必须服从国家最高利益,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受到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但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等。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广泛的价值认同。

(三)奥运会是展示国家的竞技体育实力和软实力的最佳舞台

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单纯体育竞赛的范畴,而成为全世界一项超信仰、超民族、超地域的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举世瞩目的世界盛会。越来越多的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家和地区,争相申请举办奥运会,力求抓住这一机遇,向全世界展示本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国民素质,并促进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中国早在 1908年就发出了要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1932年,我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第 10届奥运会,开启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征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运动员参加了 3届奥运会,虽然费尽周折、竭尽全力,但从未获得一块奖牌。这也是旧中国苦难深重、积贫积弱在体育事业上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我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1952年,我国派出 40人的代表团参加赫尔辛基第 15届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1984年,在洛杉矶第 23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举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掀开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崭新一页。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体育方面的雄厚实力,也使大家见识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向外界展示了我国经过 30年改革开放所积攒下的雄厚经济实力,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见识了中国人民的真挚、热情和日渐提高的国民素质。

二、国内外竞技体育发展趋势

(一)国外竞技体育发展情况

各国对金牌争夺更加重视,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例如,法国青年体育部强化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曾制订了长达 10年的“体育复兴计划”。美国奥委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对1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将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项目中。同时美国奥委会还制定了“金牌行动计划”、“运动员奖学金计划”、“就业计划”,使运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准备奥运会。日本为实现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将北京奥运的 25枚奖牌数翻番的目标,文部科学省从 2009年度起实施提高竞技技能的国家项目,重点扶植有望夺牌的选手与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称,面向 2016年夏季奥运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环,(从伦敦奥运起阶段式地)增加奖牌数量”,希望奖牌榜上由 11位跻身前五。英国推出一个名为搜寻《高苗计划》的活动,希望运用政府以及社会强势社团的力量,发掘一些在奥运项目上的可造之材,以便2012年奥运会上能够帮助东道主英国获得更多的金牌。

当今世界,不论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不同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总的来说,主要呈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市场主导型、政府与社会合作型、政府主导型。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主要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一般不干预体育发展。美国竞技体育界限分明地分为业余和职业两类。职业体育政策是建立在商业机构制订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立法的大背景下,最高管理机构是相应的职业体育联盟。

法国实行政府控制与非政府组织自由发展结合的合作体制,是政府与社会合作型代表。法国设立“法国青年与体育部”,为全国青年工作和体育工作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只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提供法制化依据,不介入体育比赛和比赛转播等经营性活动。

日本在中央政府中设立了文部省体育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直接负责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是文部省体育局,其职责是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促进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国家队的训练等。体育局下设有体育科、大众体育科和竞技体育科。竞技体育科主要目的是提高竞技能力的条件、开展体育科研等,预算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资助。美、法、日三种模式,政府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都不直接介入直接具体的组织活动,但政府并非不过问竞技体育发展,只是干预程度有差异。

(二)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历程

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我国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 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一,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

我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就把发展体育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建设“新体育”的要求。朱德同志曾指出:“体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卫生保健的一部分,我们中央人民政府对它是重视的”。

1995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体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地位。一系列决策和《体育法》的颁布,体现了以保证国家的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作为最高需要,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总体的规范,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995年颁布的《奥运争光计划》(1994-2000)是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顺应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和规律,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要求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2002年 7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制定新时期奥运争光计划”的要求,并首次将“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作为制定新的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要求之一。2002年 11月又颁发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1-20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大踏步迈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党中央对体育(包括竞技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体育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三、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建议

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视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转折期,体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体育体制和体育资源分配面临新的调整。构建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如何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成为 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界面对的首要问题。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讨论或者争论在持续升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举国体制、运动训练体系、运动员退役保障制度、全运会制度、运动项目布局、竞技体育的投入产出问题和金牌价值等问题的讨论。

(一)总结发展经验,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中国的国力还相对薄弱,体育传统和体育普及度还很低,人口虽多但素质还较差,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风采,就必须依靠全民的力量,依靠国家集中力量、全力支持,依靠特殊的政策与手段来办竞技体育,来取得特定时代的体育成就。因此,我们仍然要依靠“举国体制”来办竞技体育,这是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

(二)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改进完善多元化的训练体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创建了“业余体校—省、市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体制。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凭借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培养出了许多世界冠军,促进了我国各项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打开了与国际交往的大门,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豪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大量退役运动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加强对三级训练体系进行完善,加强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教育。从上世纪 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体教结合”模式。现在,我国形成了以体育系统三级训练体制为主要力量,社会俱乐部和中小学的传统项目学校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补充的多元训练模式。这种多轨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形式,形成了不同渠道的人才培养网络,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

(三)统筹兼顾,促进竞技体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体育也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体育的浓厚氛围,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国,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只有群众体育发展了,社会各界才会更关注竞技体育,也更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而竞技体育提高了,反过来会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 20年时间里,获得迅猛发展的经验之一,就是正确合理的项目布局,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优势项目。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之后,根据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势运动项目”的战略,并组织专家、学者对我国重点竞技项目的设置与布局进行研究。重点发展优势运动项目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我国体操、跳水、举重、射击和乒乓球 5个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 7届(1988-2008)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 114块,占 163块金牌总数的 70%。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制约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从各省市近几届奥运会奖牌分布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区域的体育水平发展较好。

我们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调整,促进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和落后项目的协调发展,促进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协调发展,以及现代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更为均衡、更为全面和更高水平的体育发展体系,以创造百花齐放、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努力开展创新性体育科技研究,加强科技保障作用

科技进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所以“科教兴体”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也是各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方针。

竞技体育作为复杂的人体科学研究课题,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研究,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需要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力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长期以来,竞技体育科技人员遵循“体育科技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宗旨,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围绕备战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开展研究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争金夺牌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但是,目前的体育科技水平还远不能满足运动实践的需求,一些困扰运动水平提高的科学问题还未能解决。科技工作者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关于运动项目规律研究,包括运动项目特点与人体遗传学特征,运动项目的训练规律与成才特点,运动项目的比赛特点与制约因素;第二、关于优秀运动员个体特征研究,重点研究顶尖运动员的个体训练特点;第三、关于青少年运动员选拔与培养研究,研究选拔具有超天赋的体育人才;第四、关于运动员伤病,应当做好预防、治疗和康复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发展,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赢得更大荣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8-9-29.

[2]刘鹏.就举国体制问题等答记者问。人民日报,2008-9-6.

[3]杨树安.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五大趋势。体育文化导刊,2005.

[4]熊晓正,夏思永,唐炎等.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5]徐莉,邵雪梅,杨立云等.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张春合,翟奕轩.对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7]任海.关于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体育论坛,1989.

[8]田野.对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体育科学,2009. QnNgsc4RLU5JCmILzECk4va1++zjdtAPdRnksI1Moez1YaRciF6exVfpgxKECP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