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及排球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排球运动管理中心 蔡 毅

20世纪 80年代,中国排球运动曾创造过历史性的辉煌。然而,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排球运动的前进步伐出现了减缓趋势:中国男排多年在世界二流队伍中徘徊不前。中国女排除了在 2003年世界杯赛和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世界冠军外,已失去了鼎盛时期傲视群雄的优势。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排球三级训练体系受到较大冲击,青少年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正在减少。如果思想上重视不够,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青少年后备人才短缺的状况在短期内就不会有较大的改善。长期下去,就会对排球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排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工作协作,积极落实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逐步改善青少年后备人才缺乏的现状,是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之一。

一、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现状

(一)排球运动青少年后备力量资源库情况

由于三级训练体系的不完善,目前排球项目上可供选择的基础人数少,人才面窄,人才储备短缺。部分省市将重点工作都放在国内比赛争金夺银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拔苗助长”现象。基础训练和建立长期训练计划的意识淡薄。训练工作缺乏系统性、周期性。由于“全运战略”的实施,部分省市对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整。排球项目基础训练的业余体校被削减。总局命名的212所奥运后备人才基地中设有排球项目的仅为 30%左右。县级体校基本不设排球项目,排球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状况令人担忧。从表 1可以看出,目前 15所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后备人才总人数为 631人,其中女队员 342人,男队员 289人。如按15人组成一支排球队,15所培训基地目前可组成男队 19支,女队 22支。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见表 1)。

表 1 全国 15个排球后备人才基地生源统计

(二)基层教练员基本情况

有专家指出:“一个国家能培养出多少世界冠军,首先在于他们能够拥有多少个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教练员。”排球教练员是排球队伍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训练和比赛中起着主导作用,教练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队的成绩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练员队伍,已成为提高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水平的关键。从表 2、表 3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基层教练员学历较低,参加培训次数较少,科研能力较低,从而影响到教练员的训练指导思想。1999年国际排联修改竞赛规则,出现许多不同的观点,如重视得分手段,发、扣、拦技术,忽视防守、保护、串联技术的训练;比赛时间短了,减少了训练时间,由 6-8小时减少为 4-6小时;实行了“自由人”规则,大个队员可以减少防守训练,专心练习前排技术;自由人是从小培养好,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再培养等等不同的观点。面对各种争论,教练员应该及时调整训练指导思想,与时代接轨,才能更好的培养排球青少年后备人才(见表 2)。

表 2 青少年排球教练员学历统计

(三)缺少系统的专项训练理论

在科技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谁善于学习和借鉴并及时掌握丰富、准确的信息,谁就抓住了正确制定决策的先机。曾在法国工作的我国排球教练介绍,国内教练员在训练场上的时间多于法国,而法国教练员在训练场外用于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却多于国内教练员,他们查资料、看录像、观看其他队的比赛、分析数据,用数据来指导训练和比赛。青少年排球基础训练是一项系统性、周期性的工作。系统的专项训练理论在基础训练中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着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提到的“大运动量训练”的理解偏差,片面地认为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就是要“长时间训练”,搞“时间战”和“消耗战”,每天训练达 5-6个小时甚至 7-8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而欧美强队的通常做法是,平均每天只训练3-4小时,注重提高单位训练时间内的训练效率。所以,要提高教练员的专项训练理论水平,以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作为培养青少年的行动指南。“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是我国长期总结出来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对项目的发展有着方向性的引领作用(见表 3)。

表 3 青少年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统计

二、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排球项目要上去,必须适应国家的发展实际。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依然离不开国家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水平。研究青少年的训练工作,必须了解国家发展的大局和排球项目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只有了解了项目特有的发展历程,才能为提高青少年排球训练工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促进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制胜法宝。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精要所在,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处理好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运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是抓好青少年排球训练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必要举措。

(二)中国排球事业发展经历的两个重要时期

上世纪 80年代初期,中国女排从 1981年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1984年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到 1986年实现了“五连冠”的辉煌。1988年汉城奥运会到 2000年悉尼奥运会,经历了低潮期和逐步爬升的艰苦过程。经历了 1987年-1993年全运会的战略调整,经历了奥运战略的政策调整,省市运动队锐减,三级训练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经历了 1999年国际比赛规则的重大改革,由发球得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经历了每年长达三个月的冬季大集训形式被 1995年底创办的全国排球联赛所代替,打破了几十年形成训练周期规律。经历了 1997年工作机构的重大改革,成立了排球中心,组建了带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雅典奥运周期,中国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雅典奥运会冠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一届中国女排继承和发扬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诠释了要想获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代价的大无畏精神,保持和发展了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指导思想和训练理论。保持了女子排球在我国集体项目中的优势地位。

(三)充分认识青少年排球训练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排球项目技术精确性要求高,组合技术能力要求高,团结合作精神要求高,社会化程度低,普及推广难度大。调动发挥各级体育部门的积极性,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解决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抓好青少年排球训练工作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国家队和地方利益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关系,抓一线带二线的衔接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传统的技战术打法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关系。

(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促进竞技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两大原则。认识事物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即认识规律是事物发展和对事物的认识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原则。了解和把握全局,指导局部的原则,仍然对于青少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把握规律,善于总结,推陈出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许多国家都在寻求与我国的合作。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我们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在世界体育大舞台上,展示我国排球健儿的高超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培养青少年训练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走出去,引进来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途径。我国排球界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总结出了培养后备人才的基本规律。“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成器”。三年打基础是青少年成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在青少年体校,健全青少年培养体制,对抓好基础训练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尤为关键。切忌“拔苗助长”搭建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

(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促进竞技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紧紧依靠地方体育职能部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青少年基础训练主要在基层,依靠地方体育职能部门的努力,才能完善和建立青少年培养体系。而宏观指导,从技术层面的引导、推广、普及,关键在职能部门。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习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调查研究制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断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

3.坚定抓好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的信念。紧紧依靠国家体育总局,依靠地方体育局,依靠全国排球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发挥排球中心对训练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无私奉献、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扎扎实实抓好青少年培养工作。

4.加强祖国培养意识的教育。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后备人才。以提高竞技水平为中心,聚精会神搞训练,一心一意谋提高。

三、竞技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紧紧抓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战略发展期,抓住和运用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我国排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青少年训练工作的基础,为排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一)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力量相对薄弱,影响了我国竞技排球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增加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多途径提高青少年排球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青少年排球基层训练缺乏系统的专项理论指导,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建议提高教练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增加岗位培训次数,学习先进的训练理念,建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从而提高青少年排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质量。

(三)提高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力量。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国情,正确认识中国排球事业发展经历的两个重要时期和青少年排球训练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促进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成才规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搞好培训、多出人才,促进竞技排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迎旭.对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若干理念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

[2]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许益芳.我国青少年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人才资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4]刘曙亮.我国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

[5]钟秉枢.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6]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7]姜冠军.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郭经宙.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MGN325++vL9jL49dJoc8TO84is+tzg+j8j2zD8agKs3a+wgP3uQDUa4cHDV+ya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