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职业体育产业、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及职业俱乐部球队经济活动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关文献多集中于美国,这与职业体育(篮球)赛事的市场运营在美国较为成功,且美国也是职业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从查阅、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相关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职业体育(篮球)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特征、职业体育(篮球)竞赛市场的微观经济结构、职业球员劳务市场的特征等。

(1)职业体育(篮球)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特征

Leifer的研究指出,职业联盟是目前职业体育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成立联盟好像是保证一项职业运动财政稳定的前提条件之一,虽然联盟并不是与职业球队同时出现。 ”迈克尔·利兹和彼得·冯·阿尔门(Michael Leeds & Peter von Allmen)认为,联盟生来就是合作共同体,在某个层面上,每个球队的成功依赖于联盟中其他球队的成功以及作为一个机构的联盟的成功 。Gerald Scully在对职业体育联盟内部竞争行为的分析中指出,“竞争行为的目标是最大化联盟中球队的综合财富。 ”这些研究阐述了职业联盟作为职业体育产业的组织形式是其市场运营成功的重要条件。

迈克尔·利兹和彼得·冯·阿尔门在对美国职业体育产业的经营特征的研究中,认为俱乐部球队在门票销售、其他与场地相关的收入、转播权和特许经营销售中获得收入;球队利用联盟来稳定收入和控制成本;联盟可视作垄断者,俱乐部球队则是一项合作产品的生产者;联盟通过垄断提高价格和降低产出使利润最大化;联盟作为垄断者依赖所掌握的消费者信息的多少,能够通过实施不同的价格歧视部分占有或全部占有消费者剩余;联盟的经营活动主要在四个方面:设定规则、限制进入、竞争平衡和联盟层面的营销

(2)职业体育(竞赛)市场的微观经济结构

迈克尔·利兹和彼得·冯·阿尔门在对职业体育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的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垄断给予垄断者制定价格的能力,使其不只是简单地接受市场定价。在职业体育市场中,各俱乐部球队都具有一定水平的市场支配力。通过制定票价,各队有能力控制上座率,直到接近体育场馆的容纳能力”。在对市场供给特征分析中指出,成本以及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间的区别在决定产出和价格方面起关键作用。对职业俱乐部球队而言,球员的薪酬通常被视为固定成本,而与票价无关。” Neale在对职业体育经济特性的分析中指出,尽管职业球队俱乐部在法律上是一个企业,但在经济学家的意识里并不是一个企业,因为单个俱乐部不能供应整个市场;球队俱乐部之间必须相互合作来产生比赛,这样才能有了共同的产量;个别球队俱乐部不是企业,整个联盟才能被看作企业;职业球队的市场成本与需求的特点使得职业俱乐部间的竞争降低了,这为垄断创造了条件,使得单一联盟足以供应整个市场

(3)职业球员劳务市场的特征

H·N·巴诺马廖夫在《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职业体育》中写道:“职业体育具有自己的特征,体育职业化的标准在于运动员和雇主之间存有一种劳动关系,以契约或其他法律文件形式将雇主和运动员之间的这种关系固定下来,并得到确认。这一特征是界定职业体育的主要依据。”(刘德佩译,1996)迈克尔·利兹和彼得·冯·阿尔门针对美国职业体育(集体项目)市场的劳务供给与需求、联盟在劳务交易中的市场干预行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联盟长期以来就意识到它们的成功依赖于举行那些结果不确定的比赛”,“市场规模和早先的成功对球队质量有可能产生影响,在更大市场上的球队通常会拥有更多的资源,从而具有更强的、在自由市场上雇佣更好的运动员的能力。此外,成功的球队有可能拥有从穷队招募运动员的优势,形成自我永续之王朝。因此,联盟应用经济刺激市场以确保竞争平衡和长期稳定 ”。职业联盟通过制定的内部制度来对限制劳务市场竞争,包括“选秀制度”、“球员转会制度”、“球队工资帽”、“球员年薪封顶”、“保留条款”,以维持各俱乐部间的竞争性平衡。Stephen Dobson则比较了欧洲和美国职业联赛中球员劳务市场的不同模式(封闭模式和开放模式),分析认为:假设其他不变,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会使联赛内各球队间的竞争更为平衡。在开放条件下,富队更难通过独占一流球员而达到垄断竞争的目的。在开放模式中,球队追求利润最大化比其追求胜率或收入最大化更易使竞争达到平衡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职业体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职业体育竞赛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国内有关职业体育、职业体育(篮球)竞赛、职业(篮球)俱乐部、职业竞赛(篮球)表演市场、职业体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职业体育、职业体育(篮球)竞赛表演产业、职业竞赛(篮球)表演市场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介绍国外职业体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而使国内的相关者对职业体育这一领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类专著和文章主要有:耿力中的专著《体育市场与管理》、鲍明晓的专著《体育产业》、刘忠等的专著《市场经济与体育》、李明的《体育产业学导论》、李敦厚的《中国体育市场研究》、吴超林主编的教材《体育产业经济学》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成果汇编如《国外、境外考察报告》历年《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中相关研究成果、陈云开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成果发表的《中国职业运动项目的市场结构及其完善的策略构想》、《竞赛表演产业及其市场构成》等系列论文。其中,陈云开的研究指出,竞赛表演产业是指生产运动竞赛和竞技表演产品的行业,其中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及其衍生产品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是指竞赛表演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交换关系的总和;衍生产品市场是指利用竞赛表演的特点再生的一系列无形产品市场。当竞赛表演衍生产品再生新的权利或有形产品时,一般都不属于竞赛表演产业及其市场

(2)对职业体育(篮球)竞赛市场和职业体育(篮球)俱乐部相关问题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职业体育(篮球)和职业体育(篮球)俱乐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职业体育(篮球)和职业体育(篮球)俱乐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职业体育(篮球)市场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的论述。杨铁黎在对职业篮球市场的分析中认为,职业篮球市场体系中的“经济人”应该包括职业篮球经营机构(包括职业篮球联盟和职业篮球俱乐部)、企业家、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介机构、广告商、赞助商、电视转播机构、观众(包括球迷);并提出了职业篮球市场的一般运行模式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为环境保证,以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围绕竞赛产品质量的提高,调动职业篮球市场中各要素的积极流动,全面开发职业篮球市场的理论模式 。张林曾对国内外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特点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包括: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政俱分开”的管理机制、产权明确的投资机制、责权明确的决策机制、利益协调的激励机制、制度健全的约束机制、外部体系的监控机制。陈元欣结合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客观现实提出,企业集团融资、无形资产融资、风险投资和上市融资是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较为理想的融资方式。王进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同时,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股份制俱乐部,使其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拓宽俱乐部的融资和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俱乐部在内部通过与教练员、运动员的产权有效安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俱乐部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3)对职业体育联盟和职业体育产业运行特征的理论研究。其中,王庆伟的研究指出:“职业体育联盟”是指组织、管理和经营职业联赛的一种管理模式;依照管理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的关系,西方的职业体育联盟是一种“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我国改革之初的职业体育管理模式是“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即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所办协会或机构中心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由职业俱乐部参与的一种职业体育联赛的管理模式;我国现行的“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的最主要缺陷表现为协会与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为利益“异体化结构”,即职业联盟内部存在着多元利益主体。在没有形成利益统一体的前提条件下,其运行机制表现出了诸多缺陷 。王莉在其博士论文《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中提出:“职业体育产业是指生产提供同一项目竞赛表演产品的职业俱乐部的集合。职业体育的本质在于生产提供竞赛表演以满足市场(观众)的需要。比赛的本质特征既决定了其生产必须由各个俱乐部合作才能完成,同时又要求各俱乐部必须保持法人地位。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决定比赛质量的重要因素,资源的不平等会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均等。职业体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必须以职业体育联盟的方式实现。职业体育联盟是若干同一项目职业体育俱乐部为了生存,以契约为纽带而组成的合作生产竞赛表演产品,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中间组织,兼有卡特尔和企业联盟的属性。具有组织的松散性、地位的平等性、合作与竞争的共存性、管理的复杂性等特征。”并对美国职业体育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美国职业体育属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由于这种市场结构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职业体育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因而它是具有合理性的 。”

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在不同层面对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依据,对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系统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影响。但国外对职业体育产业和职业体育(竞赛)市场的研究主要是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其研究对象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因而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局限性。国内相关研究则由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在不同程度上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在阐释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问题时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各国职业体育产业及其市场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篮球产业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不同国家,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国家职业体育的发展模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不同背景下的各国职业体育(篮球)竞赛市场也呈现出相对不同的特征,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竞赛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研究则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既要对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国职业篮球发展历程进行理论思考,又要剖析其市场运行的内在机理以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和原因。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但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缺乏系统地高度研究我国职业篮球联赛市场特征及其运行机制的文献。 86OWw6dqWb/vQrFmPBchyrwV54Csum0jli41NJJ8rprRbZ78zW+QhtJ57hmuSc8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