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在各类运动项目中,操作运动技术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尤其在技能类表现难美项目中,运动技术的呈现不仅仅是动作的闪转腾跃,同时也是意象、意境、意义的跌宕起伏,动作感觉不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而是灌注在运动者内心生命节奏中真情远注的一种表达。因此,运动技术的传递和解读就不仅仅在于身体姿态与动作的轨迹,同时也包括贯注于动作中的精、气、神的传递。但当前科学仪器却无法精确测量运动技术内蕴的这种丰富与无形,缺乏了运动技术中这些感性成分的润滑和整合,运动者所表现的技术动作必然是生硬而不具生命力的。实际上,运动技术知性特征的传递和运动思想自由的展现是体育领域中多类运动项目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其中以技能类表现难美项群最为突出。而解决这个扑朔迷离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展现运动技术知性特征和运动技术内蕴工具,正如一位著名犹太神秘哲学家所说:“如果你想捕捉到无形的东西,你就必须尽你所能地深入到有形的事物中去。” 于是带着这个困惑,作者在实践中一直不断地思索和寻找,逐渐地被一些现象和事件所吸引。

一位优秀女游泳运动员在填写喜欢的动物时写出的是老虎和豹子,主持人惊异地问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为什么会这样选择时,她答道,“蝶泳时向前游进的动作感觉与这类猛兽在扑食猎物前蓄势待发的感觉相同。” 这种积聚和爆发的灵感来自大自然最具力量与速度的猛兽。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在北京体育大学演讲时,说到他曾在山西教孩子打球,当时其他人教孩子发旋转球较为困难,他则很快就能教会。原因是他告诉孩子的不是“发球”这个术语,而是去“砍”、去“劈”球,于是学生们很快学会了发旋转球。

在对北京体操队常教练的访谈中,他提到,他在教队员高低杠特卡切夫腾越时,会用鲤鱼打挺来启发运动员兜压转换时的身体感觉。

一位武术教练在教一名女队员做前推掌的动作,教了多次,始终达不到其要求,转而提示她要像“猛虎扑食”去体会这个动作的发力和气势。

这种类似的比喻形式不胜枚举,相信每个参加过运动训练的人都至少会记得一些曾经启发过自己且印象深刻的比喻。这仅仅是用来形象描绘的文学性的修辞语言呢,还是有着特殊作用的运动技术指导语呢?这种带有文学精彩描述在运动技术的形成中到底起着什么与众不同的作用?它是否就是引导运动技术形成的未知无形的事物和线索呢?……那些曾经启发过我们的比喻事物是否失去了作用,还是仍然有其无限的生命力?在运动开始的源头是否仍流淌着一股清泉贯穿于运动技术传递的始终?技术逐渐清晰化的世界是否损失了大量的信息?在讲究形神兼备的技能类表现难美项目中,它是否就是一种传递技术理念的便捷通道?这种链接仿佛激活了无穷无尽的思维涟漪,如此多的疑问萦绕于脑海,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思考这种由原始思维发展起来的,已经熟视无睹的比喻形式。

认知语言学将这些比喻式的描述都归为隐喻思维的表现形式,这些看似简单但常常碰到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使人产生醍醐灌顶的效果,在技术学习中,一个恰当简单的隐喻会使我们迅速领悟到动作之外的东西,甚至是技术的内核,它如同一条内在的线索顿时串起许多散乱的珠子,使存留在大脑中似曾相识感觉突然被提取,亲切而自然,更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隐喻是否昭示了一座从可见事物通向不可见事物的桥梁,从而使我们从那些可感可知的形式入手来重新认识运动技术的深刻内涵。

从运动项目产生起,隐喻思维就已经逐渐渗透到运动技术形成、发展和传播全过程中。运动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早已浸透了隐喻的思想与痕迹,充满张力的形式总是能够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事物的不同方面,获得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华佗的“五禽戏”和《观公孙大娘舞剑》诗篇的精彩描写等,还有的体现在武术、体操、体育舞蹈等门类的各种动作名称与技术要义中。例如:常用“流畅、干净”类比技术的娴熟和高超;用湖面上滑过的石子形容体操平衡木上串小翻的感觉,用撑开的雨伞传递鞍马全旋的感觉;利用波浪中的“航船”解释华尔兹舞中的倾斜;还有武术中长期流传的“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 等……,这些都是运动领域中隐喻式思维体现的经典范例。这些得以流传并且包含了大量的技术信息的隐喻渗透了整个运动的历史,作为表达一切抽象事物和情状的主要方式,成为运动文化传递中重要的部分,或许可以说,正是通过这种鲜活的隐喻才有可能完成对动作神韵和精髓的传递。

然而,这种包裹了运动技术内蕴的隐喻是如何传递的呢?它们在运动技术理念的传递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在运动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情境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隐喻的使用有何限制?善于“比兴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显现出多少令人叫绝的经典隐喻范例?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表述和技术特征的精确描述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运动技术隐喻是否在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兼取了理性与感性的元素,并使其自然融合,而不限定于冰冷的机械思维中?

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运动技术形成、演变、发展和传播,发现无论是整个技术演变的历程,还是个体运动技术的习得过程,都是理性与感性融合的过程。由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决定了运动技术形成的复杂与多维的特征。技能类表现难美项目是动作最为复杂、感觉最为丰富的项目,这类运动项目处于体育和艺术交叉领域,运动者在难度的阶梯上去游刃有余地展现,而且在动作的全过程要求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将丰富的思想蕴涵于自由的身体动作中。而隐喻形式作为一条与运动技术密切相连的纽带,作为运动技术理念感性传递的一种特殊方式进入研究的视野。通过运动技术的隐喻化传递,我们或许能够把握到运动技术深邃丰富的内蕴。从微观层面看,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应用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参与者的思维活动与行为方式;从宏观层面看,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应用研究对运动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以及当前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都起着引导作用。运动领域隐喻学的研究为发掘运动技术的内涵,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是感性学科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切入点。本人将秉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探索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的传递构成机制及应用规律,寻找运动技术理念更加迅捷、高效、完整的传递方式,以期能为当前体育理论研究以及运动训练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yxfSU7kIAD52VnN0lJeSp2OtbNC2nfFzeYgSrvrAEnCSuMNQDWCCsefBkriZAl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