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观察细胞类型、形态结构。
(一)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二)了解细胞类型,理解不同形态细胞与其功能的关系。
(三)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光学显微镜,细胞结构模型,细胞膜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或幻灯片,幻灯机或投影仪。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是进行细胞、组织研究和实验的重要仪器之一。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之后,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不仅使我们在使用时能知道如何保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发挥显微镜的性能,尽可能地减少误差,提高工作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的是复式显微镜,它的光学放大系统基本上是由两组透镜组成,先由物镜造成实像,再通过目镜观察到物体的虚像。
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光学部分,包括放大系统和集光系统。放大系统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组成,用以放大物像;集光系统由聚光器和反光镜组成,反光镜将光线按光轴的方向反射。聚光器将反光镇反射过来的光线集中照射在被观察的物体上;机械部分,包括镜头转换器、粗细调节器、载物台、执手、倾斜关节和镜座。显微镜结构的各部分如图 2-1 所示。
图2-1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在最下部,作支撑用。
(2)镜臂:位于中部,呈弓形,作支持和握取用。
(3)镜筒:镜筒为装接目镜。
(4)目镜:嵌于镜筒之顶端,刻有 5×或 10×或 15×等字样,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
(5)旋转盘:接于镜筒下方,嵌装物镜,可以旋转以更换物镜。
(6)物镜:嵌于旋转盘下,分低倍、高倍和油镜 3 种,上面均刻有放大倍数,如 10×或 40×或 100×等。低倍镜放大约 10倍,镜头较短。高倍镜放大约 40 倍,镜头较长。油镜放大约 90~100 倍,镜头最长,有红线或黑线作标记,用时在镜头与玻片之间要加香柏油。
(7)粗调节器:位于镜筒两侧,调节轮较大,旋一圈可升降镜筒 10 毫米。
(8)细调节器:位于粗调节器下方,调节轮较小,旋一圈可升降镜筒 0.1 毫米。
(9)镜台:放置玻片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光线可通过此孔,两侧装有压片夹或推进器。
(10)副镜台:在镜台下方,包括下列 3 种部件:集光器——由几片透镜组成,用以聚集光线,可上下移动,以调节光度;光圈——位于集光器上方,可任意开闭,以调节光线强弱;滤光圈——可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
(11)副镜台调节器:转动时可使副镜台上下移动,以调节亮度。
(12)反光镜:为集光器下方的圆镜,有平凹两面,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弱时使用,平面镜只有反射作用,光线强时使用。此镜片可向各方向转动,收集光源。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从柜里轻轻取出,置于工作台偏左侧。镜台向前,镜臂向后。
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污显微镜的任何部位;禁用口吹或手抹目镜、物镜上的灰尘或污物,要用擦镜纸或绸布拭净,以免损坏透镜;严禁拆卸、调换和玩弄目镜、物镜;使用调节器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离座位时,需将显微镜扶直,并推至实验台中央,以免撞翻。
转动旋转盘,使低倍镜置于镜筒直下方;放大光圈;适当下降集光器;两眼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注意两眼睁开,勿用右眼);转动反光镜,使镜内视野完全明亮为止。目前,有底光源的显微镜无须对光,只须打开电源开关即可。
将所要观察的标本由切片盒内取出,按顺序摆放在切片盒盖上左侧。取一张切片,先肉眼观察组织切片的外形、大小、颜色及盖片有无破损,然后用粗调节器升高镜筒,将切片平置于镜台上(盖玻片必须朝上);移动切片使需观察的部分移至圆孔中央,并用压片夹固定(如有推进器时,可先将切片固定,再将标本移至圆孔中央)。
向前转动粗调节器,应从镜侧密切注视,使镜筒慢慢下降至距离玻片约 3 毫米时为止。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向后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缓慢上升至见到物象。再转动细调节器,将物象调节到最清晰时为止。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广,能看见较多结构,宜多下功夫观察标本的全貌,不要急于使用高倍镜。
在低倍镜下将需观察的结构移至视野中央,再把高倍镜转至镜筒直下方,通常只需转动细调节器调节焦距即可得到清晰的物象,如光线太弱,可开大光圈,升高集光器。在使用非原配镜头的显微镜时,则应先用粗调节器升高镜筒,再调换高倍镜,按使用低倍镜的步骤进行。
在使用油镜之前需将油镜头和玻片用二甲苯或 1 ∶ 1 乙醚纯酒精拭净,将高倍镜下已找到的结构,移至视野中央。接着,将镜头升高约 1 厘米,将油镜头转至镜筒直下方,滴香柏油一滴于切片上欲观察处(注意滴油时切勿产生气泡)。从侧面注视镜头使之慢降至镜头浸入油滴,约与玻片相隔 0.5 毫米,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细调节器使物象至最清晰为止。使用油镜时,需要更强的光线,用后须用擦镜纸擦净镜头和玻片上的油迹,再用 1 ∶1 乙醚纯酒精拭净。
将切片标本取下按编号放回盒内,移开物镜镜头,下降载物台,套上防尘罩,把显微镜放回柜中。在登记本上填写使用情况。
放映各种细胞模式图,观察圆形、椭圆形、方形、纤维状或有突起等形态的细胞(图 2-2)。思考呈纤维状的肌细胞和有突起的神经细胞与其功能的关系。
1.卵细胞 2.精子 3.神经细胞 4.平滑肌细胞 5.中性粒细胞
图2-2 动物细胞的各种形态
(1)取细胞切面模型,观察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 部分。在模型断面上辨认细胞膜的 3 层结构,辨认细胞质中均匀分布的基质和悬浮在基质中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中心体等细胞器(图 2-3),分别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思考它们的功能。
图2-3 细胞结构(量微和超微)
(2)取细胞膜切面模型,结合教材中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式图,观察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着重观察脂质分子的层次、排列、每个脂质分子头部和尾部的方向,其与蛋白质的位置关系和嵌入蛋白质分子的所在位置。
(3)取细胞切面模型,观察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液,着重观察核膜由单位膜构成,并有核孔的特点,以及染色质的分布、核仁结构的特点。思考核孔、染色质和核仁的功能。
(4)取大鼠肝(或其他动物的肝)组织切片(铁苏木精染色),置于显微镜镜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亦可映示切片的幻灯片观察),可见在肝实质部分肝细胞数量很多。用高倍镜观察,可见肝细胞的细胞质染成天蓝色,在其背景上分布着染成蓝黑色的线粒体,分布疏密不一,形态大小不尽相同。有的呈细颗粒状,有的呈弯曲线条状或短棒状,表面光滑。轮廓清楚。内部结构用幻灯片观察,辨认外膜、内膜、嵴、膜内空间、嵴间空间、 ATP酶复合体及其排列结构。
(一)绘制几个相邻的肝细胞,注明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
(二)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名称。
(三)举例说明细胞的形态与机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