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实验七
颅骨的观察

一、实验内容

观察颅骨。

二、实验目的

掌握颅骨的组成、各骨形态特征和主要的表面结构,了解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完整颅骨标本,颅骨分离标本,去顶盖颅骨、矢状切面半边颅骨和婴儿颅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辨认颅骨的组成、名称和数目

颅骨共有 29 块(图 3-28、图 3-29)。其中,脑颅骨 8 块,面颅骨 15 块,听小骨 6 块。

辨认每块颅骨,了解颅骨的形态特点,然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辨认。

(二)区分脑颅骨和面颅骨

颅的后上部诸骨围成颅腔,容纳脑,故称脑颅。前下部为面部支架,故称面颅。通常以经过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线以上为脑颅,线以下为面颅。

(三)观察各颅骨的形态特征

1. 颅骨的形态分类

脑颅骨主要属扁骨,面颅骨多属不规则骨,听小骨在中耳鼓室内也属不规则骨。

图3-28 颅骨(前面)

2. 各颅骨的形态特点
(1)脑颅骨

淤额 骨:位于颅的前上份,分为:额鳞、眶部和鼻部三部分。

②筛 骨:位于两眶之间,构成鼻腔的上部和外侧部,为最脆弱的含气骨。

③蝶 骨:位于颅底中央,形似蝴蝶。

④颞 骨:介于蝶骨、顶骨和枕骨之间,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其表面结构有外耳门、下颌窝、岩部、乳突、内耳门等。

图3-29 颅骨(侧面)

⑤枕 骨:位于颅的后下份,呈勺状。其表面结构:枕骨大孔、枕髁等。

⑥顶 骨:位于颅顶中部,为外隆内凹的四边形扁部。

(2)面颅骨

①下颌骨:呈马蹄形,为面颅骨中最大的一块。其表面结构有冠突、髁突下颌头等。

②舌 骨:位于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以韧带与颞骨茎突相连。

③上颌骨: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面颅骨都有关系。此骨骨体内空腔称上颌窦。

④腭 骨:呈L形,位于上颌骨的内侧面。

⑤鼻 骨:为成对的长条形的骨板,上窄下宽,构成鼻背的基础。

⑥泪 骨:为成对的薄而呈方形的骨板,位于眶内侧壁的前份。

⑦下鼻甲骨:为薄而卷曲的骨板,位于鼻腔的外侧壁。

⑧颧 骨:呈菱形,位于眶的外下方。

⑨犁 骨:为斜方形骨板,位于左右鼻腔之间,构成鼻中隔的下部及后部。

(3)听小骨

位于中耳的鼓室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 3 块。

(四)颅的整体观观察

1. 颅的顶面观

颅顶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光滑隆凸。

顶结节——约在顶骨中央的最隆凸处。

冠状缝——是指额骨与两侧顶骨的连接处。

矢状缝——是指两侧顶骨的连接处。

人字缝——是指顶骨与枕骨的连接处。

顶孔——是指矢状缝后部两侧的小孔。

2. 颅的后面观

可见人字缝。

枕外隆凸——枕骨大孔后方即枕鳞中央最突出的部分。

上项线——是指枕外隆凸向两侧,呈弓形的骨嵴。

3. 颅的前面观

可见额骨和面颅骨。由上向下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额区——为眶以上部分,由额鳞组成。

眶——为一对深陷的四面锥体形腔,底(眶口)朝前外,尖向后内,内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

鼻腔——位于面颅中央,介于两眶和上颌骨之间。

口腔——骨性口腔由上颌骨、腭骨及下颌骨围成。

4. 颅的侧面观

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另外还可见到属于面颅骨的颧骨、上颌骨、下颌骨。

外耳门——位于侧面中部。

颞骨乳突——位于外耳门后下方的圆形隆起。

颧弓——位于外耳门前方,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构成的弓形板。

5. 颅底的外面观

颅底外面高低不平,有很多神经、血管通过的裂孔。由上颌骨、腭骨、颧骨、颞骨、犁骨、蝶骨和枕骨构成,可分前、中、后 3 部。在后部可清楚看到枕骨大孔、枕髁等。

6. 颅底的内面观

凹凸不平,由额骨、筛骨、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3 个窝。

(四)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主要有眶上缘、眶下缘、眉弓、眉间、枕外隆凸、上项线、颞骨乳突、颧弓、下颌角等。

五、实验练习题

(一)试述脑颅和面颅各包括哪些骨?

(二)试述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25KkfFEH9snDbkbJaXWpGRCyWvx80sUNM3YR4iL0duEdRA6jzwyp6gzRka4lCu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