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实验四
上肢骨的观察

一、实验内容

观察上肢骨。

二、实验目的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各骨形态特征和主要的表面结构,了解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完整人体骨架、全套分离的上肢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上肢骨整体的观察

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组成,左右对称,每侧 32 块,两侧共 64 块(图 3-4)。现以一侧为例:

辨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辨认。

图3-4 上肢骨(右)

(二)分离上肢骨的观察

1. 上肢带骨

(1)锁 骨

属长骨,呈横“S”形。

位 置 :近似水平位于胸廓的上部两侧,胸骨和肩胛骨之间。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圆,外侧端扁平;骨体内侧凸向前,外侧凸向后。

表面结构(图 3-5):

内侧端(胸骨端)——胸骨关节面、肋粗隆。

外侧端(肩峰端)——肩峰关节面、三角肌粗隆、喙突粗隆。

中部(锁骨体)

图3-5 锁骨上面观(右)

主要体表标志 :锁骨全长可在皮下摸到。

(2)肩胛骨

属扁骨,呈三角形。

位 置 :位于胸廓后上方外侧,在第 2 至第 7 肋之间。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此骨呈三角形,可分为 3 个角、3 个缘、2 个面。底向上、尖向下;上面有 2 个角,外侧角肥厚且有一椭圆形关节面;前面稍凹陷,后面被一山岗样结构分成上下两部。

表面结构(图 3-6、图 3-7):

图3-6 肩胛骨(左、前面)

图3-7 肩胛骨(左、后面)

主要体表标志:

肩胛冈——肩胛骨背面的长形隆起。

肩 峰——肩胛冈的外侧端突出部分。

内侧缘——上臂后伸并内旋时明显显出。

上 角——沿内侧缘向上,正对第 2 肋。

下 角——沿内侧缘向下,平第 7 肋。

喙 突——将食指放在锁骨下窝处,向外侧紧压即可摸到。

2. 自由上肢骨

(1)上臂骨

即肱骨,属长骨。

位 置 :位于上臂。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上端向内侧有一个半球形凸起;下端扁平,前面有二个小窝,后面有一个深窝。

表面结构(图 3-8):

图3-8 肱骨(右、前后面)

上端——半球形的隆起称肱骨头,其前方的隆起称小结节,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两结节下方分别为小结节嵴和大结节嵴。两结节间有一浅沟,为结节间沟。大小结节与肱骨头之间的环状沟,称解剖颈。肱骨上端与骨体之间稍细的部分为外科颈,此处较易发生骨折。

骨体——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一个呈“V”字形的粗糙隆起称三角肌粗隆。后面有一条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浅沟,称桡神经沟。骨体的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为血管穿过的小孔。

下端——肱骨下端较扁,向两侧膨出的突起为内上髁和外上髁。下端的后面,有一个深窝称鹰嘴窝;前面有二个窝,内侧的较大为冠状窝,外侧的较小为桡窝。在冠突窝下方,有一个滑车形的关节面,称肱骨滑车。在桡窝的下方,有一个球形关节面,称肱骨小头。

主要体表标志:

大结节——肱骨上端外侧突起,为肩部最外的骨点。

内上髁——肱骨下端内侧突起。

外上髁——肱骨下端外侧突起。

(2)前臂骨

包括尺骨和桡骨,共两块,均属长骨。

淤尺 骨

位 置 :位于前臂内侧。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上端大,下端小;上端的半月形凹陷朝前;下端的小突起在内侧。

表面结构(图 3-9):

上端——朝前的半月形凹陷,称滑车切迹。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冠突外侧面凹陷的关节面称桡切迹。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

骨体——呈三棱柱形。有前、内、后 3 个面,前、后、外 3 个缘。其中,外侧缘比较锐利,称骨间缘。

下端——细小圆柱形结构,称尺骨头,其前、外、后三面有环状关节面,称尺骨头环状关节面。尺骨头后内侧向下的小突起,称尺骨茎突。

主要体表标志:

鹰嘴——位于肘关节背侧皮下,屈肘时成一明显的隆凸,易摸到。

尺骨头和尺骨茎突——前臂在肘关节作半旋内时,在尺骨下端可摸到。

尺骨全长——从鹰嘴至茎突全长在前臂后面皮下可摸到。

于桡 骨

位 置 :位于前臂外侧。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上端小,下端大;下端前面光滑,后面粗糙,外侧有一小突起。

表面结构(图 3-9):

图3-9 桡骨和尺骨前面观(右)

上端——稍膨大呈园柱形称桡骨头,头上面凹陷称桡骨头关节凹,头周围的环状关节面,称桡骨头环状关节面。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颈下内侧有一个粗糙隆起,称桡骨粗隆。

骨体——呈三棱柱形,有 3 个面和 3 个缘。其中,内侧缘较锐利,称骨间缘。

下端——前面凹,后面凸,外侧向下的小突起称桡骨茎突,下端的内侧面有一凹陷的关节面,称尺切迹。下端的下面有一关节面,称腕关节面。

主要体表标志:

桡骨头——前臂作旋转,在肘的后外方,肱骨外上髁下 2横指处,可摸到桡骨头及其旋动。

桡骨体——其下部可以摸到。

桡骨茎突——在桡骨下端外侧下方可摸到。

(3)手 骨

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3 部分,共 27 块(图 3-10)。除腕骨属短骨,其它均属长骨。

淤腕 骨

共 8 块,均属短骨。

位 置 :位于手的腕部。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8 块腕骨排成近、远侧两列,但不完全在一平面上(图 3-11)。背侧面隆凸,而掌侧面凹陷。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近侧列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表面结构:

腕骨沟——8 块腕骨不在一个平面上排列,背侧面隆凸,而掌侧面的凹陷,称腕骨沟。

桡侧隆起——位于腕骨沟的外侧,由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共同合成的隆起。

尺侧隆起——位于腕骨沟的内侧,由豌豆骨和钩骨共同合成的隆起。

主要体表标志:

腕骨背面——在手腕部背侧面皮下可触摸到。

豌豆骨和钩骨——在小鱼际(手掌小指侧的隆起)的近侧皮下可摸到。

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在鱼际(手掌拇指侧的隆起)的近侧皮下可摸到。

图3-10 手骨(右)

图3-11 腕骨

于掌 骨

共 5 块,均属长骨。

位 置 :位于手的掌部。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5 块掌骨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 1~5 掌骨。每块掌骨均分为底(近侧端)、头(远侧端)、体(头与底之间的部分)。背侧面隆凸,掌侧面凹陷。第一掌骨最粗、最短。

表面结构(图 3-10):

掌骨头——均呈球状,有球状关节面与第一指骨底相关节。

掌骨体——头与底之间部分。背侧面隆凸,掌侧面凹陷。

掌骨底——第一掌骨底的关节面呈鞍状关节面,其余 4 个掌骨底的关节面扁平。

主要体表标志:

掌骨背面——在手的掌部背侧面皮下可触摸到。

掌骨头——在握拳时,可看出或摸到。

③指 骨

共 14 块,均属于长骨。

位 置 :位于手的指部。

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除拇指分为近节和远节二节指骨以外,其余 4 指均分为近节、中节和远节3 节指骨。每节指骨都分为体、底(近侧端)和头(远侧端)3 部分。背侧面稍隆凸,掌侧面凹陷。近节指骨的底有卵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中节指骨的底有 2 个凹陷的关节面,远节指骨的远侧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或甲粗隆。

表面结构(图 3-10):

近节指骨——最长。底有卵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体的掌侧面平坦,边缘粗糙,背侧面光滑而圆隆。头的滑车中部凹陷,两侧凸隆。

中节指骨——较近节指骨短。底有二个凹陷的关节面。体掌侧面的两侧微凹。头有滑车形关节面。

远节指骨——最小。底呈不规则形。头的掌面粗糙称指骨粗隆。

主要体表标志:

指骨背面——在手的指部背侧面皮下可触摸到。

五、实验练习题

(一)如何辨别左、右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及尺骨?它们各自有哪些主要结构?

(二)上肢骨有哪些主要体表标志? nyba7u75ZST1Kx5ZmgSjbasTKToAtdyXpUFoOpKNoRjqHU95tpxnm4IRQHntXNU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