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麒麟 ,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学科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被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2005年获得美国俄勒冈州普莱斯顿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多次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曾任第48届中国上海世乒赛总裁判长。
孙麒麟在第一线执教多年,获奖无数。2001年,孙麒麟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和2005年,孙麒麟又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奖和“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这是“宝钢基金”设立十多年来第一次将体育学科列入评选范围。2006年,孙麒麟作为第一位体育教师获得了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孙麒麟都有论文入选国际奥运会科学大会。新华社《瞭望》周刊出过一期《中华的脊梁》特辑,介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近500位科教精英,孙麒麟又是收录在这本特辑中的唯一一位体育教育专家。
孙麒麟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学科组组长、教育部直属工科院校体育协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体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委、国家优秀教材奖评委、国际乒联国际裁判长、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秘书长。
1949年9月,孙麒麟出身在上海松江县县城的一户工人家庭。父母分别在印刷厂与手套厂工作。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从小就得到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那时候,他喜欢运动,成天蹦蹦跳跳,嚷嚷着要当运动员。进入小学后,他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突出表现,而且运动天赋也慢慢显现出来。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他读小学二年级时,家人就给他买了一块乒乓球板,希望他在课余时间能够多锻炼身体,同时可以满足他好动的性格。他的家人万万没有想到,当时这一无意举动,竟然为他制定了人生的走向,造就了未来中国一位著名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国际级裁判长。
“那个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乒乓球拍在当时可算是奢侈品。”孙麒麟回忆道:“那时许多同学都围着我转,每天清晨与放学后就与同学们一起练打乒乓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麒麟的球技有了飞快长进。4年级时,他被选入县少年宫练习,在松江县儿童组的比赛中曾屡获冠军并取得了县少年组冠军。1961年,世乒赛首次在中国举行时,当孙麒麟看着中国男队第一次捧起斯韦思林杯时,一个梦想在他年幼的心中产生了。1964年,15岁的孙麒麟开始在乒乓球领域崭露头角,当时的《新民晚报》就有这样一条简讯:在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横板削球打法的姚振绪获得乒乓球市区组冠军,直板快攻打法的孙麒麟获得郊区组冠军。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乒乓球梦已伴随他半个多世纪。1972年,北京体院招他入校,为他的人生重新开启一扇门,也为国家成就了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国际级裁判。
从此以后,孙麒麟与乒乓与体育结下一生之缘。
获得郊区组冠军后,孙麒麟满怀信心地等待上海市队的召唤,想成为一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圆一个“世界冠军的梦”。但是,喜讯一直没有来临。无奈之下,他除了不间断地拼命练球外,在县重点高中读书的他开始对学习和文学产生了兴趣,他读小说、写散文、背俄语,考试成绩全是5分(当时为五分制,5分为最高分)。1968年,他高中毕业,在“文革”期间,他分在了松江城北公社插队落户。
在4年的插队生涯中,他白天和农民一起种地,晚上教农民们打球和读书。在整个公社里,他的名气越来越响,口碑也越来越好,还多次被评为“五好社员”。1972年,我国首届工农兵学员招生,当北京体育学院的招生教师来到他们公社时,公社领导一致推荐孙麒麟上大学。经过招生教师的当场测试,他的数学、作文、体能、专业等成绩全部通过,顺利地进入了北京体育学院就读。那时,在整个上海市只有10个人被北京体育学院录取。
孙麒麟在北京体育学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由100多人组成的大班班长,同时,他还是校乒乓球队队长。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他又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工作。从一名大学生成为了一名全国重点大学的教师。
“那时,我非常激动,虽然已无望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但是,从今以后能够成为一名重点大学的体育教师,这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孙麒麟回忆道:“进上海交大后,我上的第一堂课是田径科目里的‘如何练好短跑’。这是一堂公开课,除了有两个班的学生参加外,所有的体育老师都来看我上课,好在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加上准备充分,并能理论结合实际,最后获得了师生们的认可。”
下课后,孙麒麟激动不已,一名教师的崇高和神圣职责让他暗暗下定决心,他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体育事业中,为中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992年12月,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会议室正在进行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评委们在审议孙麒麟的材料时,大家都伸出大拇指。专家们认为,孙麒麟在担任16年的交大体育系副主任,并且在两年前就升任为中国最年轻的体育系主任期间,无论其个人在体育教育、体育科研方面的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在为交大的体育发展和上海交大能够进入全国高校体育综合成绩的最前列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只有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但是,作为典型,他的能力已经证明了一切。最后,在33位评委中,他以28票的高票被破格通过,成为在这次评审中得票最多的人。至此,他在继两年前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体育系主任后,又一次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体育教授。那年,他才43岁。
孙麒麟进上海交大体育系工作后,可谓是一路“绿灯”,无论是在仕途和职称方面都是那样。进上海交大人第二年他就被任命为体育教研室副主任,不久他又升格为体育系副主任,16年后升任为主任。他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都是一路破格晋升,这在工农兵大学生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交大对我太好了,我只有拼命地工作,以报答学校的关怀”,孙麒麟感叹,“只有交大的体育排在全国高校的最前列,才会使自己有一丝的安慰,否则就会愧对领导和师生对我的信任与栽培。”
在一位上海交大2004届本科毕业生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段话:“想起以前孙麒麟教乒乓球,推挡、削球、近台攻、远台拉都是他教的,他总是你一下我一下可以和你一直拉下去,拉一百个来回,大家都很开心。”
今年62岁的孙麒麟教了37年乒乓球,如今身为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学科组组长、上海交大体育系主任的他总是很忙。可他就是再忙,每周四在交大闵行校区老体育馆的乒乓桌边都可以找到他的身影,他总是想尽办法腾出这一天的时间,留给他的学生们。除非遇上奥运会等世界级比赛,不然他不愿意放弃教学为社会工作“让路”。记住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是孙麒麟心目中的为师之道。那些学生都是交大的本科生,凭兴趣选修了乒乓课。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太清楚这个手把手教他们打乒乓球、总像慈父般的孙老师是位赫赫有名的国际级裁判,还是第48届世乒赛的总裁判长,是刘国梁、王励勤等世界冠军尊敬的“孙老师”。他们只知道,这个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一个动作教上好几遍,只知道孙老师常和学生们一起打比赛,一起流汗。
“每逢周四我就特别开心,因为这一天我可以和我的学生在一起。我一定会把这一天留给他们,即使出差,我也会选最晚一班飞机或是火车离开上海。”32年来,孙老师从未离开过教学第一线,没离开过他的学生。他说:“我喜欢我的学生,就像我喜欢乒乓球。”
孙麒麟虽然担任领导工作已有30年了,但30年来,他始终和普通的教师一样,坚持战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为本科生上课、带领研究生学习,还撰写论文、著述立说。在30年中,他获奖无数、成果累累。其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体育课程立体化创新模式研究”获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04年,孙麒麟又获得了两个国家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和“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这是“宝钢基金”设立15年来第一次将体育学科列入特等奖评选范围,上海市只有孙麒麟入选。
他曾被评为首届“上海市教育名师”,国家教育部推选他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组长、国家级优秀成果奖与国家级优秀教材奖评委等。
30年里,他共撰写了3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孙麒麟都有论文入选国际奥运会科学大会;编著了10余部专著,并两次登上奥运会的学术讲台,在世界体育领域,展示了一名中国学者的睿智与风采。新华社《瞭望》周刊出过一期《中华的脊梁》特辑,介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近500位科教精英,孙麒麟又是收录在这本特辑中的唯一一位体育教育专家。
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孙麒麟参与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乒乓球竞赛规则》,编译了《国际乒联国际裁判长手则》、《国际乒联国际竞赛官员手则》,为我国以及世界的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学科组组长、教育部直属工科院校体育协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体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委、国家优秀教材奖评委、国际乒联国际裁判长、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秘书长。
“他从来就没有空闲的时候,你们看他,走路是那么匆忙,上课是那么认真,开会发言是那么言简意赅,带队训练是那么讲究实效,搞科学研究是那么一丝不苟。”这是同行对他的评价。
2004年9月,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胜利降下帷幕。上海交大体育健儿以团体总分918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国高校榜首,喜获“校长杯”。并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田径等代表上海市参赛的项目中勇夺25金、14银与10铜,为上海市以49金列各代表队之首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麒麟看着队员们再次捧回的“校长杯”,他疲惫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此时此刻,他感到了些许的安慰。自从他但任体育系主任16年以来,在每4年举行一次的大运会上,上海交大已经连续4次捧起了“校长杯”;同时,上海交大也连续4次获得了体育课程评估“国家级优秀学校”的光荣称号。
“这是校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说这些话时他有点动情:“前两任系主任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交大的体育要与上海交大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相称才是。”
作为教育部确立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首批单位之一,上海交大体育系在孙麒麟教授的带领下,在坚持“一条龙”办队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校体”、“校企”办队的多种模式,加强三个管理——学习、训练、生活管理,实现两个目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通过近20年的努力,交大竞技体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确立了全国领先地位。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像孙麒麟这样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安置人才的好伯乐。
1986年起,孙麒麟连续3年担任中国青少年集训队领导小组成员兼教练,当年的集训队伍中就有以后鼎鼎大名的邓亚萍和邬娜。去年的十运会上,上海队王励勤和张晶搭档获得了乒乓球混双亚军。说来这块银牌的取得还要感谢孙麒麟,是他慧眼识才,才为上海队留下了张晶这棵好苗子。
长期与世界冠军们接触,孙麒麟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冠军们为了国家荣誉奉献了青春、健康、学习的机会,当他们韶华渐逝,国家又能给他们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为他们的一生负责呢?于是,在孙麒麟的促成下,上海交大从1986年开始就提出要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让高校学生借助体育机构一流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让运动员走进大学校园,进修文化知识。
从1986年曹燕华、施之皓、倪夏莲进入交大起,到王励勤、刘国梁、丁松、彭陆洋、陈晴等,这些年,现役或退役的乒乓国手在交大念书的有几十个。孙麒麟说,走体教结合这条路,确实提高了交大在竞技体育领域里的地位,但比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交大为了运动员学生的文化教育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进行摸索和实践。“交大给这些运动员单独办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文化课实行一对一的教学。甚至像王励勤、刘国梁、丁松这些优秀的运动员都是由知名教授讲课,一个人一个人建立教学档案。我们的很多领导都非常关心这些运动员,专门采取特殊的形式,坚持学分制,坚持因人而异,制定有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些年来,上海交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运动员在文化层面上迈台阶,并且一直坚持“宽进严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这些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运动员宽进;修满所有课程的学分才可以毕业,修不满学分是不会白送文凭的。
很多人曾经怀疑“宽进严出”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孙麒麟特意举了两个例子。刘国正也曾经是交大的一员,但因为没有完全完成学业,所以没有拿到毕业证;王励勤早早就进了交大,但是因为他一直国家队征战世界比赛,交大只是给了他学习时间上的宽限;刘国梁是花了6年的时间才辛苦拿到学士学位,现在在读硕士。上海交大有个很基本的信念——让专业运动员进来,并不单单是为了学校在比赛中拿金牌。“我在交大有37个年头,在体育部从副主任到主任也当了36年,我的想法就是国家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花了很大心血,这些运动员为国家争了很多荣誉。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体制下,他们的文化教育弱了很多,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等他们有一天退役后,还是需要很多其它专业知识的。”
孙麒麟认为国家应该为这些运动员创造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弥补因为训练所耽误的文化学习时间。“我觉得很荣幸的是,我们能最先进行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慢慢地发展到有很多院校开展体教结合,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也有很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我当了教师、当了教练之后,能把大学的球队带到世界一流,也是因为我小时候是乒乓球运动员,因为‘文革’中断了打球和文化课,我特别理解那种等你再想学的时候青春年华已经过去了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那些世界冠军再次深造的机会。”
针对有些人关于教育公平的质疑,孙麒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是希望最好的运动员都能在校在读,但是像刘国梁、王励勤,他们现在还担负着另外一种使命,他们要为奥运会、为世界锦标赛拼搏,国家像这样的特殊人才不多,我们教育界应该给他们一点特例。如果我们交通大学招3800个学生,拿出100张录取通知给‘王励勤’们,那就会影响教育公平了。可是我们是控制在很小的比例范围内,又有严格的标准,我觉得是不影响教育公平的。”
相反地,孙麒麟认为更多的世界冠军愿意到大学读书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认识到,我即使是世界冠军,没有文化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一定要有知识、有文化,一定要上大学。”而上海交大录取的,都是有这样想法的合格学生。
2004年9月,在匈牙利举行的第15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由孙麒麟任领队兼主教练的中国乒乓球代表队,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男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共5枚金牌,同时还获得4枚银牌和3枚铜牌,再次吸引了世界各国大学生运动员羡慕的眼光。
作为我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已经多次带领以交大学生为班底的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队参加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来的所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或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比赛,总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赛场上升起了19次国旗,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为上海交大争得了荣誉。同时,由他亲自指导过的队员能夺得冠军,也圆了他儿时要获得“世界冠军”的梦想。
在教学与科研交融的坐标系里,孙麒麟教授把工作重点定格在发展全校体育的群众体育方向上,对此他倾心钻研,探索求新。
“1964年,清华大学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著名的口号。几十年来,不仅在清华,对于全国的高等学校以至社会都有广泛的影响。随着上海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的体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孙教授指出。
“争创全国高校一流体育”一直是上海交大体育系全系上下奋斗的目标。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体育系近年来推出了灵活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常年、持续、多样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成为交大的特色,主要有:校运动会、体育节、“体总杯”、“新生杯”、“协会杯”、“希望杯”、“思源杯”、“巾帼杯”,以及冬季长跑、健美操与街舞大赛等多项体育竞赛,形成了“崇尚文艺,注重体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传统。
“大学体育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几万人的体育应该如何去抓,这项工作比专业体育建设更为重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交大先后建立了“体育科研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乒乓球国际交流中心”和“大学生体育总会”等机构。
在孙麒麟教授的不断推动下,交大的体育教学环节不断创新。在选课方面,学生可以做到“三自主”,即自主选择课程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体育系通过不断探索、改革与实践,逐步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在师资队伍、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课余训练、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研与教学训练相结合”和“课程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亮点,科研为动力”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孙麒麟在读大学期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并组织的、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我国举行。由于孙麒麟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于是北京体院委派孙麒麟参加援外训练工作,帮助有关国家的运动员提高乒乓球技术。孙麒麟受命后,即使出“浑身解数”,对受训国的运动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训练,对他们在短时间内提高乒乓球运动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家体委和受训国运动队的高度赞赏。在运动会闭幕式上,他和同行们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由于他曾为柬埔寨乒乓球队当陪练,还受到西哈努克亲王的设宴款待。
1994年,孙麒麟接受国家教委的派遣赴泰国,执教泰国青少年乒乓球队,并任中国体育专家组组长。他所执教的运动员获得了泰国女单亚军、女双冠军,并入选泰国国家队参加亚洲锦标赛。
在上世纪80年代,孙麒麟曾连续3年、每年3个月担任中国青少年集训队的领导小组成员兼教练,为培养中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尽心尽力。在他当年的集训队员中就有在日后世界乒乓球大赛中屡屡取得世界冠军的邓亚萍和邬娜。
他还多次应邀赴日本、韩国、美国、波兰等众多国家进行讲学和访问,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996年9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楼房里,孙麒麟和来自世界9个国家与地区的16名考生正在进行“国际乒乓球裁判长”考试。因为刚参加完在美国举行的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裁判工作不久,他的身体极度疲劳。当厚厚一叠考卷发下来后,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似乎人有晕过去的感觉。
“那一瞬间,我准备放弃,”孙麒麟回忆道,“但是,看着窗外碧蓝的湖泊和美丽的森林后,忽然有了一种内疚的感受,国家体委委派我来参加考试,那是代表中国,作为个人我无权放弃。”
想到这里,他硬是振作精神,静下心来拼命做完了考题。一个月后,孙麒麟在上海接到了国家体委的电话通知,祝贺他取得了成功。而在这次的16个考生中,取得国际级裁判长证书的只有4人。
他是以裁判长的身份出现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乒乓球赛场上的。通过关注残疾人的方式为家门口的奥运会效力,孙麒麟视之为荣耀,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期待。
身为国际裁判长,孙麒麟接触的多是王励勤、张怡宁这样的世界一流乒乓球竞技战将。这两年,他却将视角转向关注起残疾人运动事业。在残运会上,他看到运动员将球拍绑在残缺的手臂上,或坐在轮椅上艰难的进行比赛。
“我的身心都被震撼了。”孙麒麟说,“任何一个项目中,残疾运动员们要完成规定动作、要完成比赛进程、要创造出这样的成绩都必然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多于正常人十倍、百倍的艰辛与努力。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超越生命,超越自我,我深深被残疾人运动员大无畏的精神折服了!”
“有很多残奥运动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他们的家属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平凡琐碎的照顾工作,还要帮助他们进行比正常人困难百倍的体育训练。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扪心自问,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残运会上的所见所感不止给孙麒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也使他真正明白,要想理解和感受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真谛,就必须走近残疾人,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残疾人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些比赛规则也和奥运会有所不同。残疾人乒乓球比赛分站立和轮椅两大种类,形式上有单打和双打,比赛分为团体和单项赛。参加选手是脑瘫、脊髓损伤、截肢或其他运动器官残疾的运动员。比赛共设有10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设有男、女单打和团体项目。还设有不分级别的男子站姿和坐姿、女子站姿和坐姿4个项目的公开级单打比赛。残奥会的赛场对裁判工作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执法残奥会的比赛,不仅要全面掌握健全人竞赛裁判工作的普遍性和基本规律,而且还要接受特殊的培训和实战练习。
2006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孙麒麟任乒乓球项目裁判长;2007年8月,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在香港举行,他继续担任副总裁判长。他首先要根据赛前的水平能力测试,对每个人,每场球进行认真地考核,然后按照医学功能和运动功能程度对运动员进行分级分组;再根据抽签编排规划分成几十个小组,要保证参赛运动员体力精力的合理分配,这是对裁判长编排艺术、执法经验、临场应变和智慧的考验。有着数十次成功的裁判经验的孙麒麟无疑能胜任这一角色。
2005年6月1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架刚从美国飞来的波音客机上,走下来一位学者,他手捧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快步走出机场。他望着前来迎接他的妻子和女儿露出了成功者的微笑。他,就是年近56岁的孙麒麟。在通过两年多中美两地的奔波后,终于在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又添上绚丽的一笔。
孙麒麟是个孜孜以求的人,在学习上更是如此。他43岁取得中国最年轻的体育教授头衔后,在学习上并没有放松自己,他自学日语、英语并取得了实效。1995年他又回到北京体育学院,通过两年苦读后,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这次他又取得美国普莱斯顿大学体育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这是他执著追求的有力见证。当有人问他:“您已经有很高荣誉了,何苦如此老累?”时,他回答说:“学历、学位只是一种形式,一个人对知识的不断追求,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特别是在上海交大这样的高校,这是时代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我还有三个愿望:苦读英语,建立和建设好中国学校体育网站,培养接班人。”孙麒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孙麒麟学过俄语、日语和英语。而英语是他最薄弱的环节。“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我的英语‘抖抖霍霍’,争取在两年内把英语再好好地‘攻一遍’。”孙麒麟在讲这话时非常坚定,他这种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实在让人敬佩。而由他提议和发起、由教育部体卫司主办的“中国学校体育网”在记者写本文时,举行了开通仪式。孙麒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网站的建设情况。他说,“中国学校体育网站”将为广大的体育教师推广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案例、电子科技等提供创新平台,在已经设置的18个板块中力争为用户提供覆盖面广、实效性强、具有权威性、先进性的优秀栏目。
2001年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始,身为裁判长的孙麒麟还不知道有多少支队伍参赛,因为北京市政府希望办成一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所以允许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队只要开赛前到北京,就可以报名和抽签。乒乓球比赛必须服从组委会的大局,但抽签编排的操作难度很大,只能先做出几套方案备选,有二十几个队伍参赛的方案,三十几个队伍参赛的方案,四十几个队伍参赛的方案,小组循环赛可能要分成4个组、6个组或8个组,每个组也许是4个队,也可能5个队。最后落实有33个队伍参赛的数字时,留给孙麒麟编排抽签方案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最后,正当大家为他捏把汗时,孙麒麟却从容地把最佳方案拿出来,一次抽签成功,这也成为了他裁判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孙麒麟担任国际裁判工作无数次,仅在世界级大赛上,他就参加过2次奥运会、6次世界锦标赛和8次世界杯。其中有7次担任总裁判长、4次担任副总裁判长。他在无数次的裁判工作中,付出的是勤劳和智慧,留下的是掌声和鲜花。国际乒联授予孙麒麟“贡献奖”,表彰他们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特别指出,孙麒麟是得到这一殊荣的裁判员第一人。
从一位出色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到国际级裁判长,从全国教学名师到领队大学生运动会连获5届“校长杯”,孙麒麟迈出人生的每一步,因为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而始终从容、笃定、稳健。面对压力,面对挑战,孙麒麟心中充满的更多是信心,是激情。“体育工作一做30年,有人问,你累不累?其实一个人的工作如果是自己所热衷的话,那么这个人将是幸福的。”
从小学二年级拥有自己的第一块乒乓球拍,到体育学院的优秀学子,再成为全国教学名师、国际裁判长,直至如今依然为乒乓球事业奔波,孙麒麟感到很自豪,也很满足:“从事乒乓球运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只要你把自己同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你就会获得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