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业数载多艰辛 硕果累累梦终成
——访环保先锋、私营企业家彭锋茹

个人简历

彭锋茹,中共党员,全国优秀裁判员,中国著名企业家,1972年进入北京师范学院体育系(首都体育学院前身)学习,于1976年毕业。曾任北京市通州区梨园中学体育教师,退休后从事生态农业,于2008年被聘为中国渔业协会理事。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并获得通州科研成果奖,所写论文被编入《教育研究资料》;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先进个人,并获2003~2004年度“中国企业家”证书及通州科技奖,获“农业技术指导员”高级技能证书,获通州区“高级实用人才”称号。

午后时分,几株架高的葡萄藤,几米见方的小屋,放眼望去,不远处还有几许垂钓的人,别说这日子还真有些世外桃源的韵味。而拥有这份大自然财富的主人正是彭锋茹。

眼前的老彭干起活来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几十年的时光仿佛没有给这位年近60岁的人留下痕迹,矫健的步伐,挺拔的身姿,用风华正茂来形容老彭一点不为过。进得屋来,映入眼帘的是鲜活的鱼儿,几株绿色植物,屋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柜子上、墙上陈列着老彭在各个时期的照片,似乎诉说着他的成长历程。

校园生活至今难忘

说起老彭来,他也算是建校来比较老的毕业生了,是首都体育学院72级校友。早期的校园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初他可是学校的全能选手,标枪、铅球、短跑、篮球样样不在话下。这与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是分不开的,不知道的事一定要钻研个明白,有想法的就一定要尝试完成,永不言败。凭着这股劲儿,他来到了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系。作为党员的他起初也是零基础,凭借着自身良好的先天条件,再加之每周固定的自我强化练习,他渐渐成为了系里的佼佼者。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对生活有着很高追求的人,根据宿舍阳台的结构和植物生长规律,他曾经让鲜花布满了他的窗台,同学笑称他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路人。老彭则笑道:“这更是提高了生活情趣。”从此,他便开始思索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有一次,在细心观察之后,他发现发酵的酸奶更能为运动员补充体能的不足,那这是不是与酸奶的内部成分有关系呢?这一现象更激发了他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那时,对于学生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周末回家了,而老彭却利用每个周六对自己做强化的体能训练,经常累得精疲力竭。有时,他还带着研究室的钥匙,钻到里面去做动物解剖,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把不懂的地方搞清楚才肯罢休。

大学生活留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最不能忘记的还是那次脊柱受伤。由于刚刚进行完剧烈的运动,他在练跳马项目时体力不支出现了失误,他的脊柱严重受伤,卧病在床的日子对他是难熬的,却也给了他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这段疗伤的日子里,他通读了脊柱学,把人体的脊柱弄得一清二楚。他还针对自己的病自主创新探索出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护腰成了他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伙伴。他记录下厚厚的康复笔记,这不仅帮助他成功的康复,更成为了一笔巨大的医学财富。

让“小虾米”变成小树

带着丰富的大学经历,1976年他被分配到梨园中学任教,初出茅庐的他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刚刚进入学校时,由于资金不足,学校设施十分的简陋,矮矮的桌椅让学生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虾米”,弯腰驼背难看不说,更不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对此,老彭可没少花心思,在课余他教学生们做些展背、扩胸的运动,并使学校形成“天天锻炼1小时”的传统。很快,在毕业之际,这些“小虾米”们都长成了挺拔的小树。

老彭还说,进入中学任教后,他也没有放弃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们茁壮成长,在3年里他做过一个实验,并且获得了成功的案例。记忆最深的是一个瘦小的男孩子,起初他的身高在班里并不起眼,但是经过了3年的坚持训练,毕业时他足足长了12厘米。探索的成功不仅让老彭信心大涨,在日后的执教生涯里他把这些优良传统也继承了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踏实、努力、聪慧成了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在1982年,他被评为通州县“优秀共产党员”,之后两年又成为通州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励,更激励他对人体健康的进一步研究。这种坚持让他在1987年“六五”期间获得了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次年获得通县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纪念奖,再次成为了优秀党员,他撰写的论文也被编入《通县第一届教育科研论文选集》。在忠于工作的同时,他也不忘记加强自身的素养,不断学习进步,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裁判员”,他的论文被编入《教育研究资料》中,成为珍贵的文献。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还被授予了“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称号。值得骄傲的是,他还获得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小组颁发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

接踵而至的荣誉并没有冲昏老彭的头脑,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灵感与探索。年近退休,老彭在工作之余继续着对大自然的研究,开始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做起生态农业的文章。老彭介绍说,其实他在1983年便有了生态农业的构想,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食品中的添加剂也日益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种出绿色的蔬菜和植物成为当务之急,他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当初在自家不足100平米的庭院内,安排得停停当当。6棵棚架葡萄,架下安置着笼养产蛋鸡,旁边还有一小口水池放养着鲶鱼。老彭经过处理,将动物粪便除味后转化为优质肥料,这样一个小型的生态农业圈就积极地循环了起来,并且在第一年就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他有一颗热爱环保的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彭结束了17年的执教生活,他可以一心投入到追求的梦想上。然而,梦想之路总是坎坎坷坷,最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扩大生态立体农业的范围。他徘徊着、犹豫着,一大片废弃的低洼地让老彭看到了希望,在与村委会协商之后,老彭构建生态园的计划启动了,整理、清洁、规划、打井、造田、挖鱼池等一系列计划一一实现,经过几个月的劳作,生态园雏形初现。老彭开始批量地购置鱼种进行饲养,在照顾这些小家伙时,老彭粗犷外表下的细腻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一闲下来他就去转转,生怕出什么差错。在以前的养殖经历中他发现,晚上是观察鱼儿是否生病的最佳时机。无论天气好坏,老彭必到生态园遛上一圈。夏季,为了观察并记录鱼的习性和变化,老彭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久而久之,鱼的任何一点变化都瞒不过老彭的眼睛。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鱼儿有了振奋人心的变化,并且个头越来越大,他养的鱼达到了亩产万斤,这个成果他还申请了专利。

如今,人类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破坏很大,如果不加以节制和改善,迟早地球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因此,有着很强环保意识的彭老师,在他的生态园中打起了环保的主意。就说亩产万斤鱼的技术,不仅节水节电而且亩产值可达3~5万元,利润达到了50%!吃着自己养的鱼,老彭由衷地感到欣慰,这才是真正的无添加啊。跟随老彭的脚步,还能看到广阔的另一片大鱼塘,这是老彭引进的另一种鱼,在饲养鲶鱼成功的基础上,老彭还扩大了鱼的品种,鱼塘里一片生机勃勃。为了保持生态的平衡,老彭饲养了多只藏獒和不少的家禽,在纯天然的环境下动物们自然是再健康不过了。老彭不停地研究着新技术:鱼鳖莲藕兼作技术、水产品绝味技术、稻田养蟹、养殖场除味技术等,也在继亩产万斤鱼技术之后被逐一申请了专利。老彭这下可成了农业专利的专业户,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自己的生态园,为更多的人讲解生态农业的原理。为此,他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5年,他建立了北京海宁通养殖有限公司,并将这个大企业运作得井井有条。1999年10月,中央电视台还特地来到了这所生态园录制节目,同时还邀请到了中国农科院冯海发教授,以及当地的水产专家、官员等参加了节目的录制,到场人员对生态园的合理及先进的技术都啧啧称赞。后来,中央电视台的“科技苑”栏目又来这里录制了一个专题片,题目就叫“老彭的生态园”,播出后引起了国内外相关人员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人们纷纷造访老彭,有人甚至聘请他前往就任,都被老彭婉言谢绝了。老彭不喜欢把荣誉挂在嘴边,他打心里认为,造福人类才是最大的价值,这种奉献自我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是难觅的。也正基于此,他在2000年被评为“文明通州人”标兵,次年被评为“北京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在老彭的带领下,我有幸见识到了净味技术,这是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演变而来的技术,通过提取酵母菌和其他菌类进行再度的发酵,形成带有淡淡果味的有机土壤,让植物从源头杜绝了化肥添加的可能。说着,老彭用手拨开了土壤,无数条小蚯蚓蠕动着,这些天然肥料更是别人买不到的。看到老彭的大棚,就觉得它的造型别具匠心。原来,通过45度角反射光的原理,可以将太阳光最大限度地保留,让大棚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为了增添乐趣,大棚里还有几株引进的外国植物,别看水土不同却依旧挺拔健壮。走出大棚,一大片荷花池扑面而来,荷叶紧紧相依,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闪闪发亮,我忍不住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唯美的画面。环顾四周,植物丛生,吮吸着大自然的甘露,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吸引人的呢?

老彭28年的心血换来了如今令人羡慕的产业,应该说,是热爱环保的这颗心最终让他受益,他也成为了地地道道的环保主义者。随着企业的扩大,2003年和2004年,老彭获得了“中国企业家”荣誉证书,被编入了《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同时,他还在2003、2004两年荣获通州区科学技术奖,并获得“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证书。2006年,他还成为名优水产新品种及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的明星示范户。赢得这样的荣誉,与老彭乐善好施是分不开的,不少研究人员前来造访,老彭每次都尽显地主之宜,一边带领研究人员观察生态园,一边悉心地讲解。他还经常进行专题讲座,他不介意别人的效仿,因为真正的知识核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说,他的目标本来就不是仅仅针对自己的生态园,而是为了地球的环境,为了农业事业的发展而努力,效仿就效仿,造福人类才是根本。

老彭的努力换来的是人们的尊重与社会的褒奖。2008年,老彭被诚聘为北京市渔业协会理事,2009年被评为“通州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10年获得了“农业技术指导员”的高级技能证书,像这样的荣誉可谓数不胜数。

我问老彭,为什么他为农业坚持了28年?老彭的脸上是平淡的笑容与从容,他回答说,这是他的梦想,他只不过把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了。从做学生开始,他就有这样的梦想,正因为有了早年对人体健康的探索,才让他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不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谈到母校的发展,他希望莘莘学子能够明白,梦想只有去实践才能实现,不然只是夸夸其谈,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能够进入所喜欢的专业就更应该好好把握机会,树立目标,升华自己所学,学有所用。学习从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是如此,吃苦是必不可少的。在吃苦的同时还要做个有准备的人,这样在接触社会中才不会慌乱。人的成长都是一步一步的,只有建立一个个目标才能最终走向梦想。

从老彭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成年人的成熟和稳重,看到的是坚韧和希望,人不正是需要这样生活吗?老彭在生态农业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健,这也正是由于一生的不断积累、生活的历练。老彭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是需要经历风雨的,重要的是能够保持承受苦难的心境。

日落黄昏,余辉下的老彭挥笔留下这样一段话:“要把首都体育学院办成促进人类健康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高等学院!”这不仅是老彭的心声,也是他作为老学子对学校的无尽祝福。从北京体育学校到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再到如今的首都体育学院,这些变化是校园,是一代代的教师们,一届届毕业的学子们一起实现的。这些学子不管身在何处,境况如何,都不会忘记母校的哺育与恩泽。老彭对母校的祝福,也代表着各届毕业生的心声。

【采访者:辛茹雪】 q0oyU2d117ABZDqdyv3Z+h6DhnvNVFJDdwcAIFYWjwakcr2ELIE9Ar++h9IBMn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