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陷入重重危机

一、整体水平每况愈下

(一)国家队世界排名持续下降

众所周知,国家足球队代表着一个国家足球的整体水平和形象,其国际足联排名也充分表现出一个国家足球运动在世界足坛的地位。而下面的一系列数字足以让我们膛目结舌:1994年中国男足国家队年终国际排名第40位(亚洲第4位);1998年年终国际排名第37位(亚洲第6位);2002年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一场未赢、一球未进,年终国际排名第63位(亚洲第7位);2006年年终国际排名第84位(亚洲第11位);2008年,国家队、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更是全军覆没,各类国际大赛毫无所获;2009年7月国际足联公布的国家足球队排名中,中国足球队的世界排名是108位,亚洲排名第13位,创下了历史新低。

中国队长期以来一直争取在亚洲地区获得一席之地,虽然在亚洲杯、亚运会等亚洲级别的赛事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仅出线过一次。最近一次大赛是在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结果小组未出线。在2002年世界杯后,中国队的成绩可以用直线下滑来形容:冲击2006年、2010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直接出局;2007年、2011年亚洲杯小组赛居然没有出线;2008年奥运会,小组未出线,总排名第13位,只有董方卓为中国队攻入一球,也成为中国队在奥运会历史上打进的第一粒入球;亚运会比赛成绩也不理想,2006年亚运会获得第5名,2010年亚运会居然在八分之一决赛中就被淘汰出局。

由上不难看出,自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中国国家队不管是在世界,还是在亚洲的战绩和排名都在持续下降。中国足球队的现实整体水平与大家的期望值差距越来越大,让关爱足球的各界人士着实深感痛心。

(二)国内俱乐部水平属亚洲二流

一个国家足球的发展靠什么?联赛!本国的联赛!没有高水平联赛的土壤,长出的苗子也是“畸形”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国内联赛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队竞技水平。在代表亚洲最高水平的亚冠联赛赛场上,从2007赛季的山东和上海携手出征亚冠开始,在随后的5年之间竟然没有一支中超球队能成功入围亚冠8强,而在这其中,离八强梦想最近的则是2011赛季的天津泰达和2010赛季的北京国安,但是客场作战的两队都未能创造奇迹。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国内足球俱乐部在亚洲尚属二流水平,在亚洲赛场上还很难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国内联赛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2007赛季,沪鲁小组未能出线。上海申花在小组赛中排名垫底无法从小组中出局,除了最后一场对阵印尼佩克西队的比赛中取得一场胜利,申花在小组赛前5轮的比赛中居然无法取得一场胜利。山东鲁能在那年的发挥稍微出色,但是在最后一场小组赛中,0∶3不敌韩国球队城南一和最终小组排名第二,无法出线进入8强。

2008赛季,两第二痛失出线资格。2008赛季的亚冠联赛,长春亚泰和北京国安两队同样代表中超球队向8强发起冲击。小组赛中,与韩国球队的两场比赛,长春取得1胜1平的战绩,但是与澳大利亚球队阿德莱德的两场平局,让他们最终位列小组第二无法闯入8强。北京国安同样取得小组第二,无法获得一个8强席位,对阵日本球队鹿岛鹿角的1胜1负,是他们无缘8强的关键因素。

2009赛季,4支队伍无一小组出线。2009年的亚冠赛事再次改革,作为中超前4名的北京国安、山东鲁能、上海申花、天津泰达4支队伍同时出战,结果北京国安排名垫底,山东在巨港遭遇2∶4的逆转只能位列小组第三,申花以2胜2平2负的战绩同样出局,只有天津泰达在小组赛的最后两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以两连胜结束小组赛,但是这也是他们在提前出局的情况下取得的最后辉煌。

2010赛季,北京国安小组出线,但16强战落败。2010年亚冠小组赛,北京国安、长春亚泰、河南建业、山东鲁能4支中超球队出战,山东鲁能小组排名垫底出局,河南建业同样以一场不胜的惨淡战绩出局。长春仅仅凭借净胜球的优势,排名小组第三。唯独国安队从小组中杀出重围,但是北京国安也仅仅获得小组第二,16强战必须面对客场作战的绝境,最终在与水原三星争夺8强席位的比赛中,0∶2告负,无缘8强。

2011赛季,残阵出战的天津泰达16强惨遭淘汰。和2010赛季的情况有些类似,2011赛季4支征战亚冠联赛的中超球队,仍然只有一支球队从小组出线。山东鲁能再次扮演了悲剧角色,亚冠的出局还让主教练伊万提前下课,亚冠新军杭州绿城过分看重国内联赛,在有战略倾向的情况下同样被淘汰出局,亚冠的老面孔上海申花则是小组赛一场不胜排名垫底出局。天津队成为唯一一支从小组中杀出重围的中超球队,但是只获得小组第二的天津,同样面临客场作战的单场淘汰赛,在5名主力因为红黄牌停赛,多名球员因为伤病无法出场的情况下,天津在韩国的客场以0∶3不敌全北现代,与8强擦肩而过。

(三)国青队世界赛场难占一席之地

中国青年足球队包括中国U17国少队和中国U19国青队。

U17国少队是中国男足人才贮备的重要一环。在2004年第十一届亚洲少年足球锦标赛中,中国少年队在进入决赛阶段的16支队伍中夺得冠军,并获2005年秘鲁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资格,而后在世少赛小组赛中取得出线权,进入8强后以1∶5的悬殊比分不敌土耳其队,无缘下一轮,最终排名第7,创造了中国队在历届世少赛上的最好成绩,也超越了20年前首届世少赛上第8名的历史名次。遗憾的是,自此之后,国少队连续3次无缘世少赛决赛。

U19国青队是中国男足重要梯队之一,这个级别的球队是奥运会适龄球员的重要补充。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国青队只有两次打入世青赛决赛阶段。2001年由沈祥福率领的“超白金”一代在世青赛上表现不错,但在八分之一决赛输给了当时的东道主、当年冠军阿根廷队。2005年,德国人克劳琛带队参赛,小组赛以3战全胜出线,但在淘汰赛第一场比赛中,在率先进球的情况下被德国队3比2击败,无缘下一轮,没能超越国青队在世青赛上的最好成绩。在2010年淄博亚青赛和2008年沙特阿拉伯亚青赛上,国青队小组都是以第一名的身份出线,但在8强对阵中,分别被朝鲜队和乌兹别克斯坦队淘汰出局。

二、足球市场逐步萎缩

(一)足球报道风光过后濒临破产

回顾这些年我国的体育报道,有关足球的报道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我国体育报道发展历程看,有三个标志性时间点:1993年、2001年、2005年,而这三个时间点也恰是我国关于足球报道发展的三个关键点。

1993年,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改革初期,体育报道曾一度出现了“喷发”式发展。基于国人对足球这个世界第一运动的喜爱,足球体育报道得以长足发展;2001年10强赛,中国队冲击世界杯成功,当时媒体球迷为之疯狂,也使国内足球报道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在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中国队3战3负,人们立即失去了对足球的兴趣,足球体育报道便随之减少。

近年来,由于国内足球环境的恶化,足球报道被视为“丑闻报道”、“黑幕报道”的代名词,观众在远离球场的同时,对足球体育报道的兴趣和关注也出现持续下降。因此,在熬过2004“体育年”(同时举办奥运会、欧洲、亚洲杯)后,《南方体育》、《球报》等曾具相当影响的众多专业体育报刊于2005年盛夏宣告倒闭。究其原因,上述体育专业媒体的倒闭可能各有缘由,其中包括网络、综合性日报的冲击,但足球市场的萎缩可谓最根本的原因。

(二)中超赛场上座率起伏不定

1994年4月17日,万宝路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正式揭幕,这标志着足球改革的全面推开,央视为了得到联赛的转播权甚至花出了上千万元的代价。联赛开始后,球市可以说是相当火爆,各方反映十分良好。截止到1995年,已有多达314万的球迷到现场看球,平均每场观众超过2万人,部分球队主场上座率高达95%,这一数字几乎不亚于足球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国内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关注足球运动,各地球迷协会相继自发成立。随着足球市场逐步形成,足球比赛也逐渐开始成为赢利的产业。 但好景不长,随着联赛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不同利益的趋使,出现了“假球、赌球、黑哨”等不良现象,观众对此深恶痛绝,再加上国足在各类世界赛事中屡战屡败,球迷对足球的关注度和热情锐减,渐渐远离足球,随之中超赛场上座率明显下降。

2004年首届中超联赛首轮共有10万球迷到场观战,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1.66万人。这一数字虽不算高,但还说得过去。然而上座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出现了连续下滑:2005年中超首轮只有9.5万人现场观战(场均观众人数为1.36万),2006年中超联赛首轮现场观战人数为9.8万人(场均观众人数为1.47万)。

不过,从2007年开始,中超首轮的上座率又似乎再一次迎来了春天,连年增长并且逐年创下新高。2007年中超首轮7场比赛中,共有11.6万人到现场观战(平均每场比赛到场球迷达到1.66万人);2008赛季中超首轮观众总人数达14.7万人(平均每场观众人数1.84万人)创2004年中超联赛开始以来最高上座率纪录;2009中超联赛首轮8场比赛共吸引了16.79万观众(平均每场2.1万左右)再创新高。2010赛季中超联赛揭幕战中,更有近9,000名球迷冒着0℃左右的低温到场观战。

近年来中超赛场上座率的回升,或许由于我国政府对足球“假、赌、黑”的打击力度和成效让球迷再次看到了中国足球发展的希望,重新点燃了他们心中的那份激情。但我们也看出,中国职业足球赛场上座率起伏不定,升落明显,毫无什么规律可言。经历了中甲初始的“火爆”到中甲后期的“低迷”,到中超初年的“反弹”再到中超次年的“回落”,直至近两年的“新高”。上座率的起伏不定,反映出中国职业足球市场还相当不成熟。

(三)电视转播率及收视率下降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均消减甚至放弃了对中国足球联赛的转播,央视甚至出现了“封杀”中国足球联赛有关新闻报道和实况转播的情形;即使有些地方卫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转播了足球联赛,收视率却是低的可怜。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近年来足球联赛的激烈程度不高、观赏性较差,以及2009年底以来足球“反赌风暴”所揭露的案情给中国足球行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致使中国足球形象严重受损则毫无疑问的成为诱因。无奈之下,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自然不会顶风而上。

三、培养体系遭受破坏

毫无疑问,足球项目的发展关键在于后备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事实上世界足球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后备人才培养进程的落后,恰恰成为当前中国足球众多落后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中国足球如何复兴?必须克服后备人才培养这一短板。

在1992年足球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前,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基层中、小学校——运动体校——省(市)专业队的三级培养模式,青少年足球竞赛、训练、管理工作都是由各地体委系统来负责。自1993年,随着职业俱乐部的产生,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发生了彻底改变,以行政层次为依托的培养体系转变为以市场为依托的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各级政府、体委和足协的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培养后备人才的具体任务试图由各职业体育俱乐部来承担。其优点是改变了仅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充分调动了社会办足球的积极性,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市场化得以有效体现。但缺点也很明显,且教训也很深刻,那就是造成了中国足球“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原有的培养体系破坏后,最显著的变化就体现在青少年足球人口上。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极度下降是事实。1990年到1995年间,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到2000年下降为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降至18万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5万多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流失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根据中国足协的统计,2008年在15岁到19岁年龄段的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仅有6,772人。与此同时,我国男子青少年比赛的规模、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也出现了急剧下滑的趋势,在2008年中国足协举办的U系列比赛中(U15、U17、U19),三个年龄段参赛队伍只有86支,总报名人数仅有2,085人。2008年在组建新一期国家少年队时,可供选拔的1991-1992年龄段的适龄人数,仅为120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人口动不动就有几千万人,即使在人口仅为我国十分之一的近邻日本,足球人口也有250万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有如此少的青少年在踢球,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可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原有培养体系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

四、联赛监管形同虚设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国足球联赛出现了“赌球”、“假球”、“黑哨”、“球场暴力”、“赛场秩序混乱”、“球员表现恶劣”等诸多问题,带来了极坏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

赌球问题。近年来随着足球赌博公司、赌博网络的迅速发展,足球赌博活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严重。个别俱乐部的官员、教练员、运动员不断受到赌博势力的渗透和诱惑,参与赌球;更为严重的是,已经发现足球赌博公司、网站对国内一些女足比赛、青少年比赛下手,继续侵蚀足球界中尚且正规的领域,令人触目惊心。可见,赌球已经成为一个“毒瘤”,严重侵害着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危害足球运动也危害社会。

假球问题。近年来,在部分影响名次的敏感比赛场次中,个别俱乐部乃至运动员为了本俱乐部的利益,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采取“相互串通”的卑劣行径,导致比赛结果不实,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联赛环境,引起俱乐部、球迷、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满。

黑哨问题。虽然中国足协加强了对裁判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并为了创造公平竞赛的环境采取了诸多旨在提高裁判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措施,但“黑哨”问题还是防不胜防。个别裁判员在个别场次比赛的执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不该出现的“错判、漏判、反判”现象,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公正,造成了社会的猜疑和俱乐部的不满。

球场暴力问题。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家队、国奥队参加的国际比赛中,还是中超联赛赛场,均发生过较严重的、性质恶劣的球场斗殴行为,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

赛场秩序混乱问题。个别赛区近年来仍出现围堵、打砸客队车辆,球迷向场内大量投掷杂物甚至砸伤球员,主客队球迷之间冲突等问题,这些不文明举动为社会安全与稳定埋下了严重隐患。

球员表现卑劣问题。近年来,在联赛中部分球员场上表现卑劣,靠小动作打击对手、欺骗裁判,试图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取最大的利益;这种毫无足球素养可言、赤裸裸的堕落和无赖式的丑陋行径,是对足球和球迷最大的侮辱和伤害。 JHJClqFEWRwQVZ4Yx68A7K5NoqJzBUPnYkoShu+Y9RoXHnUsdYWvNpJyMJbFj2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