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损伤性疼痛的预防

损伤性疼痛,是指人体在从事各种运动及有关工种中,由于损伤及过度劳损所产生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严重损伤所导致的残疾与死亡。此类损伤既有一般门诊中的骨折、脱臼、软组织及内脏等损伤,同时还有其独特之处,如肌肉、肌腱、腱围、腱鞘、肩袖、滑膜、滑囊、关节、韧带、软骨、骨软骨等部位的拉伤、撕裂、断裂、退行性改变及疲劳性骨折等急性或慢性损伤。损伤性疼痛导致长期不能参加正规的专项训练,常常表现为在完成某一特定动作的关键时刻失误。如标枪运动员的肩袖损伤患者只在出枪时才有肩部剧痛而“脱枪”的现象,明显影响正常成绩的发挥;各种球类及体操、散打、武术等运动员由于膝关节韧带、半月板与骨软骨病等损伤,在负力动作时会出现剧痛甚至交锁,而导致动作的失败。

损伤性疼痛的发病率与预防密切相关,在运动性伤痛防治中应做到预防为主。

一、健全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体育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政策上的倾斜,成立了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院校相继建立,大批专业体育教学及科研人才,充实了运动训练及群体健身指导队伍,并对损伤的防治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运动损伤防治专家曲绵域、田得祥、李梅君等,即开始了对运动损伤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又有尚天裕等西医著名专家对骨折、脱臼等的小夹板外固定装置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探讨、改革,对人体四肢骨折,缩短愈合期、矫正成角畸形及断端的再移位与恢复肌力等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为我国运动性损伤的康复开拓了新路。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医学史书上就有关于损伤的记载,经过漫长实践的检验,医学宝库中的推拿、针灸、中药与体疗康复措施等与西医相结合,运用于的诊疗、康复及预防中起到了震惊世界的作用,倍受大家的青睐。同时,开创教练员、队医、运动员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培训基层保健员。通过医务监督,保证训练计划的科学性、损伤治疗的及时性与正确性,促使运动员认真理解动作的准确性与及时反应自身状态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与巩固运动成绩,防止与减少损伤的发生,促使我国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近年来对群众体育倍加重视,城市中每个小区均设有健身设备,并按时检修各种健身器械的安全性。各大机关团体每天上、下午均规定有工间操的活动时间,从而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离退休老人还自发的进行晨练,各公园与广场充满了打太极拳、舞剑、抖空竹、扭秧歌、跳舞、踢毽子、打羽毛球的人,多种形式健身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对于预防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及各种疼痛性的骨关节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加强专业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其内容有如下两点:

① 定期并按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注意选材中的不利条件,具有先天性缺陷者不适宜进行专业训练,如平足、二分髌骨、X形或O形腿、先天性脊椎裂、椎板未融合等均会影响运动训练及成绩的提高。定期进行运动机能测验,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尽早改变训练计划,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② 运动员自我监督。其内容除包括一般所熟知的内脏器官的机能检查方法之外,还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及外伤发病规律,制订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例如,易患髌骨软骨病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应于开始运动时做单腿半蹲起试验,出现膝痛或膝软即属(+);易伤肩袖的项目,应每日做肩的反弓试验(肩于上举170度时再用力后伸),出现疼痛即为(+);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足屈肌肌腱腱鞘炎者应每日做“足尖后蹬地试验”,伤部出现疼痛即为(+)等。出现以上阳性反应之后,运动员应就医仔细检查,并根据伤情的轻重安排新的训练内容。

二、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长期的实践证明,损伤性疼痛的发生率与教练、队医、体育教师的经验及水平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练、教师在制订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既应提高全身素质,又要加强与巩固专项技术水平,同时注意到战略战术的合理应用及思想品德教育等4个方面。每节课、每日、每周、每月甚至全年,要有不同的弛张密度与技术要求的安排。同时,应注意到因人而异,机体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耐受力与理解力相差极为悬殊,必须严守个别对待,科学地控制运动量,运动形式多样化、趣味化,杜绝“单打一”的超强度训练。实践证明,科学有计划的训练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训练及健身中必须遵守科学训练的原则,这是防伤与出成绩的关键。队医必须进行各种损伤预防知识的普及讲座,掌握损伤的早期反应,并即时给以合理的治疗。同时,队医应搜集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定期进行运动测试,为教练提供运动量及个人耐受能力的依据。有计划的进行各种健身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力保证。

三、加强医务监督

增强与普及教练、运动员及健身者对运动性伤痛基础知识的认识水平,了解与掌握各种损伤急救与转运的必要措施。各种活动后均会产生一定的机体反应,但有些损伤在训练后可能出现局部症状,均可以经休息而减轻或消失,两者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别。如软骨及疲劳性骨损伤,早期均可能出现训练后局部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此时必须减量或改变训练方法,否则会急剧加重。而训练后的正常酸痛也常在休息后即可完全消失,其两者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其后果亦相差甚远。

运动员必须按时准确地填写训练日记,尤其是将各运动系统的自我感觉真实地提供给教练与医生,以便于控制运动量与训练方法,真正做到教练、运动员、随队医生三结合共同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

严守授课时间极为重要。往往在教练对运动员某一动作不理想,故反复进行单一的加时训练,运动员已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这样非常容易出现损伤。曾经有一专业篮球队,连续两年里在全国保持亚军位置,第三年的目标是冲击冠军。在联赛将至时教练与运动员均出现急躁情绪,加班训练、延长训练时间、忽视随队医生的建议,结果在3次超时训练中,连续伤了4个主力队员,非但没拿到冠军,连亚军位置也丢失了。因此,必须以科学指标为依据加强医务监督,才能创出优异的运动成绩,同时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对于其它有关职业,同样应遵守循序渐进的、有节制的、不超越生理极限的递增负荷量,才能防止损伤。

四、制订独特的训练计划

训练方案的制订是预防运动性伤痛的又一重要环节。尤其对伤病后机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患者,更应采取因人、因伤、因时间的不同而制订训练计划。遵守在恢复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在局部进行循序渐进、力度递增的康复原则下,渐渐开始活动。待机体速度、耐力、灵敏及力量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局部损伤基本痊愈时,再适应性地逐渐投入专项训练。临床中常见优秀运动员损伤后停训一段时间,在身体刚刚痊愈时,在“过急”恢复训练的急躁心理状态中,难以掌握自身的兴奋情绪,继而造成再次过量训练,导致损伤加重,造成前功尽弃的严重后果。

五、正确掌握高难度动作要领

高难度动作是经过反复认真训练而获得技术上的动力定型,动作危险性大、难度高。教练应详细分析与讲解动作要领,使运动员真正体会、理解、熟练后方可独立进行。切忌在高难项目中,技术未达到纯熟状态时,便进行比赛或过早地脱离保护,切忌在没有教练与老师的监督保护下,进行自我超负荷的训练。临床中曾经发生过在假期私自跳窗户进入馆内,在无保护情况下进行体操高难动作的强化练习,结果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及预防。对于其它有关行业也必须了解与掌握操作规程与机体的最大承受力,才能防止损伤疼痛的发生。

六、预防过度疲劳及精神不集中

过度疲劳及精神不集中在临床中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经验证明其损伤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大强度、高难度的训练或比赛中,精神不集中或过度疲劳损伤可能性更大。因为其机体应变力、耐受能力、理解力均明显降低,缺乏正常心态,损伤的发生率极高。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教练改变训练计划或及时提醒、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集中性,提高预防意识,以防发生意外。

七、发扬运动员优良的体育道德品质

严禁训练与比赛中故意伤人的恶劣动作。随时教育运动员、学生及健身者,树立体育胜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增强人民体质,而用卑鄙的手段伤人是恶劣的。此现象在各种比赛、训练及一般对抗性活功中时有发生,因此在各种场合下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认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同时,对类似的现象应严加处理。

八、加强场地器材管理

对场地器材进行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修,不得有半点疏忽大意。场地平坦状况,篮球架护垫、跳高垫的置放,杠铃片卡口的松紧,撑竿跳高中杆的牢固性等,均可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安全。曾经在全国性比赛中,撑竿跳运动员因竿折断而导致死亡的恶性事故。链球、铁饼、标枪等投掷范围应严密规范化,按要求与规定严格实施,稍有疏忽都可能导致损伤或重大事故的发生。如链球突破护栏而伤人、标枪越出投掷区而刺伤人,径赛钉鞋伤人等现象均有发生,大多与场地及器材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其它有关行业,良好的作业环境,也是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前提。

九、注意不良的气候条件

过高与过低的气温均可造成机体不良的反应。过高的气温可能导致虚脱、中暑等;过低的气温可能致使人体血液循环受影响,软组织僵硬缺乏应有的韧性与弹性易于损伤,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水平。最适宜的温度:夏季在20~26度,冬季在-5~10度。

十、重视准备活动及训练后的放松活动

1.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保证机体局部及全身恢复动力定型,进入竞技状态的基础,是增加组织弹性、韧性、耐性的手段,是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必须措施,是提高机体兴奋能力的保证,是加强与巩固技术动作的必备条件。总之,是防止运动损伤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的项目,在部位、时间、方式均各有侧重,一般可分局部与全身。

(1)局部

根据项目的不同有所侧重,如投掷运动员应注意肩、肘、腰的活动,尽力使上肢、腰部的各有关肌组与关节、韧带等组织达到充分的活动,局部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竞赛项目则要侧重于臀、腰及下肢各有关肌组与膝、踝等部的各组织的活动。(详细各项易发生的损伤请见总论第五章)

(2)全身

主要是通过准备活动,促使全身各有关系统,发挥良好的技能状态。如:长跑项目调整好呼吸状态极为重要,常见在跑的过程中出现“岔气”现象,严重影响成绩的发挥。根据心率情况,掌握心脏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与方式取决于项目、部位及个体差异。在自我感觉中应出现“活动开了”的状态,也就是发挥出机体与局部的竞技状态为“适度”。时间过长易出现疲劳,过短则达不到应有目的,均易造成损伤。尤其是在多人参加的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的比赛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换人机会难定,因此运动员个人更应做到在时间上的自我控制,随时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等待入场机会。其方式应根据自身技能状态而进行。

2.运动后的整理及放松活动

整理及放松是恢复疲劳的重要措施之一,放松按摩对恢复疲劳的局部组织可起到增强血液循环,排除血液中废物的作用,从而消除疲劳。事实证明认真做好训练后整理及放松活动者,其伤损率明显降低。

十一、加强弹力带及支持带的保护作用及护具的应用

各种弹力带及支持带对关节、韧带、肌肉、肌腱等组织具有良好的支持与保护作用,是防伤、增强组织力度的有效措施。弹力带的形式繁多,一般较常用的桶形弹力带多用于腕、肘、膝、踝等关节及四肢的肌肉损伤的保护。

1.弹力绷带

宽窄及长短型号不一,可根据人体的差异及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弹力绷带缠绕患部。但在关节部的侧副韧带损伤时,应注意缠绕方向。如:踝的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足略呈外翻位,应由足内侧开始,穿足心、越足背、斜向内踝略上方、绕跟腱及外踝再斜向内踝前下方,在足背呈斜十字交叉固定,重复缠绕3~4层即可。注意松紧要适度,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过紧则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对损伤不利。

2.粘膏支持带

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支持保护疗法,其优点为取材方便。粘膏支持带多为医用宽胶布,根据个体及损伤部位的情况,裁剪适合的宽窄及长短的胶布,直接贴敷于患处,超越患处上下端一定的距离,缠绕层数取决于患部的需要。其缺点为较易引起皮肤过敏,尤其夏天发病率更高。

3.其它固定带的应用

腰围固定带、护胸、护腿、护膝、护踝、护肩、护肘、护腕、护颈等护具及各种布兜、托板、三角巾等(详情参阅总论有关章节)。

十二、掌握与了解运动中的损伤发病规律

运动项目繁多,但不同的运动均有其不同的受力特点,损伤发生率也各有不同。因此教练员、队医应认真了解每一项目的动作要领、损伤种类及危险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耐心地给运动员讲解,促使他们对高、难动作有真正的理解再进行训练。盲目的练习,不但效果差、提高慢,而且损伤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必须掌握每项运动的损伤规律。如:举重运动员极易损伤腰、膝、肩、肘、腕等部;竞技体操难度大、危险性高、损伤概率多等。必须让运动员真正理解运动特点、易伤部位,认真掌握动作要领,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十三、严守科学的训练原则

1.自觉性原则

发挥运动员积极主动的自觉训练精神,必须认真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了解其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技术,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提高运动水平。

2.系统性原则

对局部各相关组织及全身各相关系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一般是由小量开始渐进性的递增,掌握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规律。同时,应兼顾到心脏承受能力,经过有计划的合理的系统训练后,心肌力增强、心脏收缩力加大,搏出量明显增多,心率逐渐减少。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也同样出现负担机能增强,进而达到机体各方面呈现最佳的状态。切不能随运动员情绪的高低而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而训练缺乏系统性。

3.巩固性原则

任何一个新动作都是在以上两个原则下,反复进行练习而获得熟练成功的,从而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同时,应继续巩固与不断地强化,可能达到纯熟的程度,实现技术上的飞跃,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4.训练技术的多样化原则

训练是一门极为刻苦的任务。它是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既要具备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必须有健壮的体魄,方可获得优异成绩。各项训练中必须掌握多样化的方式,单打一的方法是造成局部超量负荷的根源,是导致损伤的基本因素之一。如一节课中反复连续进行跨跳、蛙跳、台阶跳、摸高跳等,很快可能导致膝关节的急、慢性损伤。因此,有经验的教练会按不同的方式、相同的目的进行训练,既提高了训练水平,又预防了伤痛的发生。

5.循序渐进原则

以上任何原则均应在循序渐进、力量递增的基本原则下进行。离开此原则均会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损伤,因此,循序渐进原则为预防运动损伤中的关键,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全力执行。 nLRz+/3uyh5WxB4uQVsOsQZFyhnZdIq3lrtyUx0XyYFzzFdsrYCDXgJlqBfNcf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