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因骨折发生的部位、造成骨折的原因等可能发生各种合并症,可能累及皮肤、血管、神经和内脏。这里只介绍与X线检查有关的合并症。
常见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后也可能会引起。骨折部位因感染而不能化骨,可导致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如果感染波及到邻近关节,则可能出现关节强直。骨折并发骨髓炎后如未能彻底治愈,即转变为慢性骨髓炎。这种骨髓炎较难治愈,如果感染则会严重妨碍骨折愈合,只有控制了感染,骨折才能开始愈合。
通常因骨折造成营养血管中断引起,偶尔可因手术使骨膜损伤太多或反复手术复位引起。骨缺血坏死至少一个月后才能在X线片上表现出来。如果骨折能愈合,则死骨逐渐被吸收,由生存骨所代替。关节内骨折,容易折断骨的营养动脉,而发生骨缺血坏死。如股骨颈骨折、腕舟骨骨折、距骨颈骨折,以及某些与血循环断绝了关系的粉碎性骨折的骨碎块易坏死。
畸形愈合表现为成角、旋转、缩短和变长。较重的畸形,特别是成角及旋转畸形影响较大,当因畸形愈合而影响到邻近关节面对负重的分配时,晚期可引起关节退行性改变。
骨骺分离后将影响损伤骨长度的生长。由于骨骺损伤或骺线过早愈合,日后可能出现肢体畸形或短缩现象。因此,对儿童的骨骺分离及骨折的处理要慎重,应于伤后做X线检查随访,比较伤侧和健侧肢体长度之差,以了解生长障碍的程度。
最常见的原因为关节周围或关节内软组织粘连,以及外伤后的骨化性肌炎。因软组织粘连引起的关节强直,在X在线关节间隙仍然存在,但可发生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创伤性关节炎多发生于膝、踝、肘、肩和髋等大关节。病变始于关节扭伤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关节内的粘连、滑膜增厚、软骨损坏,以及骨折累及关节后的骨痂长入或关节内异物存留等,均能影响关节功能而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骨骺或其血供的受损可使关节骨端生长畸形。关节面受损后碎裂的软骨可脱落钙化、骨化而成关节内游离体。X线片上可见到关节边缘部有骨刺形成,关节面可不光滑,关节间隙变窄。受累关节酸痛,功能受限。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其中骨折断端能否紧密对位为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其次,如局部感染、血运不良、固定不佳,以及长期的固定、骨牵引不当、肌肉或其它软组织嵌入骨折断端之间和身体状况欠佳等原因,X线检查要注意骨折断端有无骨硬化出现,如无骨硬化,则仍有愈合的可能,如有骨硬化则需手术治疗。
如果骨折迟缓愈合的原因未消除,最后可能发展为骨折不愈合。判断骨折是否为不愈合,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临床指标,是按一般闭合骨折,半年以上骨折局部肿胀不消,压痛持续存在,骨折断端有异常活动时,即认为骨折不愈合。X线表现为骨折断端间隙增宽,骨折端硬化、光滑,骨髄腔闭塞,骨折周围无骨痂生成,形成假关节或骨折端萎缩变尖呈椎状,伴有骨质疏松。
即于临床愈合期和X线愈合期之间原骨折部位再次发生骨折,有时骨折发生在螺丝钉固定部位而不是在原骨折部位。再骨折在成人中少见,多见于儿童,多由于过度活动引起。
骨折内固定的金属装置,由于骨折愈合迟缓或不愈合,长期承受应力,造成金属疲劳,发生裂纹,最后折断。
易见于腕舟骨骨折,锁骨中1/3处骨折,胫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肱骨干及尺骨干等处的骨折也可能有假关节形成。各种原因造成的骨折迟缓愈合,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骨折的不愈合,进而形成假关节。在X线片上,伴假关节形成的骨折断端,变钝圆且密度增高,骨折断端的距离增大。
易发生在骨折伴有较重血管损伤者。临床上可听到血管杂音。由于动静瘤的压迫侵蚀,造成邻近骨的较大缺损。缺损部位边缘光滑、锐利,具有轻度硬化缘,易造成骨膨胀性变化。可借助动脉造影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