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四肢的X线检查

一、四肢X线检查的技术要点

四肢骨与关节的X线检查,是骨、关节外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一般以摄X线平片检查为主,而软组织损伤则需作MRI检查。明显的四肢骨折或脱位,透视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是透视不能发现骨折线模糊的轻微骨折。透视主要用于检查金属异物的寻找和定位,有时骨折的复位需在透视下进行,有些结构较复杂部位的骨折与脱位,先透视选好投照位置,然后照片,才能清楚地显示所要观察的部位。

二、四肢X线的特殊检查方法

1.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应用CT检查效果更为理想。

2.造影检查

四肢的造影检查主要是关节造影和血管造影。

(1)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一般用过滤空气作为造影剂,亦可用水溶性有机碘作为造影剂。关节双重造影是先注入碘剂,后注入空气。常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等结构的损伤,也用于肩、肘、腕、髋、踝关节的检查。

(2)血管造影

多用于肢体动脉,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根据肿瘤血管形态变化,肿瘤血液循环情况及邻近血管的移位等进行诊断,用于四肢烧伤、脉管炎、断肢再植及显微血管外科等。

3.组织摄影

人体各部的软组织之间的对比度甚小,许多软组织病变在一般平片上难以显示。因此,软组织病变必需借助于软组织摄影。按照X线球管靶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

(1)X线机摄影

适用于肢体组织较薄,不与骨骼重叠的软组织。软组织摄影通常采用小焦点,不用滤线器,以提高照片质量。但对较厚部位的投照,则应加滤线器,并提高千伏进行投照。

(2)软线X线机摄影

采用钼靶、铜靶或铬靶的X线机进行软组织摄影。其分辨率高,显影效果好,优于钨靶X线机。软线X线机摄影,对于软组织内透光异物如玻璃之类的观察,更具有独到之处,这是钨靶摄影难以企及的。

4.功能位摄影

四肢关节的功能位摄影,用以检查平片所不能显示的关节松弛、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必要时还可摄取健侧以做对照。

5.X线电影摄影

X线电影摄影是把电影摄影机装在具有荧光增强装置的X线机上,连续摄片,然后再应用电影放映机映出。近年来,由于高容量X线机的增多,荧光增强装置和摄影镜头的不断改进,已使此种检查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

6.X线干板摄影

X线干板摄影能够准确地反映骨与关节的正常或病理的解剖结构,借助于干板摄影的边缘效应,骨折线显示特别清晰。非金属异物的干板照像,不仅可以显示,而且影像比较细致。如玻璃纤维、鱼刺、豆粒、花生米、塑料制品、沙粒、泥沙颗粒或碎石块等,用胶片摄影是难以发现的。由于X线干板摄影手续繁琐,不稳定,病人所受辐射量大,有时效果不如胶片,所以一直未能推广。

7.放大摄影

放大摄影主要应用于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在血管造影中可将细小的微血管放大,清楚易见。

(1)直接放大摄影

根据焦点、物体和胶片间的几何学关系将物体影像放大,在物体离开胶片一定距离后而获得放大影像。

(2)间接放大摄影

将普通X线片通过光学放影机进行放大观察。这种X线摄影,需用特制的微粒X线胶卷,可将影像放大4~10倍。对骨小梁的早期脱钙、骨皮质的早期侵蚀,以及关节面的早期破坏等,均可清晰显示。

8.立体摄影

即三维成像。立体摄影主要应用于结构复杂或体积较厚的部位,如头颅、胸部和盆腔等处。对于判断上述部位的异物或钙斑等的具体位置,以及与邻近组织的相互关系,最为适用。

三、四肢骨骼的X线解剖与正常变异

四肢骨骼中的解剖变异较多,由于生长发育期的骨骼变化大,形态不一。若不熟悉各种副骨、籽骨、持久不愈合的二次骨化中心在X线片上的某些正常表现,就可能将正常解剖变异误认为病变,而造成诊断困难或误诊。正确认识不同部位常见的骨与关节解剖变异和易被误诊为病变的假象,对临床诊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尽量注意副骨、籽骨,常见于腕及足跗骨等部位。

1.上肢常见的解剖变异

(1)分裂舟骨、月骨。舟骨中部可见一透亮裂隙,似把舟骨分为两段。同样,也可见于月骨,称分裂月骨。切勿误诊为骨折,裂隙是边缘光整,在骨松质周围可见到一圈完整的线条状骨皮质。骨折是骨小梁中断,骨折线边缘锐利,常不规整,无皮质线,于骨折后2~3星期,常会出现骨质稀疏现象。

(2)桡骨粗隆处皮质较薄,骨松质较多,在轻度内旋位时粗隆和骨干重叠,表现为圆形密度减低区;在侧位X线片上密度较低。上述两处颇似骨质破坏的影像。

(3)肱骨鹰嘴窝的骨壁有时很薄,在正位片上显得比较透亮,甚至骨壁缺失而成为一个空洞,称做滑车上孔。

(4)尺骨鹰嘴的二次骨化中心亦可为多个,并且边缘不整齐,勿误为病变。

(5)成人肱骨大结节部皮质较薄,骨松质较多,因此密度较低。有时在肱骨头部可见斑点及彗星尾状骨化均为骨质结构上的变异。

(6)成人肱骨上端的结节间沟有时较深,在内旋位片上很像骨质破坏;在外旋位片上,结节间沟两侧骨脊相重,又类似骨皮质增厚。

(7)肩胛骨下角、肩峰、喙突和关节盂的二次骨化中心,16~18岁出现,25岁闭合,少数可能终身不闭合。

(8)在肩胛骨体部,有时可见到呈放射状的营养血管沟,不要误为是骨折线。

(9)在锁骨胸骨端的下缘,往往可以见到一个菱形的骨质凹陷,称锁骨菱形窝或切迹,长约1~1.5厘米。可出现于一侧或两侧,有时边缘毛糙,类似侵蚀破坏,系肋锁韧带的附着处。

2.下肢常见的解剖变异

(1)足舟骨结节部的副舟骨较多见,位于舟骨内侧,一般均在两侧出现,少数也可能单侧发生。在扁平足患者多见,常可引起疼痛。有作者认为副舟骨就是胫外副骨。

(2)第五跖骨底外侧,在发育期可能出现一个阶梯状二次骨化中心,多数为双侧,与骨干相平行,这与其它四跖骨的骨化中心不同,也可能终身不闭合。

(3)儿童的跟骨在侧位片上其后缘可能不整齐,跟骨结节的骨化中心最初可呈不规则的分节状,以后又较其它部分紧密,颇似骨软骨炎或坏死征象,均为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4)在距骨的后下缘,可能有一个三角形的跗骨,即三角骨,亦可成双出现,如成双出现时可互相平行或前后排列。早期此跗骨可能离开距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与距骨靠近,既可能和距骨融合,也可能永远分离。在距骨颈上方有时可见一骨性突起,称距骨嘴。

(5)在足部侧位片,跟骨的骨松质中可见到一个圆形或三角性的假囊性透亮区。该区内骨小梁稀疏,有的人甚至完全没有骨小梁,大小不等,有的边缘非常锐利,很像骨内良性病变。这是骨小梁发育变异形成的骨髓窦,可见于一侧或两侧,成人及小儿均能见到。

(6)胫骨远程,可能出现一个单独分离的内踝继发骨化中心,多为两侧对称发生,亦可能是仅发生在一侧,称胫下骨。外伤后易误诊为骨折碎片。

(7)腓骨外踝也可能有一个与胫下骨相同的单独的继发骨化中心,称腓下骨。双侧或单侧均可能出现,可能被误认为骨折。

(8)胫骨在轻度外旋的前后位投照时,其近端的外侧常可显示胫骨前脊重叠在外侧皮质上,近似限局性骨皮质增厚,又称为假性骨膜炎。

(9)胫骨结节的骨化中心,正常变异很多见。它的形态可多样,呈点状、舌状或分节状,甚至可能有切迹,这些现象使得鉴别胫骨结节的骨折或缺血性坏死十分困难。局部软组织肿胀、侧位片上的结节向前脱离、局部压痛和病史为可靠的鉴别点。

(10)髌骨是最大的籽骨。可出现多个骨化中心,因此在儿童期可能呈不规则的颗粒状。若多个骨化中心不融合,而形成二分髌骨或三分髌骨,容易误诊为骨折。一般常见于髌骨外上方,多数为两侧对称性。

(11)腓肠小骨,亦称小豆骨。可能一个或两个,位于腓肠肌外侧头内,内侧头较少见。在膝关节前后位片上与骨干重叠,可以不显影,于侧位片上则在膝关节后方的软组织内,其出现率极高。在增生性骨关节炎病例,它可以增大不光滑。

(12)腓骨头骨松质较多,骨皮质薄,在X线片上表现为局部密度减低影,形成假性骨质破坏。

(13)股骨大粗隆的骨化中心,可为多个,且形态可不规则,近似骨块撕脱,诊断时需慎重。

(14)髋臼外缘可能出现多余的骨化中心,呈三角形或卵圆形,有时可分裂成数小块,称髋臼小骨,有人终生不消失。

(15)髂骨脊在出生时是光滑的,青春期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其往往不规整,呈分节状。

(16)骶骨下部一侧或两侧有时见到限局性骨凹陷,深度不一,两侧往往不对称,很像骶骨肿瘤。

四、四肢骨与关节X线照片的观察分析

在骨与关节异常的X线诊断中,必须熟悉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解剖和儿童骨骼的X线表现特点。这样才能在X线照片的分析诊断中,避免把正常误为异常。

1.一般观察

每一张骨与关节的X线照片,一般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查对X线片上各种标记号码,如片号、左右号、日期号等,要仔细核对无误。因为不同的患者在同段时间内投照同一部位,要依靠这些号码标记来区别。

(2)查对照片部位及投照所包括的范围,看其是否与X线检查申请单上的要求相一致。

(3)X线照片质量,应符合诊断要求,照片要充分显示所要观察的部位和结构,才能确诊。

(4)全面观察骨关节、软组织互相之间的大体情况,进而详细分析所见X线征象。

2.四肢骨的观察与分析

(1)骨外形及大小的改变

每块骨有其固有的形态,骨的外形应与解剖相一致。形态的改变是多种多样的,外形有扭曲、膨大、纤细、缺损、边缘不规整等异常改变,常见于先天畸形、骨发育异常、慢性感染、外伤、骨肿瘤等。骨的大小应与生长发育的年龄及性别相对应。骨表现在大小和长短与解剖有差异,这种改变可以是全身的、单肢的或单骨的增长、缩短、增大、缩小。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分泌疾病、神经营养性病变、先天性畸形、发育期骨骺损伤所致的骺板早期愈合,以及局部血运供应障碍等。

(2)骨轮廓的改变

即骨周围皮质的情况的改变。正常时,应该是连续、整齐、清晰的;在病变情况下,模糊不清、缺损、凹陷、中断及局部突出,也可能由骨内某些病变而引起局部轮廓膨胀增宽。

(3)骨膜的改变

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即软组织,正常骨膜在X线片上不显影。如在骨皮质外见到骨膜影像即表示异常,又称为骨膜反应或骨膜增生。

骨膜反应的X线征象,常见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等。骨膜增生的厚度、范围同病变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发展阶段有关,无论外伤、感染或肿瘤都可能诱发。一般在长骨的骨干较明显,炎症者较广泛,而肿瘤则较局限。只根据骨膜反应的形态,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需结合其它检查和临床表现才能做出诊断。

(4)骨质结构的改变

指骨的内部结构的改变,观察骨小梁,应注意是否有变细、稀疏、密度减低、断裂、消失等现象。骨干部分的骨松质较少,因骨皮质遮蔽不易显影。干骺端骨松质很多,能见到交错排列呈海绵状的骨小梁,在股骨颈和跟骨表现最明显。影响骨小梁数目的常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及部位。应注意骨髓腔是否有狭窄、扩张等现象。观察骨皮质,要注意是否有增厚、变薄等改变。骨皮质正常X线所见,应是密度很高,包绕骨的四周,骨干中部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至关节面仅有一层很薄的皮质。骨皮质内缘与骨松质相连,在正常情况下边缘也模糊不清,但骨髓腔仍然是整齐清楚的。骨皮质外缘光滑、锐利、清晰、整齐。

五、四肢关节的观察与分析

1.关节腔

亦称关节间隙。X线显示的关节间隙比实际的要宽,它的宽度因年龄及部位而异。增宽或狭窄都表示异常。关节软骨及关节间纤维软骨,当软骨发生钙化时才能显示。

2.关节面

在X线的关节面即为骨端的骨皮质。骨质薄而密,其边缘光滑锐利,称之为骨性关节面。在其上覆盖的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表面光滑,具有弹性,它的厚薄因不同的关节和不同的年龄而异。一旦被破坏或发生退行性变,活动时就会产生摩擦,随后被纤维组织所覆盖。

3.关节囊

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并与骨膜融合连续,封闭关节腔。关节囊在X线正常不显影,但当关节积液时,内层滑膜由于肿胀可能被显示。

4.韧带

较大关节均有韧带,当发炎或受损伤后,影像模糊不清,有助于早期诊断。

总之,观察分析关节的组成结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组成关节各骨的相互位置关系是否正常,必要时可将对侧同一关节互相比较,发现异常要查找原因,如是否由于摄影的位置关系或者是关节的脱位、半脱位等所造成;组成关节各骨的形态有否异常;关节间隙是否有变宽、变窄的改变,是否存在关节内游离体;组成关节各骨的结构是否有变化,关节面应完整清晰,不应出现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稀疏或破坏等。

六、骨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在良好的X线片上可以看到,如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肌间脂肪层、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脂肪垫等。要观察软组织是否有萎缩、肿胀、异物、钙化、肿块、关节周围阳性脂肪征等,应仔细分析其与骨关节的关系,即软组织的异常表现是否伴有骨质的异常。

七、儿童骨与关节的X线表现特点

一般有三个以上的骨化中心,一个在骨干,两个位于骨干的两端。

1.骨干

呈长管状,骨皮质在骨干中部最厚,内有髓腔。骨皮质外面和里面均有骨膜覆盖,一般为软组织,在X线不显影。

2.干骺端

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为骨松质结构,骨小梁彼此交叉呈海绵状,周边为薄的骨皮质。干骺端顶端,为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即骺板软骨的临时钙化带。正常应是整齐清晰而且连续的,是骺板软骨基质的钙化,形成骨小梁,经改建塑形变为干骺端骨松质结构。临时钙化带,随着软骨内成骨而不断向骺侧移动,骨即不断增长。骨干与干骺端间无清楚分界线。

3.骺

长骨两端膨大称骺。在儿童时期多为软骨,即骺软骨,X线片上不显影。在骨化初期于骺软骨中出现一个或几个二次骨化中心。X线表现为小点状骨性致密影。骺软骨随着骨骼的生长增大,其中的二次骨化中心也不断由于骨化而随之增大,形成骨松质,其边缘由不规则变为光整。

4.骺板

是软骨,X线片上显示为横行的透明线,称之为骺线。随着年龄增长,X线上的骺线消失,骨骼已达到成年阶段,只有骨干和骨端。

5.关节间隙

由于骺软骨二次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或很小,因此关节间隙较成人宽。随着年龄的增长,待骨骼发育完成,则逐渐变为成人的宽度。

6.骨化中心的出现与闭合

骺内骨化中心(亦称化骨核,X线常将这样的化骨核称为骨骺)的出现、完全骨化及与骨干闭合均发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它的数目、形态和大小因骨骼及其部位的不同而变异很大,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甚至发生误诊。为了避免这些误诊的发生,正确判断儿童发育有无异常,熟悉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部位、形态及愈合年龄很有必要。

总之,观察分析儿童骨关节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幼年及童年,骨干与二次骨化中心分离较远,各骨的二次骨化中心数目与形态可不一致,不要误诊为撕脱骨折。

(2)青少年,二次骨化中心与干骺端趋向愈合,距离缩短,呈一线形透明区,即骺线。年龄越小者骺线越宽,各骨的骺线形状不一,如果骺板与投照方向不一致,可能出现二条线形透明区,其中之一易误诊为骨折线,肩关节的误诊最易发生。

(3)儿童的干骺端外形宽大,且向外突出,外缘有时不规则,容易误诊为骨质破坏。

(4)二次骨化中心形状、大小、数目随年龄而屡有变化,外缘有时不规则,随发育逐渐接近成人形状。

(5)儿童骨干皮质较成人薄,年龄越小越显著。

(6)儿童关节间隙较成人宽,是由于骺软骨不显影参与关节间隙宽度的结果,要有正常概念,诊断时要慎重。

八、四肢骨关节外伤X线诊断与复查中的几个问题

骨关节损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患者大多需要做影像学检查。X线诊断,不仅要确定骨关节损伤的存在、分析骨折错位和关节脱位的情况,还要观察复位是否达到功能要求,判断有无并发症,正确估计预后,为临床提供确切诊断。一般做X线平片检查即能达到诊断要求,在分析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这些情况。

1.骨折X线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患者一般均有明显的外伤史及临床症状与体征。X线片上,显示骨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骨折的断裂,X线片上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在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明显的骨折不难诊断,但要注意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况:

(1)骨折不显示

有些骨折病例,由于断骨间无明显错位,骨折线间隙细微,导致骨折线显示不清楚。如临床高度怀疑骨折,应加照其它位置进一步检查。但也有的病例,虽然加照了其它位置,仍无骨折线显示,一定要在外伤后1~2周复查。此时,由于骨折部位骨质吸收,骨折线即可清楚显示出来,或者骨折处有骨痂生成,即可确定诊断。

(2)摄影位置摆放不当

这也是造成骨折不显示的原因之一。如腕关节舟状骨腰部骨折,正位片有时不能显示,要摄腕部尺偏位,即患手掌面向下,手指屈曲,并向尺侧偏斜,骨折线才能清晰显影。髌骨纵性骨折,在膝关节侧位片上显示不清,在轴位片上则可显示清楚。

(3)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

此时显示骨小梁紊乱,甚至骨密度增高,而看不到骨折线。

(4)假性骨折

对骨组织结构认识不足,易把正常影像误认为骨折。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营养血管沟:长骨的营养血管沟,斜性贯穿于骨皮质的一侧。由于摄片方向不同,可能出现类似骨折的线形密度减低影。但此种影像一般只显示在某一方位,而在其它位置可能被骨皮质阴影遮盖了。血管沟常在骨干中1/3以斜行的方向进入骨内,它的透亮影不如骨折线边缘锐利。

② 软组织与骨骼影像重叠:出现类似骨折线的影像,腰椎横突与腰大肌的影像重叠,容易被误认为横突骨折。

③ 籽骨和副骨:骨折线边缘锐利或不规则呈锯齿状,而籽骨和副骨的边缘光滑柔和,两端呈圆钝状,四面有骨皮质包绕,且多数呈对称性生长。如足的二分籽骨和二分状骨骺,在形态上颇似骨折,诊断时要慎重。

④ 两骨重叠阴影:两骨边缘互相重叠时,在重叠处,一骨的边缘外可以见到一条线形密度减低的阴影,但此阴影超出骨的边缘,与骨折有所不同。

⑤ 异物相重:在摄影部位的药物、胶布等没有去掉,也会出现类似骨折的影像,正侧位片即能鉴别。

⑥ 骺线:儿童外伤时,不要把骺线误认为骨折线。应仔细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闭合及变异等情况。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

骨折的X线诊断与复查,在完全性骨折的病例,应注意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确定移位时,要以骨折近侧断端为准,以此来判断骨折远侧断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对位,指的是骨折后断骨面接触的面积。对线,指的是断骨两段的轴线关系。骨折断端可能发生内外或前后移位,上下断端可能相错重叠或分离,重叠时必然有内外或前后移位,称为对位不良。骨折断端还可能有成角移位,即两断端骨的纵轴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称为对线不良。骨折还可能发生旋转移位,远侧断端围绕骨纵轴向内或向外旋。

X线复查应着重分析骨折错位、成角、重叠是否得到改善,骨折断端旋转错位是否已经纠正。骨折复位以断端对位对线恢复解剖复位最为理想。但骨折断端对线正常,对位达2/3以上者,一般已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

2.联合骨折或关节脱位

由于外力造成骨质损伤或关节脱位,却发生在距离较远的部位,诊断时易顾此失彼或摄影时因X线片尺寸不够大造成漏诊。以下这些部位损伤,常易发生联合骨外伤及关节脱位,特别值得注意。

(1)胫骨下端骨折合并腓骨上端骨折

胫骨、腓骨斜行或螺旋形骨折常不在同一平面,一般胫骨骨折面较低,斜向外上方;而腓骨骨折面较高,可达腓骨头下方。

(2)骨盆环多发骨折脱位

骨盆环的后半部骨结构粗大坚强,骨折机率小;而前半部骨结构细小脆弱,易发生骨折。耻骨是骨盆环的弱点,骨盆受损伤时,耻、坐骨骨折发生率最高。

(3)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此骨折解剖的特点是尺骨骨折成角的方向即是桡骨头脱位的方向。如伸展型骨折,尺骨骨折向前向桡侧成角,桡骨头亦向前向外侧脱位。前臂的一骨骨折伴有成角或重叠,则必定还合着一个桡尺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正常时,由桡骨干及头向肘部引一条直线,在任何位置的X线片上,此线都应指向肱骨小头,通过这个可以衡量有无桡骨头脱位。

(4)桡骨远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或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横行或粉碎骨折。诊断时还应注意观察,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桡尺远侧关节有无脱位。在复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桡骨前倾角和内倾角的恢复。腕关节测量的这些正常值对于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5)跟骨骨折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

多由高处坠落时足跟部首先触地所造成,跟骨常为粉碎性骨折,此时也要考虑到脊柱是否存在压缩性骨折。

3.病理性骨折

主要是骨内局部病变,破坏了骨的正常结构,或全身性骨疾患所致骨失去正常支持能力,即使轻微外伤也可能引起骨折。有时骨内病变处于早期阶段,X线片上骨质破坏表现不太明显,阅片时易忽视骨内病变的存在。

4.软骨损伤

凡发生于骨端累及关节的骨折,都必然造成骨骺及关节软骨的损伤。儿童时期,骺软骨损伤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发育畸形。成年人的关节内骨折,主要是关节软骨骨折,经常有软骨碎块游离在关节腔内,极易导致软骨与骨的坏死。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软骨骨折的具体情况。软骨损伤后的继发病理改变,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因此,有时对软骨损伤的看法不一,对某些软骨损伤必然要发生的骨发育障碍认识不足,对陈旧性创伤的晚发畸形也有时发生误诊。

5.废用性骨质稀疏

四肢外伤固定后2~3周,骨骼因缺乏肌肉收缩的刺激,成骨细胞活力低下,骨质形成与吸收失去平衡,患肢常出现废用性骨质稀疏,断骨远程表现更加明显。有的并呈多发性斑点状骨质密度减低区,又称为斑点状骨质稀疏,很像骨质破坏,诊断时一定要注意。

6.外伤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是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发生的异位骨化性疾病。本病与外伤有关,软组织经受一次损伤或多次经受轻微损伤发生的骨化。大约在外伤后2~4周出现X线表现,其特征为钙化及骨化肿块。先从血肿的边缘部开始钙化,以后呈现出典型改变,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出现不规则的条片状或团块状钙化、骨化密度增高影,与骨皮质之间有一透亮间隙,这个透亮间隙可作为它与骨旁性骨肉瘤的重要鉴别点。有的患者可存留若干年,甚至终生。

7.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外伤时,骨折除可以发生与成人相同的各型骨折外,因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骺与干骺端未闭合,必须把骺线与骨折线区别开来。(表7~1)

表7-1 骺线与骨折线的区别

(1)青枝骨折

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不完全性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骨膜较厚,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折断。受伤后,有时可能看不到锐利的骨折线,而呈柳条样不完全断裂,故称青枝骨折。有三种类型:①表现为一侧骨皮质断裂,伴有骨干纵行裂缝。②隆起骨折,只引起局部骨皮质轻微的皱褶、凹陷或隆起,而不见骨折线。外伤当时可能没有明确的阳性征象。③一侧骨皮质隆起,通常在凹侧,对侧骨皮质则有一清晰的非移位性裂缝与之相对应。

(2)骨骺损伤

骺和干骺端愈合之前,外伤可致骨骺、骺板及干骺端损伤。有三种类型。

① 单纯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由于骺软骨不能显影,所以它的骨折并不能显示,X线片上只能显示为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② 骨骺分离合并干骺端骨折。干骺端骨折常为三角形或薄片状。X线表现为分离的骨骺连同干骺端的骨折片一起移位,无移位者只见干骺端骨折片,似乎没有骨骺分离,需与健侧对比,实际上骺板已有损伤。骨骺分离主要累及骺软骨的肥大层,因此骨骺分离整复后,在其骨折愈合过程中,绝大多数不影响骨生长发育,不影响骺板软骨的正常软骨内成骨,愈合后一般不发生畸形,预后良好。

③ 骨骺干骺端骨折。少数情况下,骨骺损伤可由直接压迫力而引起纵行骨折,骨折线经过的部位同时累及骨骺、骺板及干骺端,骨骺与干骺端有血肿沟通。血肿机化后,骨痂形成骨骺早期闭合。进而,骨骺变形,骨骺嵌入干骺端,骨干缩短,引起骨关节畸形,一般预后较差。

8.关节脱位

外伤性关节脱位,成年人诊断并无困难,但轻微的半脱位诊断则并不容易,时常要借助关节间隙的测量来确定诊断。关节内的积血在脱位时亦较常见,表现为关节囊明显肿胀。肘关节外伤后关节内出血阳性征象更为明显,阅片时要仔细,大多数可能合并骨折。阅片时应注意,是单纯的脱位还是合并有关节附近的骨折,常见的是撕脱骨折。 1e7q2eWrhMB55jE9wi6NImhPMFh+ZqulRWh8ptCNaoXBLyWl5ThuCxdnEVBDh/+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