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辩证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是我国医学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的独特方法。八钢辩证在骨伤科领域中同样为不可缺少的诊断要点,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辩证方法包含面较广,但八纲为其总纲,与气血、脏腑、经络及营卫等辩证法,也密切相关。此书因篇幅所限,不再详述。相关内容将穿插于有关章节中,在此仅做简单概括介绍。
八纲包含机体重要的八个方面: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大症候。通过四对矛盾的八个方面,概括伤病的性质、程度、位置等不同的机体反应。同时,通过这四对矛盾八个方面的盛衰与转化而掌握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正确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在伤科领域中辩证阴阳,是辩证诊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阴阳应象大论》中早已明确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附也,治病必求于本。”阐明了对伤病的辩证之重要性。阴阳的临床表现,在损伤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反应,但二者又可相互转化,互为影响,关系密切。
1.根据起病急缓
损伤的急性期多为阳症,伤于浅层,出现出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但意识清楚(严重损伤大出血,出现休克状态者除外)。慢性期病程长、病位深者为阴症,如慢性损伤,无急性出血、失血、积血等急性症状者,但会有局部肿胀,功能活动受影响。
2.根据局部反应
血肿、断裂部继发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无破者,或破溃脓黄而稠很快愈合者,为阳症。若肿胀无红、热,但破溃后脓液清稀,形成窦道不易愈合者,为阴症,临床中常见为骨结核。因此,在治疗中常常会出现阴阳盛衰的转化过程,可反应出临床中伤病的反复。应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注意伤情变化及阴阳失调的关系。只有恢复其阴阳平衡状态,才能促使伤病的早愈。
表里是指损伤部位的深浅而言。一般在中医理论中,凡属皮毛、肌肉、筋骨、卫气等部位损伤,均属于表证;五脏六腑、血分、经络属于里证。一般局部损伤未波及全身者,如没有因失血过多而形成休克状态,或因局部继发感染后而出现恶寒、战栗、发高烧等全身继发症者,均属表证。反之,所有引起全身反应,形成表里的转化,则病情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则属里证。里证,一般内脏、颅脑损伤为多,内伤气血、经络、脏腑或表证损伤后热毒邪入侵,而引起全身症状。总之,病邪重而位置深称之为里证。一般情况下,从表转为里证者,说明病情由轻加重,说明有恶化体征;从里证转为表证,则说明病情有好转由重到轻的转变。
寒热为阴阳偏衰和偏盛的表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症,多见于慢性损伤,如腰间盘突出患者,尤其慢性期,均会出现畏寒喜热,故可归为寒症或伤后阴寒入里,表现为手足冷阙、面色苍白、体力欠佳等。热证,损伤后积淤化热,往往表现为口渴、喜凉、发热、烦躁、面红、口干、尿赤、便秘、舌紫、苔黄等症。但在寒热变化中,临床上有时会出现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等反应,须加以鉴别。
是指临床中伤病之正邪力量的对比。虚则显示机体抵抗力下降,正气不足;实则指致伤病的邪气虽过盛,但人体抵抗力强、体质强壮。同样,外伤后形成局部血肿疼痛,功能障碍,但因个体强弱的不同继发感染的机率,则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同的外力,作用于体质不同的个体,其损伤结果截然不同。
1.虚证
体质虚弱,无力,畏寒,萎靡不振,睡眠欠佳,消化不良,眩晕昏沉,脉搏微弱者,一般易出现于重伤恢复期。
2.实证
体质强壮,精力旺盛,急性损伤,有时出现口渴、便秘、烦燥、气急等情况,脉实,搏动有力。
八纲辩证,实际上在于“辩”,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可分为八个不同的对立面,同时又可因伤病演变过程而相互影响,相互转变其盛衰状态,并可同时存在几种现象。因此,详细了解及掌握后,才能随时应辩,正确诊断,而进行合理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