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按机体的部位分类

关节是人体活动的枢纽,骨与关节是人体运动的中心。骨骼的损伤和关节的脱位,是运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创伤,伤后不同程度地影响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后遗症,造成患者的终身残疾,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死亡的恶性后果。因此,骨损伤和关节脱位是大家多年来持续关注的问题。各种软组织损伤直接影响各部位活动功能且发病率高,更应重视。

一、骨损伤

1.骨的结构

骨是一种坚硬的组织,骨的外表面为较坚硬的密质骨,而内部则由多孔的松质骨所构成。骨的中间有骨髓腔。骨体上有许多的管道,这里有血管和淋巴管,这些管道组成了哈佛氏管道系统。在骨的表面有骨膜覆盖,其中有供给骨血液的血管。骨有5项基本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器官;组成关节;储备钙及造血。

骨具有一定弹性,与年龄有关。幼儿时期弹性较大,可以承受一定的弯曲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逐渐降低,支撑力与脆性增加,而且吸收震动的能力较差。骨在抵抗牵拉力量上要差于挤压力。骨结构的许多因素会影响骨的强度,承受强度受骨的形状、位置及性质的影响。空心的柱状结构是对抗弯曲力和扭转力的最佳结构;实心的柱状结构对抗上述力量的能力要差得多。因此,骨折有其易发部位和不同的特点。

在长骨局部突然增加外界暴力,发生形状和位置改变时,可导致骨折,其临床发病率较高。长骨形态逐渐发生改变的损伤发生率,要远远低于突然改变。长骨由于牵拉、挤压、弯曲、扭转和剪切力等应力或负荷作用,而导致各种骨折的发生。如螺旋骨折可能是因为扭转暴力而引起,斜形骨折可以由于沿纵轴方向的压力、弯曲力和扭转力的联合作用而发生,青枝骨折则是由于弯曲力所致一般多发生于幼儿。涉及到应力就不得不考虑负荷的大小,越复杂的骨折,所受到的力越大。力使骨发生变形和破裂,有些力还会波及骨的周围软组织。在引起骨折的力量方面,力量作用在骨上的时间越短,引起骨损伤需要的力量越大。

2.骨损伤的分类

骨损伤可以被分为骨膜炎、急性骨折、疲劳性骨折、骨骺损伤等。

(1)骨膜炎

对局部反复多次超越强度范围的牵拉,导致骨膜发生退行性变性炎症改变。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局部有明显压痛、凸凹不平及指压性肿胀,X线可见骨皮质不同程度的增厚。少数患者可能是由急性损伤而引发的,但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的是因为慢性损伤而形成。

(2)急性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的断裂。临床上常按下列几种不同病理改变进行分类。

根据皮肤的损伤情况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根据遭受暴力情况可分为直接损伤及间接损伤。

根据骨折局部的病理改变可分为压缩骨折、青枝骨折、嵌入性骨折、复杂性骨折、对侧骨折、撕脱骨折。

被突然猛烈地扭转或伸展。如肩关节脱臼时,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踝关节突然内翻时,导致外踝尖发生撕脱骨折等。

(3)应力性骨折

此类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自发性骨折、行军骨折等。骨骺损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中。

二、关节脱位

1.关节的结构

关节由骨、软骨和软组织连接所构成。构成关节的三大主要要素:骨与软骨、关节腔、关节囊,同时还有韧带、滑液等辅助结构。关节可分为不动关节、微动关节和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也被称为滑液关节,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违背生理常规的任何外力与超常活动及劳损,均可导致关节不同程度的损伤。

活动关节具有以下特点:它们有韧带;有些韧带与关节囊有联系;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有关节腔,其中有滑液,并有神经支配关节及特定的血液供应;肌肉、肌腱附着关节附近,或跨越甚至穿行关节。

2.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严重影响训练、比赛及完成正常生理活动。发生关节脱位最多的部位是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肩锁关节,其次为踝、膝关节,髋关节则相对少见。可分半脱位和全脱位。临床中常见的关节分离与关节脱位不同,关节分离是指发生在相互平行的骨之间的分离,如尺、桡骨及不活动关节的撕裂,耻骨联合处的分离等。关节分离常常伴有骨折。

X线是确定有无合并骨折的可靠手段。第一次发生关节脱位或关节分离时,常常会伴随有局部韧带的撕裂,或止点处的撕脱,严重时可出现撕脱骨折或骨骺分离及长骨颈部的完全骨折。因此,在局部第一次发生关节脱位时,其诊断及治疗要仔细与认真,预防漏诊及治疗不当,否则会造成习惯性脱臼,以及其它的不良性合并症。

三、软骨损伤与骨软骨炎

1.关节软骨结构

关节软骨是关节的一部分,对关节起到一定的稳定肌力的缓冲作用。在人体内分为玻璃软骨、纤维软骨和弹力软骨。它们构成关节面,其中含有不同数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软骨是浅蓝和灰色的半透明组织,没有直接的血管和神经支配。纤维软骨构成椎间盘及膝关节的半月板。在关节两端有玻璃软骨覆盖。在正常情况下,玻璃软骨的表面光滑而有光泽,它像海绵一样吸附着关节液。当关节运动时,随着关节表面压力的改变,玻璃软骨吸入或挤出关节液。由于关节软骨的强度很大,它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形并且不受损伤。但是当负荷过度时,关节软骨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和微细损伤。因关节软骨没有血管,所以其营养需要从关节液获得,而深层软骨的营养来自与其相邻的骨。

2.关节软骨损伤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如髌骨软骨病,各个关节的骨性关节病等。这种损伤可能在急性外伤中发生(骨软骨骨折、软骨骨折、软骨剥离),但大部是由劳损所致。髌骨软骨病约68%,足球踝64%,肘的骨关节病59%是因劳损所致。到目前为止,大多认为软骨损伤后不能再生,或仅有不完全的再生,即一旦受伤就必然留下永久性损害。因而治疗也较为困难,必须注意预防。

3.骨软骨炎

此损伤的发生原因尚缺乏共识。它如果发生在关节,如膝关节,被称为骨关节病。而如果发生在骨的突起部位被称为骨突炎。引起骨软骨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骨骺的血液循环供应受阻,而导致的无菌性坏死;另一种情况是损伤导致部分关节软骨骨折,甚至出现周围骨组织的裂痕。关节损伤时,可能会有软骨碎片脱落,这将导致关节绞锁、肿胀和疼痛。如果损伤是发生在骨突部位,就可能发生撕脱骨折和骨骺分离。

四、韧带与关节损伤

1.韧带与关节的联系

韧带是有胶原纤维构成的连接骨骼的扁平状或束状结构。韧带可以分为关节内及关节外两种,前者是由于局部关节囊的增厚而形成,而后者是关节囊增厚并分离出来的部分。

(1)活动关节的韧带和关节囊,含有的弹力和胶原纤维,呈波浪状不规则的螺旋形结构。在与骨的连接中,韧带的中部最为结实,而两端最为薄弱,故容易受损。一般较多会发生撕脱骨折。

(2)韧带的弹性与其负荷时的伸展能力及承受时间有关。持续挤压或超强度的牵拉可导致韧带的损伤。反复的微细损伤是导致急性损伤的诱因。韧带是保护关节的结构。不同的活动,关节对其损伤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这与其骨骼和肌肉密切相关。

(3)关节的稳定结构

肌肉张力是限制关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关节和吸收关节所承受的力量的作用。跨关节肌肉协助保持关节骨的位置,有些肌肉直接与关节囊相连可以加固关节囊,并起到防止关节分离及保持合适的关系。当关节囊伸展时,局部肌肉会产生反射地收缩以防止伸展过度。在多数情况下韧带没有伸展性,但是可以通过不同胶原纤维束,在不同的角度受力,达到获得伸展的效果。当纤维束的角度改变时,韧带可以在不改变胶原纤维长度的情况下获得伸展。

关节囊和韧带:韧带和关节囊均具有稳定关节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关节窝浅和相互不太吻合的关节就更为重要。韧带将骨连接在一起。关节囊有三个主要作用:限制关节运动,保持关节稳定性,传递力量。

2.关节损伤

影响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是韧带、关节囊的弹性组织特性和相关肌肉的力量。这种弹性与胶原纤维的伸展性有关,而这种伸展性又与组织的运动速度有关。持续的压力和牵拉,可导致韧带包括其在骨上的附着部位和关节囊组织的退化;相反,间歇性刺激可以提高其承受能力。当扭力超过胶原纤维的承受能力时,也可导致关节囊和韧带损伤。有关肌肉的肌力在稳定关节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关节损伤的分类

(1)急性关节损伤

活动关节的主要损伤有扭伤、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

① 扭伤:在损伤中,扭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它由于关节受到扭转而发生。

② 急性滑膜炎:急性扭伤可使关节滑膜损伤,引起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并发生肿胀,局部疼痛,压痛,功能障碍。

(2)慢性关节损伤

关节的慢性损伤是由微细损伤和负荷过度而引起。最为常见的有骨软骨炎和创伤性关节炎。青少年常见的一类损伤是骨骺损伤。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引起骨关节炎这类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肌肉对关节运动速度控制能力下降。因此,要预防这类损伤,就需要避免慢性疲劳和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训练,或者可以在训练时加用护具,来帮助减少外力的冲击。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

① 创伤性关节炎:此损伤常常是由于微细损伤的积累所致。

② 滑囊炎、滑膜炎。

滑囊炎:滑囊是位于肌腱与骨之间,用来减少磨擦的结构,主要存在于关节内或关节周围。可能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多发于膝、踝、肘、肩等关节。

滑膜炎:一次性急性损伤可导致关节的急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多为反复发生关节扭伤或磨损而造成,或损伤后处理不当。

五、肌肉、肌腱损伤

肌肉、肌腱等部位在损伤疼痛中发病率较高,反复轻微损伤及慢性积累伤,在临床上更多见。这类慢性损伤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及退变。其中发生在腱止装置部分的细微损伤,俗称“末端病”,是治疗最为困难的运动创伤之一,例如肩袖损伤、棘间韧带变性、膑腱损伤、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腱损伤等。表现为软组织的玻璃样变、纤维变、小动脉增生及硬化,有时退变的组织中出现钙化、骨化现象,因而治疗较困难。另外,脂肪组织及滑囊也可能因慢性细微损伤而发生炎症,例如膝的脂肪垫损伤,膝外侧疼痛综合症等。下面就各类型的急、慢性损伤分类叙述。

1.肌肉损伤分类

(1)急性肌肉损伤

① 挫 伤

软组织受到钝性外力的突然撞击,导致局部发生挤压,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出血、淤血或血肿包块、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其损伤程度取决于撞击力量的大小,轻者仅伤及皮肤,部分肌纤维束,重者可出现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其恢复取决于损伤程度和局部的出血量。

② 拉 伤

拉伤是肌肉组织受到过度的牵拉,引起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用力,而导致的损伤。牵拉力量过大、用力过猛,协调性差,准备活动不充分,电解质平衡紊乱,肌肉的兴奋性改变等均为拉伤的诱因。根据损伤程度可以将拉伤分为三级。

Ⅰ 级(轻度):局部疼痛、力量有轻微下降,局部轻微肿胀、淤血、压痛。

Ⅱ 级(中度):除有轻度症状外,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局部出现功能障碍,活动与工作受一定的影响。

Ⅲ 级(重度):临床症状重,明显的疼痛、肿胀、积血、瘀血、肌肉功能丧失,局部可触摸到凹陷,抗阻时可出现“双峰”征象。常见损伤部位:肱二头肌、三角肌、肩袖肌、颈肌、胸大肌、腹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缝匠肌、腓肠肌、髋关节屈肌、髋关节内收肌、背肌群等。

③ 肌肉痉挛与损伤性痉挛

肌肉痉挛 (指持续一段时间的连续性肌肉收缩)和损伤性痉挛(指的是损伤导致的骨骼肌反射性持续收缩,都会导致肌肉或肌腱的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疼痛。两者的共同点是肌肉都发生自主的持续收缩。

④ 肌肉过度疲劳

在训练及各种工作中,长时间超出生理负荷量,肌肉出现过度疲劳是常见现象之一。肌肉的负荷过度表现为肌肉酸痛、柔韧性下降及疲劳。其特殊表现有:肌肉酸痛、肌肉僵硬、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肌肉酸痛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急性肌肉酸痛:这类酸痛在训练后立即出现,停止训练后疼痛也停止。与局部循环障碍导致肌肉缺血、酸性物质及一些代谢产物堆积,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等因素有关。

延迟性肌肉酸痛:出现在训练后,并且在训练结束后的2~3天疼痛会加重,其程度要明显比急性肌肉酸痛严重。完全消失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

预防肌肉酸痛的方法为:剧烈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训练水平低下者,更要注意活动前后的伸展运动。

⑤ 肌肉僵硬

肌肉僵硬时并不产生疼痛,它发生在持续用力工作的肌肉。由于运动后肌肉内的水分渗透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速度较慢,肌肉发生肿胀、缩短和变厚,导致伸展性降低。整理活动、按摩和被动性伸展可以减轻肌肉僵硬。

(2)慢性肌肉损伤

慢性肌肉损伤多数是由于长期的慢性积累而发生。反复的急性损伤也可能引起慢性肌肉损伤,但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另外,由于技术动作错误或长期超过机体的生理负荷能力,最终也会导致慢性损伤的发生。这类损伤的特点就是负荷过度导致微细损伤。

典型的慢性肌肉损伤伴随有增生、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的过程。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恢复训练过早可导致慢性损伤的形成。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慢性损伤。

① 肌 炎

从字面意义上看是肌肉的炎症,而实际上还包括了纤维组织和连接组织的炎症。支持和分隔肌肉组织的筋膜在损伤后也可能发生慢性炎症,实际是属退行性变性炎症,这与急性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

② 肌腱炎

肌腱炎是逐渐发生的,是由于反复的微细损伤而出现局部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其主要征象是运动时肌腱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③ 肌腱腱围炎

此损伤是肌腱周围的腱围组织出现炎症。在急性期可出现摩擦音、捻发音、握雪音等,局部呈梭形肿胀。在慢性期,腱围增厚,出现磨擦音和疼痛。

④ 滑囊炎

滑囊炎在肌肉的慢性炎症出现时几乎同时发生,使肌肉活动更加受限。

⑤ 异位钙化

肌肉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骨化性肌炎,属于发生在肌肉的异位钙化,它多发生在直接覆盖在骨上的肌肉。最为常见的两个部位是股直肌和肘关节。在发生骨化性肌炎的部位可能出现类骨组织。如果不发生反复损伤,局部的改变可以在9~12个月内消失,否则将会在局部形成钙化区,这时需要手术才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时肌腱炎也会导致矿物质的沉着,这被称为肌腱钙化。

⑥ 萎缩和挛缩

在肌肉损伤中,萎缩和挛缩是两种容易混淆的情况。肌肉萎缩发生在肌肉不运动时,它主要由于身体某些部位的固定、不活动或失去神经支配而引起。在肌肉损伤中的另一种情况是肌肉挛缩,这是一种肌肉组织的异常缩短现象,这样的肌肉很难被拉长。肌肉挛缩常常伴随有肌肉的损伤,关节部位的瘢痕形成可导致局部发生挛缩。

2.肌腱损伤

肌腱由平行排列的波浪状胶原纤维组成,在外面由纤维组织包绕形成束状,这样可以减少磨擦。肌腱将肌肉连接到骨骼上,并传递力量。每平方厘米肌腱可以承受600~1200公斤的拉力。当肌腱紧张时,其内部的波浪状纤维会沿受力方向被拉直,作用力消失后,它又可以恢复原状。当拉力超出了肌腱的生理承受能力时,它将被拉断。当肌腱被拉长的长度超过其自身长度的6%~8%时会发生断裂。由于肌腱对拉力的承受能力是肌肉的两倍,所以拉伤常常发生在肌腹、肌肉肌腱结合部或骨附着部。长期的牵拉会导致纤维细胞向肌腱的渗透,导致局部胶原纤维数量增加。反复的细微损伤会引起慢性肌肉拉伤,导致胶原纤维的数量减少,使肌腱强度下降。胶原纤维减少的现象发生在参加运动的初期和活动受限时。所以,运动要严守循序渐进和力度递增的原则,在损伤的康复阶段要逐步进行活动。

六、内脏损伤

内脏损伤主要见于运动、格斗、斗殴及各种意外损伤中。胸、腹部受到不同形式与性质的外力,而发生内脏挫伤、刺伤、牵拉伤甚至破裂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在运动中,多见于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曲棍球、冰球、拳击、散打等。胸、腹部直接击伤,车祸、自然灾害等意外损伤也较为多见。此类损伤虽然临床发病率略低,但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一般都比较严重,而且诊断困难,常可能因为发生休克而导致死亡。单纯的挫伤容易发现,但是合并其它严重的损伤,如脊柱的脱位及骨折、脑损伤、内脏破裂等,病人处于休克或意识丧失状态,局部检查经常被遗漏,而造成恶性后果,应引起一线医生的高度重视。

1.受伤机理

主要有直接受击、扭转和挤压等外力受伤。

(1)腹壁直接受击

如拳击、足踢、棒球击伤等。当腹壁肌肉松弛毫无准备时,很轻的撞击也可能引起腹腔器官的损伤:如肝、脾破裂,在饭后胃部较充盈时更会增加其受损甚至破裂的机率。

(2)身体的突然扭转或身体的移动突然中止

这种损伤多见于急停、跌伤、坠落伤等,主要损伤腹内的实质性脏器(肝、脾、肾、胃肠)。由于运动的突然停止,使固定这些脏器的腹膜韧带及蒂带遭受捩伤,产生破裂或肠扭转甚至可形成肠梗阻等损伤。此外,当身体于跌伤时突然侧弯,也可能损伤肾及脾脏(季肋或骨盆突然将肾或脾脏压向脊柱使之破裂)。

(3)腹部受到严重的压伤

这种损伤多见于摩托车运动,多损伤胃肠道。

2.损伤表现及处理注意事项

运动及各种意外损伤中若发生腹部挫伤,怀疑有内脏损伤,一定要详加追问受伤史。仔细观察生命重要指征: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因为腹腔脏器受伤诊断比较困难,一旦病情恶化,常常突然发生严重休克,甚至可导致死亡,故要注意以下征象。

(1)腹痛

几乎所有的内脏损伤都有腹痛,且大部分疼痛都局限于受伤脏器的部位,而且当移动或咳嗽时疼痛加重。脾破裂时还有间歇性绞痛。

(2)压痛

检查腹部压痛时,必须同时注意伤者的表情和反应,痛苦表情、反跳痛时,可能有腹膜炎的出现,多需留院查看甚至手术处理。

(3)肠蠕动音

听诊也是腹部重要的检查方法。如果腹部听诊肠蠕动音完全消失,一般都说明腹内有严重的损伤(有时腹膜后出血或腰椎骨折,也可以使蠕动消失)。

(4)肛门指诊

如果认为有内脏脏器受伤的可能,切记肛门指诊检查。如果指诊有血,意味着肠道有损伤。

(5)X线检查

站位腹透如果横膈下有空气影,则有可能为胃肠道穿孔。

(6)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

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及表情。一旦怀疑有内脏损伤,一定要立即住院观察,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必要时进行手术,确定受伤情况,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七、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不论是运动员或各种意外损伤,均为严重的创伤,多为急性损伤。多见于自行车、摩托车、马术、竞技体操及各种车祸、意外事故中。

1.头皮损伤

头皮较厚,血管丰富,主要血管位于皮层和帽状腱膜之间。多因为摔倒时被撞击造成,容易诊断。如果为单纯头皮破裂伤,早期应压迫止血,扩创缝合。头皮血肿则应冷敷、加压包扎或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

2.颅骨骨折

一般需要X线检查才能发现。

(1)颅盖骨骨折

颅盖骨一般分三层:即内板、外板及板障。发生骨折的程度因外力大小而不同。轻者只有外板骨折,或线状骨折。重者出现凹陷骨折,儿童表现为乒乓球样骨折,成人表现为颅骨内板骨折或粉碎凹陷骨折,可能同时损伤脑组织。除外板骨折或凹陷不足0.5~1厘米者,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清除碎骨,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

(2)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危险性大,致残及死亡率高。一旦怀疑有此种损伤,应立即转至有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必须严格掌握正确的急救与转运方法。

颅底骨折可分为:前颅凹、中颅凹及后颅凹,多为线形骨折。耳、鼻出血,甚至混有脑脊液。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可用CT、MRI检查确诊。

3.脑损伤

(1)脑震荡

脑震荡为脑损伤最轻的一种。无明显解剖病理改变,只是中枢神经系统暂时功能紊乱。表现为意识短暂丧失,清醒后短时间内反应迟钝,有逆行性遗忘的特点。治疗以休息为主,辅以镇静药和止痛药。伤后不宜过早恢复活动及用脑过多,否则易造成头痛、头晕、失眠等综合后遗症,病程长,往往经久不愈,影响活动与正常工作。

(2)脑挫伤和脑干原发性损伤

脑挫伤后,病理改变轻者仅脑膜下有小出血点,神经细胞水肿、退变。重者可能出现脑静脉淤血,出血、肿胀及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般伴有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持续性意识丧失及昏迷,延续数小时、数日甚至数周不等。症状是局灶受伤的对侧偏瘫,失语,呼吸异常,吞咽困难导。如脑干的原发损伤,除有持续性昏迷外,还有瞳孔大小不一和双侧眼外斜。治疗应立即住院进行抢救、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

(3)颅内出血

损伤后颅内出血、集聚造成脑组织受压。一般出血量在25毫升以上才会出现症状。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膜外、硬膜下和脑内血肿3类。颅内出血的主要特征:伤后有再昏迷史,即伤后立即昏迷,中间清醒,然后又再昏迷。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此外,头痛,反复呕吐,脉缓,血压增高,呼吸变深,影像检查显示有骨折线。受伤部位可在同侧,也可能是对冲损伤,血肿在对侧。急性病人多需要抓紧时机,争分夺秒手术治疗,紧急开颅止血,清除血肿。慢性和亚急性脑血肿,可先定位,再考虑手术治疗。

4.现场急救

训练或比赛时急性颅脑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非常重要。现场急救是为了抢救生命,并为医院的抢救和治疗创造条件。因此,要详细检查,了解受伤的经过,以及受伤者的意识障碍情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生命指征。注意勿遗漏复合伤,另外要注意呼吸道的通畅,并防止误吸,出现生命危险。对于一些开放伤口,可以做简单的包扎。 G87QtxK5ISxodKo81mYU4vywxmga1Y+5KEOzenm5NkkfkN6F/dXD3X05aXiOpu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