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演进

赵静冬 郑玲玲

摘 要: 本研究建立在人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从狭义的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节日和节日中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演变进行研究。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演进的特殊规律,旨在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价值,积极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节日蕴含的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类学视野;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传承;演进

1 研究目的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两个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一门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体育运动与人类活动一直存在着本质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视觉效果下肢体动作的解读,在精神层面上的要求日渐丰满,因此迫使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研究体育运动,挖掘体育运动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以适应新的要求。云南是一个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25个少数民族、15个独有民族的民族文化大省。数千年来,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繁衍发展历程中演绎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而体育文化是其中较为灵动的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形态多样,其中节日是最为绚丽的文化符号。云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都有形式各异的传统体育活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演进,具有一定概括性和代表性,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具有借鉴意义。云南各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功能。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探寻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演进的特殊规律,既可深入挖掘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价值,又可将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作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促进其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节日和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对楚雄州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景颇族“目脑纵歌”、傈僳族“阔时节”、迪庆州藏族赛马会、哈尼族“苦扎扎”(六月年)、傣族泼水节、文山州苗族踩花山8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节日的部分组织者和参与节日活动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了访谈。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民族节日,不包括门类繁多的现代节日。

3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主要类型与传统体育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断传承、演进,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各民族的古风遗俗,体现了各个种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认识,形成稳定而朴素的生存和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民族的行为和思维,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动力之源,具有浓厚的人类学特征。各少数民族节日与节日中包括传统体育在内的民俗活动,集中表现了本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又有极大的社会功能。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少数民族节日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既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烘托出浓郁的节日气氛,又反映出宗教、祭祀、农耕等文化特质,反映了一定的民族心理。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繁多,根据节日活动的内容,可将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分为岁首年节、宗教节日、农事节日、娱乐节日、商贸节日。

3.1.1 岁首年节与传统体育文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哈尼族、藏族、傈僳族、基诺族、拉祜族等都有本民族的历法,因而具有本民族的年节。例如彝族的十月年,是祭祖的节日。节日期间的活动主要有跳叠脚舞、摔跤。傣族的傣历新年(泼水节),以相互泼水祝福,以龙舟竞渡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藏族的藏历新年,除了祭祀活动以外,还进行持续半个月的赛马、射箭、歌舞联欢等节庆活动。傈僳族的年节“阔时节”,举行祭祀活动之后,还要进行跳舞、射箭比赛、荡秋千等活动。

3.1.2 宗教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云南许多少数民族信仰原始宗教,一直保持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习俗。这些原始宗教习俗,有的逐渐演变为祭祀节日,将原始宗教文化特征表现在节日习俗上。彝族撒尼人的密枝节、普米族的转山会等都属于自然崇拜的节日。彝族撒尼人的密枝节是在密林中祭祀树神的节日,祭拜树神后,还要在林中摔跤娱神。普米族的转山会是祭祀山神的节日。普米族在祭祀后要举行骑马、射箭和歌舞活动。佤族的拉木鼓、瑶族的盘王节、拉祜族的葫芦节、阿昌族的窝罗节等都属于祖先崇拜的节日。佤族拉木鼓在整个木鼓的选材、镂凿过程中都要进行射弩、爬杆等活动作为祭祀。阿昌族的窝罗节期间要跳窝罗集体舞,举行武术、荡秋千等活动。傈僳族传统的“刀杆节”属于英雄崇拜的节日。相传是以“上刀山、下火海”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来纪念“三征麓川”保卫边疆的英雄——王骥。这些节日把体育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特色加以发扬,表现出鲜明的体育文化载体特征。

3.1.3 农事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云南各少数民族大多属于农业民族。由于云南的立体地形,各民族居住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异彩纷呈的农事节日。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普米族等都有过火把节的习俗。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燃火把除害驱虫,祈求丰收。火把节就是典型的农事节日。彝族火把节除祭祀活动以外,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摔跤,这是全民族参与的活动,其次是打秋千、扳牛、跳叠脚舞等活动。哈尼族“苦扎扎”节、迪庆州藏族的“七月转山”节、壮族“开秧门、关秧门”,以及佤族、阿昌族的播种节等,都属于农事节日中的农耕祭祀。哈尼族“苦扎扎”节节期在农历六月,插秧结束后要荡秋千、打磨秋,意在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也是秋收前的调适,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迪庆州藏族的“七月转山”节是在庄稼将要成熟的七月十五日过此节。藏民围着庄稼祈求丰收、转山烧香祭山神。同时还进行郊外游玩,歌舞联欢,以及赛马、斗牛等活动。云南有很多少数民族,如拉祜族、哈尼族、傈僳族、壮族、阿昌族、景颇族、佤族、彝族、白族等在新谷收获之初都要举行“尝新”活动,以新米饭祭献谷神、祖先,感谢神灵赐予粮食,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粮食收成更好。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称之为“新米节”或“尝新节”。尝新节是一个喜庆丰收的节日,各民族都会在夜晚载歌载舞,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体育元素表现出更强的娱乐功能。

3.1.4 娱乐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娱乐节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中的宗教性和功利目的性逐渐淡化、娱乐性逐渐增强而形成的。虽然娱乐节日中的活动与其他节日的活动不能严格区别,有的还保留着一些祭祀的传统,但这些已不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其活动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活动性质。可以说,娱乐节日中各项活动所包含的体育元素要更多一些,甚至构成了整个节日活动的主题。景颇族的“目脑纵歌”,从宗教祭祀演变成为群众性的歌舞娱乐盛会。白族古老的节日“绕三灵”,原为祭祀本主的活动,现在是一项游春娱乐活动,边走边打霸王鞭、金钱鼓是节日中的重要内容,堪称为群众性的娱乐健身活动。迪庆藏族赛马会是一个赛马运动的盛会,除了迪庆州的藏族以外,周围的彝族、纳西族、白族赛马高手也前来参加。竞赛项目有竞速、走马、跑马拣哈达、跑马射箭等。滇南、滇东北的苗族“踩花山”,其活动主要有爬花杆、跳狮子、斗牛等。

3.1.5 商贸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商贸节日是以经济活动为主的节日,它存在于经济生活较为发达的民族。云南少数民族商贸节日较为典型的、历史久远的就是大理三月街。它不仅进行商贸交易活动,而且耍龙舞狮、赛马和歌舞活动也成为节日中的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许多少数民族节日也在节日期间开展商贸活动。如彝族的“十月年”、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傈僳族的“阔时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以体育娱乐活动作为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节日文化变迁的趋势,具有浓郁的现代体育气息,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着独特、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是在长期发展和演进过程中逐渐完善的结果,又是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标志。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是随着民族节日文化的形成、演进而发展的,在节日中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文化。

3.2.1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周期性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民族节日具有定时定期的周期性特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民族依据本民族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历法等因素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形式,一般以年为周期性轮回。也有一些民族的节日不是以年为周期,如苗族的牯藏节以13年为周期。石屏县一带的花腰彝的“祭大竜”节每12年一次。不论是几年过一次的节日,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呈现出长期不变的周期性。在这些周期性的节日中,传统体育活动作为表现节日特征、烘托节日气氛的文化形态,已形成节日中的活动习俗,对人们的信仰、心理、情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节日年年沿袭、世代传承。

3.2.2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群众性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云南各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是全民族共同参与的活动。甚至有些相邻民族,由于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不同民族拥有同一种节日。如傣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都有过泼水节的习俗,是以傣历新年泼水节为节期进行着各种活动。这种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突出的表现在各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活动方面。彝族的叠脚舞、傣族的嘎秧舞(孔雀舞)、景颇族的“目脑纵歌”、阿昌族的窝罗舞、白族的打霸王鞭,都是男女老少参与的活动。哈尼族“苦扎扎”节期间,人人都要荡秋千,哈尼族认为节日里荡秋千能消灾除难,不能荡秋千的老人都要在秋千板上坐片刻。年轻人打磨秋,老年人都会在一旁观赏。荡秋千、打磨秋成为哈尼族的一项传统活动。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许多传统体育文化就是这样在广泛的群众基础条件下传承和沿袭下来。

3.2.3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传承性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包括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逐步形成了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和谐、自信并为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这是全民族对节日中蕴涵的善恶标准、审美价值、情感寄托,以及饮食习惯、娱乐方式、礼仪习俗等的认同,是各民族在长期繁衍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特征和内涵,并作为本民族共同遵循和继承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3.2.4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综合性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许多民俗活动都集中在节日里进行。即使是一些起源、活动内容单一的节日,在节日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也会随着人们心理的、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需要,逐渐整合进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居住于高寒山区、半山区的哈尼、景颇、彝、傈僳、怒等民族,狩猎、攀爬、跑、跳等是他们必备的生产生活技能,在祭祀节日中通过一定的身体技艺取悦于神是原始宗教的普遍心理,于是射弩、摔跤、爬杆、秋千、武术等成为节日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居住于坝子或河谷地区的白、傣、纳西、壮等民族,相对富庶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节日的娱乐功能增强,龙舟竞渡、丢包、赛龙船、霸王鞭、赛马、东巴跳、跳竹竿等成为节日中的游戏和娱乐文化。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各民俗活动包括了精神文化和诸如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物质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和内聚感情。云南少数民族节日鲜明的综合性特征增强了节日的承载功能,成为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

3.3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不再只是沟通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方式,更成为沟通族内人与人之间、族际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方式,体现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特征。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表现,也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3.3.1 由起源的单一功能向功能的复合性演变

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限制,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习俗文化,其起源主要出于社会的需要,为节日中的祭祀活动服务。人们希望以身体活动取得与自然的沟通,密切人与神的联系。然而,随着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传承、演变,虽然节庆仪式活动表面上还带有宗教色彩,但实际上主要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节日的气氛。作为节日习俗活动的传统体育也不断从单一的祭祀活动向健身、娱乐、社交、经济等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傣族泼水节中的龙舟竞渡,从最初单一的祈年祭祀演变为一项集竞技者的竞技技巧、观众的互动呐喊、由于节日带来的经济价值等于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的竞技运动。彝族撒尼人密枝节的摔跤、哈尼族“苦扎扎”节的打磨秋等都是由单一的祭祀活动演变具有竞技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

3.3.2 由文化的封闭性向交融性演进

云南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同一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不同民族交错杂居的格局。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成为区别于他族文化的标志。然而,各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又能以一种尊重、亲和的态度对待他族节日文化,善于学习,吸取其他民族节日文化的精华,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春节、端午节、清明节是汉民族特有的节日,但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交往中逐渐接受了这些节日习俗。如彝族、傣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都依据本民族的祭祀、礼仪、饮食等习俗来欢度春节。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也在各个民族不断交往中,由封闭向文化的交融演变。这种传统体育文化的交融性主要表现在对异文化的吸纳方面。傣族泼水节的龙舟竞渡、白族三月街的赛龙船受中原“龙”文化的影响较大。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在节日期间荡秋千、打陀螺的传统习俗,只是文化含义、游戏方法和规则等各异。傣族和景颇族是相邻民族,傣族的耍刀和景颇族的长刀舞在动作套路上也颇为相似。当然,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以及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对异文化的吸纳并非原样照搬,总是在吸纳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些民族化、本土化的改造,为本民族的成员所认同,这样才成为了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本民族文化内涵,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进步。

3.3.3 宗教性向娱乐性演进

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不论是作为精神文化,还是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表现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先进的、文明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方式、内容都会融入节日文化当中。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多由宗教祭祀活动直接演变而来,定期的节日祭祀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年度的重要活动。随着云南民族社会的发展,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各民族节日都逐渐从单一的祭祀活动演变为与政治、经济、艺术、社交、娱乐等多种文化相结合,使得民族节日文化活动虽保留宗教活动的部分形式,其重心已不再是神灵信仰,各活动内容演变为以娱乐性为主,娱乐成为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传统体育文化在各类节日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成为各类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景颇族“目脑纵歌”中的目脑舞,从远古的列对送魂祭祀活动,演变为万人舞蹈的娱乐盛会。白族“绕山灵”从祭祀本主的宗教活动演变为边歌边舞、边舞边走的娱乐健身活动。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随着宗教性的逐渐淡化,由娱神向娱人转变,其娱乐性逐渐增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岁首年节、宗教节日、农事节日、娱乐节日、商贸节日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发展的土壤。

4.1.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伴随着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形成和发展的。其起源与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有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说,与民族节日的周期性、群众性、传承性、综合性特征息息相关。

4.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功能不断变化,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演变为多功能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具有娱乐性特征传统体育活动。

4.1.4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蕴含丰富的体育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心理和行为特征,能为人类学发展和体育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4.2 建议

4.2.1 选择现阶段各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挖掘那些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性较强的、具有健身功能的、易于普及推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项目资源。

4.2.2 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的氛围,提高群众对体育的根本认知,以节日体育活动的开展掀起周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的热潮,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4.2.3 从人类学的视角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其中的体育文化现象进行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为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演进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施惟达等.云南民族文化概说[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5.

● 王子华编著.云南民族节日[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8.

●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k0BqcSsX5eq0KCLY8nzU54OptpMnH0Qrlj0cX1LBbfnnNyqCXl6yCyQ3qFLSgj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