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的体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始于20世纪末。一方面是为满足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运动训练和竞赛实践中的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紧跟母学科社会心理学的步伐,引入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思路与方法,从社会心理的研究范式出发,探讨体育运动领域中形形色色复杂的人与社会问题。总之,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劈荆斩棘、另辟蹊径、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杨勇博士的研究成果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例。

《我国优秀青少年篮球队群体凝聚力研究》一书,在深入分析我国优秀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前因变量教练员领导方式、运动员成就动机、运动队人际沟通、结果变量运动员满意度、运动成绩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同时针对凝聚力与比赛成绩关系研究结果模棱两可的情况,对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中介变量给予了检验。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聚力水平有升高的趋势;教练员素质因子是影响凝聚力的首要因素。无论男、女运动员,民主型领导方式、成就动机、球队人际沟通可显著预测群体凝聚力;群体任务一致性是球队人际沟通和球队竞技表现的中介因素。这些发现揭示了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与群体凝聚力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很好地解释了凝聚力影响青少年篮球队训练和比赛活动的原因,有助于推动凝聚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如干预)。另外,研究中通过对凝聚力与共享心智模型、集体效能、比赛成绩关系的探讨,揭示出共享心智模型和集体效能均是凝聚力和比赛成绩之间的中介因素。该结论可以解释凝聚力与比赛成绩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凝聚力影响比赛成绩的作用机制。

杨勇博士研究成果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修订了教练领导方式量表和运动员成就动机量表,编制了运动队人际沟通问卷、运动员满意度问卷、篮球队共享心智模型问卷,这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后续研究者进行同类研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研究工具,尤其对于体育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体育运动中群体内部、群体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作为杨勇博士的导师,希望他能勤耕不辍,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前进。


2011年3月2日于北京体育大学 hN8YBGZ2LEN1oa1hFKWlwXIsmxFdeRbFzjOGeTjXIAdAkrRqvd/1tKc4hx772I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