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自幼敏悟,长大后博通经史,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太宗时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但《九成宫醴泉铭》最适合初学者练习。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最为著名。
从《九成宫醴泉铭》看欧阳询书法的艺术特点:
1.承前启后的书法风格
从《九成宫》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字直接取法于篆隶的笔法。在笔意、气息上又很大程度上受到王氏父子书法的影响。碑中有许多“乚”的写法,直接就继承了隶书的写法。如“九”“尤”“视”“池”“绝”等字。
2.兼方带圆的用笔特征
《九成宫》的用笔方法,介于方圆之间,时而以方笔出之,时而以圆笔出之,时而是方中有圆,时而又圆中有方。用方笔时写得笔力雄厚、干脆利落,用圆笔时写得凝重多姿、醇厚而恰到好处。
3.结构平正而险绝
《九成宫》在章法上追求工整,在结构上追求平正。并且在平正中求险绝,险绝中求得生动。这体现出欧楷独到的艺术境界。在《九成宫》中,有许多字在结体上有意夸张其中某一笔划来控制字的大小,显得大开大合,如“九”、“绝”“载”、“大”等字中“弋”、“乀”的笔划,而压缩了其余部分的结体,做成强烈的空间对比关系,显得大开大合,生动有趣。
书写要点 :“九”字笔画简单,但书写难度大。难在横折弯勾。折处把笔抬起,按下。“乚”的写法,带有明显的隶书意味。“九”字用笔有方有圆,方圆兼施。“九”字的韵味在于横画左低右高,坡度非常大,整个字仿佛要翘起,一撇力足千钧,使字势险中求稳,妙不可言。
“尤、视、池、绝”字的“乚”,都有浓厚的隶书意味,且用笔方圆兼施,要反复临写。
《九成宫碑》为欧阳询晚年的经意之作,点画工整,笔力刚劲;意态精密,法度森严;用笔工妙,丰腴有致;于秀美中含刚健,于平正中见险峻,形成险劲刻厉而不失温润的独特风格。历代对此碑评价极高,谓之为“此碑笔笔具法则,字字应规矩”,欧体风格跃然纸上,人称唐楷之冠,为历代书家推崇。也因此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范本。
此碑的字笔画以方为主,点、横、竖更为明显,方圆并用。起笔多采用露锋,或尖、或方,干净利落。故其笔法点画劲挺刚直,劲险刻厉,呈显方正峻利的风貌。后人评其笔法如“武库矛戟、雄剑欲飞”。行笔劲健含蓄,笔到力到,力透纸背,有立体感。横竖画直劲,撇弯捺直。转角方圆兼施,劲挺秀丽。其字的笔画间讲究彼此呼应,善于穿插,笔势相背得神,富于变化。间架平稳匀整且于平正中造险势,看似偏斜欹侧之形,却于险峻中取得平衡。结构严密紧凑,字体疏朗秀美,精丽俊逸,法度森严。其字多呈纵势,挺拔劲险,字字亭亭玉立,端庄色妍。后人评其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尽得晋人规矩。”
学习《九成宫碑》,是一个观察、临习、再观察、再临习,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切莫“一曝十寒”,字内字外勤为本,古往今来的书家,无一例外。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