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是乒乓球击球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能否完成本次击球或保证击球质量的基础。也可以说运动员只有通过步法移动,获得最佳击球位置,才能有效地加快击球速度、增大击球力量、增强球的旋转以及通过合理的落点有效地调动对方等等。因此,有人说“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灵魂”,日本前世界冠军长谷川信彦说“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庄则栋则说“每一个击球动作之起始、力量的来源,无不来自于脚和腿,步法是运动的基础”。
运动员要想攀登世界乒坛高峰,就必须重视步法的训练,重视步法和手法的结合,否则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止步不前。
判断是运动员步法移动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乒乓球比赛中不仅球在球台上飞行的速度极快,而且落点也变幻莫测。因此,运动员能否准确地判断对方运动员下一板回球的落点,对于该运动员能否准确移动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运动员能够尽早地判断对方运动员回球的落点,就可以为自己的移动争取时间,从而保证下一板击球的质量。虽然人的反应速度受遗传的影响较大,但运动员在训练时注意观察,并不断地积累经验,也可以达到提高判断速度的目的。
根据物理原理,人移动时必须首先发力给地面一个作用力,然后通过地面产生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来进行移动,运动员给地面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着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因此,必须通过不间断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以便于运动员提高步法移动的速度。
一般来讲,对方的回球落点常常是自身的弱点,如果运动员的某一区域的回球质量较高,对方运动员就会减少回这一区域的概率,这也就从某种角度上缩小了对方回球的区域,从而减少了自己跑动的范围。
此外,如果自己的回球质量很高,常常在回合一开始就占据主动,而对方运动员由于被动而降低了回球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移动的难度。
移动范围小,动作简单,重心较平稳,一般在球离身体较近时或用于正手接台内短球时使用。
以一脚为轴,另一脚向前、后、左、右移动一步,身体重心也随着移动到移动脚上,挥拍击球(图 2 -14)。
图2-14 单 步
移动范围较单步大,主要用于来球球速快、角度大的正手位球,特别快攻运动员正手打回头时常常使用。但跨步由于向侧迈步较大,且后脚跟上不够,会导致身体重心下降,使用后应注意及时还原。
以右手执拍为例,向正手位移动时,左脚用力蹬地,右脚向右侧迈一大步,身体重心随势跟着向右移动一点,然后挥拍击球,紧急状况时可以在右脚落地的同时击球(图 2-15)。
图2-15 跨 步
移动范围大于单步和跨步,由于跳步在移动时有腾空动作,重心起伏较大,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持重心稳定和维持身体平衡。跳步是弧圈型打法的运动员左右移动时常用的步法,同时也是其他类型打法运动员侧身时常用的步法。
移动时,与移动方向异侧的脚内侧用力蹬地,使两脚同时离开地面向前、后、左、右移动,蹬地脚先落地,另一脚后落地,然后挥拍击球(图 2-16)。
移动范围大于单步,但比跳步要小,由于并步在移动时没有腾空动作,因此重心比较稳定。两面攻选手和弧圈类打法的运动员,在小范围的左右移动时常常使用此步法。
并步也叫交换步,其移动方法与跳步相似,只是没有明显腾空动作。如向左移动时,右脚先向左移动一步,左脚随即跟着也向左移动一步。注意,两脚的落地点应方便挥拍击球(图 2-17)。
图2-16 跳 步
图2-17 并 步
移动范围最大,当球远离身体时使用,适合于主动发力进攻,常在运动员侧身进攻后,对方回球正手位角度大、且速度快时使用。动作过程要求全身协调配合。
与移动方向相反的脚先蹬地,并向移动方向迈一大步,超过移动方向同侧的脚,在身前形成交叉,落地时应使脚尖的方向对着球台,在落地的同时挥拍击球,然后移动方向同侧的脚迅速跟上,解除交叉(图 2-18)。
图2-18 交叉步
此外还有一种小交叉步,它的区别是移动范围稍小,异侧腿迈出的步法较小,交叉后同侧腿迅速跟上,同侧腿落地的同时挥拍击球(图 2-19)。
图2-19 小交叉步
频率较高的原地小垫步,或小范围的小跑步,可用于原地的重心调整、击球后的还原、小范围的移动、大范围步法移动前的预动以及不同步法之间的衔接等,小碎步是非常有用的步法,步法好的运动员均善于使用小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