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竞技战术的概念

2.1.1 战术概念的起源及含义

战术本是一个军事学的术语。《辞海》中对“战”的解释即指战争、战斗或作战,对“术”的解释是指手段、策略和方法,还有学术、学问等含义。将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若从字面上简单理解,“战术”就是战争、战斗或作战的手段、策略和方法。

战术这一概念的含义或思想至少在中国春秋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的一些兵家(军事理论家)所著的许多“兵书”,如被列入“武经七书” [109] 的《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等,可以说都是战术学的论著。他们所研究的“兵法”,顾名思义,“兵”指士兵、战士、军队;“法”者,既指具体的方法、办法,又有标准、规范、法则等含义;因此,兵法就是用兵(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即现代意义上的战术。《孙子兵法·军形篇》中说:“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孙子兵法》中多用“用兵之法”来表达“兵法”的意思。从那时起,“兵法”一词就习惯地沿用了下来,只是到了近代才改用战术一词。

战术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唐朝。李隐在其《潇湘录·马举》中写道:“叟曰:方今正用兵之时也,公何不求兵机战术,而将御寇雠?” [56]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使用“战术”一词的论著,战术与兵机(用兵的机理或机制)并列,可视为是与兵机同义或近义的词。

兵法与战术虽然在词语表达上不一样,但二者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可以认为是同一个概念,指的是同一事物,仅仅是说明问题的切入点不同而已。“法”与“术”都是指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兵法”是从进行战争或战斗这种活动的主体?战士和军队的角度来说明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战术”则是从战争或战斗这种活动本身或过程来研究用兵的方法。

战术是建立在一定客观物质基础之上的,是对战斗或战争规律的客观反映。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战斗或战争的物质基础不同,人们对战斗或战争规律的认识不同,认识的角度不同,因而对战术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现代各国的军队对战术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

英语中战术一词tactics,源于希腊文takitika,意思是:准备战斗、或在战斗中部署或调动军事力量的艺术(art of placing,or moving fighting forces for or during battle)。英军认为,战术是关于战争的艺术和科学。它主要研究战斗的方法、军队的部署、各种武器的使用以及进攻和防御而实施的机动问题。 [57]

美军认为,战术是在战斗中运用部队、武器和军事装备的一门艺术。他们把小部队或单一战斗兵种所使用的战术,称为“小战术”;而把大规模部队所使用的战术,称为“大战术”。 [58]

前《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认为,战术是研究和制定战斗准备与实施的方法。它包括军种、兵种和专业兵的兵团、部队(舰艇)和分队准备与实施战斗的理论和实践。所谓战术理论,主要是研究战斗的规律、特点和内容;制定准备与实施战斗的方法;研究兵团、部队和分队的战斗素质和战斗能力。战术的实践主要是指了解情况、定下决心和向部属下达任务、计划和准备战斗、实施战斗行动、指挥部队和分队、保障战斗行动等。 [59]

日本人认为,战术就是军队同敌人进行近战的技术,包括对部队配置、行动原则、火力配系等有关发挥战斗力的问题制定必要的计划,以及付诸实施。 [60]

以上关于“战术”意义的界定,尽管说法各异,但都说明,“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 [61] 是指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战术明确定义为“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 [62] 其主要内容有:战术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行军、宿营、输送、变更部署和换班也属于战术的范畴。 [63]

战术的内容实际上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战术理论研究现代战斗的内容和性质,揭示战术兵力兵器进行武装斗争的规律和原则,……战术实践包括指挥员、司令员准备、实施战斗的活动。” [64] 战术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探讨的是在特定时代不受战场具体情况影响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所有战斗中都具有的、共同的战斗方法;后者则研究涉及战场具体情况的具体的战斗方法。

战斗体现战术,战术指导战斗,战术与战斗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战术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65]

战术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战术必须符合战斗规律,服从战斗规律,反映战斗规律,自觉地按战斗规律办事。所谓战斗规律就是在不同的战斗中所蕴藏的共同的基本的战斗方法。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无论在大街或隘路,无论是攻击街垒或摧毁鹿岩与棱堡,作战规律大体上是一样的。” [66] 毛泽东不仅提出并论述过“军事规律”、“战争规律”、“战争指导规律”的概念,而且提到过“战斗的行动”中“行动的规律”。 [67] 克劳塞维茨指出,指挥官“有时必须把规律概括成明确的要点作为行动的准则。” [68] 顺应规律必胜,违背规律必败。柯林斯也作过精辟的总结,“历史证明:胜者基本上重视作战原则;而败者(不包括那些纯粹由于人力和物力原因而被击败的)则基本上不重视作战原则。” [69]

战术的艺术性则表现在战术必须考虑具体战斗的特点。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列宁和毛泽东把这一原则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70] 战争中确实有一些原理和规律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懂得这些原则的指挥官都能赢得战争,对原理和原则的灵活运用则是战术的生命力所在,并表现为一种高超的艺术或技巧。古今中外的那些著名战例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军事学上对“战术”这一概念的定义是十分明确的,即“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也是很清楚的,它是原则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结合运动竞赛思考竞技战术的基础。

2.1.2 战术概念的移植与竞技战术的定义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原来只在战争中发挥其作用的“战术”,也被移植或运用到体育比赛中来了。当这个军事术语转义到运动竞赛中后,目前已有了多种定义与解释。

1.德国运动训练学专家哈雷认为,“我们说的‘运动战术爷,指的是关于进行体育比赛的学说。” [71]

2.匈牙利学者阿尔帕德·恰纳季认为,“战术是运用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和其他多种因素的表现方式。战术是在一定条件下旨在取得最好成绩的有计划的合理的比赛方案。” [72]

3.我国学者田麦久认为,“运动员(队)为了成功地参加运动竞赛,在赛前制定的参赛策略以及在比赛中采取的竞技行为,统称为比赛的战术。前者可以称为战术计划,后者则可称为战术行动。” [73]

4.过家兴认为,竞技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已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与行动。” [74]

5.李安格等人认为,“运动员或运动队在比赛中为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或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叫做比赛的战术。” [75]

6.董国珍等人认为,“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己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与行动的总称。” [76]

7.徐本力认为,“战术是指为战胜对手而在赛前制定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的比赛计谋、行动与方法,也就是根据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已方特征、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谋、行动与方法。” [77]

8.苏丕仁认为,“战术是一种方法,它是综合运用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其目的是争取比赛的胜利。” [78]

9.卢峰认为,“运动竞技战术是指为比赛而准备和采用的行动方式与手段方法的总合。” [79]

10.刁冰认为,竞技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己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与行为的总和。” [175]

11.全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统编教材对竞技战术的定义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己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与行动。” [80]

12.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心理学》统编教材对竞技战术的定义是“运动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扬长避短和遏制对方所采用的计策与行动。” [81]

还有一些学者结合具体运动项目对竞技战术作了解释和说明:

13.英国学者Schmidt将赛跑的战术定义为“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赛跑策略获得与实际运动能力相应或超过它的成绩。” [82]

14.我国杨桦将篮球战术定义为“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全体队员为战胜对手而合理运用技术,相互协调配合和组织整体配合所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谋和行动。” [83]

15.李卫平等人认为,排球战术“是人们根据比赛的需要,合理地将技术组织起来的、有预见的、有目的的集体配合行动。”“足球比赛攻防过程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用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总称为足球战术。” [84]

以上众多学者在解释概念时,尽管使用了“运动战术”、“比赛的战术”、“运动竞技战术”多种表述,其含义都是指竞技战术。也有学者仅用战术一词,前面不加限制,其含义也是明确的,是在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竞赛学的范围内讨论竞技战术时的一种省略,这里肯定不是军事学意义上的战术。

与具体运动项目有关的战术定义,按照项群理论 [85] 的观点,是在专项训练理论的层次讨论竞技战术。其战术概念与一般训练学层次的竞技战术概念是属种关系的相同概念,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都应该揭示竞技战术的本质特征。

2.1.3 关于竞技战术概念的讨论

以上我们所列举的诸多专家学者对竞技战术的不同定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竞技战术的某些本质特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竞技战术的认识水平。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87]

形式逻辑学也告诉我们,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应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有确定的内容,这样才能保持思维的同一性,避免发生思想混乱。斯大林也曾说:“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我们必须预先确定我们所运用的概念。” [88]

而当前对竞技战术定义的多样性,使我们对竞技战术的内涵与外延产生了困惑,也影响我们对竞技战术本质的认识。本研究对不同学者关于竞技战术定义的内涵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见表 6。

表6 不同学者关于战术定义的内涵因素分析

讨论 1:竞技战术定义的逻辑形式

形式逻辑学认为,大多数概念都是种概念,而凡是种概念都可以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 [89]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种概念=属概念+种差。

例如,军事学中的战术概念就是一个种概念,它的定义形式也是如此,即:

战术(种概念)=原则与方法(属概念)+战斗(种差)

战术的属概念是原则与方法,种差是战斗。给一个种概念下定义,首先找到种概念的属概念,然后找到种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与同属其它种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相区别的本质规定性,最后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揭示种概念内涵的下定义项。战术概念的定义“进行战斗的原则与方法”从逻辑学的意义上说就是这样得来的。

竞技战术也是一个种概念,国内外学者对竞技战术的定义基本上也是采用属概念加种差这种形式。表 6 将不同竞技战术定义的内涵因素分为 10 种,前 5 种因素(竞赛、主体、目的、时间、性质评价)是用来将竞技战术与同属其它种概念区别开来的种差,后 5种因素(行动、配合、方法、计谋与策略、学说)是竞技战术的属概念。

讨论 2:竞技战术的属概念

从表 6 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竞技战术的属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定义内涵涉及到 5 种因素,即行动、配合、方法、计谋与策略、学说。这 5 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概括成三类或分成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将竞技战术作为一门学说。将竞技战术提到是关于体育比赛的学说的理论高度,从哲学意义上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种定义过于笼统,无法将竞技战术与其它关于体育比赛的学说(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区别开来。而且,竞技战术本身比并不完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系,从方法学的意义上讲,还具有操作性特征,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可以说,将竞技战术作为一门学说,定义过宽,扩大了竞技战术的外延,没有准确反映竞技战术的本质特征。

第二个层次是将竞技战术作为“方法”、“计谋与策略”、“配合”。实际上“计谋与策略”和“配合”都可以看作是一些特殊的“方法”。

“计谋”与“策略”也是两个同义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计谋即计策、策略。 [90] 计谋与策略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为实现特定的目的,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及方法进行巧妙设计的过程。这种行为方式及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行为方法或模式,即称计谋或策略。可以说,“计谋与策略”是经过提炼的方式方法。

配合是两个以上的人在活动中的合作,对参与活动的人数有基本的要求,必须是两人以上。运动竞赛有集体项目,也有个人项目。如果将竞技战术定义为配合,就意味着个人项目没有战术。当然,我们注意到,将战术定义为配合的是与篮球、排球和足球这些集体运动项目的战术相联系的。既使在集体运动项目中,还是存在个人的战术行为。因此,将战术定义为配合,显然缩小了战术的外延,同样没有准确反映竞技战术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是将战术定义为“行动”。应该说,战术这个概念其本质是“术”,即手段、策略、方法。方法与行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行动表现为外在的、具体的活动,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方法是内在的、抽象的程序,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行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完成的,没有方法也就没有行动;另一方面,行动又是方法的载体,没有行动,方法也缺乏存在的依托。竞技战术是通过战术行动表现出来的,但二者又不能混为一团,反映与被反映的对象是两个不同质的问题和范畴。若将竞技战术定义为行动,是只注意到现象,没有抓住实质,从本质上改变了竞技战术的属性。

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竞技战术的属概念应该是以上讨论的第二层次,方法、计谋与策略。而“计谋”与“策略”本是同义语,计谋带有一种日常的、口语化的特点,作为科学的术语,本人认为还是用策略为好。

讨论 3:竞技战术的种差

学者们用来确定竞技战术种差是表 6 的前 5 种因素:竞赛、主体、目的、时间、性质评价。

表 6 中所有学者都将竞赛作为竞技战术的种差,可以说反映了竞技战术最本质的特征。竞技战术是与竞赛这种活动或过程密不可分的,没有竞赛活动也就无所谓竞技战术。

不同学者分别将竞赛活动的主体(参与竞赛活动的人)与时间以及战术目的和性质评价等因素引入定义,实际上没有必要,而且也容易引起意义上的混淆。

竞赛活动与参与活动的主体及时间之间本身就有必然的联系。从定义的角度而言,我们在规定竞赛活动的时候,必然包括所有与竞赛活动有关的人和事。有的学者将竞技战术的主体只限于“运动员(队)”或“全体队员”,就忽视了教练员等队内其他人员的作用,还有观众等社会因素的作用;也有学者将竞技战术的时间特征限制在“比赛中”,而忽略了赛前的准备,或者对赛前与赛中的战术内容作明确的划分。显然,这种定义方式是将竞技战术局限于有限的赛场这样一个封闭的小环境,而不是将竞赛纳入到大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系统去认识,缩小了竞技战术的外延,因此就难以从运动竞赛方法论的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竞技战术的实质。

不少学者将竞技战术的目的或竞赛活动的目的引入定义,这也是一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说,竞技战术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本身就是为竞赛活动的目的服务的,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任何目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实现,任何自觉的手段无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不是为了手段而手段,为了方法而方法。所以,不能将竞技战术的目的作为竞技战术的种差。

有的学者将竞技战术的目的表述为“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或战胜对手”,将“表现高超的竞技水平”与“战胜对手”并列,也是不准确的。竞赛活动的目的是由竞赛活动本身的特性或特点所规定的,“取胜”(战胜对手),是竞赛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目的。 [91] 表现高超的竞技水平并不是最终目的,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是为最后战胜对手服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高超的竞技水平与战胜对手是一致的,即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就能战胜对手,换言之,战胜对手需要高超的竞技水平。但有时,为了战胜对手并不见得就表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甚至以牺牲高超的竞技水平为代价来战胜对手。例如,第 18 届东奥会男子 500M短道速滑决赛,半决赛成绩排前 4 名的队员分在A组,5 ~ 9 名的队员分在B组,结果在决赛时,A组的队员竞争激烈,相互钳制,最后冠军的成绩不如B组的最好成绩,也就是说,最后的成绩记录是第 5名的成绩还优于冠军的成绩。实际上,对A组的运动员来说,战胜对手是首要目的,表现高超的竞技水平是服务于战胜对手的,因此就出现了前 4 名成绩不如第 5 名的情况,见表 7。

表7 第 18 届冬奥会男子 500M短道速滑决赛名次及成绩 (1998 年日本长野)

有的学者将竞技战术的性质和效果评价也作为竞技战术的种差,也值得商榷。竞技战术作为方式方法,它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最终能否战胜对手,并不完全是由这些方式方法所决定的,关键还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这些方式方法。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行动的方式方法是主观与客观发生联系的中间环节,是一种工具,它“不仅是许多已知规定的集合,而且是概念的自在和自为的规定性,这种概念之所以是中名词,是因为它同样也有客观东西的意义。” [92] 例如,篮球比赛中,“三、二”联防这样一种防守战术,它是否合理、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方队员的个人防守能力与集体配合、以及对方队员的进攻能力。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方法在某场比赛中有效就称其为战术,在另外一些场次没有效果、失败了,就称它不是战术。所以,竞技战术本身的性质和效果评价作为定义的内涵因素也是不恰当的。

讨论 4:竞技战术定义的实用倾向

从表 6 列举的定义中还可以看出,人们在移植和引入军事学的战术概念时,只吸收了这个概念的部分思想,即应用理论部分(方法),而忽视了它的基本理论部分(原则),没有将竞技战术的原理原则在定义中反映出来。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定义将“行动”作为竞技战术的属概念,反映出我们对竞技战术认识的实用倾向。

当然,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竞赛学作为特殊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可以有自己规定的概念及内涵。但是,如果相同的概念在学科之间其内涵有较大的差异,那么个学科之间的沟通就成问题了。因此,本人认为,竞技战术的内涵应该保留其理论成分(原则)。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所欠缺的部分。

综上所述,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竞技战术这个概念,竞技战术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竞技战术是参赛的原则、方法与策略。其内容包括竞技战术理论(反映竞赛规律的原理原则)和竞技战术实践(不同运动项目一般的竞赛方法及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两个方面。 Ux5D/ge1gonXCpoJrPlLY9zKDMDvXaxZMRL4wZOz1Ogguzz+upmYBZAJv1ugxI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