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交换理论

一、基本理论

交换理论是产生于 20世纪 50年代末期的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流派,它主张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结成一种交换关系。代表人物是当代社会学家霍曼斯,他指出,所有人类行为都反映了行动者的成本收益算计。霍曼斯更加有意识地用明确的命题来表达他的观点,他认为:第一,某个人的某种行为越常受到回报,这个人就越可能从事这种行为;第二,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的结果价值越高,这个人就越可能从事这种行为;第三,某个人如果在近期内越常受到某种回报,未来这种回报对这个人的价值就越来越低。请注意,身为一个社会学家,霍曼斯基本上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在分析社会关系,关注的是个人如何看事情、如何推理、如何得到结论等。其他理论家如布劳,则提出了交换概念,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群体和组织、企业、部门,甚至国家。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理论,你可以回想一下决定就读本校的过程。你们是否有其他学校可以选择?最低限度你们可以决定不上大学。每种选择各有何利弊?你们是否发现你们的思虑证实了霍曼斯的命题?值得注意的是,交换理论假设人在做日常的选择时,基本上是理性的。因此,交换理论通常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理性选择中。

二、利他行为

由交换理论牵扯出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利他行为,围绕人类利他主义话题的争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人人都是自私的。然而,事实上社会中存在利他。自私是寻求自我利益的,甚至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1851年,奥古斯特·孔德造出“利他主义”这个词,表示慈善的意思。虽然现在对于利他主义的精确定义仍存在争议,但最基本的定义是寻求他人的利益。

(一)亲族选择理论

汉密尔顿在 20世纪 60年代提出亲族选择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对亲属的慷慨利他行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的子孙和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慈善是隐含着基因利益的。因为他们的亲人和他们有着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基因,帮助亲戚就是使和自己基因相同的基因得到更多的繁衍复制。对亲属的利他实际上是基因的自私。这一理论后来为道金斯进一步发扬光大,于 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一书,影响甚大。根据亲族选择理论,血缘上和我们越近的亲戚,我们对他们就越好。我们的利他主义是和我们与他人分享的相同基因的比例成正相关的。这种比例就是由我们共享多少个祖先决定的。这种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人类的道德,但观点各异。汉密尔顿和威尔逊等人认为,对亲族的利他是对非亲族利他的重要建构材料。这里就有一个重要问题,亲族利他必须以人们有辨别自己亲族的能力为前提。如何辨别,在布查德教授看来,基因上人有识别认知能力,但还是要靠后天的环境,例如,在同一个群体、以不同方式交往等。大概中国的伦理道德就有这种功能。亲族选择利他是选择性的利他,不是普遍性的博爱。所以,在解释对血缘亲戚的利他上很有力,但很难解释对非亲族的利他行为。

(二)互惠利他主义理论

20世纪 70年代早期,罗伯特·特里弗斯提出了互惠利他主义理论。他发现,如果动物能够因经常的互动足以产生相互之间的信任,那么他们就会通过相互的友好而获益。互惠利他主义理论认为,许多明显的利他主义行为如果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和更长的时间里考察,在理性意义上看是自私的。这种理论认为,在互惠性上,有 3个定义特性:动物以给予交换回报;每个行动对给予者都是有代价的,对获取者都是有利益的;给予依赖于已经获得的利益。只要满足了这 3个条件,动物就会持续地相互交换利益。每个行为从其社会脉络中抽离出来看都是利他主义的,但以整个情况看是互利的。在互惠利他主义中,人们必须能够识别出只索取而不付出的骗子,然后施以惩罚。上面的 2个理论,解释了大量从适者生存的观点乍看上去令人迷惑的人类行为,但是依然有许多的利他主义行为,如对乞丐施舍金钱和对非亲属的慈善捐助之类的利他行为,用这 2个理论还无法解释。

(三)性偶选择利他主义理论

性偶选择利他主义理论认为,利他主义的进化是性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是个体层次上的生存,个体只有通过择偶和繁衍才能把基因传递下来。个体选择配偶的同时也是被选择者。人们为了把基因高质量地传递下去,就要选择高质量的配偶。为此,人们就要增加自己的魅力,吸引异性,选择性偶,甚至在某些方面付出大的代价。那么怎样选择,人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个人的基因较好?这就需要有识别标志。首先是美丽漂亮,这标志着健康,尤其是男性选择女性的时候。生物界,如鸟儿美妙的歌喉、孔雀长长绚丽的尾巴等,这些在自然界生存的观点看,往往是不利于生存的。拿雄孔雀来说,长长的尾巴很漂亮,但是要耗费很多营养和能量,而且不利于逃避敌人,但为了在性偶选择上胜利,不得不付出这种代价。再就是资源的多少,这标志着能力,可以养活更多更好的后代。于是,金钱、地位、文凭就成了重要指标。进化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论认为,男性选择女性的首要标准是是否漂亮,女性选择男性配偶的第一标准是资源的多少、能力的大小,很符合我们通常所说的“郎才女貌”。那么,这和利他主义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在于帮助他人等利他行为是人们在展示自己的资源能力,而且这里要加上另一个性偶选择的标准,就是慷慨大方,这展示出利他者的善良。有学者研究了 100多种文化中人们择偶的标准,除了极少数例外,几乎都把善良排在第 1位。利他行为就是为了获得善良、慷慨和有能力的好声誉,从而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异性,在性偶选择上获得成功。由此,给乞丐的施舍、捐赠甚至做好事不留名者等自私的基因和互惠理论无力解释的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即使捐赠不留名的人,在他的亲友圈里都知道其捐赠行为,获得了好的声誉。研究表明,捐赠者通常并不关心捐赠的钱物用于何处,因为捐赠本身带给他们的好声望就是目的。再如那些看似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大方豪爽。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里面讲到人们的过渡消费是出于炫耀的心理,如果用性偶选择理论看,里面有人类的深层心理机制。

三、交换理论在体育中的应用

早期国外的研究大都通过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婚姻关系、商务洽谈等社会经济领域。近年来,在我国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我国人际关系、企业组织管理及国际商务谈判等领域进行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在体育运动领域,许欣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竞技运动队教练员的工作、家庭冲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外,刘丽等人 通过社会交换理论对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赛事志愿者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和剥夺与满足命题来解读体育赛事志愿者与赛事组织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更好地推动了大学生志愿者行为的健康发展。 FpZo6rZsVDI7z+1mae223i7ar/aAALHUpiK9E0MxO2WVPlAi1haeC5MjwIDq4T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