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已经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界定,但是“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密切联系的,在实际中较难区分,“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又给予“物质文化”以生命,使其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身体文化”,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表达人的意识、思想、情感等,展现民族风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也包括一些有形的文化遗产,如活动场地、游戏器械、武术兵器等,但最主要、最本质的是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节日庆典、民间乡土游戏等行为传承。因此,本文所说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指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基本特性。“这种‘活’,本质上表现为它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创造并传承她的那个民族(社群)在自身长期奋斗和创造中凝聚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集中体现为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说、表述、表演者和传统工艺技能的操作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文化创造的主体,最具有能动性,处于“活态”文化的核心地位。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次或场景的表述、表演和技能操作都会有所发挥,都是一种新的创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身体文化”,其内涵是通过人的身体活动表现并传达出来的,更加直观,如武术中强调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内三合,外三合”,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符合当代生态学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三、现代化生活环境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时空限制的瓦解

重新回到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大背景与新的消费理念的冲击下,大有被新的娱乐方式颠覆的可能。我们看到具有时空限制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改造成不受时空限制的消费文化。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与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一张一弛的节奏。一年之中的娱乐活动有元宵节的耍龙灯、扭秧歌,三月三的踏青,清明节的荡秋千、放风筝,端午节的划龙舟,七夕节的赛巧手,中秋节的赏月,重阳节的登高等。传统农业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化娱乐基本集中在这些特定的日子里进行,具有特定的时空限制,而不是无限地娱乐蔓延,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特定的时空中,人们可以抛开生活中的等级规定和各种行为束缚,使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休憩,但过完了节日,生活就又走上了正轨,文化娱乐活动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限的眷念和回味。然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欲望的张扬突破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时空限制,使娱乐活动成为一种无限蔓延的欲望满足。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产业,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地为游客表演具有民族传统意味的娱乐活动,如泼水节原是傣族人民在傣历新年举行的祛除邪恶的娱乐活动,一般延续 3~4天就会结束,但是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傣族园里,天天都在过泼水节,完全打破了娱乐的时空限制。

(二)艺术韵味和自娱自乐性的淡化

目前,现代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韵味。艺术韵味的遗失也是传统娱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结果。就武术表演和杂技而言,首先是许多农村的自制表演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其次是各地表演团在新的娱乐方式冲击下越来越不景气,再次是农村人自娱自乐的“自乐班”也由于人员外出打工或老死而不再红火。武术表演和杂技开始跻身于城市的茶座或转化为电视文化。尽管城市的茶座多了一份有闲阶层的优雅,电视娱乐多了一些观看的舒适,但却少了台下看戏的热闹气氛。表面上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娱乐方式似乎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但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许多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的传统娱乐缺少了一些内在的意蕴。事实上,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中最难保护的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底蕴。

就非表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现代社会使其转变为表演艺术。以前是自娱自乐,现在主要的目的是取乐他人,使自己成为被观赏和消费的对象。如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兴起,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娱乐形式越来越受到现代消费者的关注,并从非表演形式转变为表演艺术。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都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对旅游者而言,即使让他们穿上民族服饰参与到娱乐之中,因为不能与那一方水土建立深层的情感联系,所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他们也只是一种外在的娱乐刺激而已。因而,当发自内心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为他人而存在的表演文化时,这种娱乐将失去生命力而趋于僵化。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

(一)正确区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两者有许多地方是交叉和重合的,但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全混为一谈,以是否占有市场和拥有观众作为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得到有效保护的标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需要保护,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曾经是人们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式,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渐被人们抛弃或遗忘了,或者它们本身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了。因而,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将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忠实地记录下来、保存下来,或者为它们提供一个生存的空间。简单地说,保护首先是保留一份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存在形态,然后尽量地予以推广,使这种文化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延长其生命力。

所谓开发和利用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工、改造或包装,使其产生新的存在形态,并在新的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将泼水节仪式开辟为旅游文化景观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能排斥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的目的以及高科技和传媒技术的介入。开发利用有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但也有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所以,保护工作必须明确区分是在保护还是在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开发利用绝不等于保护本身。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讲,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娱乐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使这种娱乐方式能够抵制市场的诱惑,保持其不同于现代新娱乐的个性,而不是经过改造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现代娱乐方式。

(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采用的措施

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体系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有个别单项条例和地方性条例。尽管我国在2004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但我们还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法规、行政和民事法规、综合性和单项性法规。就体育界的任务而言,更要力推和传统体育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出台,为保护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参与体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 3大主体:一是政府,二是社团组织,三是族群、民众。处理协调好 3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点的体制和机制,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真正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规划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形态十分丰富。因此,我们必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一个全面规划与通盘的考虑。

从而使保护工作做到实事求是且有现实的针对性。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建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会一蹴而就,我国体育的内容丰富形态不一,各类体育项目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较为复杂,现今的存在与流变状况也不同。此外,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资源也有限。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组织,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建设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征和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所决定,该项工作其“人本性”要求特别强。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实施,需要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来完成,组织一批熟悉非物质文化保护业务的人员,作为工作的专职队伍;团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此项工作的兼职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好、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特别是要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的搜集者、记录整理者和研究者,从而使我国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

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并纳入教育体系

文化的普及应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是未来文化普及的主要对象。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动作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项目以武术为主,过于单一。然而,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和体育系现行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看,高等教育还基本处于知识“普及”的阶段,没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当前,虽然我们具备了各种高科技的保护手段,但是却缺乏理性的、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识。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开展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要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制,通过家庭、社会与学校等多种教育机制,把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传播,从而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民族遗产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持续有序的环境。 Qd7Y6Hd9DvXngBIU1AXUVpPVfXHDYLPvVvDjqaYTFlLBcETeW5/idLuOGVZMzj8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