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奥运场馆建设与利用等。显然,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满足本文各部分研究的需要,而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集合,这个集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研究方法论。

1.3.1.1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中主要是通过走访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国内部分举办过或即将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城市,以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我国体育场馆规划的现实状况。而规范分析则是指根据巴塞罗那、悉尼、雅典等奥运会举办国以及大阪、伊斯坦布尔、巴黎等2008年奥运会申办国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以及使用状况为例,结合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特点,总结出体育场馆规划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模式。

1.3.1.2 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是考察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本质的问题。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起点与基础,动态分析是指研究体育场馆规划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显示出的一些规律,特别是随着现代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所显现出来的规律。

1.3.1.3 统计分析方法与比较分析方法

根据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对我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和国内部分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办城市的体育场馆的统计调查情况,对调查材料中所涉及的体育场馆的数量、布局、周边环境、使用状况、管理模式、发展规划等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统计比较。与此同时,重点调研了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情况以及部分奥运会举办城市、申办城市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状况,在时间、地域、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城市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横向与纵向比较。

1.3.1.4 理论分析方法与科学分析方法

与以往的理论研究不同,本研究立足于后奥运会时期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实践,在综合分析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和申办城市体育场馆规划状况以及当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体育场馆规划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模式,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尤其是GIS技术的有关成果,建立一套既满足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需求,又符合城市规划发展需要的体育场馆规划系统,以指导我国体育场地的建设规划。

1.3.2 研究的技术线路

本文在明确研究目的与任务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为逻辑起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的调查与统计分析,提出了本研究的技术线路和研究方法。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理论,对后奥运时期体育场地尤其是奥运场馆的规划与利用、规划过程、规划模型的建立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在体育场地布局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建议。(见图1-1)

图1-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BpNev05r9gqrSSHqf1en4pEL1jTlP+EUajd2vT1oITxCOYf4Hc8fEioGLFx4vk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