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50年来,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49年以前,我国体育场馆总数为4959 个,体育场14 个,室内体育馆5 万个,按当时人口计算,约每万人有一个体育基地。其中能代表体育运动建筑质量的体育场看台容量1万人以上的有9个,体育馆座席1000 人以上的有5个。建国后,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 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 178 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 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27.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 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以2003 年底全国总人口129 227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同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1995年12月31日)数据相比,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共增加了11.8 亿平方米,增长110.28%,场地面积共增加了5.5亿平方米,增长70.5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0.38平方米,增长5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9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增加了117.09 元。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了1.58个,增长31.6%。 [35]
我国现有的850 080 个体育场地中,标准体育场地有547 178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4.4%。标准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5.3 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的67.7%;建筑面积6416.3 万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建筑面积的85.2%;场地面积11.1 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场地面积的85.2%。历年累计投入标准体育场地的建设资金为1642.8亿元,占全国体育场地历年建设总投入的85.8%。
64种标准体育场地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等大型体育场馆共5680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1.0%,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69%;室内游泳池、综合房(馆)和篮球房(馆)等室内体育场地共55 678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10.2%,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室外游泳池、室外网球场和足球场等室外体育场地共485 818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88.8%,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7.1%。在室外体育场地中篮球场、小运动场和排球场共436 278 个,占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9.7%。
我国现有非标准体育场地302 902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5.6%,占地面积为7.3 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10.9 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2.1亿平方米,历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为271.7亿元。非标准体育场地多以开展群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为主。
在我国现有的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所占比重最大,达65.6%,其余依次为其他系统、体育系统、武警系统、铁路系统、解放军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见图3-1。
图3-1 我国各系统体育场地构成
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体育场地有28 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中专中技有18 427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中小学有500 370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9%;其他有10 506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2%。
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系统、武警系统和铁路系统)中,分布在校园的有549 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有75 033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2%,其他依次为:乡(镇)村66 446 个,占8.18%;居住小区39 477 个,占4.86%;厂矿28 198 个,占3.47%;其他22 074个,占2.67%;老年活动场所13 842个,占1.64%;宾馆饭店7 195个,占0.89%;公园5 712个,占0.7%;广场4 987个,占0.61%。
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体育系统被占体育场地共有303个,被占面积为245万平方米,被占体育场地面积占体育系统场地面积的1.4%,被占体育场地原始投资总额为13亿元。除海南、西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体育场地被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