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和现代世界博览会有许多共通之处。两者都起源于19 世纪,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和平交流和体育竞争,推动世界各国和谐相处。两者都是万人参与的国际大盛事,有助于参加国展示本国最优秀的运动员(奥运会)和最灿烂的艺术、技术和科学成就(世界展览会)。奥运会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名观众前来观看(或在电视上观看),任何有志提升自身国际形象的国家,都不可能放弃这个唾手可得的绝好机会。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届时,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将前来观看。虽然中国在举办世界博览会方面尚是新手,但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博览会形成之初。首届现代世界博览会,是1851 年在伦敦举行的水晶宫博览会,中国是其中最重要的外国展览者之一。从那以后,直到20 世纪初,在世界各地举行的主要世界性展览会上,都看得见中国展品的身影。
本文将讨论中国在早期国际性博览会中(以1900年前举行的美国、英国和法国世界展览会为例)的参加情况,并回顾中国选送的展品类型,以及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展览会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国际形象。文章还将描述外国游客对中国展品的评价及中国展览者的反应,并分析中国是如何成功地全面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象。
之所以把时间定在20世纪以前,是因为这段时间是世界博览会的形成时期和最重要时期。这些博览会吸引着上百万民众参与,是人民了解世界的重要场所。博览会也是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的艺术、文化、工业和技术成就的最重要场所。进入20 世纪以后,随着短期旅游、电视和电子通讯的兴起,世界博览会不得不改变发展方向。然而19 世纪的博览会仍然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文化转折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此有必要在此时回顾一下中国参加早期奥运会的历史。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 年的雅典奥运会,但中国首次参赛是在193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在随后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也派出代表参赛,但二战结束后,国内战争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形变得复杂起来,正如国际奥委会所言,中国参赛面临着一个问题,谁才有资格代表中国人民。冷战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这超出了本文要讨论的范围。然而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参加奥运会的情况可以充分显示出中国是如何努力在体育界获得认可和赢得尊重的,正如中国参加早期国际博览会,试图在文化界赢得尊重一样。
通过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的情况,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态度,而当时,中国才刚刚结束持续几个世纪的闭关锁国政策,登上世界舞台。中国参加1932年和1936年的早期奥运会,显示出中国在20年的国内动荡后,吸引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注意的努力和决心。从1851年诞生开始,世界博览会一直保持着其重大国际盛事的地位,尤其是在主办国国内和附近地区,它吸引着上百万名游客参加,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相应地,自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分别在1896年和1924年首次举办以来,为期两周的现代奥运会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因此,中国选择在世界展览会和奥运会中展示自己、了解别国,也是合情合理的。
现如今,中国定期参加世界展览会和奥运会,且年年成绩斐然,但事情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本文将回顾中国参加以下三次世界博览会的情况:1851 年的英国伦敦水晶宫博览会、1876年的美国费城百年博览会和1893年的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文章还将回顾中国为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36 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最早参加的两届奥运会——所作的努力。
1851年,伦敦向中国发出邀请,请求中国政府派团参加水晶宫博览会,但遭到鄙视西方文化的中国政府拒绝。英国人民对此怀恨在心,他们认为,中国政府的决定实在太奇怪了;英国媒体也对此大肆渲染,散布反华言论。不过,博览会组织者们却认为中国展品必不可少,因此由贸易委员会官员、香港总督之子埃德加·柏林出面,与和中国有商品贸易往来的多名英国商人接触,收集到一些中国艺术品和手工艺作品,将之与土耳其和突尼斯展品——英国人眼里的“异国风情”——放在一起,在博览会上展出。
后来,在维多尼亚女王参加的官方典礼上,一名中国绅士意外出现,把中国在水晶宫博览会的“参与”推向高潮。这名中国“绅士”是一名船员,他的轮船此时正停靠在泰晤士河岸。他身着典雅的中式传统服装,以一种高官的气派,彬彬有礼地与各国外交官周旋。突然,他走近女王,恭敬地鞠了一躬,引起所有人注意。最终,有人想起来,这名绅士并不是中国官方派出的正式代表,其真实身份不是他所扮演的角色,但这并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不良后果,民众反倒十分高兴。
25年后,为庆祝《独立宣言》公布100 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博览会,并命名为“百年博览会”,这是美国大陆上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当时,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学家们认为,加强与亚洲国家尤其是有3 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的贸易往来,有助于美国经济复苏。虽然渴望与中国加强贸易,美国人却并不十分欢迎中国人。中国工人从19世纪中期开始移民美国,他们先是在加利福尼亚的矿区工作,后来又在美国铁路建设过程中充当廉价劳工。但在美国人看来,亚洲人是不可理喻的,他们的文化和宗教千奇百怪,外表也与美国人迥异。当时,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强烈的种族等级观念,在他们看来,高加索人即白人是最优秀的种族,而非洲黑人、中国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都是劣等种族。那时,美国西部已数次爆发针对中国人的暴力和歧视活动。
中国展品在百年博览会得到的评价是“古怪、丰富且稀有”。游客虽然对中国家具、装饰品和艺术品表示惊奇,却同时也认为,创造这些作品的中国人对他们来说一个威胁。然而,中美贸易的主导者是美国人,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商人认为,中国商人是低劣民族的一员,不懂得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也不可能在这方面做出好的经济决策。
到1893年的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中国和日本是竞争对手的观念在许多西方人中已经十分流行。这届博览会上,日本以其外表华美、建筑影响深远的Ho-o-den宫殿受到广泛赞美,西方人因此对日本的好感大增,认为日本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日本是个有潜力达到西方现代化工业水平的国家。但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却充满敌意。早从188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明令禁止中国移民进入美国,因此,这次的博览会,中国既没派官员参加,也没建造任何展品。但当地美籍华人挺身而出,在“米德韦普莱桑斯娱乐区”林立的外国展品中,建造了中国展品:一家剧院和一个茶馆。但由于身处娱乐区,中国展品被看作是一个玩乐场所,而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活动,都是非正式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中国产品因美丽的外表和精湛的手工技术广受推崇,但它们却没能在游客心中消除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敌意。那时,美国和英国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还没摆脱白人至上主义和种族等级观念的桎枯,中国政府也还没有站出来反对这些不平等观念。
在世界博览会向前发展的时候,中国国内却几乎没组织过任何体育活动。1898 年,基督教传教士把篮球带到中国,但中国直到1924 年才第一次赢得远东运动会篮球冠军。进入20世纪后不久,足球便引进了中国,1904年中国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足球赛,但直到1931年,中国才加入FIFA。20世纪初,排球也进入中国,中国于1911 年首次举办了排球比赛,但直到1924年,女子排球才被列为全国运动会项目。
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定期参加远东运动会(亚洲运动会的前身),并加入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被亚洲竞争对手日本侮辱和侵占20 年、被西方强国长期蔑视对待后,中国对参加奥运会向世界展示实力的渴望,异常强烈。
随着1932年夏季奥运会日益临近,由于日本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中国面临着许多严重的政治难题。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体育官员依然决定,派运动员参加本届夏奥会。
事实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只有一名运动员:田径选手刘长春,其教练宋君复也随同前往。刘长春虽然年仅22岁,但从1929 年开始,他在国际国内赛事中成绩斐然,在中国体育界享有盛名。由于刘长春来自大连——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所管辖的一个港口城市,他的参赛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日本认为,刘长春代表的应该是伪满洲国,而刘长春本人则坚定地宣布自己是中国人,不会代表伪满洲国参加第10 届奥运会。争论最终以日本的妥协告终。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启程前往洛杉矶。经过漫长的旅途颠簸,他们最终于7月29日,也就是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洛杉矶。他们的到来,受到美籍华人的热烈欢迎,比赛期间,刘长春受到世界名人式的热情款待。不过,他在赛场上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100米和200米赛跑中均没能闯进决赛。
刘长春之所以受到热情款待,这与美国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美国国内称之为“伪满洲国危机”)是分不开的。显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亚洲格局的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与之前世界博览会对中国的看法明显不同。
在洛杉矶奥运会的鼓励下,中国体育官员决定,将继续参加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并为此制定了计划。1935 年夏,中国政府在山东大学举办为期两个月的训练营,运动员的一切费用都由中国国家体育爱好基金会承担。
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包括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举重队、武术队、拳击队、自行车队和游泳队。6月下旬,当地体育迷举行盛大活动,欢送55名运动员和29名官员乘坐意大利Conte Verde号轮船,离开上海,前往柏林。
船队在几个港口走走停停,经过25天的漫长旅程后,代表队最终于6月20号抵达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海上航行过程中,代表队在坚持严格训练的同时,也学习德语,并夜夜排练歌舞剧《中国之夜》。但是,海上航行异常艰苦,代表队晕船现象十分严重。
代表队到达柏林后,当地的几百名华人居民一片欢腾,他们在火车站举行了特殊的欢迎仪式,中国驻德大使、一名德国奥委会官员和中国代表队队长分别讲话,随后,华人们簇拥着代表队,步行离开火车站。这群声势浩大的中国人,推翻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小个子、劳工帽、小脚女人的刻板印象。中国同其他参加奥运会的国家一样,也“应当慎重对待”。不过,事实表明,这是中国代表队在柏林奥运会中取得的唯一胜利。
本届奥运会,在旅途中早已筋疲力尽的中国代表队没有获得一块奖牌,只有撑杆跳高选手符宝卢(音译Fu Baolu)一人突破重围,闯进奖牌争夺赛。不过,中国武术队的几次表演(包括一次在容纳3000人的奥运体育馆的表演)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如果说武术队的表演是中国代表队在柏林奥运会的最高潮,那么,最低潮当属中国中等重量级拳击手金贵狄(音译Jin Guidi)败给英国人狄克·斯利姆普顿(Dick Shrimpton)。正当金贵狄和斯利姆普顿抱成一团,金贵狄处于优势地位时,斯利姆普顿突然给了金贵狄致命的一拳。金贵狄倒了下去,台下裁判员认为,斯利姆普顿在台上裁判把两人分开之前就已出手,不能算数。因此,斯利姆普顿被取消资格,金贵狄赢得比赛。然而,这一决定遭到英国人的抗议,奥委会拳击比赛规则委员会推翻了裁判的决定,宣布斯利普顿获胜。中国代表队虽然也对此不满,但并没有像英国人那样抗议,因此,奥委会的决定生效。为了补偿金贵狄,代表队安排他在闭幕仪式上举中国国旗。
尽管体育官员竭尽全力从好的方面看待这件事,他指出,中国代表队接受奥委会的决定,不再上诉,这比赢得比赛更光荣,但许多人却不以为然。反对者指出,这不过是中国受欺压的万千例子之一,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奥运会大家庭中地位低下,也暗示着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任人宰割的地位。
几乎所有对柏林奥运会的分析文章都一致认为,中国运动员要在奥运会上打败他国,体格还不够健壮。一些作家表示,中国人传统上重视文化和智力发展,忽视身体锻炼,中国应当发展体育,增进人民健康。不可避免地,中国被拿来与在柏林奥运会上赢得18 块奖牌的竞争对手日本对比。由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体质基本相似,日本人的优异表现被认为是因为日本体育教育系统强调自觉和民族自豪感。许多中国官员满怀热情,将目光转向“大众运动”(20世纪30年代由意大利人、德国人甚至日本人引进中国)。虽然“大众运动”从本质上重视权威、反对个人主张,但中国体育官员认为,这是提高中国在1940年东京奥运会上的竞争力的唯一方法。
显然,中国人并没有如愿以偿。1937 年,二战的战火蔓延到中国,东京奥运会也被迫取消。1948年中国在伦敦奥运会复出,但中国代表队没能创造任何奇迹。中国的第一块奥运奖牌迟迟不见踪影。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加强运动员的技能技能,中国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夺得奥运会奖牌,并一发不可收拾。
对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的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矛盾的。19 世纪后期,世界博览会盛况空前,中国却出于拒绝接受西方文化和反对西方种族歧视的目的,不愿意参加世界博览会。然而,博览会的组织者们却需要中国展品尤其是装饰品,并最终如愿以偿,游客们也十分喜爱他们所看到的中国设计品和手工艺作品。到20 世纪30 年代,当中国开始参加奥运会,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的种族观念日趋淡薄,中国得到别国的同情,并在大多数时候比竞争对手日本更受欢迎。与半个世纪前中国文化官员参加世界博览会的热情相比,此时的中国体育官员参加奥运会的愿望更为强烈。然而,结果却不如人意。一方面,中国运动员受到名人式的欢迎和款待,另一方面,他们令人失望的表现也阻碍了中国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开始以一个值得尊重的国家的身份,参加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