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奥运经济能否“逃出”奥运经济周期
——针对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周期性的研究分析

北京大学 张弛 张锐

1. 奥运经济的基本概念

1.1 奥运经济的涵义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总体效果和影响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及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必须以奥运会为轴心,满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对奥运会举办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奥运会成功举办所必须具备的,适应奥运会举办而开展的全部经济活动。 [1] 所谓适应奥运会的举办,是指为奥运会的举办而开展的各种直接经济活动,例如建造比赛场馆、运动员村等;为奥运会顺利举办而进行的各种间接投资。例如:借奥运会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经济活动以及有关的各种投资带来的活动效应等。也就是说,奥运经济影响等于奥运的直接经济或赛事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加上奥运的相关或背景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1.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进一步细分,可以将周期划分为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4个阶段。按照周期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发生时间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几种类型:基钦周期,长度一般为3~4年,主要由企业库存投资的变动产生;朱格拉周期,长度一般为9~10 年,这一周期主要是由于固定投资(即设备和基础设施投资)波动而产生的,并导致失业、物价等相应变动;库兹涅茨周期,一般为15~25 年,这种周期主要是由于建筑投资的循环变动引起的,故也称其为“建筑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度为45~60年,对这种周期形成原因的解释有很多种,如人口的增加、地理上的新发现、新资源的开发、战争等,普遍认为技术进步和革新可能是产生长周期的主要原因。 [2] 一般而言,标准的周期是持续时间为9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周期,大多数人在谈到“周期”时都是指的这个含义。

3.奥运经济周期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功举办,继而开发出奥运经济的商业功能后,奥运经济已经成为最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凭借奥运会的总体效果和影响力,奥运举办国会由于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由于奥运会周期的特殊性,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国一般有7年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奥运会的品牌效应,会在一定时间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产生巨大经济效果的聚合效应。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使原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释放裂变效应。而辐射效应,主要是从举办城市中心点传导、递延出强大的市场和经济能量,从而向周围城市及全国其他城市辐射。 [3]

从波动的形式上看,奥运经济周期类似于一般经济周期中的中周期,其持续时间一般在8~11年。但是这种周期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通常与一般经济周期结合在一起,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经济冲击加强或者削弱原有经济周期的振幅,本质上是对原有经济周期的一种波动性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奥运经济周期与一般经济周期具有一些显著差别:首先,奥运经济由于主办国的不可连续重复性,使得不具备一般经济周期的循环特点。其次,与一般的经济周期不同,奥运经济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以主办城市为主而向其他地区扩散。再次,如果将各个主办城市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话,奥运经济的周期性影响是确实存在的,特别是投资、消费以及经济增长等指标的确存在着某种周期性的波动。

2. 各举办国奥运经济周期特点

正是由于奥运经济的特殊的时间性与阶段性,国际上一般将奥运经济周期划定为10~ 12年。一般分为3个阶段:7年的准备阶段、奥运会举办的当年和奥运会结束后的2 ~4年。

根据1988年以后各国奥运会举办的经济情况分析(图1 ~图6),可以观察到相似的经济波动走势:基本上奥运举办国在筹备奥运会的阶段都存在一段明显的经济上升趋势,而在奥运会结束后产生下降态势,由此形成奥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奥运经济对举办城市地区的影响,是与该国极大范围地区的经济形势及经济周期相协调的。1992 年巴塞罗那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整个欧洲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出现了经济下滑,直到20 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开始恢复,所以巴塞罗那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加泰罗尼亚州在奥运前的几年内经济增速每况愈下,所以虽然奥运后经济出现负增长,但不能完全归咎于“奥运低谷效应”。从赛前来看,加泰罗尼亚州经济增速高于西班牙和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奥运会延缓了加泰罗尼亚州经济的下滑。

图1 1986~1992年汉城(首尔)GDP增长率变化趋势 [4]

图2 1988~1995年西班牙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 [4]

图3 1988~1995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州 [4]

图4 1992~1999年美国佐治亚州 [4]

图5 1996~200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4]

图6 2000~2005年希腊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 [4]

3. 中国奥运经济周期性分析

而根据现实情况的测量与估计,中国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中同样经历了上升的前奥运经济周期,结合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成果,2003~2007年中国的整体经济通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呈现出连续10%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而北京地区的生产总值更是稳定在每年递增15%附近。(图7 ~图8)

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前,已经有不少专家认为北京奥运会不会逃脱奥运经济周期中后奥运经济的下滑趋势,而实际上,2008 年北京以及中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已经凸显下降的趋势,从中可以预见同其他奥运举办国一致的后奥运经济方向。

图7 2001~2008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5]

为了检验奥运举办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其奥运体育产业的真实影响度,根据2003 ~2008年的分析统计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将北京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北京体育产业的投资年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顾分析,得到显著的检验结果,根据统计图形易得出:两者之间遵循改变的相关性(图9 ~图11)。也就是说,可以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来说明或代表北京体育产业的投资增长情况,这样的统计量分析是可靠的。(表1)

图8

图9

图10

图11

表1

中国在此次奥运会的筹备阶段已经考虑到后奥运经济惯性的衰退趋势,借鉴于以往各届奥运会的经验,北京奥运会在2001~2007 年的准备中,尤其关注奥运经济对国家整体实力所引起的影响,甚至在奥运筹备阶段数次缩减北京奥运总投资数额以减少投资风险。即便如此,奥运投资预算数据显示,北京市总投资2787.56亿人民币折合353亿美元,占第21~29届奥运会总投入的43.6%,是第28届奥运会3.1倍。历届奥运会的统计数据表明,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的比值越接近,主办国的亏损规模越大,产生经济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如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的比值是0.923,赤字高达15 亿美元。第28届希腊雅典奥运会该比值为0.916。当年希腊的财政赤字占本国GDP的3%以上,超过了欧盟《稳定公约》的要求。 [6] 据统计,北京奥运会直接、间接投入比率高达0.94,较经济风险最为严重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还高约0.2个百分点,为历届奥运会之最,投资结构的不合理预示本届奥运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图12)

图12

4. 奥运经济周期的理论因素

从经济周期理论上分析,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生产发展过快。资本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简单而言就是资本市场的高速增长速度过快,但需求市场消费不足所形成的市场供需失衡而引发的经济下滑。 [7] 中国在奥运期间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一则是国际市场普遍看好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二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促使外国资金以投资的手法变相进入中国市场;而直接的契机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所引起的中国投资热潮。

而消费不足也是经济出现下降的一个可能性原因。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过去30 年的经验是,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储蓄率提高,或消费支出的比率在下降。储蓄率在上世纪80年代大约在33%~ 36%之间,上世纪90年代大约在37%~ 41%之间,本世纪大约在40%~ 50%之间。中国人的消费特点是,对于日常支出,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较大;对大宗的消费支出,则受储蓄的影响较大,先储蓄后消费。而储蓄率过高在投资增大,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更容易加大。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在奥运前期,政府为了提高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影响力而会大力支持奥运经济发展,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在2006~2008年中国的投资市场一片大好:国外资本争先进入中国,中国的沪深股市全线上扬,创下一个又一个成交奇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借“奥运东风”水涨船高,特别是北京的房价几乎上扬100%。2008 年中国人民对国家的信心指数高达86%,居世界首位,正是因为对于奥运会时期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前奥运经济的势头才一路高涨。而由于2008年中国连续遭遇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人们的预期下降,再加上国际形势整体下挫,奥运会的后期效应已经可以从预期的变化预见。

以上这三种理论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适度的解释中国奥运经济的周期波动。然而,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与该经济体的相关特点,以及所处市场的格局变化休戚相关。所以我们将要分析,中国举办第29 届北京奥运会前后的特殊经济环境、时局对中国奥运经济、体育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奥运经济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影响因素

5.1 前期国内形势

经济增长速度快。近几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一直比较快,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以来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强。2003~2007年每年的增长率高达10%以上,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的工业增长速度加快。但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给经济结构调整、能源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许多困难。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依然强劲。首先,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投资的增速近来出现了反弹的趋势。其次,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贸易顺差过大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问题,2004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而2005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1019亿美元和177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18%和453%。2007年达到2622亿,贸易顺差过大,不仅使贸易摩擦大量增加,资源环境更趋紧张,还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总之,在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过高的情况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依然强劲,还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趋势。

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2005 年CPI (即CPI数据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部分)为1.8%,2006 年1.5%,2007 年4.8%,2008年5.9%。尽管当前我国的核心CPI上涨并不高,7月和8月份均为0.8%,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恩格尔系数较高,比如2007 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因此,近期物价的快速上涨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居民对当前物价上涨反应强烈,对物价满意程度创历史新低。 [8] 况且,2007 年8 月份6.5%的价格上涨还是在有行政性限价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否则价格形势会更加严峻。今年以来新出现的消费价格呈显著上涨的趋势,是宏观经济趋于过热的重要信号。

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除了CPI之外,当前我国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上持续攀升。特别是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居民住房,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股票市场近期高点与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相比,沪市A股指数上涨幅度超过1倍,深市A股指数上涨1.8倍;2007年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较2006年有所加快,并呈现逐月加快的势头,不少城市涨幅在两位数以上。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呈现泡沫增大现象。流动性过剩的加剧,通货膨胀预期及银行存款负利率的持续,使人们手中的货币不断贬值,加之民间投资渠道匮乏,民间资金进一步倾向于流入楼市和股市。这些预期,人为放大了房地产投资需求,推高了股市价格,加剧了资产价格的进一步膨胀。2006年以来股市、楼市价格涨幅双双增加,泡沫成分在加大,值得高度重视。

5.2 2008 年国际形势拐点下的中国经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引爆,美联储紧急启动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把危机压制在萌芽状态。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大幅降息、加速的美元贬值直接催生了商品市场的泡沫。国际油价、铁矿石等初级商品的价格暴涨,令美国以外的世界感受到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承载着全球制造业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原料价格的暴涨也改变着实体经济的行为,中下游企业基于通胀的预期开始大量存货,上游企业开始搞销售控制囤积存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通胀压力和存货投资过热。特别是8月份,中国的PPI涨幅高达10.1%。这些因素让宏观调控执行部门不敢轻易放松“从紧”的政策,并启动了人民币升值试图抑制通胀。然而,另一个方面难以预料的困难接踵而至。年初南方地区遭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年中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尤其是5 月12日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汶川大地震,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造成了较大冲击。在外需回落、利润下滑、房地产市场反向调整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固定投资也开始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08 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6.4%,处于近8 年来的平均水平,但是,如果考虑到10%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半年的固定资产实际增长速度不到17%,是近8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中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并将CPI调控目标设定为4.8%。为此,实行强紧缩政策,上半年,央行在2007年10 次基础上,又连续5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回收流动性资金,同时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恢复实施严格的“窗口指导”的信贷规模控制,收紧银根。

从年初提出“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年中转变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再到9月的“保增长”(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 [9]

5.3 中国奥运经济周期的差异性

基于变幻莫测的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北京奥运会的后期经济形势从现实角度看是无法遵从一定的奥运经济周期而进行准确估计的。即便是去除中国2008 年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引发的经济影响,在已经举办的各届奥运会的过程中,各国的历史经济因素也各不相同。学术界一般赞同1988 年的韩国奥运经济的模式可以作为中国奥运的借鉴:首先,韩国是当时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中国在举办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与当年韩国一样在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的前奥运阶段GDP年增量均超过9%以上,并且中国在21世纪也正以亚洲强国的地位崛起。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不同的是,亚洲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目的是凭借奥运会的契机拉动国内经济,吸引外资,同时提高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的影响力。对于同属亚洲国家的韩国与中国来说,奥运会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举办全世界关注的体育盛会,而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振兴的契机,所以如果将这种不同经济形势下的举办国奥运经济走势按照同一种模式进行分析,那么势必会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量、固定投资增量远高于发达国家。并且再加上汇率体制的影响,很有可能得出不是十分灵敏的投资收益比较。

其次,韩国、日本的奥运会经济大体上是成功的,但考虑到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就会发现,尽管同属于亚洲的强势国家,他们与中国的整体情况还是有一定不同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而日、韩两国则是凭借工业逐渐强盛的小国;中国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得贸易顺差的资本净流出国,日、韩则是以工业打开欧美市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日、韩两国的人口集中,人均GDP居世界前列;而中国的人均GDP只达到100多位,同时中国的地域性及城乡经济差异也是与日、韩两国经济增长态势极不相同的。针对中国奥运经济的后期形式,可以通过对以往各届的奥运会经济,特别是亚洲曾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经济进行分析,然而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具有自己的经济社会特征,所以如果要得到更为准确的观测值,还要具体分析中国的此时期内所处的国内外经济格局。

6. 结 论

根据奥运经济与经济周期的特点,奥运经济周期一般包含奥运前期7年准备时间,奥运年与奥运后期2~4年。1988年后举办奥运会国家的奥运经济周期呈前期明显上涨,后期下降的趋势。中国目前为止也符合于该经济周期特点,同时隐含较高的投资结构风险。原因包括:投资过度,资本市场的高速增长,但需求市场消费不足所形成的市场供需失衡而引发的经济下滑。消费不足,储蓄率过高,投资增大,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预期下降。而由于2008年中国连续遭遇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人们的预期下降,再加上国际形势整体下挫,奥运会的后期效应已经可以从预期的变化预见。

除了奥运经济周期共性的产生原因外,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经济体具有一些特殊的奥运经济影响因素:国内的GDP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扩大,消费品价格水平激增,资本价格上扬进一步在奥运会前期刺激经济产生协同效应。而政府在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趋势下,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以防止经济过热。

另外,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举办期间特殊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成为奥运经济周期性需要谨慎分析的原因之一: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引爆,国际油价、铁矿石等初级商品的价格暴涨,令美国以外的世界感受到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承载着全球制造业的中国等新兴市场,而中国2008年遭遇的特大冰雪灾害与汶川地震,使得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在外需回落、利润下滑、房地产市场反向调整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整体经济水平下降到5年最低。

中国的历史经济差异也是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之一,这种国家经济的外部性质可以决定国家的奥运经济特点,所以中国与韩国奥运经济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但是,中国是大国,人口多、人均产值落后、地区性差异显著的特点,也成为中国的奥运经济周期不能单纯参考其他亚洲各国经验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4

[2]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 E7% BB% 8F% E6% B5%8E% E5%91% A8% E6%9C% 9F

[3]林显鹏,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

[4]北京市宏观经济学会,北京后奥运经济[M],北京;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1,10~13,16~21,32

[5]中国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6]余非,齐卫军,北京“后奥运经济”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西安科技大学

[7]杨桦,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5)

[8]武军,李咏涛;后奥运经济及其效应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8,3

[9]中国经济研究所奥运课题组,奥运经济与商机策划[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3.1

[5] IpgwWGOPeWrB6QN1Ia+pBghzm40NKEeFqcibwx455sN7qNxCoV4mJnAqg2pgpD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