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定量方法描述感觉,帮助学生理解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的概念。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常用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只使用少数的几个刺激,而且刺激是固定不变的。实验过程中要呈现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一般情况下,经常确定一个能够被感觉的某一个刺激强度为标准刺激;变异刺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反应变量指标来确定。
BD-Ⅱ-508型重量鉴别与圆片分选器Weight Distinguishing and Circle-piece Sizing(包括圆柱砝码9个,标准刺激1个,重101克;变异刺激8个,分别重81,86,91,96,106,111,116,121克),遮眼罩,随机记录表,转换表。
1.将变异刺激分别与标准刺激配对,每对比较20次。这20次比较中有10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10次先呈现变异刺激。8对重量呈现的顺序以及每对重量中标准刺激呈现的先后,都按随机原则排列,列于随机记录表中。
图2-2 重量鉴别与圆片分选器
2.被试戴好遮眼罩,与主试隔桌相对而坐。
3.主试按随机表先呈现一个重量,把圆柱砝码放在被试面前桌上的同一位置,让被试能够伸手拿到。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把该圆柱砝码提至自己的口部位置,持续2秒后,放回原处。
4.主试立刻呈现第二个重量(时间间隔最好不超过1秒),被试仍用右手指如前提起,放下,并做出判断。这样一次比较完成,各次比较之间至少隔5秒。在正式实验前,可先预试几对重量。
5.每做完40次,休息5分钟。
被试判断第二个重量比第一个重量是“重些”、“轻些”或“相等”,主试分别用“+”,“-”,“=”在随机表上记录。如被试犹豫不决,不能判断,以“相等”处理。
1.将随机记录表整理后的结果填入转换表。标准刺激在前,变异刺激在后的,符号不变;标准刺激在后的,符号须作相反改变;等号不变。
2.以每个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比较20次所判断的“轻”、“重”、“相等”的各个百分数为纵坐标,以变异刺激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将上述结果绘成“轻”、“重”、“相等”三条曲线。
3.从曲线上,以判断百分数50%为标准,作平行于横坐标轴的直线,与“轻”、“重”两曲线相交的横坐标值为上阈与下阈,求出重量的差别阈限。差别阈限=(上阈-下阈)/2。
1.结合实例,探讨重量鉴别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2.对不同被试差别阈限进行解释。
3.检验差别阈限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5~206
2.舒华,张学民等.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30~233
测量学生肌肉用力准确性,学会使用复制法测定用力感。
对自己握力大小感受能力强的人不但能够在事后感觉到用力大小的细微差别,而且能够主动地按一定的标准来控制自己的用力程度。这种对用力大小辨别和控制的能力就是用力感,用力感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人的用力感比运动员的低,球类运动员的又比非球类运动员的用力感高。
测量不同被试的用力感,应该注意两点。由于被试的经验不同,其反应不能是自己说出自己用力的力有多大,因此要使用复制法避免产生用力感与经验混淆的测量结果;由于需要控制握力差异对用力感的影响,且为了方便比较,因此应采用适用于不同被试的相对刺激-最大握力的一半,作为标准刺激。
CWL-I型电子握力计Hand Dynamometer,遮眼罩,记录纸。
1.被试首先用有利手以最大力作用握力计1次,确定其最大握力(M)。
2.取最大握力的一半(x)作为标准刺激。
3.被试用均匀和缓慢的速度练习1~2次最大握力的一半,并记住用力大小的感觉。
4.主试为被试佩戴遮眼罩,被试回忆练习时的用力感觉,复制最大握力的一半,共做3次。
5.主试记录3次的结果(x1、x2、x3)
取3次误差绝对值之和(│x1-x│+│x2-x│+│x3-x│)的平均数,再除以最大握力(M),即为评定的标准。其值越小,说明用力准确性越好。
图2-3 握力计
1.为什么运动员的用力感好于非运动员?为什么球类运动员比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好?
2.用力感受哪些因素影响?
1.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32~135
2.杨博民.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84,125~126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动觉误差的特征及探讨不同的信息反馈方式对减少误差的影响。
动觉是人们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的一种内部感觉,也就是本体感觉。在肌肉、关节、筋腱、韧带里都有动觉感受器,它们能够觉察身体的位置和运动,产生神经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进入大脑皮层,引起动觉。动觉的发展是动作发展的基础,它涉及每一个动作,在随意运动的精确化和自动化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儿童动觉的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一般人常常不能直接觉察到动觉信息,运动员对身体肌肉、筋腱和关节的运动十分敏感。
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Wrist Kinesthesiometer,遮眼罩,记录纸。
图2-4 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
1.被试戴上遮眼罩,主试根据实验要求托起某度数下的制止器,作为标准度数。
2.被试胳膊放在鞍座上,并从仪器盘的0度处摆动胳膊直到碰到制止器为止(若用右臂按顺时针方向摆动,左臂按逆时针),尝试2~3次。
3.主试移去制止器,要求被试复制出刚才摆动的幅度。
4.每人每组依据下列3种不同的信息反馈方式各做10次(每组需要改换标准度数,采用平衡实验设计,被试进行实验的顺序可以是abc、bca或cab)。
a.每测完一次,主试不做任何提示;
b.每测完一次,主试提示被试者超出或是不到;
c.每测完一次,主试提示被试者实际的误差值。
无论哪种信息反馈方式,主试都记录标准度数、被试报告度数以及误差。分别求出不同反馈方式下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的误差的绝对值;检验三种情况下,误差的绝对值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性。
1.简单描述本人的动觉方位辨别能力。
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3.球类项目的学生如何提高动觉方位辨别能力?
1.才让措.心理实验指导.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0~82
2.李建周.体育心理学实验复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