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健美运动的起源

一、先道开创健美运动

欧琴·先道,原名法德利·穆勒。先道是他的艺名。他的名字曾被译为“孙棠”,见毛泽东(二十八画生)所著《体育之研究》。

先道于1867年4月2日出生在普鲁士的康尼斯堡,1925年10月14日病逝,享年58岁。

儿时的先道体弱多病,还时常遭到蛮横同学的欺侮。10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到意大利的罗马旅游。在参观佛罗伦萨美术馆时,众多肌肉突兀、身形矫健的古代力士的雕像,令他惊叹、倾慕不已。从那时起,他决心用意志和汗水把自己的身体“雕塑”成古代角力士那样。

为达此目的,先道除了练习杠铃、哑铃和参加角力运动外,还经常背着父母到马戏班里,跟演员们一起练功学艺。18岁那年,先道觉得自己的体格远不如想象中的健壮,于是又拜在驰名欧洲的大力士兼教练路易士布马捷教授的门下。有名师指点,再加上勤奋苦练,只几年功夫,他无论在体力和肌肉的完美程度上,还是力的技巧表演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到了22岁时,先道的体格和力量已经发展到能与古代角力士相媲美的程度。他可以凭借手力,将叠摞在一起的几副扑克牌一扯为二。他一人能同时与几个欧洲素负盛名的角斗家相搏,并战而胜之。

1887年,英国大力士萨姆松带着徒弟沙柯乐周游世界献技,并张榜公布:凡能仿效沙柯乐技艺者,赏金100英磅;凡超过萨姆松技艺者,赏金1000英磅。先道闻讯后赶到伦敦,于10月27日晚在伦敦皇家水族馆与沙柯乐比试。经过一番较量,先道以惊人之力战胜了沙柯乐。一周后在伦敦演技场,又挫败了萨姆松。先道声名鹊起。

1891年1月28日,先道在英国伦敦音乐厅举办的角力比赛中,创下了左手抓举54公斤、右手抓举81.4公斤的最高纪录,力挫群雄,获得了“大力王”称号。

1893年,美国政府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在芝加哥举办了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先道应邀前往献技。众目睽睽之下,他拼尽全身之力与百兽之王雄狮相搏,最终将雄狮制服。从此,先道声威大振、名噪欧美,成为人们心目中传奇式的英雄。

先道深受时人崇敬和后人的景仰,这不仅是因为他有着雕塑般的健美身躯,突兀的肌肉和超人的力量,还因为他具有一般大力士所不能比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他虽然身材魁伟,力大无比,却为人谦和,温文尔雅,在他身上丝毫寻觅不到当时大力士们惯有的暴躁和粗野的陋习,是高尚与健美的结合争服了世人。

18岁那年先道上了大学。通过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学,他把自己的健美练习纳入了科学锻炼的轨道,并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发达肌肉的训练方法。

为了使更多热爱健身运动的人们了解和掌握发达肌肉的正确方法,先道撰写的第一部著作《力量以及如何去得到》于1897年问世。此后,他又写了《哑铃锻炼法》、《体力养成法》、《实验祛病法》等书,吸引着各国健美爱好者的争相阅读。这些书至今仍对健美运动产生着影响。

随着年事增高,先道退出了表演舞台。不久,他亲手创办了一个健身组织,并广为吸收和倾心指导热衷于健身运动的广大青年。1898年,先道还创办了《体育文化》期刊,同时在伦敦的圣·詹姆士街设立了体育学校总部,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及美洲等地设立分校,教授健美、举重、角力等体育项目。1902年以后,先道到世界各地传经布道,通过现身说法和技艺表演,向人们宣传力量锻炼对增进健康的好处。为了广为传播健美知识,他还设立了函授部,通过函授形式对世界上数以万计的男女青年进行健美指导。

1898年7月,先道在他创办的杂志上刊出举办”健美比赛”的消息。经过3年的努力和筹备,1901年9月14日,终于在英国伦敦的皇家阿伯特剧院举办了“世界第一次健美比赛”。作为主办者和赞助者的先道,还兼任裁判工作。当时参赛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60名大力士。比赛结果,英国诺丁汉市的威利姆·摩莱夺得金质奖章,并获先道赞助的奖金1000几尼(英国旧金币,相当于当时5000美金)。英国伯明翰市的地·考帕和爱·西·斯密席分获银质和铜质奖章。

由于先道在提倡和推动健身健美运动方面的卓越功绩和巨大贡献,奠定了现代健美运动的基石,所以后人一致公认并尊奉他为“现代健美运动鼻祖”、“世界健美之父”。

二、国际健美运动联合会成立

本·韦德(BenWeider),1924年2月1日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他在家中排行老三,胞兄是被誉为“世界冠军之父”的乔·韦德,比他大2岁。其父是在1906年从波兰移民到加拿大的,以在一家烫衣厂当烫衣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

家境贫寒的本·韦德,10岁出头便与胞兄乔·韦德辍学打工。本·韦德在一家饭馆当饮料侍应生,乔·韦德在杂货店当送货员,每周工作6天,从早7点一直干到晚7点,而每周的工资仅仅为25美元。

他们少年时体格非常瘦弱,常遭恶少欺辱。到了13岁那年,哥俩决定把自己塑造成健壮的男子汉,于是由哥哥乔自制了一副土杠铃,在家里练起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韦德兄弟的身体果然比从前壮实了许多,初次尝到了重量训练的甜头。十四五岁时,本·韦德喜欢上了拳击,并成为了一名拳击手,他总是思考着如何在拳台上把对手打倒。挫折和磨难使他终于认识到:“只有增强力量,才能成为冠军。”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本·韦德开始对健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0年代中期,由乔·韦德牵头,哥俩在自己的卧室里办起了一家“您的体格”健身事务所。

很快该所占据了整个住宅,父母不得不迁居公寓。为了收集到更多钓健美信息,使锻炼者少走弯路,韦德兄弟还办起了一份油印的健美杂志,专门介绍健美冠军和专家们的训练经验。不久,本·韦德应征入伍,直到二战结束,才回到故乡蒙特利尔。

1945年,韦德兄弟为了推动健美运动的发展,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创办了“韦德运动器材公司”,专门制造和销售健身器材。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从事健康食品及运动药物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为把健美运动推向世界,1946年,韦德兄弟发起并组织了“国际健美联合会”(英文缩写IFBB)。由本·韦德担任终身主席。起步之时,该会只能从属于国际举重联合会,直到1969年,才得以独立行事,并成为世界体育联合会中的一员。虽处创业之初,但由于健美运动如滚雪球般迅速发展,国际健联很快就发展到48个会员国。50多年后的今天,它已拥有170多个会员国,在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中排名第5。

本·韦德为了使健美的种子在世界各国生根发芽,他帮助过包括中、美、法、德以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等很多国家的大学,进行体育科研和训练工作,并捐赠了大批成套健身器材。

正是由于他对发展健美运动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几十年来,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崇高荣誉。加拿大政府授予他“加拿大勋章”,这是该国奖励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公民的最高荣誉;英国女皇50周年庆典之际,授予他“银质奖章”;1984和1987年,美国运动大学先后授予他“杰出贡献奖”和“体育科学荣誉博士”;1983年底,经美国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安德森提名,推举他为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1988年,中国上海体育学院特聘他为“荣誉教授”;1988年,法国巴黎市市长授予他“巴黎银质奖章”;1991年,苏联国家体委授予他“苏联最高体育奖章”,这是苏联第一次授予外国人的体育最高荣誉;1991年叙利亚奥委会授予他“功勋奖章”;1991年,立陶宛国家主席授予他“最高体育勋章”;1992年,美国洛杉矶市市长宣布6月18日为“乔和本·韦德之日”;1993年初,美健身和体育主席团授予他和乔·韦德“特别奖”:1998和2000年,两度入选“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人物”;2001年9月,加拿大邮政当局发行了一张本·韦德肖像邮票;2001年11月15日,“圣·约翰勋章”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兰登将2001年的“圣·约翰勋章”挂在了本·韦德先生胸前。他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获两项加拿大最高荣誉的加拿大人。

在本·韦德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之下,健美运动在世界上开展得如火如荼,最终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1998年1月31日,在日本长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正式承认了国际健美联合会。从这一天起,健美运动登上了奥运殿堂。正如本·韦德在致各国健美协会的信函中所说:“经过52年的艰苦努力和贡献,现在所有的健美运动员美梦成真。”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健美运动,从不被承认、理解乃至遭人羞辱,到国际健联的成立;从争取被承认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到最终登上奥运殿堂。其间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风风雨雨,半世炎凉中不知凝聚了本·韦德先生多少的甘苦和血汗!

三、中国的健美运动

(一)中国健美之父——赵竹光

赵竹光,广东新会人,1909年出生,1991年病逝于上海,享年82岁。

赵竹光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4岁时,父亲偷渡到美国当华工,从此一去不返,客死异国他乡。母亲因过度操度,身患肺病又无钱医治,不幸早逝。7岁的赵竹光只好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种田为生。为了摆脱孤苦和贫困,他自幼勤奋好学,努力读书,幸赖叔父和姑母资助,才勉强读完中学和大学。

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时(1929年入学),赵竹光时时困惑于国衰民弱,“深感光有健全的头脑而无健全的身体,也不是根本办法,乃积极寻求健身之道”。在沪江大学,他亲耳听到淞沪之战的炮声,更激起他强身健体,保卫祖国的壮志。抱着强身才能强国的梦想,他报名参加了当时号称“世界体格最健美男子”查尔士·阿脱拉斯的健美函授学习(一说美国健身专家列戴民的健身函授班),并把盛行于美国的一套健美体格锻炼法引进中国。当时,赵竹光和同学们除了练习杠铃、哑铃、单双杠等发达肌肉力量的运动外,还习练拳击、摔跤、柔道等自卫技术。他期望兴万众健身运动,雪洋人强加于国人“东亚病夫”之辱。日复一日的健身运动,功不负人把他从一个常常闹病的文弱书生变成了一个魁梧健壮的青年。榜样的力量驱使并召唤着周围的同学纷纷效仿,一时健身运动在校园成潮。赵竹光把热衷于此道的同学组织起来,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健身组织,也是亚洲最早的健身组织——沪江大学健美会。“健美”的名字也是赵竹光先生提出的。

从沪江大学毕业后,赵竹光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工作。工作之余,他始终致力于健美运动的实践和传播。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翻译了美国列戴民的《肌肉发达法》,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部健美专著。此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因为热销,先后再版了3次。继此之后,又陆续翻译出版了麦克法登的《健康之路》、《五十年体育生活》,以及《体格锻炼法大全》、《力之秘诀》等书。此外,赵竹光还根据自己的健身训练实践,撰写了《最新哑铃锻炼法》、《肌肉发达问题解答》和《徒手健身运动》等书,还主编了《健力美》杂志和《体育卫生知识丛书》。这些著作的问世,对于普及健身知识,鼓励民众参加健身锻炼,起到了启蒙开拓、指路搭桥的作用。

当时,由于物价飞涨,生活实难维系,赵竹光愤而参加罢工,被老板开除。当时的他,无心混迹于十里洋场,为了使更多的同胞摘去“东亚病夫”这顶屈辱的帽子,他与志同道合的曾维祺共同创办了上海健身学院,赵竹光任院长兼教材主编。这所地处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健身学院,堪称我国第一家用科学方法指导身体锻炼的健美学府。其校训也为赵竹光所制订,即“健全的身体,健全的头脑,健全的人格,健全的灵魂”。上海健身学院开办后,经常参加锻炼的多达五六百人。已故和健在的著名电影艺术家舒适、韩非、张伐、乔奇和中叔皇等,都曾在赵竹光的指导下从事过健身运动。该院为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解放后,赵竹光把上海健身学院和他所拥有的全部运动器材悉数交给了国家。他跻身上海体育科研所,一直从事着健美和举重方面的科研工作。赵竹光经常深入运动队尤其是上海举重队指导训练。直到退休前,年逾七旬的他,仍然每周去市郊江湾集训点,风里来,雨里去,乐此不疲。

(二)一代健美宗师——曾维祺

曾维祺生于1916年10月,广东顺德人,1996年11月16日突发心肌梗塞,享年80岁。

他出生在旧上海的一个原本富有尔后破产的企业家家庭。1929年在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就读。1935年,20岁的曾维祺考入沪江大学,因体弱梦想健壮因而热爱健美,不久参加了沪江大学健美会并被选为干事,与会长王学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王云五之子)共同主持会务,从此与健美结下了世纪之缘。那时,已毕业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赵竹光应邀每周到校教授一次。由于许多同学参加健美锻炼后,效果十分明显,于是校方决定凡参加健美会者可免修体育课,并以健美训练成绩作为体育课考试得分。在中学读书时,曾维祺是全班同学中最瘦小者之一。经过大学4年的健美锻炼,他的体重增加了40磅(约18.2公斤),全身肌肉和体力大大增强,跃为全校体格最强壮者之一。后虽因战事影响,校址搬迁,器材场地匮乏,但曾维祺仍矢志不移,坚持健美锻炼。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曾维祺面对列强辱国、国人体质羸弱,便立下了强身救国之志。1939年秋大学毕业后,他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又无心混迹于十里洋场,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钟爱健美运动,“愿尽力把这项运动从学校推向社会,使更多的中国人从‘东亚病夫’变成东亚强人”(见赵竹光《当代男子健美训练》之前言),于是,他便与另一沪大健美会的积极分子陈宪(后成为漫画家、美术设计师),共同发起成立了“肌肉发达法研究会”,以实验、讨论、传授用哑铃和杠铃为主要锻炼工具的健美训练法。会址设在曾维祺和邻居住处的屋顶平台上。1940年夏,因参加者与日俱增,会址太小难以容纳,便迁到一家西服店的楼上,并将“肌肉发达法研究会”更名为“上海健身学院”,赵竹光任院长,曾维祺出任教务长。一年后,他们共同创办并出版了以传授、研讨、宣传健美运动为主的《健力美》杂志。这本杂志发行数千册,行销东南亚,影响很大。两年之后,苦于蜗居容不下越来越渴望健身的锻炼者,曾维祺在一些热心的同学和助教戴毅的帮助下,于1942年春离开了上海健身学院,另起炉灶,创办了“现代体育馆”。曾维祺担任馆长,并主编了《现代体育》杂志。那时,在一馆一院及“两刊”的推动下,参加健美锻炼已成为上海的时髦之举,数以千计人的体质藉此转弱为强。历时8年的现代体育馆,如沙漠中的一块绿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健美英才。

在曾维祺60多年的健美生涯中,有3件事令他刻骨铭心:第一件事,是他和赵竹光共同发起举办的我国健美史上第一次健美比赛——上海男子健美比赛。地点在上海八步桥青年会,荣膺冠、亚军者多是他的弟子;第二件事,1945年10月上海市民庆祝抗战胜利的大游行中,现代体育馆的学生站在三辆卡车上,以健美身躯做着各种造型,引起万人围观。一片欢呼,一片惊叹,人群中有不少潸然泪下者。饱受灾难和屈辱的中国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第三件事,1949年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庆祝新中国诞生的大型文艺表演。抗战胜利后,曾维祺以为在胜利了的大好形势下健美运动可以大大发展,不料事与愿违,物价飞涨,他的学生们和青年文工团联合演出了“走向新中国”,以各种造型动作展视着新旧社会的对比和变化,把大会推向了高潮。曾维祺作为编导之一,凝聚着他大量心血。

抗战胜利后,曾维祺以为在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健美运动可以大发展,不料事与愿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来馆锻炼的人反而日益减少,他无法再靠此维持生计和馆内外开销,只好兼搞其他工作糊口度日。健美运动又陷入低潮。

解放初期,上海的健美运动一度十分红火。除了曾维祺和赵竹光两家健身场所,还有娄琢玉兴办的健美体育馆,李启龙主持的强华体育社,以及沪东体育馆、联华体育馆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健美运动枯木逢春,再度复苏。曾维祺又活跃在中国健美舞台上了,他为此而欣慰,怀着满腔的热情多方奔走,身体力行。不仅为体育报刊撰写和翻译了大量文章,编著出版了《当代男子健美运动》等书,而且从1983年,每周利用3个晚上到他倡议创办的北京工体健美训练班亲自执教,风雨无阻。1985年6月,国际健美联合会主席本·韦德亲自向曾维祺授予国际健联颁发的“功勋奖状”。1986年,中国举重协会健美委员会成立,曾维祺当选为主任。期间,他上冰城,下深圳,赴东莞,奔桂林,主持和参加全国健美大赛,把古稀之年的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健美事业上。后来因年事已高出任中国健协顾问,仍不顾年迈,经常深入到训练场和赛场,亲自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尤为可贵的是,曾维祺以亲身所历所感对运动员进行讲奉献、重道德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裁判队伍的建设和竞赛规则的完善,也倾注了他大量心血。

春蚕到死丝方尽。曾维祺作为我国健美运动的一代宗师,一位献身健美运动60余载的先躯者,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是一面永远飘扬在人们心头的大旗。 mV8MrNqi8AUVc96SieEUFhyedIqFBNHAl9e0RmxVBhkzq7abX3C4Rz39m717yT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