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

天津体育学院 朱家玲 郝建华

【摘 要】 全面、深入、系统地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当前解决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集中论述了高等体育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体育院校就业指导现状,提出思想认识提高、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的对策,从而推动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

【关键词】 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2007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495万人,2008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611万人,毕业生人数的年增长保持在11%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其中,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人数也相应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2001年~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指出: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在各类院校排名第九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面临着目前“全球金融风暴”,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等体育院校原来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毕业生就业倾向比较集中在体制内就业,使得就业面过窄,这种传统的就业观、职业观和就业理念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因此,为更好推动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推动和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一、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和推动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高校职业指导是指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帮助大学生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对将就业的学生的学历、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市场职业需求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咨询、建议、指导及帮助的过程,使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同时,帮助用人单位了解高校各专业毕业生特点,并为其提供咨询、建议和指导,促进其合理使用人才。

总体来说,职业指导有以下四层内涵:第一,强调指导的对象是劳动力市场中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而不是求职者一个方面;第二,强调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均能更好地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而不仅以就业为目的;第三,强调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是一个阶段和时期;第四,强调职业指导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作用,而不只是提供职业信息。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与推动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人才市场提供服务。它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人职匹配,二是达到学校毕业生的良好就业,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状况。

(2)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掌握相关的就业技巧和方法。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掌握求职礼仪、笔试和面试的技巧等,使他们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职业指导可以提升高等体育院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为学生提供咨询、职业生涯设计、就业信息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提供时间、场地等方便。职业指导是架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个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角色,良好的服务会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和美好的印象,从而提升高等体育院校的良好社会声誉。

(4)职业指导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索。职业指导就像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条纽带,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职业指导,高等体育院校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的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只有做好高等体育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才能使体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激发他们的高度责任感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逐步增强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外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而在我国,开展高校职业指导还是一个新问题,尤其是高等体育院校,偏重对学生一贯的教育灌输,不重视职业指导工作。2008年11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全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笔者对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进行相关调研,并进行有效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初步基础。各院校均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有序地开展工作;建立了就业信息网,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专题就业讲座,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服务。

然而,在社会就业形势的大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诸多的困难,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指导思想认识尚不到位,学校教育与职业要求脱节

职业指导是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高等体育院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尚未给予充分重视,并没有把此项工作放到重要之位置,而是重学生“进口”轻“出口”,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职业指导,以致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出高等体育院校从招生、专业设置、职业指导等一系列问题。正如在此次全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何珍文所说:“随着社会市场进程的不断加快,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工作的建设程度还不令人满意,我们要加强体制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职业化、专业化。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缺少机制,对工作岗位的描述不确切。”

同时,学校教育与职业要求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教育。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市场调节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要求等方面。而现行的职业指导只是单纯的理论上的说教,未能把职业指导工作落实到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上来。

2.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

因高等体育院校对体育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按照文件的要求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人员、经费、工具配备严重不足,造成就业指导部门行政管理的职能较为突出,而职业指导服务的职能严重欠缺。

《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津教委就业[2003]1号文件)指出: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学校要按毕业生人数从学生培养费总额中提取1%,做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年度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国14所体育院校就专职人员配备和设置职业指导教研室情况如下:

表1

例如,某体育学院,学院学生处下设就业指导中心,三年来每年毕业生约1500人左右,就业指导中心仅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由于人员短缺,就业指导中心大多忙于处理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业协议的签订、暂缓就业手续等事务性的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各系部由辅导员兼职做就业指导员,辅导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且除职业指导外,还要忙于其他学生事务性工作。同时,学院就业设备落后,经费有限,如就业指导的场所窄小、电脑设备落后、没有职业测评等。

3.没有设立专门教研室,就业指导课主要以讲座方式开展

据《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规定,高等院校必须3年内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目前高等体育院校的情况不容乐观,如(表2)显示,14所高等体育院校中8所设立就业指导必修课,比例仅为57%。

表2

大部分高等体育院校普遍的问题有三:一是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室;二是没有专业教师岗位设置。辅导员、系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毕业班班主任虽为就业指导课兼职教师,但因身兼数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就业指导课的正常开展。三是就业指导讲座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多,实践体验的少,学生缺乏对就业环境、职业角色和求职经历的体验。就业指导讲座处在形式化,不固定,过于零散,不易掌握,学生不够重视的状态。

4.重视毕业生的求职,忽视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鉴于高校职业指导的双向性,它强调指导对象是毕业生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而不仅仅是毕业生求职者一个方面。一般的高等体育院校眼光偏狭,仅盯住毕业生这个最直接的主体,而忽视了用人单位,没有更好地发挥桥梁和链接的作用。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部门应走出去,积极跟用人单位联系沟通,宣传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特点,同时汲取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使得用人∶单位选到更适合的人才,高等体育院校所培养学生从入学开始明白努力的方向,双方均有的放矢。

三、对推动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1.高等体育院校应提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

首先,高等体育院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体育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和职业指导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进一步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加以重视,把职业指导同教育改革的大局联系起来,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切实树立起“就业兴、学校兴”的思想意识。其次,建立职业指导常设机构,建章立制,配备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只有在确保组织到位的情况下,才能使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科室具体抓、全体教职工共同抓的局面。最后,加大职业指导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到位。要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有一定的场地和设备,必须组织人员参加各类人才供需洽谈会、招聘会,必须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较全面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才能真正保证职业指导工作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2.高等体育院校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队伍,这是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须要求和组织保障。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相关知识,并且能比较成熟的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实行持证上岗,达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

(2)职业指导教师兼职化。学生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也可聘请兼任职业指导教师,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教育和培训,理论和实践功底比较薄弱。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兼任职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和理论探讨,尽快提高兼职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

(3)聘请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充实职业指导队伍。聘请具备丰富做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充实到职业指导队伍中,利用该部分人士活跃于就业市场最前沿,在信息获取、资源占有、政策解读、就业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4)加强各类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高等体育院校要拟订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学习,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指导人员资格鉴定考试,使职业指导人员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当然,职业指导也不仅仅是专职或兼职职业指导教师的责任,高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工作者,对学生职业指导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3.规范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实现职业指导课的全程化,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

(1)制定四年职业指导课程内容

如果把职业指导课程仅局限于毕业生某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去理解和深化课堂知识,课堂中的实践环节也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以某个高等体育院校的某个系为试点,实行为期4年的课程教学,设为2~3个学分。这样,学生不只参加一次,而是在4年当中一直参加职业指导课程。他们在更多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能够经常性反思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至于4年的课程内容安排,可采取诸如以下方式:大一择业指导,可以由职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来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大二定业指导,学生由院系组织进行专业教育和行业教育,为学生进行职业测评,设立学生个人档案,将心理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等情况逐一记录,然后依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大三创业指导,主要增设实践环节提供实习、社会实践和培训机会,并开设一些有关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或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大四就业指导,学生主要接受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择业技巧、技能指导和求职心理辅导。

职业指导课程应把与学生择业、定业、创业、就业等有关的课程纳入学校全年级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它成为一门必修课。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系统,围绕学生就业、创业、人格发展和能力培养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掌握选择职业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创业之路。

(2)高等体育院校努力做到职业指导途径多样化

第一,就业指导信息化。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的信息服务系统,设立网络在线咨询,并且及时整理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对于普遍性的或问及频率较高的问题集中放在就业网站上,方便学生查询。对于毕业生提出的特殊性问题可以通过校讯通移动平台及时与学生保持联系或开辟网络职业心理在线咨询,及时帮助毕业生消除就业前恐惧、焦虑心理,排解就业压力,缓解求职受挫后的情绪等。

第二,用职业测评软件作为开展职业指导的工具。职业测评软件能够用最少的人员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同时配备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测评结果的分析。

第三,学校建立“体育专业见习基地”。建立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各类见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充分了解目标单位的性质、业务、运营方式、发展前景,了解目标单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将来实现人职匹配打好基础。

四、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指导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职业指导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贴近市场,服务市场,这样毕业生才能有充足的就业机会,才能有选择和比较的余地,进而实现人与职业的和谐匹配。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人才取向主要有从政、经商、从教和科研、从事娱乐健身服务行业以及自主创业,根据用人单位自身的工作特点,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是有不同的要求。

(一)高等体育院校要经常走访各类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要考察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岗位需求,以及单位发展前景;介绍体育院校发展近况、课程建设和办学特色。同时学校还可以参加各类体育相关专业的就业市场招聘会,开辟新的用人单位,不断扩大用人基地。

(二)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不定期的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研讨会;请用人单位考察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训练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体育院校毕业生工作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人才供求模式的新途径。

(三)做好毕业生追踪调研工作。职业指导人员定期与已就业的毕业生取得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岗位适应程度,是否真正做到了人职匹配;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及有待提高的方面。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为高等体育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贴近市场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4月版.

2.赵勇戈:《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赵煜、周伟川:《对高等职业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陈彩霞:《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期.

5.马征杰:《构建高校职业指导新模式的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2期.

6.朱汝武:《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多种渠道》,《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9期.

7.钦王成:《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今日科苑》,2009年第4期.

8.张靖:《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企业家天地》,2009年第2期.

9.杨景龙:《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0.高晓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N1jGvdLz6pdQrWp6kJgO5NCnG9Vqu+bMZwEYioNRJVk3FkH2vueX5M3+EZcxwQ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