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沈阳体育学院 赵乐发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模式滞后、社会需求的供求矛盾加剧和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多种因素都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仅会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还可能危及我国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危及普通民众接受教育的信心。因此,认真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一、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1)时代特征

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劳动力供求关系,社会供求关系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形式。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以公职人员精简和减员增效为主,较以往相比,吸纳毕业生的数目有限,对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另外,以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扩散,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被称为最艰难的时期。

(2)地域特征

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别明显,区域性人才浪费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多年来对毕业生持续性的吸引使得这些区域的人才日益饱和;同时,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条件相对欠佳,国家对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仍需加强,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扎根中部或西部的人数有限,造成地域性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3)用人单位方面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有些用人单位过于将应聘重点放在毕业生的专业、学历、工作经验上,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过于追求名校效应,不能对应聘学生一视同仁,大大削弱了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要求工作经验也对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有些单位认为毕业生给多家用人单位投简历是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象,认为毕业生没有做好充足的上岗准备,拒绝录用;最后,用人单位较低的薪酬和毕业生的期望也难以调和。

2.高校因素

(1)招生规模的普遍扩张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扩招分数线的降低使得生源情况良莠不齐,给培养带来了难度;高校师资力量的增长无法跟上扩招的步伐,教育环境的改善来不及和大规模增长的学生数量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专业设置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据每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情况,有些过时专业的毕业生已连续几年面临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需要减少招生规模甚至废除,却依然在按以往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专业设置改革的灵敏度将给这些专业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就业困难。

(3)学生培养模式陈旧,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需求

首先,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对学生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其次,单一专项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全能型体育人才的需求。知识能力结构失衡、就业技能单一毕业生的就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热门专业学生和就业弱势群体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就业市场呈现倾斜于买方市场的特征。

(二)内部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素质亟需提高

目前,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客观环境,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单方面认为自己值得用人单位的高薪聘用,导致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越发造就部分毕业生只学不练、眼高手低的现象。

2.就业观念落后

目前,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理所当然就应该进部委、进高校。这些学生不能理性看待社会现实,就业期望值过高,对于工作机会挑挑拣拣,更不可能主动了解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项目,最终导致他们求职的道路越走越窄。

3.毕业生诚信危机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日益严重。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有些毕业生选择证书、工作经验造假,有些毕业生选择毫无顾忌的毁约。这些行为不仅对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损害,对用人单位的招录工作造成影响,更对该校学生今后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指导对策

(一)外部层面指导对策

1.社会层面

(1)国家相关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

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出台各种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为社会提倡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同时,为到西部、基层地区开展业务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倾向性的政策,以鼓励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到西部地区设立分公司、分址,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于有到西部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应出台切实有效的鼓励政策,在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不能仅限于当地生源。

(2)用人单位应开发科学的毕业生素质测试系统

作为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应着力研发能够更好的考察毕业生综合能力、素质、生涯倾向的笔试和面试系统,让毕业生的应聘测试向科学化水平靠拢,尽量减少人为看法和意见的干扰,给高校毕业生平等的就业竞争机会。

目前来看,对于企业来说也会出现人才难求的现象。应调整招聘要求,对于没有工作经验、处世懵懂的应届毕业生要站在人才发展的角度做好培训工作。

(3)毕业生就业指导应与时俱进

目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上级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及时针对创业主题,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以及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提供培训与指导,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高校层面

(1)以就业为导向办学

高校每年应根据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整招生数量,要根据就业部门的反馈研究社会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定学生培养方式。可针对市场需求,在做好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建设本校特色专业。

(2)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在学生的大学时期从大一到大四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培训,积极引导和帮助在校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强化毕业生及早为踏入社会做准备的求职观。同时,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就业实习,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今后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3)要大力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到农村工作

要从加大毕业生人生观与就业观的教育的高度出发,引导毕业生认真分析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才成长与地域进步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4)广泛开拓就业渠道

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氛围,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帮助毕业生就业。要努力在维护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在更广阔的行业范围内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5)共建实习基地,合办校内训练营

学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基地,或合办校内训练营的方式将学生就业后所需经历的训练与培训提前到在校期间进行,提早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就业主体层面指导对策

首先,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学生,都需要清楚的结合周围环节认清自己的优势与欠缺,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不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就业所需的各方面能力,强化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客观看待用人需求。另外,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最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前应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要开始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增加社会实践经历。求职前,针对每一个工作机会进行充分的准备,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及应聘岗位所列的各项要求,加大求职成功的概率。

对于社会来说,优秀人才的吸纳和储备将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起到积极长远的促进作用。相信在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环境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大学毕业生会在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顺利就业,实现新的跨越。 cIKrCNOnF+9CoXZlaL9wf97zUBq7qSrgNVsI/aWpSUD2tHlVjOPai1txPZPHPZ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