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玛可河林区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高寒缺氧的青海高原上森林资源非常稀少,大小60多块森林资源零散地分布在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黑河上游的高山峡谷之中。玛可河林区就是这60块原始森林中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林区。林区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带针叶林,自西向东流淌的玛可河南侧的山坡上满是茂密的川西云杉、白桦、大果圆柏、祁连圆柏的混交林,林相整齐、分布均匀。在全国林业区划中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型林区。

林区自1965年建场至1998年,共消耗木材近百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商品材69万 m 3 ,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当地居民人均耕地及草场面积较少,属于半农半牧的生产模式,耕种较为粗放,农业生产效率低;牧业以养牛为主,草场载畜量高。因此,几十年的累积结果使生物多样性一直处于严重威胁中,并逐渐走向丧失的道路。

1998年国家宣布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后,玛可河林区被列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区,在省内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采伐量调减为零。从此,曾经的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者,曾经是青海省内最大的森工企业变成了护林造林的事业单位。森工企业的工人们放下了伐木的斧子,拿起了植树护林的铁锹,这些幸存的老树和它的“子孙”们终于得以平平安安地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了。2000年,玛可河林区被纳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004年,林区又启动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和建设项目。

多年来,玛可河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 623.7 hm 2 ,封山育林3.5万hm 2 ,幼林抚育1 178.33 hm 2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2万hm 2 。还完成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项目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项目的封山育林补植3.3万余亩(1亩=6 000/9 m 2 )。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经过近10年的保护与建设,玛可河林区森林覆盖率由50.1%增加到69.5%,提高19.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场不断创新思路,大力推进村级管护承包,林区承包管护面积已达4.3万hm 2 ,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行业管理模式向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盗伐林木案件逐年下降,林区连续30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资源保育达到“黄金值”。林区周边的农牧民群众也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和管护,在绿水青山间增加收入,实现了生态、社会效益双丰收。

时光流逝到2020年的金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班玛县红军沟纳入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范围,成为青海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自然公园建设,进一步协调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玛可河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PvfM7zZzoBfRThgHmwJoGScDzAG5C8tIIrOCUO9KptUuF2oku5fLPT+9wN2Vnt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