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要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与多样性调查及监测。野生动物资源与多样性调查及监测不仅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基础,还是评价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的重要依据。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动态监测和保护是客观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管理成效、制定保护政策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2010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已把构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列为优先行动。201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强调:要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国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开展保护状况评估,为做好保护工作提供支撑。2015年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海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青藏高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青海省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造就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复杂的生态系统,为高原野生动物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空间。由于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扩张、交通路网建设等原因,自然生境的破坏和破碎化程度加剧,加上难以完全禁止的偷猎行为,青海省脊椎动物的生存状况受到严重威胁,其中兽类动物受威胁比例高于全国的平均值(26.4%)。
玛可河林区(以下简称“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川西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是森林生长的极限地带。林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地处巴颜喀拉山支脉果洛山的南麓,属大渡河流域的高山峡谷区,是青海省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区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高原原始林区。林区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玛可河贯穿林区形成典型高山山地地形,沟谷纵横,呈高山峡谷地貌。林区拥有青南高原最为齐全的森林植被类型,生态地位特殊,生态环境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玛可河林区自1965年成立以来,林区专注于森林采伐和森林保育有近55年的历史,相对忽视了野生动物的本底调查和监测工作,林区内野生动物本底资源状况不清楚,对林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不掌握,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状态和质量不了解,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致危原因不清楚,极其不利于科学化林区管理。此外,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干扰、污染物排放、水利水电截留开发等行为的不断增加,当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难以生存和繁衍,如玛可河及其流域中的一些土著鱼类(如川陕哲罗鲑等)已难觅踪迹,部分洄游种类濒临灭绝。
为了掌握林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种群动态变化及受威胁的状况,开展林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本底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本书能为林区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也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动物资源等提供支持。本书兽类物种根据《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等进行鉴定和分类,两栖、爬行类根据《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等进行鉴定和分类。两爬动物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统称。
感谢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多年来对我们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研究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感谢西宁野生动物园何顺福、关晓斌、柳发旺等、江苏观鸟会邹维明、浙江野鸟会俞肖剑和聂闻文、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赵锷和钱科、南京理工大学梁志坚等先生参与野外调查工作;感谢邹维明、赵锷、俞肖剑、梁志坚、聂闻文先生为本书提供野生动物照片;感谢浙江农林大学鲁庆斌副教授和中国计量大学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与多样性研究所全体同仁及研究生参与材料整理和分析,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限,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