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黑白之美磁州窑

磁州窑是宋、金、元、明、清时期我国北方最大也是最具特色的民窑系统。今天河北磁县、峰峰矿区、彭城等地,历史上曾是主要产地之一,因窑场地处古磁州而得名。迄今发现生产具有相同或近似工艺特征和面貌的窑场遗址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宁夏、内蒙古、辽宁等地,以河南、山西、河北最集中,被统称为“磁州窑系”或“磁州窑类型”。

一、一场大旱引发的大发现

北宋大观二年(1108),河北邢台地区的一个小镇——巨鹿古城因黄河泛滥被泥沙整体掩埋。沧海桑田,八百一十年后的1918年,北方大旱,巨鹿镇陷入水源枯竭、田地龟裂的困境中。当地人纷纷掘地打井、汲水救命,不料却挖出了成批的白地黑花瓷器和铁器,一座北宋时期的古村落遗址被无意中发现,出土了一些房舍和商铺。被发现时,这座村子还完整保持着当时的状态,在房舍的土炕上,摆放着不少陶瓷制作的枕头;在瓷器铺的货架上也有许多枕头,可以猜测它们还未等售出,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洪水给掩埋了。

这一意外发现惊动了各地古董商,他们纷至沓来,大量购买甚至盗掘文物并销往欧美地区获取暴利,致使遗址遭受了一场浩劫,被称为“巨鹿镇事件”。事件吸引了西方学界的高度关注,他们来到中国进行广泛调查,发现包括巨鹿镇在内的华北地区,有一个和宋、金、元时期各名窑的产品并无关联的窑口类型,其产品有个显著特征,即在施了化妆土的白地上用铁锈色的颜料描绘纹样。西方陶瓷学者在研究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磁州窑”这个词,从而在学术界确立了这个窑口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先驱陈万里和冯先铭先生,率先对磁州观台窑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研究,开启了磁州窑研究的崭新局面。

磁州窑考古自20世纪50年代拉开序幕,60、80年代和2000年初又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发掘,其中尤以1987年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观台窑遗址进行的发掘结果最为全面翔实,为研究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装饰艺术和生产规模提供了第一手系统的科学资料。

二、求新求变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以生产具有强烈民俗意趣的彩绘瓷著称,这是磁州窑业因地制宜、创新变革的成果。北宋初的磁州窑以烧造工艺简单的白瓷为主,因当地出产的瓷土——“大青土”富含氧化铁,发色灰青、胎质较粗,尽管窑工们采用了化妆土的技法来弥补缺陷,即在胎的表面施上一层白色化妆土以遮盖胎色,但在精美程度上仍然处于下风,无法与其北边紧邻的定窑优质白瓷竞争。于是,磁州窑开启了求新求变之路。

北宋磁州窑学习河南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和剔花装饰技法,流行在白色化妆土上进行刻画或剔地刻花,以较深的胎色衬托白色花纹,最后施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有很强的立体感,具有仿金银器錾花工艺的效果。如珍珠地划花技法即先用尖状工具在施了化妆土的器物表面划出装饰纹样,再用麦秸秆一类的管状器在纹样以外的空隙戳出一个个如珍珠般的小圆圈,透至坯胎,再施透明釉,烧成后,透胎的圆圈呈现褐色,与白色化妆土形成颜色对比,充满装饰趣味。运用手段虽简单,但呈现的效果却非常好看(图9-01)。

磁州窑还效仿定窑、建窑等名窑生产工艺,生产黑釉、酱釉、茶叶末釉等产品,体现出磁州窑在宋代制瓷业百花齐放大格局下的积极进取心。

磁州窑最为出彩的装饰手法是白地黑花,以反差强烈的黑白色为主色调,通常在坯胎上敷白色化妆土之后,用毛笔蘸黑色颜料(名曰“斑花石”,一种当地特有的富含氧化铁、高温下变为铁锈色的画料)描绘纹饰,再罩透明釉入窑烧成。纹饰多取材婴戏、花卉、禽鸟、游鱼、诗句等,笔法简练豪放,画面活泼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图9-02)。

还有一种白地剔花工艺,是先在器表涂满白色化妆土,再涂上黑釉,在其上勾绘出图案,然后将图案之外的部分剔除,再填以白色化妆土,最后上透明釉烧成,纹样线条古拙稚趣,图案生动颇富立体感(图9-03);或者直接在化妆土表面绘黑彩,再用尖状工具将黑彩图案的轮廓线勾勒出来,这样,白色底子衬托黑色花卉,更凸显了“黑与白”的反差对比效果(图9-04)。这种结合彩绘和剔刻的装饰方法出现于北宋末而流行于金代,为磁州窑所独有。以人物故事、山水为题材的彩绘流行于金、元时代。

图9-01 北宋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花卉纹梅瓶河南博物院藏

图9-02 北宋 磁州窑白地黑彩“清沽美酒”瓶上海博物馆藏

三、枕上精华

在中国陶瓷史上,自宋代开始,有了官窑与民窑两大系统的文野之别。如果说,简约典雅的官窑器物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那么以磁州窑为代表的民窑彩绘艺术则迎合了市民阶层世俗化的审美需要,形成宋瓷装饰的新风格。这一点,我们只消看看宋时磁州窑瓷枕上那些源于俗世生活、有着浓郁民间情趣的彩绘,便能领会一二。

枕,作为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用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中国古代的枕头多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制作,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一直以来,面对质地坚硬的瓷枕,常有人怀疑它是明器。事实上,瓷枕是古时人们夏季纳凉时的主要寝具,有些瓷枕上书有“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等诗句,就是其实用性的最好注解。

图9-03 北宋 磁州窑白地剔花牡丹纹梅瓶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图9-04 北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莲花纹枕上海博物馆藏

从巨鹿古城遗址可以清楚地看到,陶瓷枕在北宋时期的河北地区已被广泛使用。磁州枕的形制呈现出多种样式,有圆形、椭圆形、八方形、如意形、兽形等等,无论方圆,常常制作成前低后高、枕体中空,为防止烧造时破裂变形,一般在枕头的后壁或底部留有出气孔。有个“邯郸之梦”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卢生睡的应该就是这种两端有孔的瓷枕,巧合的是,故事的发生地邯郸,恰好就是磁州窑的核心产区。有些瓷枕的底部留有“张家造”“王家造”“李家造”“赵家造”“陈家造”等戳记,它们应该都是以姓氏戳印来打造自己的品牌,类似现代商标,其中以“张家造”影响最大。

有一种专为女性设计的瓷枕值得一提。古代女性都留长发,梳盘复杂费事,这类枕的枕面很大,做成类似荷叶的形状,而底座很小,日本学者称之为“台付枕”。当女性偎枕熟睡时,宽大的枕面正好保持了发型不乱(图9-05)。

关注两宋风俗画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儿童题材是极受重视的内容,在磁州窑烧制的瓷枕上也较为多见。河北博物院所藏白地褐彩童子垂钓枕,寥寥几笔,却生动描绘出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夏日河边独自持竿垂钓的场景,三尾争食鱼饵的小鱼儿跃然枕上,与男孩弯腰撅股、全神贯注的可爱模样互相呼应,可谓相得益彰,画面清新自然,令人难忘(图9-06)。磁州窑博物馆所藏童子放风筝纹八角枕,则是描绘了一位童子在春风中手牵风筝飘飘欲飞的画面。童子手举风筝,正拉开双腿奔跑,转身回眸,风筝已飘然而起。磁州枕上的儿童题材还有很多,如骑竹马纹、踢毽子纹、抽陀螺纹、童子放鸟纹、童子戏花纹等等,不一而足。意趣盎然的画面,正是宋时儿童生活的生动写照。

在瓷器上书写诗词始于唐代长沙的铜官窑,宋代磁州窑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风格,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诗文表现形式,其中,瓷枕上的诗文表现最为突出。磁州窑匠师们将唐诗、宋词浪漫而流畅的诗句信手拈来,书于枕上,以抒发自身情感。由于受枕面空间的限制,墨书一类的一般只选取绝句诗或律诗中的两句,形成对联的格式;刻画的枕面,由于笔画纤细,能容下较多字数,故收录较长篇幅的诗词。

图9-05 北宋 磁州窑绿釉划花牡丹纹叶形枕磁州窑博物馆藏

图9-06 北宋 磁州窑白地褐彩童子垂钓枕河北博物院藏

图9-07 金 磁州窑白地褐彩童子放风筝纹八角形枕磁州窑博物馆藏

我们来欣赏一方八角形枕,枕面行书苏轼《如梦令》词:“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图9-08)

北宋大文豪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堪称第一才子的人物,其学养贯穿儒、释、道,造诣纵横文、书、画,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12位“千年英雄”,苏轼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潇洒豁达的人格魅力,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湖北黄州,在黄州城东门外开垦了数十亩地,取名东坡。他日耕东坡,夜游赤壁,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磅礴之作。回京城后的他官至翰林学士,在生命中这段难得的飞黄腾达日子里,却写下《如梦令》这样淡雅清秀的小调,表达出苏轼对别后黄州的牵挂和归耕东坡的意愿。苏轼的宠辱不惊、跌宕不羁,千百年来令无数后人敬之佩之,想必这位金代的磁州窑工也是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以瓷为帛,写下心目中最喜爱的东坡词句,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份别具一格的“文化读本”。

图9-08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角枕磁州窑博物馆藏

瓷枕中有一些造型小巧的,常被大夫用来号脉,文人长时间悬腕书写后,也会借助小枕减轻手腕的疲倦;还有一种形状方正的小枕,北方地区的人常常用它来压住席子的四角,称为席镇。

据史料记载,瓷枕作为生活用具,最早出现于隋朝,唐朝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最为鼎盛,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在瓷枕发展史上,我国南北各地许多著名瓷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比如唐代的长沙窑、寿州窑、巩县窑、邢窑等,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吉州窑、磁州窑、井陉窑、长治窑等等,但总体上看南方窑场生产的瓷枕远少于北方地区,说明北方地区对瓷枕的需求要大于南方,这可能与南方人的习俗有关。

南方盛产竹子,所以在古代南方盛行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消暑佳器,它由竹子编制成长圆形,中空,形似我们今天的抱枕,在炎热的夏天,怀抱它能降温,有助于入眠,古人亲切地称之为“竹夫人”,在宋代绘画和诗歌作品中都能找到“竹夫人”的身影,只不过竹制器物不易保存,现在已经很难发现古代流传下来的实物。 nejXFjrZd95LY7gowTVZCt1AoIi2U/H9uboXR4IQwBN12oT66zOUF2Y+ZPE78W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