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信号的高距离分辨率在应用中也会带来一些不便,主要是脉冲间目标回波的距离徙动容易使像的距离单元错开,难以实现一串回波的相干积累,同时也难以实现动目标回波与固定杂波的分离;而这些性能对一般雷达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高分辨距离像的上述越距离单元徙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新的算法加以补救。先以点目标为例,当有多个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点目标时,其总的基频回波可写成
(2.31)
式(2.31)中, t m 和 分别为慢时间和快时间, t m = m T r , , T r 为脉冲重复周期(或脉冲重复间隔); A i 和 R i ( t m )分别为第 i 个点目标回波的幅度和 t m 时刻的距离; p (⋅)为归一化的回波包络; f c 为载波频率(简称载频)。
将 从快时间域变换到基带频率( f )域,此处还可称为距离频率域,得
(2.32)
式(2.32)中, P ( f )为 的傅里叶变换。如前面所述的匹配滤波处理,在距离频域乘以 P * ( f ),对发射信号频率分量进行相位补偿,则 化为
(2.33)
如果各点目标在 t m 时刻里近似以恒速飞行,即 , v i 为各点目标的径向速度,则式(2.33)可写成
(2.34)
式(2.34)中, ,式(2.34)第一个等式中的第一个指数项表示目标在0时刻的位置,第二个指数表示包络平移,而第三个指数则为多普勒效应引起的载波相位变化,即多普勒频率 。
将式(2.34)中第一等式的后两个指数项合并,得到第二等式的第二个指数项,即从频域看,也可看作对不同频率分量具有不同的多普勒频率,即 。
上述现象对宽带和窄带信号都是存在的,但影响程度有质的差别。若信号频带为Δ f ,则信号的基频| f |≤Δ f /2,雷达的距离单元长度近似为 c /(2Δ f )。因此,当目标在 t m 时刻的一定时间间隔Δ t m 内移动的距离 v i Δ t m 远小于 c /(2Δ f )时,则式(2.34)里的 。从而用 f dc i 补偿后可以得到相干积累,这是窄带雷达常用的多普勒滤波器组算法(用FFT实现)。
宽带信号通常不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在频域里,多普勒频率是 f c + f 的函数。将式(2.34)中相位随波形平移有关的部分,以等相位线的形式画在 f - t m 平面里[见图2.9(a)],正是由于多普勒随 f c + f 变化,不同频率分量具有不同的多普勒频率,因而它们随时间的相位变化也不同。以 t m =0 时刻为准,垂直于 f - t m 平面,画各频率分量的 φ − t m 关系,为作图方便,在图2.9中将其画在 f - t m 平面里,实际上的相位变化线只在 t m =0 时与平面相交,其余部分应离开纸面旋转90°。可见相位线的斜率随多普勒频率变化,从而回波频谱有线性相位,即包络会有平移。
图2.9( f - t m )和( f - τ m )平面的等相位图和插值变换示意图
为了消除波形的平移,可以定义一个虚拟时间 τ m , τ m 与 t m 有下列关系,即
(2.35)
式(2.35)的意义是:当 f =0 时, τ m 与 t m 相同;当 f >0 时, τ m 大于 t m ,且与 f 成线性关系,即将由原来因 f 不同而增加的相位变化,视之为用加大时间间隔( τ m )得到的。 f <0 时的情况也类似,只是 τ m 是减小的。于是在 f - τ m 的平面里,如图2.9(b)所示,一个点目标的等相位线将是平行的。即以 τ m 为新的时间来度量,则逐次回波不会在频谱里出现线性相位因子,即波形不再有平移。
将式(2.35)的关系代入式(2.34)的第二等式,得到以虚拟时间 τ m 表示的信号快时间的频谱为
(2.36)
式(2.36)中, 为与载频 f c 相对应的各目标的多普勒频率。
从式(2.36)可见,它的第二等式中的第二个指数项不再与 f 有关,它只是表示相位沿 τ m 按多普勒频率 f dc i 变化,而与 f 有关的第一个指数项只是表示目标在 t m =0 时离雷达的距离( R i 0 )。因此,式(2.36)频谱对应的各个点目标的回波信号的包络“凝结”在 t m =0 时的距离,而相位则按各自的多普勒频率变化。
式(2.36)的时间频率 f 和慢虚拟时间 τ m 都是以连续变量表示的,数字处理首先要把它变换成离散变量。
在( f - t m )平面,信号采样点用图2.9(a)中的“。”表示,它是以矩形格式采样的,在( f - τ m )平面,原来的信号采样点将变成梯形格式[或称楔石(keystone)形格式],在图2.9(b)中用“。”表示。为了能采用FFT快速处理,需要将 f - τ m 平面的采样点插值成为矩形格式,如图2.9(b)“·”所示。
直接用插值方法从楔石形格式的数据得到所需的矩形格式,虽然只是一维变换,但运算量还是很大的。为了便于工程实际应用,必须探索运算量较少的方法。
从式(2.35)和图2.9(b)可知,对于均匀的 t m 采样,虽然 f ≠0 时 τ m 的采样间隔会有所伸缩,但对一定的 f , τ m 仍为等间隔采样,只是间隔的尺度有所变化,即乘以尺度因子 。所以,从楔形格式数据变换成矩形格式实质上是一种变尺度变换,而习惯上常称它为楔形变换。
下面介绍一种变尺度变换方法。在快时间 和慢时间 t m 的离散采样顺序分别以 n 和 m 表示,设采样点的总数目分别为 N 和 M 。两个时间对应的频率分别为距离频率( f )和方位多普勒频率( f d )分别用 l 和 k 表示,而两者采样的总数目分别为 L 和 K ,且有 N = L , M = K 。这里研究的是不同距离频率 f 时慢时间 t m 的变尺度变换,主要对象是 S ( f , t m )离散化,取 f = l Δ f / L (Δ f 为信号带宽)和 t m = m T ;同时令 , ,则可写出式(2.34)的离散形式为
(2.37)
将虚拟慢时间 τ m 离散采样的顺序以 m ′ 表示,设其采样点的总数也为 M ;与 τ m 相对应的虚拟离散多普勒域采样点的顺序以 k ′ 表示,其总数为 K ′ (= K = M )。应当指出的是 m ′ 和 m ,以及 和 k 虽然同样以整数值表示,但它们的尺度是不同的,且在不同的 l (即不同的 f )有不同的尺度关系。
为了从 S ( l , m )得到 S ( l , m ′ ),即完成楔形变换,可以先通过傅里叶变换将 S ( l , m )变换到 S ( l , k ′ )( k ′ 与 m ′ 相对应的离散多普勒域),然后再通过逆傅里叶变换,变换到 S ( l , m ′ )。应当指出的是前一个变换的时、频域之间具有不同的尺度,傅里叶变换不能用FFT,只能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DFT)对各个 k ′ 的值逐个计算;而后一个傅里叶变换则可采用FFT,其变换过程如下
(2.38)
式(2.38)中,设 M 为偶数。
应当指出,从 S ( l , m )到 S ( l , k ′ )的变换只能采用DFT,其运算量仍然比较大,因为在 l 为各种数值时都要对 k ′ 逐个计算。变尺度变换还可设法进一步减少运算量。
在推导式(2.38)的过程中已经指出,由于将信号从 m 维(即慢时间 t m 维)变换到 k ′ 维(即相当于虚拟慢时间 τ m 的多普勒域),由于存在尺度上的不同,只能采用DFT进行运算,由此大大增加了运算量。实际由 m 维的慢时间域变换到 k 维的多普勒域,离散频谱的 K 个采样点等间隔(=2π/ K , K = M )地分布在频率复平面的单位圆上。当要将 m 维的离散信号变换到对应于虚拟慢时间 τ m 域的 k ′ 维时,由于尺度不同,若仍以原来的频率复平面表示频谱采样点的位置时, k ′ (= K = M )个采样点仍在单位圆上等间隔分布,只是间隔变为 。当 l 为负时,间隔比原来的小。不再是在整个圆周上均匀分布,因而FFT的算法不能应用。
由于FFT算法具有高效性,对于并非在频率复平面的整个圆上,而是为任意一组等间隔采样的情况,有人提出将DFT表示成卷积形式,进而采用多次FFT的算法,称为线频调变换算法,其运算量比直接用DFT小得多。这些内容可以从一般的数字信号处理的书籍和论文中查到 [7-8] ,具体算法这里不再介绍。
应当指出,以上的楔形变换算法对不同速度的多个散射点同时存在时仍然适用,将不同频率分量的时间变尺度后,可视为将各点的位置“凝结”在 t m =0时刻,回波相位仍按各自的多普勒频率变化,因此,它适用于多散射点的复杂目标。但是,以上算法是针对恒速目标,如果目标有加速度、加加速度等,当 t m 较大时,它对相位变化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此外,在上述的讨论中,假设回波的不存在多普勒模糊,当发生多普勒模糊时,若得知模糊次数,上述算法只要做小的修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