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宽宽频带信号可以有许多形式,如脉冲编码等,但在SAR里用得最多的是线性调频(LFM)脉冲信号。由于线性调频信号的特殊性质,对它的处理不仅可用一般的匹配滤波方式,还可用特殊的解线频调(Dechirping)方式来处理。
解线频调脉压方式是针对线性调频信号提出的,对不同延迟时间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在一些特殊场合,它不仅运算简单,而且可以简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SAR和ISAR中做脉冲压缩。应当指出,解线频调处理和匹配滤波虽然基本原理相同,但两者还是有些差别的,为了能正确利用解线频调方式做脉冲压缩,下面对它做详细的说明。由于单个脉冲脉压后通常还要对脉冲序列做相干处理,这里讨论相干信号。
为使信号具有好的相干性,发射信号的载频必须十分稳定。设载频信号为 ,脉冲信号以重复周期 T r 依次发射,即发射时刻 t m = m T r ( m = 0, 1,2,…),称为慢时间。以发射时刻为起点的时间用 表示,称为快时间。快时间用来计量电波传播的时间,而慢时间是计量发射脉冲的时刻,这两个时间与全时间的关系为: 。因而发射的LFM信号可写成
(2.6)
式(2.6)中, , f c 为中心频率(有时称载波频率), T p 为脉宽, γ 为调频率。
解线频调是用一时间固定,而频率、调频率相同的LFM信号作为参考信号,用它和回波做差频处理。设参考距离为 R ref ,则参考信号为
(2.7)
式(2.7)中, T ref 为参考信号的脉宽,它比 T p 要大一些(参见图2.4)。参考信号中的载频信号 应与发射信号中的载频信号相同,以得到良好的相干性。
图2.4 解线频调脉压示意图
某点目标到雷达的距离为 R i ,雷达接收到的该目标信号 为
(2.8)
解线频调脉压示意图如图2.4所示,若 R Δ = R i − R ref ,则其差频输出为
即
(2.9)
若暂将讨论限制在一个周期里(即 R Δ 为常数),则式(2.9)在快时间域里为频率与 R Δ 成正比的单频脉冲。如果所需观测的范围为 ,图2.4中也画出了范围两侧边缘处的回波。
顺便提一下,通过差频处理后,全时间 t 不再出现在公式里。这是在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相干检波时消去的,这里隐含着发射载频绝对稳定。至于慢时间 t m 则体现在目标距离 R i 里,对一般动目标,用慢时间计量已够精确。再结合图2.4的解线频调的差频处理示意图做一些说明,图中纵坐标均为频率,图2.4(a)中除参考信号外,有远、近的两个回波。参考信号与回波进行共轭相乘,即进行差频处理,回波变成单频脉冲信号,且其频率与回波和参考信号的距离差成正比,因而也叫解线频调处理。由图2.4(b)可知 。因此,对解线频调后的信号做傅里叶变换,便可在频域得到对应的各回波的sinc状的窄脉冲,脉冲宽度为1/ T p ,而脉冲位置与 成正比 ,如图2.4(b)的左侧所示。
如上所述,变换到频域窄脉冲信号的分辨率为 ,利用 ,可得相应的距离分辨率为 ,相应的时间分辨率为1/Δ f ,这与匹配滤波脉冲压缩的结果是一致的。
由于用解线频调做脉冲压缩的窄脉冲结果表现在频域里,而不像匹配滤波是在时域里完成,有些书籍里又把这种方法叫“时频变换脉冲压缩”。从频域变换到距离(相对于参考点的),应乘以系数 。
应当指出,如Δ r 一定,则解线调频后的频率范围为 ,即信号最大频宽为 ,其中 R p 为 T p 所对应的距离。因此可见,比值 越小,则差频信号最大频宽比原调频带宽也小得越多,在聚束模式SAR和ISAR里这一比值有时小到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以ISAR为例,飞机一类目标的长度一般小于100m,对应的时宽为零点几微秒,而大时宽的宽频带信号一般在几十微秒以上,从而可将信号频带从几百兆赫减小到只有几兆赫,对后续设备(特别是中放和A/D变换)可简化很多。当然,这一频带的降低是以时间加长为代价换来的,即用长的时间来处理短时间里的信号,当目标回波很短时非常适用。
以上只是结合图2.4做定性说明,回过来看看式(2.9),它还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它有三个相位项。为简化分析,由于目标一般移动相对缓慢(在ISAR中,雷达不动,目标运动;在SAR中,雷达运动场景和目标通常不动,目标相对雷达运动的速度为雷达速度在目标方向的投影分量),可设其距离(相对于参考点) 所对应的快时间 (限于一个周期)是固定的,而对慢时间 t m (跨多个周期)是移动的。上面的定性说明只是讨论一个周期里的脉压,即 R Δ 为定值,因此式(2.9)中的后两个相位项在所讨论的时间里为常数,而需要注意的只是第一个相位项。该项表明变换后得到的脉冲是单频的,其值为 ( f i 称为相干差频,或简称差频),这与上面的定性讨论相一致,通常将这一相位项称为距离项。
R Δ 对于慢时间 t m 是变化的, R Δ 的变化会使对应的距离项中的频率[即式(2.9)中的第一相位项所对应的 f i ]发生改变,同时也使式(2.9)中其他两个相位项的相位不再是固定的,而会发生变化。下面将会看到,第二相位项的相位变化使回波产生多普勒,这是正常的,而第三相位项是解线频调方法所独有的,称为剩余视频相位(Residual Video Phase,RVP),它会使多普勒值有少许改变。
将式(2.9)后两个相位项的相位单独写出,即
(2.10)
在短的时间里,设 R Δ 的变化近似是线性的(高次项可以忽略),即 ,而 。将 R Δ 和 代入式(2.10),得
(2.11)
由此可得多普勒频率为
(2.12)
式(2.12)中, ,即目标相对于参考点的距离为 R Δ0 时,解线频调后信号的频率。
如上所述,用解线频调得到如图2.4(b)所示的差频信号,其差频值可以表示目标相对于参考点的距离,只是相位项中的RVP项使多普勒频率有些差别。从图2.4(b)可见,不同距离的目标回波在时间上是错开的,称之为斜置,而这种时间上的错开并不带来新的信息,反而在后面的一些应用中带来不便。因此,通常希望将不同距离目标的回波在距离上取齐,而如图2.4(c)所示,称为“去斜”处理,去斜的结果RVP项也随之消失。
为完成上述工作,可将式(2.9)的差频信号对快时间(以参考点的时间为基准)做傅里叶变换,由此得到在频域(此处可理解为差频域)的表示式
(2.13)
式(2.13)中,
式(2.13)的3个相位项中,第一项为前面提到过的多普勒频率项,这是正常的;第二项为RVP项,而第三项为 R Δ ≠0 时,回波包络“斜置”项,均应去除。但是这两项都与距离 R Δ 有关,对不同的 R Δ 应做不同的相位补偿。不过,差频回波变到差频域后,成为宽度很窄的sinc 函数,其峰值位于 处,因此当对距离为 R Δ 的目标进行补偿时,只要补偿 处的相位即可。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式(2.13)中后两个相位项可写成
(2.14)
式(2.14)中,从第一等式到第二等式利用了 的条件。
于是将式(2.13)乘以下式
(2.15)
就可将式中的RVP和包络斜置的两个相位项去除掉,再通过IFFT变回到快时间域,就可将图2.4(b)的差频回波变成图2.4(c)的形式。图2.5中虚线前的部分表示这一处理过程,虚线后面的部分为加权脉压。
图2.5 解线频调后去斜和压缩处理流程
解线频调脉压从图2.4(a)得到图2.4(b)的相干差频处理是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的,因为这时信号处于高频,且频带很宽。该差频信号放大后,应改用数字电路处理。为此,要讨论对差频信号如何采样。
从原理上说,应对图2.4(c)所示的信号做傅里叶变换更为合理,它是一系列相互重叠的脉宽为 T p 的矩形脉冲,只是脉冲的差载频由点目标的位置确定。若场景范围为 ,则差载频的范围为 。通过傅里叶变换将该信号变换到频域后,变成一系列宽度为1/ T p (用频率值计量),而位置按其差载频值排列的窄脉冲,差载频范围仍为上面提到的 。对这一频域信号,采样间隔等于或小于1/ T p ,由于差载频范围的宽度为
(2.16)
所以对该频域信号的采样数 M 为
(2.17)
由于 γ T p 为发射LFM脉冲信号的频带宽度 ,所以
(2.18)
式(2.18)中,2Δ r / c 为场景宽度相应的时间宽度,而1/Δ f 为用常规方法对LFM脉冲信号做脉压处理时的时间分辨率。因此,用现在解线频调的脉压与常规方法所需的采样点是相同的,在 T p ≥2Δ r / c 的情况下,运算量仍然相同,只是对电路运算速度(包括A/D的采样速度)的要求大大降低。
由于上述频域信号是通过傅里叶变换从图2.4(c)的差频信号变换过来的,所以对图2.4(c)的时域差频信号进行采样时,采样点数也应满足式(2.18)或式(2.17)的要求。现在是在 T p 的时间里采样 M 个点,采样间隔 T s 为
(2.19)
相应的采样频率 F s 为
(2.20)
前面已多次提到差频信号的差载频范围(即其频带)为 。式(2.20)是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的。
应当指出, 只是差载频的范围,考虑到宽脉冲对载调频制后频宽要增加1/ T p ,比起 来它是很小的,可以考虑它而将采样频率取高一些。
上面是从图2.4(c)出发进行讨论的。实际上,通过模拟电路处理得到的是图2.4(b)的波形,即使要对信号做“去斜”处理得到图2.4(c)的波形,也应采用数字电路,为此应对图2.4(b)的波形直接采样。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图2.4(b)波形与图2.4(c)波形的频谱并无区别,两者的采样频率应相同。图2.4(b)的信号时间长度为 ,所以其采样数 M ′ 为
(2.21)
应当指出,按式(2.9)做差频相干处理,是以复信号形式进行的,其差频相干电路必须有同相和正交双通道。只用一个通道的实信号电路会引起频谱混叠。雷达工程技术工作者是熟悉的,这里只是提醒一下,后面的许多处理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