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雷达目标特性》作为“雷达技术丛书”中的一册,其主要内容为研究与分析各类雷达目标电磁参数的特征和特性,为雷达设计者提供设计依据。在整套“雷达技术丛书”中,本书具有通用性。

现代雷达理论和技术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雷达中“点目标”的概念已经远远不能反映雷达所能够获取的目标信息,人们不仅希望取得雷达目标的位置与轨道参数,还期望获得目标的形状、结构、体积、质量,以及表面材料电磁参数等更多特征;不但知道目标在哪里,还能告诉是什么样的目标。雷达设计者的任务就是从自然与人为的复杂电磁环境中获取目标更精确、更多的信息。从本质上讲,雷达设计参数应与雷达目标电磁参数相匹配,雷达目标研究也应与雷达同步,甚至先于雷达系统的技术发展。

为配合先进雷达的设计,本书较详尽地阐述了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Section,RCS)的新一代起伏模型、雷达目标的角噪声与多普勒噪声、雷达目标宽带极化散射矩阵、雷达目标宽带特性等内容。在目标RCS理论建模与测量技术方面,更多地融入了现代雷达所面临的隐身目标、宽带高分辨目标特性等内容。例如,引入了对典型耦合结构散射机理的讨论,分析了任意多次反射/绕射机理的频率依赖关系,并给出了若干典型二次、三次耦合结构RCS的频率变化特性;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讨论了更具一般性的非金属目标缩比关系,进而给出了理想导电目标时其缩比关系的简化;增加了“弹跳射线法”高频渐近建模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满足实际工程问题中经常遇到的需要计算多次反射贡献的技术需求;增加了极化散射矩阵校准测量,目标一维、二维和三维高分辨诊断成像测量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诊断成像测量,扩展目标角闪烁测量,以及用于RCS校准测量的短粗圆柱定标体、双站极化散射矩阵校准体等最新技术内容。此外,雷达目标仿真技术也与先进体制的雷达仿真相结合。总之,所有这些都尽量反映雷达目标近十多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本书内容保持先进性。

本书取材以实践为背景,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模型化,对理论推导公式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概念清晰并结果可信。书中给出了在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大量曲线、图表和数据,如金属定标球雷达散射截面的精确数据和常用的计算程序、短粗金属圆柱定标体的后向散射快速精确计算程序等,力图使本书具有实用性和设计性。

全书共10章。其中,第1、4、6章和部分第3章由黄培康编写,第2、5、7章和部分第3章由殷红成编写,第8、10章由许小剑编写,第9章由白杨等人联合编写,黄培康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修改。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有关雷达目标研究的方向,得到了我国雷达界前辈冯世章先生和张履谦先生的指教,“雷达技术丛书”主编 img 院士和张光义院士对本书的主要章节及其内容的增删与修改给予了指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的陈军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7所的肖志河、巢增明、张向阳、徐晓燕、黄恺、闫锦、冯孝斌、任红梅、韦笑、闫华、董纯柱、陈勇,以及苏州大学的刘学观、郭辉萍等同志为本书有关数据的计算和测量给予了大量的帮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的 img 高级工程师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刘宪兰首席策划编辑为本书的编辑与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这里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和时间等原因,本书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或存在诸多不足和谬误,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黄培康

2022年8月于北京 5+9GDHxyeDlAzj9RIdkpSLQERfppQyGno2BImDnlNVnmZz/RQV/8/L+bwdigpr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