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削足适履、屈从西方的价值观,还是实事求是、总结中国文明复兴的经验?这是张维为的观察给中外读者带来的思考。
陈平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中心高级研究员
《中国震撼》一书,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较强的逻辑、亲和的解疑,展示了一位长期在发达国家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心声,值得一切关心中外大事的读者翻阅。
程恩富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张维为既是在欧洲从事研究的学者,又有中国的生活背景,正视中国实情,他的视角可能是国内和西方学者都不具备的。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震撼》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它又一次描述了中国这些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这类书籍、文章已经够多了,增加一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注意。《中国震撼》之所以值得人们认真阅读,在于它引导人们去思考。每一个文明国家、人类每一种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不仅走向现代的路径不会相同,而且,现代性应有的内涵,也不可能相同。
姜义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张维为先生的著作及其阐发的观点,本来是在国际交流中形成的,或者说是在同外国人讨论怎么认识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天天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来说也值得读一读。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张维为以自己亲历一百多个国家的经历,结合对中国现实的观察,提出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丰富了“中国模式”的内涵。
罗伯特·库恩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
这本书的发行量、上榜率都非常高。我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它从正面角度介绍了中国为什么崛起、靠什么崛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崛起。……我们固然还是要保持谦虚谨慎,但中国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江苏来说就是要坚信“两个率先”的基本方向、基本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和勇气,所以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罗志军
江苏省省委原书记
中国的崛起是我们时代最精彩的故事,而我们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却都来自西方。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大的悖论——我们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无法理解这个时代最精彩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中国人来提供中国视角。张维为教授帮了世界一个大忙,他及时地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崛起的精彩故事。
马凯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原院长
张维为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发展的正当性立言。他用新的视角、新的事实看中国看得更深刻,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心。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张维为此书对经济学核心问题的把握更接近经济的本来面目。张维为此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审察中国的崛起,特别难能可贵。
史正富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偏重自信的中国模式论当中,《中国震撼》偏重自信但并非没有自省。本书有几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即针对批评(腐败、污染、贫富差别、房价高企等)来说理而不是泛泛而谈,对中国存在着的问题并没有回避,在批评西方和模仿西方的时候总体上并没有说过头,作者把亲身经历和大量的数据材料结合起来了。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研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书和文章不少,张维为给读者提供的思考有独特之处。他把自己对中国历史特点的把握归纳为“四超、四特”,作为他支持“中国崛起”全书议论的“元出发点”。这一勇气和胆识,使我敬佩。他尽力发挥熟悉国外情况的特长,展开中外比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反复演绎这一中国“元论”,捕捉到的不是零零碎碎的历史优越感,而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中国历史特征。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震撼》既有宏观的阐述、历史的演绎,又有微观的观察、切身的体会。比如,作者将中国的崛起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中观察,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对数据的理性分析,广泛引证各种材料,强调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同质的国家的崛起,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王心富
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
中国在世界上感受到了其经济与政治的实力,很自然,它渴望用自己的智慧来解释这个中国故事,先向自己,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张教授的书在中国已经广受瞩目,并将为中国在未来争夺国际话语权作出极大的贡献。
杨荣文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
《中国震撼》一书,给出了自己探究中国崛起之谜的答案。对于这个答案或许会有不同看法和评说,但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中所引起的冲击和热议则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在对中国的发展持有种种顽固偏见和肤浅短视的议论那里,也不失为一个“震撼”。
张晓林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