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部分
张三的苦难岁月

我们终于告别了规矩冗长烦琐且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开始走近一个普通人——张三的人生。从一个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街坊邻里,了解各种存在于市井民间、适用于普通人物的文化常识。

对于张三这个极具代表性的名字的选择,我个人还是感到非常骄傲的。有些人此时开始捂着嘴偷乐,会说这不是大家平时张嘴就来的名字吗?非也,非也,我选这个名字的初衷和角度都是有良苦用心的。因为仅从这个名字本身就可以引发一段文化常识的普及:在中国古代,普通百姓以数字为名,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来在平凡人家,父母本身并不识字,即便想给孩子起个惊天动地、寓意深刻的名字,也力不从心;二来在市井民间,名字无关国体大政,自己用着方便、明确更重要;三来在古代的一些历史时期,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不配拥有名字的。

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情况是以排行为名。因为中国人重视家族,重视家族当中的长幼次序,所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单说汉朝大姓刘家,汉高祖刘邦的本名叫刘季,其实就是刘老三的意思;《水浒传》里的阮氏三兄弟的名字都很简单,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居易写过一首温情脉脉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他写给好友刘十九的。看到“刘十九”这个名字,你也不用惊掉下巴说“苍天,他妈真能生”,毕竟“刘二十八”这样的排行也确有其人,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刘禹锡。排进这个序列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妈生的,古人是一夫一妻多妾,后代的数量自然是现代一夫一妻制度下难以企及的。再就是,这往往是整个家族的同辈男性在一起的排名,堂兄堂弟皆在其中。有时觉得单独一个排行数字作为名字太单调,后面加一个“郎”就好了,如武大郎、武二郎这两兄弟,大家不是经常图简便,就称武大、武二了吗?

也可以以出生日期为名,还可以以出生时候父母年龄相加的数字为名。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到的淳朴乡民六一公公,他为什么名“六一”呢?应该就是这种习俗的留存,可能是指他出生在六月初一,也可能他出生的时候,父母年龄相加为六十一。再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元璋,多霸气的名字:元者,始也;璋者,玉也。《礼记》有云:“大宗执璋。”这是他要当皇帝了,给自己改的名字,就好像当年刘家老三要当皇帝时也给自己改了个气势如虹的名字刘邦一样。朱元璋的本名叫朱重八,重为重复之意,重八就是八八。我们现代人看见这个名字,就感觉有一种特别接地气的欢乐。其实不止他一人呢,咱们梳理一下朱元璋称帝之前整个老朱家的家族谱系,更加让人乐不可支。这不是因为老朱家酷爱数学,而是宋、元两朝就开始流行用数字取名了。当时不仅老朱家如此,放眼望去,街坊四邻的名字也都是一堆形如乱码的数字代号。

朱家排行

至于说朱元璋为什么名“重八”,《明朝那些事儿》里讲是因为他出生在八月初八,我对这个说法存疑,因为他家这一辈的兄弟都是重字辈,比如重四、重六,难道个个都生得这样巧?或者是因为他出生时父母年龄相加为八十八?如此看来,朱元璋的父母分别在年龄相加为四十四、六十六、八十八的时候生子?虽然看上去没什么明显的毛病,可就是太巧合了些。我个人觉得,更有可能是老大重四恰巧是四月初四生的,后来的弟弟为了整齐地凑上这个“重”,就在排行、父母年龄、出生日期等有关的一堆数字当中选一选,总能凑上个重合的,这样一家子兄弟的名字也就整齐划一了。如若真的如此,我们也能看出来,元朝接近末年之时,乡间百姓已经对这个政策下的数字姓名感到单调厌倦,开始自娱自乐地玩起凑字游戏了。

说起元朝的这一规定,很多人都会觉得恍惚:既然整个朝代都有这样的规定,那绝大多数人的名字应该是乱码数字,可是我们在学习历史、文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呢?说起元朝的文化名人,我们会想到白朴、郭守敬、赵孟頫、黄公望、元好问、关汉卿、施耐庵……这些名字看上去都很正常啊。但是,我们后人接触到的历史和文学、文化,是主要体现那些以乱码数字为名的人的生活吗?不是的,是记载朝廷贵族、官员士大夫的故事和文化。就好像现在,如果只看统计数据,我们国家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占比还不到4%,但是我们看新闻报道、社会热点等信息,感觉人人都是大学生。因为这些新闻报道也好,关注的社会热点也罢,基本是这些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人操作的,他们有能力、有资源,他们掌控着社会的话语权。而其余的大多数,在我们讲究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尚且限于自身的资源或者能力,少有发声的途径,更何况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已。好在我们文化常识方面的研究,主战场也并不在泰山,就只是在这一叶之上,所以,障不障的于我们这本书而言,也无所谓。

我把这一部分的主人公张三的基本身份设定在民间的一个小康之家,比如地方的小乡绅或者书香门第的普通官员家庭。因为出于民间,所以接地气,具有典型性和覆盖性。小乡绅或者基层官员家庭,保证了他至少有机会读书,他的生活中能接触到这些文化和思想。毕竟“礼不下庶人”,太基层的百姓连温饱尚且难以保障,所谓的宗法礼教与他们也不甚紧密了。 dPmJA/m9s5GOnB2P220EuK+upfwQdtSP3A8UeFobvisEPXtqF6/AgdENXFXves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