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宫室

讲和皇帝老儿有关的文化,自然离不开他的居住场所,这一部分专门来梳理与宫室相关的内容。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必须得把一盆冷水泼下去。我明白,关于宫室,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点在于:皇帝老儿的后宫佳丽住在哪儿?哪个朝代的皇宫里住的美女比较多?御膳房里天天做什么好吃的?电视剧里那个专门动酷刑的慎刑司在哪儿?冷宫里是不是真的特别吓人……呃,这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我在视频网站上倒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网友们聊过不少,但是当咱们专注于系统性的知识时,这些话题就显得太零碎、太边缘了。这些问题就好像人的毛细血管末端的穴位,单独捏一捏觉得还挺舒服,但想通过摸一堆零散穴位了解整个人体,就是在盲人摸象了。咱们还是得从心脏开始,抓住几个大的动脉,让原则性的知识带领我们贯穿全身。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弄明白皇帝宫室的相关知识以后,甚至要主动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普通官员、百姓的住宅当中去思考。因为皇帝是万民景仰的中心,他的生活是标杆,其中的准则能辐射万民。

宫、殿

人在学习母语时,有个弊端,就是很多东西因为太熟悉了,就顺理成章地接受,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可思考的。就比如宫殿这个词,不光我们现代人张口就来,王维写诗也提笔就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你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问一问王维:开宫殿,究竟是开宫呢,还是开殿呢?因为较真的话,宫和殿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先说殿,像个小学生一样搜肠刮肚地用它组组词:宫殿、殿堂、殿阁、殿下……对了,殿后用的也是这个字。发现诡异之处了吗?前面那一组词中,殿的意思都很统一,指的都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但是这个意思和殿后是怎么凑在一个字里的呢?

“殿”和“壂”是异体字。“殿”这个字,在篆书当中还能看出是有个土字底的。这个土字底就说明,“殿”指的是那种建在一个用土堆成的台子上的高大建筑。那继续追问:建一所房子,为什么要先用土堆一个高高的台子?因为这是给君王用的房子,君王在里面是要身居高位、接受万民朝拜、布政训话的,所以房子需要高。其中既有身份的象征,又有实用性的考量。说到这儿,殿的字义也清楚了,它不是走彰显皇帝身份、房屋华丽那一路的,而是强调了垫在底部的这一意思。

结论来了,敲黑板,记笔记:殿表示的是单体建筑,最初就是皇帝在高台上被臣民仰望的那个房子,在慢慢演化之下,皇帝用来睡觉、办公的其他房子也统统叫作殿了。

语文教材链接

高中必修下册《阿房宫赋》: “舞 殿 冷袖,风雨凄凄”“辞楼下 殿 ,辇来于秦”,这里的“殿”,都是指秦始皇的豪华宫殿——阿房宫。

高考文本对应

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 “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 殿 。”

2011年重庆卷: “时上方修太和 殿 ,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

在这一番讲解当中,我们不仅得到了结论,“土垫起来一个高台”这个习惯也在宫廷建筑文化当中保留下来了。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这个高台可能就只是一个简朴的土台子。在以后的历史中,虽然它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华丽,但是我们见到它的时候,还是有能力一眼洞穿它的本质。明清的皇宫——故宫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三个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是修建在高八米多的台子上。虽然这个台子已经从最初的土台子进化成牢固的砖石结构,表面还饰以华丽的汉白玉雕刻,但都源于“殿”这个字,都在字源里呈现了建筑习惯。

另外,这种台基其实也有专门的名字,叫“须弥座”。须弥是佛教词汇,原本指的是佛像底部的底座。中国古代建筑的这个结构和佛像的须弥座很像,就把这个名字借来用了一下。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历史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材质的变化和外表的装饰上,明清时期故宫里的须弥座除了彰显至高无上的皇权,还通过内部扎实的砖石结构起到了防止地基下陷以及抗震的作用。

丹陛

我们顺着台基这个思路继续想:既然君王所在之处被垫起了高高的台子,那上下台子就少不了长长的台阶。这个台阶在文化上的意义,就是普通臣子与皇帝的距离,而皇帝是天子,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那这个台阶也就是芸芸众生和上天的距离。在这一套语境中,距离产生的是神圣感和神秘感——我等凡夫俗子匍匐在地,得尊敬地称呼台阶那头高高在上的君王为“陛下”。按照中国传统的礼仪,这段台阶会在隆重的庆典场合被装饰成红色,所以宫殿的台阶也被称为丹陛。

现在故宫博物院的标识,用的就是“宫”这个字的甲骨文样貌。不过故宫的宫和甲骨文中的宫,指的可不是同样的东西。

我们看看“宫”字的甲骨文,像不像尖尖的屋顶和下面的墙上开了几扇窗?窗子多,说明屋子大,宫原本指的是豪华一些的大屋子。不过文字的使用总是灵活的,字义也常常在变化。我们再观察观察“宫”字的甲骨文形象,是不是也挺像在一圈围墙的环绕之下,里面有几个不同的小房子?对,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故宫中“宫”字的含义:一组被包围起来的建筑。

日本汉学家高田忠周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他认为“宫”最初其实并非专指王室居所,开了几扇窗户的大房子或者一圈围墙里围了几所房子,谁都可以住这样的建筑。宫是从秦汉时期开始演变成皇帝专用的字眼。

我们熟悉的故宫不就是这样吗?外面有一圈高高厚厚的宫墙,里面“檐牙高啄……钩心斗角……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而且故宫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太大了,大的宫里面还套着小的宫。东、西六宫包括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永和宫、翊坤宫、长春宫……它们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由围墙包围起来的小院落吗?

镜头继续拉近,拿储秀宫做个例子。储秀宫是整个宫院的名字,在储秀宫里有绥福殿、养和殿、丽景轩等,它们是宫院中的单体建筑。

好,知道了这一套理论,我们来尝试着解答下面这个问题:总有人问为什么故宫的西六宫里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太极殿?它原来叫启祥宫,这名字是怎么改的?规矩森严的故宫,竟然连宫、殿都不分了吗?答案来了:它原本叫启祥宫,没错,是个由独立围墙环绕的小宫院,但是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有人把启祥宫和长春宫打通,合并成为一个院子。他们把两宫之间的围墙拆掉,把启祥宫的后殿、后墙改成穿堂,直接穿进长春宫里,这下称为殿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这都不是个独立的院子啦,就把原先启祥宫的主殿改名为太极殿,是不是与我们讲过的规矩特别契合?

好吧,如果你觉得前一个问题是我耍赖了,事先没有交代合并启祥宫和长春宫的背景就贸然提问,那接下来这个问题,我们回到这部分最初探讨过的王维的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究竟是开宫还是开殿?答案是,都开了。“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身着各种“奇装异服”的各国使臣一起来朝拜天子,那就必然是宫门洞开,皇帝端坐在大殿之上。基于这个场景,如果现在让有文化的你来拍电影,为了彰显皇帝的尊贵,应该一道道宫门次第打开,让使臣们列队鱼贯而入,最后穿过宽阔的广场,他们在广场上按位次跪定,最终“吱呀”一声打开大殿正中的大门,皇帝就端坐于殿上,紧接着就是广场上回荡着大家山呼万岁的声浪。为什么有文化的人才能拍出这么有层次感的镜头?咱首先得敏感地意识到宫和殿是不一样的,才能继续想到开宫殿指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道门。

语文教材链接

八年级下册《核舟记》: “能以径寸之木,为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在一块小小的木头上雕刻出富丽堂皇的宫殿,足见其精巧。

高考文本对应

2015年福建卷: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 、数顷之田……”此处的宫说的是宫字的本义——房子。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苞,这句话的意思是方苞在这里能占地一亩大小的房屋、几顷田地。

2016年山东卷: “吾君好治 室,民之力敝矣。”

2011年浙江卷: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 ……秦、汉广事四夷,造 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难就难在基础原则之上经常有例外,或者说因为历史太长、解释众多,总会有来自不同角度的阐发,在宫和殿的区分上也是这样。重新回到我们最初对殿的解释:就是修个高台子,在台子上盖个房子,让君王在房子里接受朝拜、布政训话,时间一长,近朱者赤,殿这个字就染上了浓浓的“办公室”严肃氛围。它给人的感觉就像个耸入云霄、带有玻璃幕墙的写字楼,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人们总觉得不穿个正装就往里溜达不太合适。相应地,宫是围墙里的一组建筑,既然是一组,就各有功能:正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感受到这股挥之不去的生活气息了吗?有句古话说:“国事曰殿,家事曰宫。”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解释现今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例外——乾清宫、坤宁宫看上去是单体建筑,为什么叫宫呢?因为它们俩分别是皇帝和皇后的生活起居之处。那养心殿明明是有围墙围起来的一组建筑,为什么叫殿呢?因为皇帝虽然也在里面生活,但它办公理政、接见臣子的功能非常显著,所以人家就愿意叫殿,咱也挑不出什么错处。

内外

华夷五方

中国人格外熟悉“中央”这个概念。为什么格外熟悉呢?因为源远流长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文化里就有了所谓的“华夷五方”格局。啥意思呢?华是华夏,五方是五个方位,华夏(汉族先民或中原的古称)自然是居中的一方,剩下的四方,名字就不太好听啦:东夷、北狄、南蛮、西戎。显然,位居中央是有优越感的。现代人接受现代文化的多年洗礼,自然不能那样看待问题。更何况随着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境况早就不同了。春秋战国那会儿,中原一带的人都瞧不起楚国人、吴国人,说人家是“南蛮子”;现如今在上海人、广州人的口中,北方人差不多成了“土老帽”的代名词。我们在这儿就不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境遇转换,关键是要懂得,最初那河东三十年的理念,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语文教材链接

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节选)》: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 蛮夷 ,何以汝为见?”这里就把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称为“蛮夷”。

高中必修下册《谏逐客书》: “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 九夷 ,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这句话里,“九夷”中的数字九泛指多,夷指东方的少数民族。“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 。”这句中的“戎”是西方的少数民族。

高考文本对应

2021年全国新高考2卷: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 戎狄 乘隙,毒流中土。”

2019年全国2卷11题A选项: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 西戎 。”本选项内容正确。

2018年全国1卷: “天水 夷夏 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此句中,夏指华夏汉族,夷指其他民族。

2018年全国2卷: “境内清 ,商人露宿于道。”

2013年安徽卷: “谢陆生曰:‘居 蛮夷 中久,殊失礼义。’”

既然大一统国家是中央集权,那国家的中心就是都城,都城的中心就是皇城,皇城的中心就是宫城,宫城的中心就是皇帝。我们从这一下几张图——唐长安城到北宋东京城的都城平面图看得出来,这种“位居中心”的理念越来越明确。

唐长安城

宋东京城

在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有些学习者特别较真,提问说:“凭什么‘内’‘大内’就一定指皇宫?我自己家里不也是内吗?怎么只有皇帝老儿的家才能是内?”你瞧,这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这一点没有深入骨髓的领悟。现如今城市发展的模式是多中心的,比如北京,长安街、国贸、金融街、王府井、望京、中关村都算得上是北京的中心。但换成古代的北京,要说内,在这一圈套一圈的结构里,有哪个内能比皇帝的宫殿更“内”?

在古代文献里,含有内的词汇大都和皇宫、皇帝有关。内藏是皇家仓库,内帑是皇家国库,内侍是皇宫中的侍从,内园是宫中的御花园,内厩是宫中的马厩,内禁是宫禁,内庭是宫禁以内,内宴是宫廷宴会,内志是入主朝廷的志向,内荣是指在朝中任职,内辅是在朝中辅弼君主,内附是指归附朝廷,内属是归附朝廷成为属国或属地,内藩是朝廷直辖的中原诸侯王国,内转是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内任是在朝中担任要职。

语文教材链接

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惑于郑袖, 欺于张仪。”这里的“内”与“外”可以理解为在楚国内、在楚国外。其实楚国国君被郑袖这样的宠妃迷惑,也的的确确是在宫墙之内,此处的“内”,也指宫廷之内。

高考文本对应

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 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2020年全国2卷11题C选项: “禁中,又称禁 ,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本选项内容正确。

2020年全国3卷: “谨具封还 ,请停。”

2014年全国2卷: “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 库及 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 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

中轴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成年人,一旦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行事逻辑,那他在各种场合都会一以贯之。比如一个人在工作环境里不能包容和理解不同意见,回到家里,如果他不喜欢吃榴莲,看到家人正围着这种长相可恶、浑身长刺的奇异水果展开饕餮盛宴,他八成会忍不住暴怒。文化亦是如此,于皇家其实更甚:我费了半天劲向天下人宣传了一套层层嵌套的中心观念,那么对于我自己居住、办公的地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中心之中心——皇宫来说,自然需郑重相待。

在天下人看来,皇帝的宫殿是那个中心的点,可在宫墙之内,亦有宫阙万间。皇家的宫殿,在布局方面也要想办法彰显皇权中心这个理念。皇帝的职责、生活不可能局限在一个点,他需要参加典礼、祭祀、办公、居住……于是中国古代皇家正式宫殿的布局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中轴。北宋汴京城的皇宫情况特殊一些,前朝和后宫各有一个中轴,并且这两条中轴没有齐齐整整地落在一条直线上,那实在是无奈之举,并非刻意为之。北宋这座皇宫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的署衙,在五代时期又被后梁、后晋先后改建,等宋朝建立、皇室入住时,皇宫周围已然是繁华闹市,成为既定事实,改造起来也肯定是束手束脚的。这就能理解了,一件衣服先后被几个人穿过,经过了好几任裁缝的手,两个袖口的颜色难免不一样,扣子和扣眼也不太容易平整地对上。转过头看看明清的故宫,当年明成祖朱棣修建它的时候,那可是铺平了全新的布料,清空了裁缝案上的其他杂物,完全顺着自己的心意裁一件合体的衣服。那人家宫殿的这条中轴线,就不仅仅是贯通禁内,它还借着这股皇气,痛痛快快地伸胳膊抻腿,贯通了整座北京城。

我们现在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条尊贵的中轴线,皇宫里规格最高的建筑都依次排列在这条中轴线上。随着中轴线进入后宫,王朝最尊贵的女人——皇后的居处也坐落在此,用借代的手法,古人也把皇后称为“中宫”。

高考文本对应

2016年全国2卷5题A选项: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此选项内容正确。

我们津津乐道地讲皇宫的中轴,但视线一定不能停留在皇宫里。之前反复提过,皇宫重要,不仅因为它是皇权所在,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上具有标杆、辐射作用。皇帝的居处是按照这一套原则修建的,那天下的官员、百姓,只要家里不是穷得只剩一间茅屋,但凡能围成个院子,或者富足一些的,拥有几进的院落,在安排布局的时候是不是都得比照着皇宫来?

例如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在第三回里,我们随着林黛玉第一次直接观察贾府的人和事。黛玉去拜见两位舅舅,她看到大舅舅贾赦的院子“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然后去拜见二舅舅贾政,看到贾政的院子“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但凡是个懂得中轴线文化的读者,一下子就能捕捉到贾府的人物关系信息了:老大贾赦不管事,老二贾政才是贾家的主人。为什么?因为贾政在中轴“C”位啊,他的住处是“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联想一下,什么建筑在故宫不需要拐弯,可以一条路直接出大门?这是贾府的中轴线,占据着这儿,就足够表明他在贾府的地位了。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小时候看这句话觉得没道理,凭什么非得一层一层递进呢?管不好一个家并不代表治理不了天下啊?慢慢懂得了文化的结构,我才觉得它是适用的。你看贾府的布局就知道了,家和天下,在文化上其实是一样的结构。

方位

说起宫殿的具体布局,在古代自然是有一套玄而又玄的风水理论,我们甚至可以联想到在各种影视剧里出现过多次的场景:一位道士装扮的人物,捻捻胡须,掐指一算,然后告诉你这里主大凶,那里主大吉……其实这些所谓风水的建筑布局理论,都是古人最朴素的居住智慧。

比如古人认为好的风水要坐北朝南,这其实是因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地——中原一带,地处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不论太阳直射点如何变化,太阳始终位于南边。房子坐北朝南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这个光和热的来源。毕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房屋的自然取暖、采光都是影响居住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

这一条风水原理,在全球都是适用的。推广到南半球的话,那好的风水就应该是坐南朝北。中国的建筑还有自己独特的建造习惯,就是中国人造房子喜欢用建筑包围空间,而西方人造房子比较常见的是用空间包围建筑。通俗点儿说,就是咱中国人就喜欢个院子,周围都是我家的房子,中间这一块露天的空间,对于生活来说就有了一种微妙的便利:它既是敞开的,又是私密的;既是家庭公共的,又是对外隔绝的。

不过这种建筑习惯也带来了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既然围成一个院子,就不可能让所有的房子拥有坐北朝南的好风水,有东边的一排、西边的几间,还有南边的若干。东边的房子上午见不到太阳,西边的房子一过了正午就阴森森,南边的房子更惨,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是黑黢黢、冷飕飕的,所以南边的这排房子也叫“倒座”。那么让谁住在风水最好的房子里?让谁住在南边那排人人都嫌弃的小屋里?看到了吧,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人家自己其实很无辜,大家原本平起平坐,没有捧谁也没有贬谁,其实是我们的现实条件生生逼出了一座院落里的方位尊卑。

坐北朝南当然是最尊贵的,在一个院落里,住这个方位的是主人、长辈;坐南朝北是卑微的,住在这里的一般是仆人。在很多百姓家里,这里索性不住人,搭个棚子养些牲口了事。这个居住习惯保留时间长了以后,居于南方面朝北,就成了地位低的人面向地位高的人的固定姿势。于是,对君主称臣,叫“北面而事之”(《资治通鉴》);拜师学艺,叫“执经下坐,北面受业”(《梁书》)。

高考文本对应

2017年江苏卷: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 北面 矣。”

2013年安徽卷: “君王宜郊迎, 北面 称臣。”

南和北的尊卑区分明显,那么东和西就是平等的吗?不是的。在中国的传统习惯里,东更加尊贵。为什么呢?明明东西两面的房子都是半天阴半天阳,甚至有纠结细节者还会辩论说:“东边的房子有夕晒,哎呀,夏天的下午很热的,所以从这点来说还是西面的房子好一些……”打住啊,古人的思路和我们现代的“炒房团”不同,他们对于东与西哪个更尊贵的感受更宏观,更倾向于对自然这股神秘力量的敬畏。小时候看电视,我记得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是这样唱的:“太阳从东方升/这里的花先开/东方人在东方/最早沐浴太阳爱……”对,因为从小被这首主题曲洗脑,所以如果你在我小时候问我,是东更尊贵还是西更尊贵,我会脱口而出是东。这首主题曲的歌词就应该是人类最原始的感觉:带给我们光和热的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所以这个方位一定蕴藏着什么神秘力量。《尚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就是在讲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一年四季的各种信息也是最早从东边传来的。这不就是“太阳从东方升/这里的花先开”这句歌词的原初版本吗?所以春是四时之首,春耕在古代也被称为“东作”。这种“起始”的特点,就给东这个方位带来了尊贵感、重要感。

继续回到我们讨论院落的布局话题中,南北的房屋已经分配好,东西两边的房屋,按照文化习惯,东边是给儿子住的,相应地,西边可以住女儿。你看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语境当中,东总是和男性相关。比如当年东晋的大贵族太尉郗鉴派了一位使者去另一个大贵族王导家,想看看王家哪个小伙子能配得上自己的宝贝女儿。使者回来以后如实汇报:“哎呀,王家果然门风不俗,少爷们个个风度翩翩。不过呢,听说我的来意以后,他们都挺羞涩、拘谨,只有一位少爷,就好像我们都不存在一样,敞着衣襟、露着肚皮在东床上吃东西。”魏晋果然是个奇特的时代,这位郗鉴太尉一听,激动地表示:“啊呀,我想找的就是这样的好女婿呀!”其实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很难理解这是什么样的奇葩择婿观:相亲的时候,衣襟无论如何也得规规整整地系上啊,怎可露着肚皮?要么就是他最近刚好在健身房练出了八块腹肌?回归正题,你从这个典故也应该看出来了,这就是“东床快婿”的出处。这位被一眼选中的好女婿,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回顾一下我们刚刚讲过的东边更尊贵,常常与男性相关,“东床”就这么恰巧地摆在东面吗?我觉得这个位置应该挺虚化的,即便当时的真实情况是这个床摆在南边、北边或者西边,在文化的流传当中,中国古代的文人也会自觉地把它加工到东边的。

西比不上东尊贵,在院落布局当中,西厢房可以作为女儿的闺房。我们这里一说“西厢房”,你是不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西厢记》?对呀,崔莺莺给张生传的小纸条上写的就是“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莺莺小姐不就住在西厢房里吗?不过在古代,女儿的住处也未必一定在西厢房,那些家境更富足、院落更大的人家,如果有后院,女儿一般会被安排在后院的绣楼上居住,自然是因为后院幽深隐蔽。这个时候,长子可以住在东厢房,次子就可以住在西厢房。但是不论如何,东与西两个方位的尊卑是没有变化的。

相应地,方位文化应用到宫廷当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宫廷太大,建筑太多,坐北朝南的建筑也多,给各位尊贵的主子居住的房子自然缺不了,在皇家的宫廷布局知识当中,重点是东和西。

在民间,东厢房是长子的居处;在宫廷,东宫就是太子的宫殿。因此,就像中宫指代皇后一样,东宫也能指代太子。故宫里,位于中轴线东侧的毓庆宫,是康熙皇帝为太子胤礽准备的宫殿。乾隆皇帝眼瞅着自己的执政时间快到当初亲口承诺的六十年了,就修建了未来退位养老的宁寿宫,它占据的也是故宫内廷区域的东侧。而故宫内廷的西侧则是太后宫区,慈宁宫、寿康宫,都在西边。即便是看上去地位一致、布局对称的东西六宫,在理论上,东六宫也比西六宫尊贵。这些布局都遵循了我们讲到的东西方位的尊卑次序。

语文教材链接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 “猥以微贱,当侍 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东宫”指代太子。

高考文本对应

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 “太宗即皇帝位于 东宫 显德殿。”

2020年全国新高考1卷11题B选项: 东宫 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此选项内容正确。

2020年全国新高考1卷: “阉人刘朝称 东宫 令旨,索戚畹废庄。”

2016年全国3卷: “武宗立,以 东宫 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2013年江苏卷: “初,明帝在 东宫 ,丰在文学中。”

大门

电视剧《甄嬛传》当中,做了多年宫妃的姐姐甄嬛对自己尚未出嫁的小妹玉娆说:“这紫禁城啊,别人看是天家富贵受用不尽,可一进来才知道,这四方的天,四面的墙,没有比这里更闷的去处了。”我们借着这句台词,不从讨论剧中人物的三观和心境出发,而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一下,其实它准确而且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建筑的一个特点:方正的围墙。我之前提到过,中国人盖房子喜欢用建筑包围空间,那身处空间里的人,也难免产生甄嬛那样的感慨。

中国的这种建筑特点,不仅体现在皇家,也体现在普通百姓家、官府衙门处。以一圈方正的围墙,围起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空间,成为独立的家庭、单位。被围起来的空间总得和外界交流吧?门就产生了。在中国文化的建筑群当中,东、西、南、北的房子都有等级尊卑,这些开在不同方位的门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故宫俯视图

在这个四四方方的建筑布局当中,四面皆有可供出入的门,哪个门才是紫禁城的正门呢?是南门,因为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嘛,位于中轴线和南宫墙交叉之处的南门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正门。在普通官员家里,如贾政院子有“一条大甬路”,直接通大门,自然也是南门。故宫的午门修得和其他门不一样,很复杂、庄严,是一个凹字形的结构,它的专有名词叫“五凤楼”,向外伸出的这两翼叫“雁翅楼”,顾名思义,像一只大雁张开的翅膀。

不过,雁翅楼的名称并不是我们在实际阅读文言文时面对的知识重点,重点在于雁翅楼这种大门形制的来源——阙(què)。“阙”这个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也令人费解。我们都熟悉的解释是,它和“缺”的意思一样,初中课本里著名的文言名篇《出师表》就有一句“必能裨补阙漏”,阙漏就是缺漏,它俩的读音也相近,这容易理解。但是这露着破洞的意思和豪华的宫门有什么关系?即使你去查一些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也并不把它直接解释成宫门,而是说阙指“古代皇宫大门两边供瞭望的高楼”。

不要着急,我们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关联起来:阙是缺口的意思,这与阙还能解释成宫门两边的高楼并不冲突。宫门两边,各自修建一座高楼,两座高楼之间不就留出一个缺口供人进出了吗?这就是两种意思之间的基本联系。

那这个阙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为什么要在宫门两边修建这个东西?我们还得多费些笔墨把这件事讲清楚。有一次我带学生去故宫博物院参观,走到天安门前时我的两个学生激动地指着一座华表问我:“啊,老师这东西就是‘阙’吧?”我险些在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惊得晕过去,意识到了单单解释一个字的苍白,还是应该把它的样貌、作用说明白。上图是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它和天安门前的华表不一样。华表就是华丽的柱子,装饰用的,而画像砖上的阙是可以站人的。很明显,这就是军事观察用的,基本上起到了我们熟悉的抗日电视剧里炮楼的作用:能瞭望到敌军动态,也能居高临下地放箭。明白它的功能之后,它的应用场景就可以拓展一下,凡是需要这种功能的其他地方,也会出现这个建筑,比如祠庙前、陵墓前。普通百姓家徒四壁,自然不需要这玩意儿,所以它慢慢有了王族气质,为帝王家所专有。

建筑的样貌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改变,那么我们可以打开脑洞帮古人想一想,当皇权越来越集中、生产力越来越发达、建筑水平越来越高超的时候,皇帝老儿自然希望皇宫正门能修得更气派雄壮,还要拥有更强悍的军事防御功能,即看得更远,箭放得更多。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帮助他改造这个阙门呢?就是把阙楼加大,把两侧加长啊。

明清时期的午门就是在最高领导的意愿之下改造的结果:伸出更长,能看得更远;面积更大,能站的士兵就更多。万一有敌军来攻门,这三面环抱的高空优势几乎形成关门打狗之态势,简直是万夫莫开。即便没有战争,皇帝老儿在城门楼上站一会儿,两侧的雁翅楼上礼乐齐鸣,也是众星捧月的太平盛世嘛。嗯,皇帝老儿对这个改造一定很满意。

他满意了,我们也懂得了为什么宫殿的正门会修建成那个样子。那继续推演这条逻辑线索——在普通百姓的眼里,皇帝长什么样?不知道。皇宫里什么样?也不知道。大家只能远远地望见皇家宫殿门口巍峨矗立的高台,心里知道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所在,这一对耸入云霄、别处没有的高台自然就成为皇宫、皇帝的代称。王维有诗:“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帝城”就是都城长安,“双凤阙”指代的自然就是大明宫了。称“凤阙”,是因为这两座阙楼的名字分别叫翔鸾、栖凤。至此,我们讲明白了为什么阙这个高高搭起的台子用来指代皇宫、皇帝都可以。自然,我们绕了这么一大圈才指向了一个简单的终点,终点固然很重要,但是我总觉得在寻找终点的过程中途经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更加有趣、有料。

我们在文言文中经常看到这些词:“赴阙”“诣阙”就是去皇宫找皇帝;“伏阙”是拜伏在皇帝脚下;“阙下”是帝王的宫阙之下,那一般就是指朝廷了。最后一个词,你可以自己来试一试解释,即岳飞的名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高考文本对应

2018年全国1卷11题B选项: “‘ ’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此选项内容正确。

2015年全国2卷5题D选项: 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此选项内容正确。

2014年全国2卷: “即偕诸大臣伏 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2013年全国2卷: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 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2013年江苏卷: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 下,与丰相闻。”

2012年福建卷: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 ,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午门是正门,但是这个正门不能乱走,它有五个门洞,正中的那一个就是清朝的“总裁专用门洞”。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总裁夫人”大婚的当天,她可以从这里进入;还有“总裁”在新员工招聘的科举考试结束以后,为“帝国公司”钦点前三名未来潜质员工,可以恩赏这三位乘坐“总裁专用电梯”下楼,以示表彰和重视,鼓励天下英才踊跃向公司“投递简历”。其余人员呢,高管乘坐“高管电梯”,普通员工乘坐“普通员工电梯”。“高管电梯”位于“总裁专用电梯”两旁,空间略小,级别也略低;“普通员工电梯”位于公司一楼大厅最边缘的位置,人多杂乱,电梯的入口甚至隐藏在一个门房样貌的小房子后面。

我们现在看一些清宫戏,其中会出现皇帝带着一众妃嫔,一人一驾马车,排成大队,浩浩荡荡地从午门的正门洞里走出来,去圆明园避暑;还有皇后的一个侍女嫁人出宫,皇后竟然在金水河边与侍女道别,目送侍女和她的丈夫从午门出宫去……这些出现常识性错误的场景,若不是因为导演想要找机会拍一些大场景来提升电视剧品质,故意而为之,那就真的是剧组古代文化常识的功课没有做到位,以人人平等的现代思维去推测古人的做法了。娘娘、小主们即便是伴驾出宫,也不会走南面的午门,而是从北面的神武门出发。俗话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小动物尚且如此,尊卑分明的古代社会又怎么会在方位次序上出错呢? Rzwl/bl9V1Ul6KeMM79gTyHrPdJufdPU7YLU13gJCE+pXt/BXvs3lQzSa6pDwc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