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结构性变化

中国对世界的平衡态势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以至于世界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平衡。仅仅将中国视作另一个实力雄厚的棋手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参与者。

——李光耀 [1]

过去20年里,中国比历史上任何国家崛起得都更快,发展得也更全面。鉴于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它已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重要竞争对手。用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来说,“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们甚至来不及惊讶”。

——格雷厄姆·艾利森

在21世纪的棋局上,经济实力平衡已经变得和军事实力平衡同样重要。

——格雷厄姆·艾利森 [2]

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习近平主席,2021 [3]

科技是美中竞争和对抗的主战场。

——威廉·伯恩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2021 [4]

修昔底德的观点和“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并没有纠结于来自华盛顿和北京的每日新闻头条和言论,而是指引我们关注中美之间的深层结构性关系,以及如果要建立和平关系,双方为何必须管控好深层“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压力。正如艾利森教授所写的那样,尽管“决策者可以否认结构性现实,但他们无法逃避这些现实” [5]

在我们有生之年发生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权力平衡变化。2019年在CCG做演讲时,艾利森这样描述我们所处的结构性局势:“中国正在崛起,并将为了自身利益继续崛起。同时,美国将试图继续领导国际秩序,因为在这个国际秩序下,大国之间保持了70年没有发生战争,这对世界是有益的,美国人认为继续扮演这个角色是他们的使命。这种竞争带来了爆发冲突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录过去20年发生的权力平衡变化,艾利森教授主持了一项以“伟大的竞争”为题的研究,该研究是贝尔弗中心“避免大国战争”项目的一部分。这项研究最初是2020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后为拜登新政府准备的备忘录的一部分,后来作为贝尔弗系列研究报告发表,内容涉及美中竞争的关键方面:经济、科技和军事。每篇报告都严谨地评估了美国和中国的相对实力,界定比较两国在不同领域内实力的最佳指标和标准,总结关键的发展成绩,衡量当前双方在竞争中的位置。本章引用了《伟大的竞争》系列报告的主要结论以及艾利森教授近年来就这一主题发表的其他文章的内容,来回答美国和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3个领域的“竞争状况”的关键问题,以及这些状况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王辉耀:中国“崛起”了吗?

艾利森: 是的。……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多少中国人在一天不到2美元的生活水准上挣扎?这是世界银行界定的“赤贫”标准。有谁知道多少中国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2美元?90%,10个人里面有9个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如果一天只有2美元的生活费,那么你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为自己和家人找到足够的食物,只是勉强挣扎着生存。

40年后,这90%的人怎么样了?今天,这90%的人口已经减少到了1%。99%的贫困人口已经摆脱了贫困,这大约是8亿人口。这是前所未有的减贫奇迹,习近平宣布到2020年底将消除世界银行标准下的贫困,胡春华从习近平那里接下了这个任务——到2020年底消除贫困。

中国崛起了吗?来自哈佛的观众,你们可能记得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商学院外面那座桥。我在办公室里就能看见。这座桥筹建的时候,我还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院长。我在1989年卸任。这座桥是在2012年开工的,据说工期两年,到2014年完工。但是它没能如期竣工。又花了一年时间,到2015年时,他们说还要再花一年时间。……直到2017年,工程才终于完工,费用比预算高出3倍。北京也有一座类似的桥,它叫三元桥,车道数量大约是哈佛这座桥的两倍。2016年,北京市政府决定翻修三元桥。他们用了多长时间?你可以去优兔上看看,我在TED演讲中也提到了——他们用了43个小时。43个小时!我曾经和一位来参加研究生管理培训的北京市副市长说,如果他能带一队人来哈佛建好这座桥的话,我就捐一笔钱。

王辉耀:中国成功减贫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艾利森: 1978年,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9个靠着每天不到2美元的花销勉强度日,这是世界银行规定的“绝对贫困线”。今天,几乎没有中国人还处于绝对贫困线下。事实上,2004年时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就庆祝中国减少了一半极端贫困人口,这是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贡献。罗伯特·佐利克将其称为“有史以来减贫领域的最大进步”,他在报告中说:“1981—2004年,中国成功地使5亿多人摆脱了极端贫困。”

40年的奇迹增长极大地提高了更多人的生活水平,这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中国人民理应为他们的个人努力和政府领导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但也有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建立了国际经济和安全秩序,并让这个秩序维持了70年。这个秩序促成了所有亚洲奇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中国。如果能够理解只有合作才能创造出如此显著的成就,那么美中两个国家能否认识到彼此可以共同努力来减少持续困扰世界其他地区数十亿人口的发展落后和贫困?如果双方能合作进行这样崇高和互利的事业,那么这也许可以激发更多想象力,让双方找到在不通过战争的情况下保护和增加己方重要国家利益的办法。 [6]

王辉耀:你如何描述美中关系的整体结构性发展趋势?

艾利森: 在历史大背景下,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只要中国不崩溃,就会继续崛起。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4,当然,中国的人口还是美国的4倍。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的生产效率为什么不能像韩国的那样高?当然,中国能达到。如果中国的生产效率像韩国的那样高,那么中国的人均GDP会超过美国的1/2,GDP总额将达到美国的两倍。因此,随着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崛起,已经对自己各方面都是第一习以为常的美国人将发现自己的国家会被超越。

在21世纪初,美国是所有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到2021年,中国几乎是所有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一代人以前,美国是世界工厂。今天,世界工厂成了中国。因此,就结构性现实而言,崛起的中国正在影响占统治地位的美国。

王辉耀:自美国赢得冷战以来,美中相对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艾利森: 简单来说是结构性变化。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崛起国在这么多不同领域上升的幅度这么大、速度这么快。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守成国发现自己的相对地位变化得这么快。 [7]

我们的主要研究发现不会令那些关注这个议题的人感到惊讶:20年前,美国在大多数比赛中很难从后视镜中看到中国的身影,现在中国已经紧跟着我们,或是和我们并肩而行,在某些领域还要在我们前面一点儿。对政界来说,最大的启示是,应该摒弃将中国视作“近乎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的看法,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2021年3月发布的《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坚持这样称呼中国。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现在“在各方面都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中国是守成国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强大的崛起对手。

王辉耀:崛起的中国如何影响到美国?

艾利森: 在各方面都有可能……2014年,我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领导的军事委员会画了一幅漫画,帮助他们理解奥巴马政府的重大亚洲政策。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政策主要是什么?一些人称之为“再平衡”,即重返亚太战略。我曾将美国和中国比作操场上坐在跷跷板两端的两个孩子,其体量以各自的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标准。

2004年,中国的GDP大约是美国的一半;2014年,中国的GDP略高于美国,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到2024年,中国的GDP将是美国的1.5倍。当美国还在辩论所谓的再平衡战略,即减少对在中东作战的重视,从而将更多资源转向亚洲时(这是美国的未来所在,跷跷板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美国的两手策略都抓不牢了。随着GDP的变化,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美国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贸易是一个例子。在21世纪初,美国是每个亚洲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自2017年开始,中国成为每个亚洲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美国习以为常的地位。

中国不只正在崛起,而且其实力已经上升到了在经济、科技、军事、外交和政治方面颠覆冷战后秩序的水平……是时候将中国当作美国的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了。就此而言,中国所构成的地缘政治挑战比任何在世的美国人所见过的都严峻。 [8]

对建国244年的美国来说 ,中国构成了最为复杂的国际挑战。与经济上被孤立、科技上受到限制的苏联不同(苏联的GDP从未达到美国的一半),中国拥有能够成长得比美国更强大的资源。因此,中国不仅是俄罗斯的孪生兄弟、另一个大国竞争对手,而且其迅速崛起正在改变权力的基本结构。 [9]

王辉耀:华盛顿对你的研究反应如何?你认为他们是愿意接受中国的崛起,还是不愿接受这种变化?

艾利森: 我认为华盛顿对中国崛起普遍持怀疑态度,甚至出现了分歧……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作为“世界第一”是我们身份认同的核心内容。与一个和我们旗鼓相当(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我们)的国家打交道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命题。……我们面对的是“一组并不令人舒适的问题,许多人宁愿回避这些问题也不足为奇”。但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不管你信不信,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写《注定一战》这本书就是要给华盛顿敲响警钟,我担心美国会梦游般地与中国走向战争。我认为这本书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 [10]

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取得了成功,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这震惊了观察家们,尤其是美国人。一想到有一个国家会变得更强大,美国人的“我们自己理所应当成为世界领袖”的观念就会受到挑战。但对中国的崛起视而不见,并不能淡化这个事实。 [11]

[1] Graham Allison,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after Coronavirus: Clues from History,” in COVID-19 and World Order , ed. Hal Brands and Francis J. Gavin(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20), 392.

[2] Graham Allison, “Grave New World,” Foreign Policy , January 15, 2021.

[3] James Kynge, “China’s high-tech rise sharpens rivalry with the US,” Financial Times , January 19, 2022, https://www.ft.com/content/aef33e33-523d-4360-981a-2d aee579d9b5.

[4] 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s Full Conversation With CIA Director William Burns,” NPR News , July 22, 2021, https://www.npr.org/2021/07/22/1017900583/transcript-nprs-full-conversation-with-cia-director-william-burns.

[5] Graham Allison, “Grave New World,” Foreign Policy , January 15, 2021.

[6] Graham Allison, “China’s anti-poverty drive has lessons for all,” China Daily ,August 11, 2018,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1808/11/WS5b6e33cfa310 add14f38532c.html.

[7] Graham Allison,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after Coronavirus: Clues from History,” in COVID-19 and World Order , ed. Hal Brands and Francis J. Gavin(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20), 391.

[8] Graham Allison, “The Geopolitical Olympics: Could China Win Gold?,” The National Interest , July 29, 2021.

[9] Graham Allison, “Grave New World,” Foreign Policy , January 15, 2021.

[10] Graham Allison, “China, America and the Thucydides’s Trap: An interview with Graham Allison,”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 August 23, 2017.

[11] Graham Allison, “China’s anti-poverty drive has lessons for all,” China Daily ,August 11, 2018,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1808/11/WS5b6e33cfa310 add14f38532c.html. syUzE7c7SQCosTLYKmLlZMzQGwaFlNfvyycOw7a5DLoIEIaohlGJhOVqYTv5fc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