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质量创新视野下的唐诗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 房瑞丽

2022年7月22日,由中共新昌县委、新昌县人民政府、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创新视野下的唐诗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唐诗之路首倡地浙东新昌举行。全国各地的唐诗之路研究专家和新昌本地学者共计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新昌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奇洲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胜利闭幕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和“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的具体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要让静态唐诗“活”起来,为助力诗路文化带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新昌为唐诗之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新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我们成功地举办了成立大会。新昌县资助的‘唐诗之路研究丛书’第一辑六部著作有的已经出版,有的将要出版。第二辑已完成组稿。第二辑六部著作总体学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借助学界力量支持地方文化建设,借助地方力量支持学术研究,我们取得了会地共建的宝贵经验。”

卢盛江会长还强调了“唐诗之路精神”,即“从竺岳兵先生到后来的建设者领导者,坚持初心、执着理想,锐意创新,勇于突破,敢为人先;在艰难中坚韧执着,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与探求;重情重义,无私奉献,饱含家乡情怀而视通万里,五湖四海,和谐共建”的精神。

大会随后进行了《天姥山志》《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编年史》《浙东唐诗之路唐诗全编》新书发布仪式,徐跃龙、李招红、卢盛江三位作者分别向新昌县图书馆赠书,新昌文旅局高雪军局长向三位作者颁发了图书馆收藏证书。

主旨演讲环节,南开大学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先生,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原副校长、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肖瑞峰先生,浙江大学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林家骊先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胡可先先生四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卢盛江教授围绕唐诗之路高质量创新背景下的学术研究这一主题,从编纂唐诗之路名山名水志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提到首先要注意编纂中的选题问题,要选择能够代表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具有典型意义的名山名水;还要规范架构;注意古今关系处理;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其次提出要有实地考察。最后指出:“诗路应该落实在路上,也在诗人、诗歌、历史,但最终一定要落实到路上,这是唐诗之路的特色,一定要作出特色来。”

肖瑞峰教授在如何进一步深化浙东唐诗之路研究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以丛书出版为抓手、课题实施为契机,在时空两个维度上进行拓展;二是将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纳入浙江诗路文化研究的整体版图;三是致力于诗路文化研究与宋韵文化研究的有机融通。

林家骊教授在关于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化圈建设的现实意义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构建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化圈;二是定点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三是以历史文化名人带动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化圈的建设发展。最后指出:“浙东唐诗之路的建设对浙江地区的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建设都有着深远意义。”

胡可先教授关于唐诗之路与文学空间研究的思考,提出要以空间因素为切入点,聚焦唐诗之路,研究唐代诗歌分布特点;致力于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域长安与洛阳以及关键区域浙东和浙西等地的研究,发掘出诗坛图景、诗人群体、诗歌分布、诗歌艺术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拓展诗路研究的空间美学维度,利用考古遗址扩大唐诗之路研究格局,立足实证研究加深唐诗之路研究专题。并从诗路长安、诗路洛阳、诗路浙东、诗路浙西、诗路蜀道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唐诗之路与文学空间研究的问题。

最后是大会发言环节,与会学者结合诗画、山水、佛道、名人等唐诗之路相关主题,从学术研究和创新应用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内容有:

一是对浙东唐诗之路名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以《早发渔浦潭》为例,论述了孟浩然的江南书写。指出在《早发渔浦潭》中,孟浩然以“外来客”的新奇视角耳闻目睹,展示了新鲜的渔浦观感和越中“第一印象”——富有山水野趣,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遁世无闷”的解脱感、自由感。中国计量大学仲秋融博士《论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的园林景观空间——以孟浩然诗歌为考察中心》,以孟浩然诗歌为考察中心探讨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的园林景观空间,对孟浩然巧妙地以“舟行”与“山行”场景绾合各处游线,形成自然景观、建筑与诗性想象等景观空间内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武汉大学孟国栋副教授的《一位中原诗人的“浙右心”——周贺的江南之行与江南记忆》,从周贺诗歌中的南方意象、南方意象频现的缘由、周贺北归后的江南记忆三个方面,论述了周贺的浙右书写。

二是对唐诗之路的精神内涵进行探讨。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的《唐诗之路的精神内涵》指出,诗歌承载着人的情感、道德、理性乃至多方面内容。在这多种内涵当中最终的指向是解决人生的问题:如何存在、如何生存、如何获得心灵的自由,也就是说如何来诗意地栖居。心安是归处,或者回家之路就是唐诗之路。中国计量大学房瑞丽教授的《地理符号与浙东唐诗之路》指出,地理符号是浙东唐诗之路研究非常重要的命题,地理符号不仅能绘制出诗路路线图,还助力浙东地理空间的想象,并成为浙东山水文化的代言。

三是从佛道文化的角度对浙东的佛宗仙缘进行复本溯源。南京大学杨维中教授的《唐代诗人梁肃诗文中的佛教内容》,提出唐代文人所写的诗文中佛教因素很多,应该用综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光是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也应该注重它的文化、宗教、信仰等内容。苏州大学韩焕忠教授的《荒野寒山的隐居体验——寒山子隐居诗浅析》,分析了寒山子隐居天台之后的隐居诗,真实地反映了他隐居于荒野寒岩之中的生活体验。得出寒山子归隐荒野寒岩,不是静观时变的权宜之计,而是寒山子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和价值观念的终极取向。浙江外国语学院宣传部部长毛振华教授的《智 与浙东朝圣之路》,指出了智 法师与陈代宣帝、陈后主、陈代文士的交游,形成了频频互动的朋友圈,在交游、交流过程中,围绕建康至浙东留下了诸多诗歌篇章,形成了浙东朝圣之路,这条朝圣之路对唐诗之路具有一定的影响。浙江大学孔令宏教授的《唐诗之路的道家文化底蕴及其现代发展》,论述了唐诗之路的路线上布满了道教文化的山水,唐诗之路的代表性诗人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唐诗之路上产生的诗篇洋溢着道家文化。并从唐诗之路道家文化底蕴的现代发展角度提出,洞天福地提供了观念与实践相融合的地理空间。梳理并认识唐诗之路的道家文化,在今天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中走出新的路子,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侧面。苏州大学王耘教授的《中国隐士与家具文化》,以榻为例,论述了隐居浙东的隐士的家具文化意涵上一个重大的转折,即从权利文化到修行文化的转折,这次转折往往不是身体上的变化,而是精神上的推演。

四是对诗路建设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创新思考。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许芳红教授的《发挥李白在诗路旅游中的明星效应,打造新时代唐诗文化名城》,指出新昌城市精神应该与唐诗建立联系,并就新昌如何紧紧抓住两个字“诗”“仙”,发挥李白重要的“明星”作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广西师范大学莫道才教授的《唐诗之路文学遗迹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新视角》提出,文学遗迹是文学描写场景与创作场景的遗存,是体验中华文明遗存的现场,是沉浸式研学旅行的重要场所;浙东唐诗之路是唐诗遗迹的经典代表,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发源地,也是首倡地,应该成为唐诗之路旅行的标杆和示范。并建议新昌或浙江牵头发起申报唐诗之路国家文化公园,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体验式文化旅游的新尝试,发展旅游新业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王军伟教授的《地方文化数据库的重构及其场景应用》,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为例,谈到了地方文化数据库重构的标准化和共享问题,以及如何应用数字文化展示、数字文化设计、数字文化创作、数字文化传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进行制作的问题。

下午,举行了2022全国唐诗之路文旅融合高质量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传承 互联 共享”为主题,汇聚全国各地文旅部门代表、诗路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推进全国唐诗之路高质量创新发展、诗路带的能级提升的路径策略。

活动现场,全国唐诗之路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南开大学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发布了研讨会成果。他表示:“浙东唐诗之路不是原来所说的450多位诗人、1500多首唐诗,而是550多位诗人、2500多首浙东诗,这是符合历史面貌的,‘精华地’名副其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站博士后、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成员尤可可现场作了“数字化如何赋能唐诗之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提出将元宇宙技术融入唐诗之路文旅项目建设,给予数字文旅更多的“新鲜感”。新昌分享了当地高质量打造唐诗之路精华地、文旅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宝贵经验。来自诗路沿线安徽、重庆、四川、山东等地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分别讲述了当地围绕唐诗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事业发展的成功实践。

圆桌讨论环节以“诗路文化应用”为主题,邀请文旅规划、美术设计、数字科技、展览策划、诗路文化研究等行业代表,在分享和讨论中,为促进唐诗之路开发利用,提供更多思路。

此次会议,是唐诗之路研究会与地方合作的盛会,对于深入开展唐诗之路学术研究和唐诗之路地方文化开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h/dtnvoGdiHTG9+xgaGvxA6aaPePK2br+e/ttSVjyfyOpWJRF38kOM4hTOBbI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