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认识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思维在认识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它统括了所有认识活动的形式于自身是取决于什么呢?

其实,这种地位并不是思维自己“争”来的,而是认识运动本身赋予它的。所以,要研究认识的实质是什么、认识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无疑是个哲学问题。

“认识是什么”并不是一个神秘的问题。根据哲学的常识,认识就是探索现象和事物的原因。当我们把握了一个现象的内在原因后,我们便认识和了解了这个现象。同样,当我们把握了一个事物的内在原因后,我们便认识和了解了这个事物;当我们把握了世界的最终本原后,我们便认识和了解了世界。这是因为,现象的内在原因支配和决定着现象,事物的内在原因支配着事物,世界的最终本质支配着世界。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和事物,但当我们把握了它们的内在原因之后,我们就不再对它们感到好奇了。一件可怕的事物,当我们了解它之后,它就不再可怕了。认识和了解了事物,便会产生一种力量和信心,这样的力量和信心可以扩展到任何巨大的事物与物体;相反,如果不认识和了解,即使一只蚂蚁,也是令人害怕的。人类的力量来自人类对周围事物的了解,这种了解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黑格尔说过,无知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对周围的一切不了解,不了解周围环境对他自己是否有益或有害。有的学者提倡个人自由,提倡感性的个体自由,要求得到超脱一切束缚的随心所欲的自由 ,但自由绝不是任性的,自由正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了解之上的。另一方面,人的愚昧无知正在给整个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灾难。一个小小的烟头在愚昧无知的人那里会酿成大难,因为它可以使整个森林烧成灰烬。目前的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更加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人的素质 ,否则,在这样的世界中,问题将层出不穷,矛盾将越来越尖锐,终将导致人类的毁灭。如果野心勃勃的国家企图以核战争的强大力量来称霸世界,那么世界的末日会随即降临。比如,由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发达,某些假的、有毒害的商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会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这表明,没有理智就会导致人类的灾难,良心不纯就会使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受到损害。目前,世界的紧密联系与人们的素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不适应和矛盾,人的愚昧无知与人类的现代生活之间越来越对立,人的实际素质未能普遍地达到适应现代世界的程度。人们一方面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又在毁林,用了几十年种出来的树林往往在顷刻之间烧得精光,这些都与人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贪婪有极大关系。因此,必须把人的愚昧无知看成是社会的公敌加以灭除。人的认识、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是无比重要的,因为这种认识可以消除人的愚昧无知,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使世界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消耗。

人们不是要求有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吗?如果不提高人们自己的素质,怎能得到这种权利?因为自由只能属于那些了解社会、了解宪法和法律的人。一方面,一个人的绝对自由会给另外的人带来灾难和不幸;另一方面,自由和民主从来不是给予的,而是争取来的。我们看到,在愚昧无知的人中间,即使给予他们自由、民主,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没有对自由、民主的需要;只有真正感到对自由、民主的需要并努力为之争取,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因此,实现自由和民主是需要更高的人的素质的。

由于认识是对事物内在性的把握,因此,我们就要研究事物内在性的存在状况,研究整个实在世界的状况。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研究已经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认识论,因为这是属于自然科学、自然哲学的事,是属于实在哲学、本体论的事。然而,这里所要阐述的认识论却必须涉及这些领域,因为这是认识的对象,认识论必须要了解其对象的存在状况。

皮亚杰不太关心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只局限在他的认知“心理”发生的条件上,只关心“主体”存在的心理状况,而不理会“客体”的存在状况。他重视结构,但只重视“主体”的结构而忽视“客体”的结构。他说,认识不单取决于主体,也不单取决于客体,而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是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但是,他明显地偏向于主体的作用而忽视客体的作用,忽视客体的存在状况对认识的巨大作用,其所谓发生认识论的“发生”也仅仅是注意到了主体方面的发生而没有注意到客体方面对发生认识的巨大作用。 因此,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有缺陷的,这种认识论的特长之处正是这种认识论的缺陷之所在。

当然,不仅仅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从前的所有认识论,都存在着一种缺陷,即缺乏对实在世界的深入研究的缺陷。以往,认识论仅仅研究认识本身而没有研究认识对象 的状况,仅仅局限在认识论范围内而没有涉及到自然哲学、本体论等。虽然说,在哲学中,认识论和本体论之间严格地区分着,它们在经院式的学者的头脑中各有各的论题,这些论题各不相关,但它们在这里却是同等重要的。 CNQJZjl02vN0tA2Th/Lb4Y7dDvDyBaXeLeFqEeTkYAPSNx404fGxzNapYAQh2nUO



三、世界的状况

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对于认识(即思维)来说,重要的是实在世界的联系 和构成。

首先是实在世界所呈现出来的为人的感官感觉到的部分,称为“现象”。现象是呈现出来而为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实在世界,同时也是精神与实在世界之联系的交界处。

其次,除了呈现出来的部分外,实在世界还有隐存着的部分。这部分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支配上述呈现出来的那部分的因素,也就是现象的内在决定因素,是现象的原因。现象之所以在杂乱无章中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和一致性,便是这内在决定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这内在性便是认识(思维)所努力追求的对象,把握了它,便可以把握现象的规律性、了解现象的性质和出现的规律。

那么,实在世界的内在决定性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一个现象往往有多个原因在起作用,因为一个事物存在着多种决定因素。这样,我们就得面对和分析这种复杂性,分析这些决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状况。我们设想存在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一个内在决定因素决定着若干个现象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事物模型,称为“知性事物模型”。这个知性事物在现实中有一定程度的确实性,但这种确实性程度很小,只限于静止、孤立、封闭的事物状况中。当这种知性事物在更广的现实范围内很快被打破时,我们便必须面对如下复杂的情况:若干个内在决定因素决定若干个现象。这样,在内在因素与现象之间便出现了十分复杂的联系:内在因素之间的联系,内在因素与现象之间的联系,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这三种情况汇在一起便构成了情况的全部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由于符合人们在现实中所看到的情况而更能使人接受。这个复杂的事物模型称为“理性事物模型”,即:多个内在因素决定多个现象。

不过,我们不能停留在这种多个内在性决定多个现象的复杂而混乱的局面上,而是必须对这多个内在性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寻得它的简单而深刻的联系法则。任何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都不喜欢复杂性,即使它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在遇着复杂性的同时,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希望并努力把这种复杂性简单化。事实上,像在简单中存在着复杂一样,在复杂中也存在着更深刻的简单。因此,我们便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内在性的状况。

是否这些内在因素都处在同一水平上?是否在一些内在因素的内部又存在着某些更深刻的因素?

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后一种情况,即:决定现象的内在因素是具有深刻和肤浅之分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便会发现这种深刻性是无穷的,在一些深刻因素内部又存在着更为深刻的因素。这样,便构成了无限的深刻性。这种无限深刻性是事物内在决定因素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认识所要面对的对象的最主要性质。因此,事实上存在着一些直接的决定因素和一些间接的然而却是更深刻、更具本质性的决定因素。我们把那些对表面现象起着直接决定作用的内在因素称为“质”,而把那些存在于质的联系中之间接的然而却是更深刻的决定因素称为“本质”。划分了现象和事物的内在决定因素的状况,从而也就划分了实在世界之内在部分的状况。显然,本质比质要深刻和简单,但本质比质更难以被认识和把握。

本质是为认识所捉摸不透的东西,它永远与认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当你以为把握到它时,它却在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 。但不管怎样,必须紧紧抓住本质的最重要一点:本质存在于质的联系之中,它是质的关系的中心和核心。要把握本质,就要解剖质的关系,达到质的关系的最内在部分。我们在解剖现象的关系时得出了质,现在解剖质的关系又得到了本质,说明我们解剖一些深刻的内在因素之关系时会得出更深刻的实在性,这便是关系(联系)与本质的关系。换句话说,本体存在于关系之中,深刻的关系包含着更深刻的本体。这种关系同时也表明了复杂性与简单性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代表着一种复杂性,而本体则代表着一种简单性。我们看到,简单性往往比复杂性更为深刻,虽然简单性在另一方面又比复杂性肤浅得多。

实在世界的构成状况是:最表面的东西是现象,与现象相对应的是实在世界的内在性,内在性又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内在性可分为质与本质:由于本质存在于质的关系中,而质又无限多,因此,本质具有无限的深刻性。

本体论哲学对实在世界的表现部分和内在部分的关系研究得很多 ,但是独立研究实在世界的内在部分的则相对较少,它们仅仅是把这内在部分作为一个总的因素来考虑而很少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分化和向无限深刻性方面的发展问题。本体论哲学不是把自己停留在原子(单子)的水平上,便是把自己局限在纯粹的实体和世界本原的范围内,不是把自己局限在“多”之中,就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之中,而没有把原子和实体、“多”和“一”真正联系起来。在哲学中,本体论不与辩证法结合起来便只是一条“死狗”;同样,辩证法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如果不与本体论结合起来,就没有静止性和深刻性,就没有一个依靠。

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本质存在于质的关系之中,是因为这引出了本质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即无限的深刻性。质的关系有规模的不同:规模越小,所包含的本质就越肤浅;反之,规模越大,涉及的范围越广阔,所包含的本质也就越深刻。本质性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事物的本质,另一种是世界的本质 。其中,前者是后者的特殊性和特殊形态,前者趋向于并最终归结为后者。前者 是质的关系在规模较小时所包含的本质,而世界本质则是质的关系达到全部世界的规模时所包含的本质。世界本质是本质的最高形态,它并不是质的关系所能够直接包含的,但是它存在于事物本质的关系中。因此,最深刻的东西需要最广泛的领域才能表现出来,这种最深和最广是完全同一的,这是实在世界最重要的性质。

哲学是研究最深刻的东西的学问,同时也是涉及面最广的学问。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科学上的任何部门和分支,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其中的任何局限性都是一种蒙蔽 ,而这种蒙蔽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打破的。不表现出来的东西,人们就无法了解到,人们所了解到的东西都是实在世界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东西。这是因为,只有认识的对象有所表现,人们才能对对象有所认识。任何时候,人们对事物的了解程度都不可能超过事物本身的表现程度,这是实在世界对认识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之所在 CNQJZjl02vN0tA2Th/Lb4Y7dDvDyBaXeLeFqEeTkYAPSNx404fGxzNapYAQh2n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