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孩子的画,会说话: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解读儿童画的关键在于全面了解儿童及其社会文化背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观察儿童在绘画时的动向,记录他们的迟疑、困难、关注和忽略的地方及画作背后的故事,这些因素都极其重要,对分析、解读儿童画起着支持或指引的作用。在解读过程中,我们既要着眼于每幅画中的组成元素,又要综合考量所有画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儿童在纸上作画的位置很重要,在二维体系中,不同位置的画代表了不同的意义。画面过满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外化,而留白过多通常是思想贫瘠的表现。画中的线条反映了儿童的个性:怯懦、内敛的孩子画的线条纤细拖沓;急躁、强势的孩子画的线条恣意张扬,不过这还要结合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判断。情感平衡的孩子对线条曲直没有偏好,性情温和的孩子倾向于画曲线,而务实型的孩子更喜欢画直线和角。画面的色彩可以强化图像元素的象征意义,外向型儿童常常混用红、黄、橙三色;而内向型儿童在颜色的选择上更为谨慎,多用蓝、绿、灰之类的颜色;情感平衡的孩子用色大胆鲜艳,给人以热情洋溢之感。

相比于上述基础元素,画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更耐人寻味。自选主题和限定主题都遵循相同的解读方法,不过限定主题测验的优点在于可以参考成熟的解读体系,降低了解读的难度。这类测验通常有固定的主题,最常见的是“画树”和“画房子”测验。画中的环境和背景也不容忽视,例如,感性型儿童就非常注重描绘环境细节。

儿童描摹或虚构的人物体现了其自身的整体性格特征,特别是情感层面的好恶。人物的“出场顺序”一般会反映出很多问题:第一个出现的往往是孩子最喜爱的人(不管孩子是否承认),偶尔是最有威信的人;相反,受孩子鄙弃的人物要么形象潦草,要么直接被省略不画。画中凭空多出来的人物在多数情况下是绘画者的“替身”,被美化还是被丑化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另外,人物在画中的位置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揭示了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我们在前文中详细论述了俄狄浦斯情结可能导致的复杂情况。人物的外表也反映了儿童的情感倾向,其相貌、姿态和性征等蕴含的象征意义都值得研究与探讨。

解读儿童画时要尽可能结合孩子的创作背景,与其费力搜罗有价值的细节,不如统观整体、综合分析,因为总体判断比细枝末节的意义重要得多。以一名儿童在一年内创作的不同主题画为对象进行综合解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有价值。由于孩子绘画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将自我投射到任意对象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一系列作品发掘他在情感层面,乃至社会关系层面的稳定特征。

本书的最后将介绍由我们团队开发的投射测验Davido-CHaD。这项技术仅通过四幅画便可以探查儿童的整体个性及其情感问题。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儿童(及成人)所面临的困扰,包括那些无法在绘画中显现的问题。以往的投射测验基本上都没有综合考虑绘画者的过往经历。 nRG19y6OXkRzAcpqhdakzVbocRJr8tkrFpFOwaPHzF8pE9svk0OKGhmr4Lv/A6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