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

丁茂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毫无疑问,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伟大事业。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当之无愧的奠基人。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带领党和人民缔造了新中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拥有长期居于世界文明之巅的辉煌历史。但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一度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在西方现代化浪潮中一落千丈,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几乎陷入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

中国人民在屈辱和痛苦中反思奋起,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如何才能摆脱悲惨、洗刷屈辱、实现复兴,中国的有识之士、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深刻认识到,现代化、追赶现代化、超越现代化是通向复兴的不二选择。在通向复兴的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被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领导力量,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就成为建设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任务摆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打开了中国通向建设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门。同时,中国社会也面临着道路选择: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即按照社会主义理想还是资本主义目标开启建设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历程征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历史和现实都已告诉我们,孙中山无力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面貌,中山先生本人也最终陷入痛苦之中。1921年7月,毛泽东亲自参与缔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社会主义被共产党作为推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基本路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地推动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到31万多人。 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掌握自己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929年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秋收起义。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兴三湾村进行改编,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开端。

1929年10月,我们党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进军赣南开辟根据地并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实践。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1935年10月,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入陕北后,我们党敏锐把握了日本侵华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推动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接受改编并开赴抗日前线,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成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亿。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自恃有由美国支持的强大军事力量,再次把“剿共”即消灭共产党摆上主要议程。1945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22万人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党军队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内指示。11月2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会议,决定用“打倒蒋介石”作为最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方针。面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毛泽东同志显示了卓越领袖才能,亲自指挥“三大战役”,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在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胜利,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发挥了关键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

二、带领党和人民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基本框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制度现代化既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和保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面临着特殊的国情条件。首先,建党以来我国总体上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按照社会主义理想来开展各项事业的,28年来党的建设、军队发展、根据地的执政,已经铺就了中国特色民族解放道路、形成了强大的路径依赖。其次,搬不走、挪不开的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规模,与西方现代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极其落后的农业生产力条件,自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战乱留下的破烂不堪的山河大地。最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国际共产主义阵营重要崭新力量的使命担当。这些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国家现代化的治理制度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开启了党和国家治理制度探索和建设的大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启动筹建民主联合政府工作。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同年,中央决定在全党各级组织中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人民币。1949年3月5—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对新中国国家治理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谋划。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以及相关组织法等文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10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成立。11月9日,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结束了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国家治理有了根本大法,这也为后续规范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治理制度提供了根本依据。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到党的八大,我们党基本建立起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框架,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也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从中国共产党孕育诞生到毛泽东同志逝世,党的建设和领导体制在经历曲折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发展成型。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党原则,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宗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度的领导决策体制,构建了从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到中央全会、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会议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内纪检和监察制度,从而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制度,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挥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关于军队建设和领导制度。中国军队建设和管理制度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苏联,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形成的,是经历了长期艰巨环境历练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治理制度。建党初期,我们没有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是在蒋介石反动集团反革命政变的血雨腥风中诞生的。人民军队诞生之初,我们党还没有取得政权。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党和军队建设、党的领导和军队治理制度是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的。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检验,特别是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推动下,人民军队治理体制逐步发展和完善。比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支部建在连上制度,军队实行军政“两长制”等。这些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也为捍卫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制度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关于国家和政府治理。我国的国家和政府治理制度是从“苏区”和根据地实践开始,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根据地政府实践,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系统谋划和新中国诞生初期对整个国家治理制度的构建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建立的国家和政府治理制度,同样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同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和政府治理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体制,作为根本制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人大、政府、政协、纪律检查的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治理框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省、县、乡纵向治理制度,街道社区和村级组织自治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对既有国家和政府治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但主体和基础部分依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制定起来的。

关于经济治理制度。我国的经济治理制度,与我们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密切相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是与中国国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愿望密不可分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公报就提出:“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解放区的实践看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的作用看,我们党领导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在当时是正确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前提。比如,坚持公有制的基础和主导地位,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从解放区的实践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们党积极注重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土改,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稳步推进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调整和改造,积极推进从根据地到全国的财政、金融和物价的统一,建立国民经济计划制度。计划体制在解放区和建国初期党、军队和国家事业发展条件下,适当集权是正确的。并且,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根本区别的。

三、带领党和人民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和平环境

中国共产党诞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对外因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是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最大倚仗。朝鲜战争实质则是新中国与美国的一场大决战。从中苏关系破裂到改革开放初期,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则是大国博弈、联手抗击苏联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从未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目前,美国实施对华全面战略围堵,实质上是美国反华反共战略在新时代的延续。在中美战略博弈历史进程中,抗美援朝战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并不具备全心全意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中美在朝鲜的这场战争某种程度上是国内解放战争的延续。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反动军队挑起内战、发起对解放区的进攻,依靠的是美国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支持,目的是彻底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军,建立资产阶级独裁政府,这也是战后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战略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西化、分化乃至消灭国际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重要步骤。建国初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战乱的中华大地可谓“遍体鳞伤”、百废待兴,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大陆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等待清除,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挑战与战争年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消灭新生的共和国,无疑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最佳和最后时机。美国侵略朝鲜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总体战略的一个部分,他们已经入驻中国台湾,也在南亚布局。美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面对的最大外部因素。不与美国直接较量一下,不让美国认识一下新中国,中国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和平发展环境,中国现代化将无从谈起。中美决战是躲不过去的,并且战火已经烧到东北。为了新中国的长远利益,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正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0年10月27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的第8天,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与民主党派人士周士钊谈到朝鲜战争时说:“我们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有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抵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195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会议,认真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1950年10月5日,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1950年10月25日,东线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仗,揭开了第一次战役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美国签署了《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队和人民取得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毙、伤、俘“联合国军”71万余人。美军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战争经费达到400亿美元。

抗美援朝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最典型的战争范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我们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由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195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2/3,黄金储备占70%,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5078亿美元,钢产量为8770万吨。美国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胜利,可以说是动用美国全部战争力量,美国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都参加了这场战争,美国甚至把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以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投入战争。朝鲜战争的惨烈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还是依靠步兵力量,甚至缺衣少食,他们战斗在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用肉体之躯守护着任由美国狂轰滥炸的阵地。这场战争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正如克拉克后来所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1951年5月15日,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说,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展开的错误的战争”

正是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击垮了美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后来,美帝国主义又侵略越南,企图消灭越南共产党,并且企图把越南作为跳板威胁我国。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一行时明确提出:“如果美国冒险打到越南北方(北纬17为界),中国军队就以志愿军的形式开过去。”“还有一个怕不怕美国的问题,你越怕,它越欺负,你越不怕,它就越不敢任意欺负。” 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自始至终没敢跨越毛泽东给他们划下的这条“红线”。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化、推进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军队赢得了不可战胜的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由此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重构了世界权力板块,动摇了美苏两极世界的格局,获得了全球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尊重,为日后大国博弈乃至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争取了更大战略回旋空间。为了服务战争,我们党全面布局并加强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其间获得了苏联大力支持,以军工为代表工业发展获得强劲动力,基础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尤为重要的是,自此以美国为代表的一切反华力量都不敢肆无忌惮挑战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我国此后70余年的现代化建设赢得和平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带领党和人民开展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拉开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开启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进程。现代化的关键是工业化。建国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和中西方的巨大差距,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提议,着手工业化建设。我们党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建设,从1952年就着手。1953年1月,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单“一五”期间,全国就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议开幕式上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会后制定出了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的集体攻关就是从这时候起步的。

现代化“两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在1964年年底到1965年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党中央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1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设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6.04%、名义增长6.72%。1949—1978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实现历史性大跨越,原煤由0.32亿吨增长到6.18亿吨,翻了19倍;原油由12亿吨增长到10405万吨,翻了867倍;天然气由0.07亿立方米增长到137.3亿立方米,翻了1961倍;发电量由43亿千瓦时增长到2566亿千瓦时,翻了60倍;生铁由25万吨增长到3479万吨,翻了139倍;粗钢由16万吨增长到3178万吨,翻了199倍;能源产量由237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62270万吨标准煤,翻了26倍。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人民解放军逐渐发展壮大,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现代化理论成果和发展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功劳归于革命的领袖们,但也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30周年,我们就是要缅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丰功伟绩,我们就是要认真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Ryl1wzLkekSlt2cc6KE4kNcXKp8wG86sVq5NYtAjqp/mgDLny3nrhXZOeuswuM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