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老实的“王三疯”,12岁那年出了件邪门事,性格大变,在校园差点搞出人命。
“王三疯”原名王三通,是我的小学同学,从小就胆小怕事。
12岁之前,在校园见谁都点头哈腰,唯唯诺诺,是个典型的乖孩子。
那件事之后,他成了校园里的“小阎王”,同学们见到他如同撞鬼,一个个噤若寒蝉,惊恐万分,抱头鼠窜……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的皖南,那时我的小学同学王三通,还不叫“王三疯”。
安徽有个民谚:“皖北人多,皖南坟多”,说的是皖南山区,崇山峻岭,乡下至今流行土葬。
因此每个村,朝阳的山岭上,都有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坟茔,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如同一座幽暗的黑森林……
当地老百姓夜里很少出门,因为每走几步,就会碰到一座坟。
据说从唐朝开始,但凡有钱有势的家族,都会来此寻一块“福地”,哪怕花十倍百倍的“阴宅钱”,也在所不惜。
因为那块老坟地,曾被一位江西龙华山来的高人寻龙点穴,是一块积誉千年的风水宝地。
高人当年留下了几句话:穴场背依高山,龙山深长起伏,虎山挺拔气盛,龙虎二山护卫,环抱穴前,外卸凹风,内增气势,明堂宽阔。
风水这事吧,信则有,不信则无,但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却是——但凡祖辈埋在老坟地的,后代还真的人才辈出。
王三通的家,就住在老坟地不远的地方。村里老人相传,王家祖上,曾是某位明朝大员的守墓人,世世代代都守在了老坟地周边。
那块老坟地里到底有多少坟墓,谁也说不清楚,几千座应该是有的。
老坟地向阳的坡面上,密密麻麻地立着各家的祖坟墓碑,很多墓碑的字迹已经风烛残年,斑驳不堪了。
每到冬至、清明、七月半,高矮不一的坟墓上,都会飘扬起白色的纸串,坟前也堆积着烧成灰烬的冥钞和纸扎的贡品。
因为地势的原因,当地老百姓,谁家都有百八十个铜钱,有的是下雨从老坟地里冲出来的,有的则是哪天刨地不小心刨出来的。
不过要说村里铜钱最多的,那还是王三通家,他家至少几千个。
那时村里的孩子都很顽劣,欺软怕硬,而当时王三通的脾气却是最好的,胆小又怕事,因此经常受到欺负。
欺负王三通次数最多的,是村长家的儿子,那小子虎头虎脑,又遗传了他爹的一贯来的“村霸”风格。
平日里纠结了三五个小弟,在孩子堆里称王称霸,我们背地里都喊他小地主。
当年我们农村小孩,一个月也才几块的零花钱,自己藏着掖着,生怕露了富,却被小地主威逼着,“主动”买一些零食孝敬他。
其他孩子都还好,花钱点小钱便可消灾,因为小地主自己也知道从我们身上榨不出几个铜子儿,因此也不过多纠缠。
王三通的待遇就有点特殊了。
他老倒霉了,被敲了竹杠还不算,还会经常被小地主他们捉去操场,当做出气筒,打来打去……
王三通被打后,也从不还手,还总是低眉顺眼,甘愿被霸凌。
但这种情况,竟一夜之间就突然反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