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对

变局是世界之常态,多年来,战略机遇期始终是推进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并不必然只包含着机遇或者挑战,面对风雷涌动、重新洗牌的时代变局,战略机遇自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如何迎来、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将会是谋划中国战略的重要出发点。

第一,我们只有顺应发展趋势,主动应变,因势利导,才能跟上时代洪流。要顺应发展规律,必须要掌握规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于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加强进行科学分析、民主判断的本领,以全球和全局的视角统筹发展,制定战略。2013年1月,习近平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的战略构想。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具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的战略思路。2019年4月,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从各种乱象中看清实质,从历史的维度中把握规律。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一言以蔽之,面对已经到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高屋建瓴,在对变局提出深刻见解的基础上,秉持战略定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顺应历史周期,适应客观规律,着力打造以“融入到变革,变革到塑造”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战略框架。将坚持主客观统一,增强转危为机的能力,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积极、更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世界和平是大势所趋,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行研判,前所未有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发展注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积极运筹战略布局,继续“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发展、国与国的交往秩序、世界减贫事业和区域分工合作等方面扛起大国的责任,努力打造和构建出新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实施上述的战略,中国不仅化身为助推世界发展的推进器和定盘星,也作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重要守护者发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统一,时刻准备应对国内外各种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负面因素,注重事前演练,未雨绸缪,尽力避免判断失误,防止落进战略陷阱,围绕打造出的战略机遇期的可用机会进行部署和规划,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健发展。

第二,我们只有聚焦中国多维度发展,进一步面向世界,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一方面,中国要继续走不称霸不对抗的发展道路,把重心放在增强综合实力上,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抓住时机全面深化改革,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继续推动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冷战结束后,两大阵营、两大平行市场消失,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的高度相互依赖的时代。在安全领域,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只有在世界共同安全时才能获得真正安全;在发展领域,没有一国能关门兴业,只有在世界共同繁荣时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经济稳定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实现综合发展的根本底气,而塑造战略机遇期的重点是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新、效率更新、动力更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点打造实体经济,让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融入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事业,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步推进国内高质量发展和世界共同繁荣,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此,中国必须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心一意谋求高质量发展。而且,战略机遇期的共享性日益突出。传统的观念认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很大的专属性,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均处在一个可以预期的持续上升时期。但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的共享性与共同性急剧增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其他国家的战略机遇期,反之亦然。战略机遇期的专属性在弱化,而共享性增强了。所以我们要在国际上继续秉持共赢和多赢思维,坚定推动世界经济的开放性,并秉持正确义利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在立足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步提升,同步推进国内文化强国建设和世界文明互鉴互荣。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而且是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为此,必须在国内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在国际上继续坚决反对“西方文明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推进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激发和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沛活力。与此同时,我国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等各种试点试验,在商事登记、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进行系统性制度改革,并注重加强系统集成,逐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系统性的制度开放促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开辟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

第三,我们必须拥有全球视野,主动有为地向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及生成条件的变化,与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生因素和内生动力。中国不仅是世界发展机遇的得利者,更应是世界发展机遇的创造者。中国崛起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使其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因此维护和利用新的战略机遇期,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事情,还需要与外部世界实现良性互动。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同步提升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这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不管是抓住机遇还是迎接挑战,都必须科学谋划,打有准备之仗。因此,增强科学决策能力至关重要。二是行动协调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全国各个行业和全国各族人民。因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此,全国人民必须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因而,我们必须不断提升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四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西方国家已将技术封锁作为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中国唯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科技安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安全保障和动能源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事务上扮演更为积极、建设性和引领性的角色。在世界经济前行至命运的路口时,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建设,佐以“金砖国家”的制度化合作,致力于稳定国际体系变革的方向。其间,中国将全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能力,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难题指明方向和路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我国要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通过共同努力,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仅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全球拓展,还要致力于向世界提供新的战略机遇期,让中国机遇、中国贡献为世界所共享,坚持建设性作为,积极应对某些国家推动与中国“脱钩”的图谋,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主线推动实现国际合作的新境界。

第四,我们必须夯实地区重心,立足东亚,优化中国地缘环境和经济格局。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不是先从自己所在地区的事务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潮流之下,不谋一域者不能谋全局。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挑战虽则来自全球,但在眼下,工作重心和战略重点仍然是在东亚地区和中国周边。一般意义上,由于历史承继的影响,中国习惯用“周边”来描述地区关系,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视为地区和周边的扩大。鉴于此,中国战略的地区重心体现在东亚、周边和“一带一路”三个层面,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地区合作,致力于促成东亚地区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合作,主导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深化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亚和西亚国家的合作,全面提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保证中国周边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以正确的义利观、安全观、发展观和世界观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堪称中国主动向世界提供战略机遇的明证。“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陆海并进、依托亚洲、辐射周边、影响全球的泛亚地区倡议,体现了中国对建构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机制的思考。“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地区经济概念,以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为指向,以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构建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形式,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区域合作安排。它表明,中国新的国际定位是全球性大国,并不把自身利益局限于亚洲,而是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多地扩展国际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制度化合作。亚太地区以往市场开放的成果主要还是靠世界多边体系,以及各国(地区)实施的开放发展战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世界多边开放进程陷入停滞的情况下,中国应在推动多边进程方面发力,比如让WTO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协议得到落实,推动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谈判等,还要通过集体作用,维护亚太地区各国(地区)的开放政策,拒止保护主义。还有,应该努力推动真正互联互通蓝图落到实处,这既能改善地区的发展环境,又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一带一路”是中国通过陆海构建对外经济合作、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塑造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抓手,是把中国发展机遇转化为地区乃至全球机遇、为世界提供新战略机遇的重要抓手和核心路径。

参考文献

[1]郭树勇,丁伟航.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内涵与治理逻辑[J].社会科学,2019(9):12.

[2]金灿荣.观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五个视角[J].东北亚学刊,2019(3):26-27.

[3]李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构成与应对[J].东北亚学刊,2019(3):26-27.

[4]任晶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东北亚学刊,2019(3):18-24.

[5]阮宗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大特点前所未有[J].世界知识,2018(4):14-17.

[6]张艳涛,吴美川.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哲学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

[7]张一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三个面向[J].国际经济评论,2021(1):75-93. d8An6Imm3Q+PI8hKatKPacOOZhBfRYLD/5Xl4uhFJRJlJII5EJPHm8bNJ0XKgj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