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国际合作的运行机制

当下我国的“一带一路”出版国际合作主要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即国家出版管理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出版行业协会提供组织协调支持、出版企业落实具体的业务合作。

(一)出版管理机构的政策引导

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出版管理机构通过专项出版项目支持的方式推动中国出版积极“走出去”,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2014年12月中宣部批准设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该工程从2015年开始实施,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工程。至2021年11月,“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共计资助有关出版企业自主申报项目60项,35家相关企业参与实施。其中,国际合作出版项目为11项,重点图书展会项目为17项,出版本土化项目为10项,国际营销渠道类、人才培养类、汉语教材推广类项目为3~7项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并在“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一主张中提出了“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的倡议 。为此,旨在推进亚洲47国的文化互译和文明互鉴的“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由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负责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已经与韩国、新加坡、伊朗等国家签署了经典著作互译出版备忘录。

这些由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主导的出版项目开拓了中国出版企业与沿线国家出版企业的出版国际合作局面,并激发出了出版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积极性。就此而言,国家政策的引导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国际合作的落实具有极强的政治动员作用。

(二)出版行业协会机构的组织协调支持

在推进“一带一路”出版工作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出版政策的落地、动员出版企业和整合相应出版资源,出版行业协会组织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10月,经中宣部出版局批复同意,中国出版协会开始筹备成立“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并于12月正式举行成立大会。该委员会由1个主任单位、23个副主任单位和7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核心职能包括:搭建合作平台,增进业务交流,举办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出版论坛、高端对话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开展其他合作。在出版论坛与对话等活动方面,该委员会分别于2020年、2021年举办了“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为国内其他出版企业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经验借鉴,这对未来的出版国际合作而言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促进资源共享方面,该委员会整合了各会员单位的优势资源并进行信息共享,促使出版国际合作的相应信息数据更加透明化和避免了出版资源的浪费。作为出版行业协会组织机构的“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它的成立是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出版国际合作这一中心工作。作为媒体合作中的媒介组织机构,其核心对象与内容是人才培养与内容共享 。这为出版企业的出版国际合作业务施行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相应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支持。

(三)出版企业的合作业务落实

出版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业务落实的直接行为主体,主要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成立国际编辑部、合作出版等举措,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

在平台搭建方面,中国出版企业通过既有的海外渠道和合作资源积极搭建以中方为主导的出版合作平台,以提高出版“走出去”的主导性。在平台搭建的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表现较为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积极探索出版“走出去”的新模式,在实践中以中外校际合作为纽带,赋能出版合作新内涵。以高端智库建设为基础并长期深耕在学术出版“走出去”领域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方面,与麦格劳-希尔、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施普林格等世界一流学术出版商合作出版了“‘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等多部英文版学术图书 。最终在“借力国家政策”“打造版权精品”“建立海外分社”等组合方式之下,形成了轻资本、高效益,以软实力拉动为主的“人大社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该社的国际出版合作发展聚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6年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的图书版权比例大幅度提升,约占总量的49.83%,特别是首次实现了哈萨克文、白俄罗斯文、乌兹别克文等文版的版权输出 。随着出版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权输出数量不断增加,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合作平台对于出版“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作用,因此于2017年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其核心宗旨是“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丝路文明”,成立之初其成员主要是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蒙古、埃及、黎巴嫩、波兰、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的92家出版商、学术机构和专业团体。2019年该联盟正式更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其成员单位也扩展为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319家(国外263家),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5月合作体成员单位推动约5000种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翻译出版发行 。由此可见,该平台将会极大地促进合作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和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以及提升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出版合作的平台建设方面同样有着优异的表现。2018年该社牵头成立了面向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合作的非营利性行业联合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平台,外方出版机构包括塞尔维亚德拉斯拉出版社、克罗地亚桑多夫出版社、罗马尼亚利博思出版社、拉脱维亚詹尼斯·洛奇出版社、匈牙利科苏特出版集团、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波黑读书俱乐部出版社、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阿尔巴尼亚奥努弗里出版社、马其顿文学出版社、斯洛文尼亚索多诺斯特国际出版代理公司等;该平台在加强信息沟通、推动版权贸易、拓展营销渠道、建构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出版合作,中国出版企业还采取在沿线国家设立中国主题编辑部的方式来加强与目标国出版机构间的深入合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出版“走进去”和文化交流。2016年以来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商务印书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译出版社等先后与十几家海外出版商签约成立国际编辑部。2019年中译出版社与韩国民俗苑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俄罗斯东方图书出版社签约成立新的国际编辑部,至此相应的“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多达25个 。另外,新世界出版社的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数量已经达到10余家。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企业也都在沿线国家成立了中国主题编辑部。这些国际编辑部的成立以跨国跨文化编辑团队的形式协同整合了中外双方的编辑出版资源,并在跨文化沟通的协作下实现了能够满足中外双方文化诉求的选题策划,有效地减少了出版国际合作中的“文化折扣”问题。

出版企业在进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时还时常以出版活动论坛的方式促成版权交易和洽谈相应合作事宜。如2015年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和产业发展论坛,来自中国、印度、越南、埃及、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数十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机构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并最终实现了版权输出158项,其中“徽州文化全书”、《悦读中国》、《中国(1949—2014)》等精品图书成功输往马来西亚、埃及、越南等国家

在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合作时,除了知名出版企业积极参与外,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有丰富优势的专业出版社,也借此机遇积极“走出去”,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民族出版社充分发挥跨境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优势,适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对哈交流合作计划,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读本》、“中华传统经典故事绘本”等图书版权输出到哈萨克斯坦,并形成了协助先译国内哈文版、再组织国内外权威译者共同翻译哈萨克斯坦哈文版、进而以我为主进行定稿的“三步走”合作模式;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将《阿拜诗文全集》《欧亚中心的阿斯塔纳》等著作译介到国内,增进了中哈两国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出版合作的良性互动 KXf+eGHhgJlXj0vKZTxbcasulv/rDHzYmY01oZ20y/CyL3RVtYeBOeH8js3deS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