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发展报告(2021)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国际出版合作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伟大实践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扎实推进与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贸易、文化往来等全方位合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21年1月29日,中国已经同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十九大正式把“一带一路”写入党章: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的有关文件中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在中方积极推动与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是做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出版业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中国出版业要以更深入广泛的国际出版交流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中国出版业要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引领,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及时跟进、正确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充分发挥对外传播功能,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出版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出版业对外出口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声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理解我国发展现状与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变中国出版业进出口逆差的当务之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为中国出版业出口提供了契机,也给中国出版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提出了新课题。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贸易现状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实施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随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积极推动出版业向外发展。中国出版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开启了中国国际传播的新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进程摸索出一种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政府有效地对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企业则在市场规则的作用下开展出版业务。在政府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出版企业或与所在国本土化的出版机构合作,或直接在所在国开展本土化出版活动,保证中国内容的图书翻译成所在国语言后能有效落地。主要的中国出版“走出去”项目有: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9年开始实施的“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2009年开始实施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和“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等等。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为之后广泛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出版业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积极配合我国外交战略,及时调整“走出去”重点,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出版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出版支撑。在长远规划中,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将“一带一路”列为“十三五”“十四五”国家出版规划重大主题,是“走出去”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出版机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出版交流,从顶层设计到出版实践共同形成了“一带一路”出版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成果丰硕,呈现如下特征:

1.“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版权输出量显著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我国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和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图书在世界版权贸易市场上版权输出增长态势明显。表2-1反映了2016—2020年中国国际版权贸易交易量的变化趋势。这五年中国版权输出贸易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版权引进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版权贸易逆差大幅下降,趋于平衡。

表2-1 2016—2020年中国版权贸易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整理。

中国版权输出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版合作,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图书贸易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中国有224个出版行业机构与8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200余个机构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涉及语种50多个。同时有168个国内机构与53个相关国家的130多个机构签署版权引进协议,国内机构分布在全国29个省级行政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中国国际出版合作新热点 。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一大批对外资助项目的推动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贸易近年来大幅增长。表2_2反映了2016—2020年来中国与已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的版权输出数量的变化趋势。这五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版权输出量增长了80%,版权输出量占全年版权输出总量的比例由47.51%增长至64.43%。一大批真实、全面、立体展示中国的图书不断走向海外,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打下良好基础。

表2-2 2016—2020年中国对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版权贸易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整理。

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多策并举成效显著

中国国际版权合作交流已经从简单的实物贸易和版权交易等初级形式拓展为出版物出口、版权贸易、设立海外出版分支机构、开展工程项目、人员往来交流、搭建会展平台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政策主导下的国家外宣资助项目的类型从单纯的图书翻译出版转变为翻译出版、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境外参展、建立数据库等大型的综合性项目,鼓励中国出版企业朝着本土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2019年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项目数据显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的“本土化”项目,即境外投资项目多达52项,参与的中国新闻出版企业有37家,覆盖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土耳其、阿联酋、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埃及等22个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出版业务不断深入推进本土化,中国出版业建设海外分支机构不局限于欧美发达国家,还在进一步加快布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出版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通过建立海外出版分支机构快速进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局,探索本土化运营。尤其是在政府对主题出版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后,一大批中方独资及中外合作的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应运而生。到2020年末,中国出版发行企业已经在世界70多个国家设立400多个分社、国际编辑部、实体书店等分支机构 。这些分支机构借助国外知名出版机构成熟的编辑队伍、稳定的发行渠道和丰富的营销经验,围绕国际关切策划出版多语种、多载体、多终端的产品。按照国际市场规律,打造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产品,共同推出具有国别针对性的反映中国主题的图书,全面、生动、立体地展示当代中国各方面的形象,准确解读中国外交政策,对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使中国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赢得主动权提供重要的支撑,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桥头堡。

3.中国主题图书成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主要内容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主题出版正是出版业落实这一时代任务的重要体现。“走出去”是主题出版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版权贸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介绍中国发展成就和发展道路为主要内容,阐释新中国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的主题图书成为中国“走出去”工作的重点内容。世界图书馆数据平台2014—2018年用中文之外的语言出版的有关中国主题图书的品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为33665种,2015年为34015种,2016年为31916种,2017年为26938种,2018年为22255种,每年均保持在2.2万种以上。以中文之外的语言出版公布的电子书、研究报告、数据库等互联网资源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为11874种,2015年为11946种,2016年为12276种,2017年为11174种,2018年为8456种,除2018年之外,其余年份均超过了1万种 。可以说,中国主题内容的图书出版与学术研究热度正在持续递增,堪称当今世界的重中之重。

主题出版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主题出版物取材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经过前期精心策划,具有很好的内容和质量。同时,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日益受到世界关注,催生了国际读者认识当代中国、研究中国道路、理解中国发展战略的浓厚兴趣和迫切愿望。相对于一般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当代中国题材日益成为国际出版市场追逐的热点。比如,截至2020年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24个语种、27个版本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累计发行超过660万册,发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突破50万册 。再比如,中国成就为世界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主题,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等。这些主题既是中国主题,又是世界主题,对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共同面对发展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此类主题出版物既是我们用中国实践展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价值,向世界推动宣介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主观需要,也是各国政要、学者、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中国议题。主客观两方面需要使当代中国主题图书逐渐成为中国版权贸易主流的内在动力。

4.国家支持的“走出去”工程项目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从中国制定“走出去”战略以来,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设立了一系列扶持图书出版“走出去”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开展的工程项目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在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的出版合作重点倾斜。此外,针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主管部门规划设计了“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于2014年12月5日正式获得中宣部批准立项,规划设计到2020年,其中2014—2015年重点项目包括5大类8项,涵盖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丝路国家图书互译项目、汉语教材推广项目、境外参展项目、出版物数据库推广项目等 。“十三五”时期“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总数达到2226种,输出文种达到55种,参与立项单位达到196家,共涉及75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见表2-3)

表2-3 “十三五”时期“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重点图书翻译资助情况

重点翻译出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一大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反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阐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理念的中国主题图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翻译出版、展览展示和营销推广,成为共建国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推动了中国对外传播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再上新台阶

2013年以来,中国已与众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相比于经贸往来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尚显不足。图书出版业是推动文化合作的主力军,中国“一带一路”版权贸易合作多年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今后要在已经积累的“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保持数量规模增长,一方面完成质量效益的提升,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一带一路”出版交流合作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一是以效果为导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主题图书进入海外图书市场,但很多选题具有盲目性,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选题定位不精准,没有找到对象国读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出版物销量有限,无法进入主流市场,没有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投入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一带一路”倡议吸引相关政府部门和出版机构投入大量资源,广泛开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版合作,导致重复建设,互相抢夺资源和市场,没有形成“走出去”协调机制,造成了一定的投资浪费,没有带来应有的社会效益。三是“一带一路”出版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一带一路”国家众多,语种丰富,中国与很多国家的文化交流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相应的翻译人才、出版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一些国家的出版合作交流。四是以项目为主的出版模式需要向品牌平台模式转换。目前以出版资助项目为主的出版模式较为零散,项目间缺乏有机联系,未形成宽领域、多角度、品牌化的对外出版模式,不利于中国出版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深层次文化交流。

2020年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更需要配合国家战略总体布局和总体目标,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对外经贸合作以及民间交往的纽带和桥梁,进一步提质增效,开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三卷)》显示,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版权贸易总量为10729项,其中输出9118项、引进1611项,与2019年相比分别减少553项、311项和242项。版权输出引进数量均出现一定程度回落,究其原因,一方面,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合作沟通不畅造成版权贸易协议签订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由于政策引导,“走出去”主要出版单位摒弃早期盲目追求版权贸易数量的方式,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合作项目的落地效果上 。由2020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版权贸易总量分析上看,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已经在路上。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出版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合力,由政府支持,“走出去”示范单位发起成立的如“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国—东盟出版合作平台等,这些以我为主的新型国际出版平台积极整合国内外优势出版资源,把一批中国内容图书集中推向海外,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深化了国际出版合作,为未来中国出版“走出去”搭建了有效的出版通道。

未来,“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应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出新出彩讲述“一带一路”好故事,协同协作构筑出版交流合作新格局,巩固合作基础,创新合作形式,用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全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3f8/75XjDoUcCPfQXt5SguKaTtB//PedHdoQ2cnnCJY5urr/foC7CBRHSVgyM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