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法律等制度规范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金融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中国在经济层面崇尚节俭和量入为出的消费文化,中国居民的储蓄倾向较强且总体上对风险有较强的厌恶倾向,银行存款、国债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是居民储蓄的首选,但当股票、债券交易重新回归金融舞台之后,股票等与存款截然不同的高收益、高风险、高流动等特征激发了中国民众强烈的市场参与热情。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是在一个监管缺位(或滞后)的环境中诞生的,市场发展初期强烈的收益预期、低下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加上监管的缺失等因素的共同叠加导致了市场中短期交易行为普遍存在,进而导致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市场价格的涨落更多地受市值规模大小、题材概念、政策乃至谣言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估值与企业经营业绩关联不紧密,事实上营造出了一种偏好风险和投机的市场投资文化。而这种市场投资文化形成之后,投资者对于高波动率、高换手率以及小市值规模的偏好不断强化,致使在中国出现了高波动率、高换手率和低市值股票的估值一般要高于低波动率、低换手率和高市值的股票的独特现象。尽管后期市场监管模式几经变迁,投资者保护程度也经历了持续改进,但整体上看,由于中小投资者绝对数过大(相应地在投资者群体中占比过高)且投资金额有限,上市公司质量整体不佳且分红、再融资以及大股东减持等制度性缺陷,市场参与者的短线交易倾向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市场投资文化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很难在短期内明显逆转。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来看,尽管法律模式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已有了长足的改进,但要想培育价值投资理念、树立长线投资理念,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以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为根基,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方金融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或者文明,都会在开放、宽容和政治稳定的环境下,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而繁荣昌盛,相反,思想封闭和政治混乱可能引发灾难。当前的中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就要求中国继续以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西方文明。二是立足中国实际,以提升透明度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证券立法和执法环境,严格遵循“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监管理念,对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行为加大处罚打击力度。三是端正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股市的认识。要让投资者深刻了解在股市中投资是有风险的,而且投机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在风险承受能力不足时,即使一时投机成功获利,但长期投机多半会血本无归。特别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一定要防止过度投机,尽量选择投资价值较高的上市公司做长线投资。四是以全面推行注册制为契机,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大股东减持、退市等制度,营造价值投资的市场氛围。五是有序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
[1]埃德蒙·菲尔普斯.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洪艳蓉.金融监管治理:关于证券监管独立性的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科斯,王宁.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5]拉詹,津加莱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6]马克·J.洛.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美国公司财务的政治根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7]莫里森,维尔勒姆.投资银行:制度、政治和法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8]杨善林,杨模荣,姚禄仕.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6(12).
[9]朱小平,暴冰,杨妍.股权分置改革与流动性定价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6(2).
[10]Allen,J.and M.,Qian.“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11]Beck,T.,Demirgüç-Kunt,A.,and Levine,R.“Law and Finance:Why does Legal Origin Matter?”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3,31(4).
[12]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and Vishny R.“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2,57(3).
[13]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and Vishny,R.“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