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裙的分类

上衣下裳是中国古代服饰形制之一,下裳即裙之意。宋朝女子下裙多为长裙,盖住鞋袜。长裙曳地,腰间系带。结合出土实物以及石刻、壁画等图像资料,宋朝常见的裙子主要有五种,百褶裙、百迭裙、合围裙、三裥裙以及两片裙——旋裙,至于较少见的前短后长等异形裙,本节不做赘述。

1.百褶裙

在宋朝,百褶裙的制作要先用多块布幅拼缀成一整个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布幅做满褶裥,通过对裙身褶裥宽窄、多少的调整完成腰部收束。受古代织机纺布的幅宽限制,下裙的布帛门幅较窄,通常要多幅布帛才能拼成一条裙子。唐朝的裙多为六幅,宋时女子下裙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等,最多达三十幅,多有褶裥,所以称为“褶裙”或“折裙”。

2.百迭裙

百迭裙又叫交叠式百褶裙,是百褶裙的一种。裙身两侧或宽或窄,留有部分布片不做褶裥,穿上之后,这两部分布片在身前交叠,形成一长条平整无饰的素面。

3.合围裙

合围裙的裙腰宽度较小,与一个成年女子的腰围相当,没有或者仅有少量裙腰交叠。合围裙在搭配中应该是穿着在其他裙或裤之外的罩裙,行走间,裙褶舒展,内层衣装隐现,极富层次感。

合围长短不一,从目前的文物实物来看,又有百褶式合围、百迭式合围和一片式合围。开衩可在前侧中间,也可在身体一侧,其穿着搭配方式是比较灵活的。

百迭式合围 南京高淳花山乡宋墓出土

一片式合围:星地折枝花纹绫夹裙江西省德安县南宋周氏墓出土

身穿合围的农妇 元,程棨摹宋朝楼璹《耕织图》局部

百褶式合围 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

合围

4.三裥裙

三裥裙由四幅方形布拼接,在裙身正中及左右两侧留有三个褶裥,其他地方均为素面。身穿三裥裙行走时,裥褶处随脚步摆动,素面处略有摇动,呈现出与百褶裙、百迭裙不同的姿态。

目前留存的三裥裙实物较少,仅有德安周氏墓的驼色如意珊瑚纹罗裙。三裥裙的裙摆较为宽阔,远大于其他裙装,德安周氏墓这条罗裙的裙摆宽度几乎是裙腰的两倍,差值达到了111厘米。

5.旋裙

旋裙的“旋”字用作定语时是“便捷”的意思,是一种前后开胯以便于出行乘骑的裙。从结构上来说,旋裙是两片式长裙,裙身由两个互相独立的裙片组成,所谓“开胯”,就是指衣裙布片在胯部分裂而形成开衩。当外出骑乘时,身前身后叠合的裙片会被向两旁撑开,以开衩为界垂在两腿上。

这类裙装在宋朝女子墓葬中大量出土,其中南宋黄昇墓出土的21条裙装中就有17条旋裙,而且在两侧、下摆及缝脊处有精美的印金或彩绘装饰。有意思的是,当时黄昇身穿旋裙外罩着合围式百褶裙,从这个穿着顺序,我们还能看出旋裙与合围式百褶裙的搭配方式。这是宋朝普遍的搭配方式还是黄昇个人的喜好,我们便不得而知了。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朝女子着装搭配方式的多样与灵活性。 SKmly7mH3mILk4tmmMoxF8dEq2QHCjY3iTDnCIxyKSZyiEjv9XpWgL7PGFhpB9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